<h3>以臭為美的,除了臭名昭著的臭豆腐,大概就是臭鱖魚最有名了吧。臭,聽上去不是什么好話。但聞著臭,吃著香,真是莫名其妙的事情。<br /></h3><h3>臭,為徽菜最具代表的獨到風味。而風味之獨到,并非無來由。</h3><h3>聞名四海的徽商,一開始也是因為本土生存環境欠佳,紛紛外出闖蕩,才逐漸成其為名望。</h3><h3>閩語區有一種魚,小時候我們常吃,叫熟魚。因為它很容易腐壞,一撈上船,干脆就直接炊熟,所以上了碼頭到人們手里,都是熟的,于是就都叫它熟魚。</h3><h3>酸的醋,除了山西人嗜好。溫州人大概也是全天下最喜歡吃醋的群體。而且還把醬油和醋沖在一起,叫醬油醋,餐桌上每人一碟。這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大的。</h3><h3>一碟醬油醋卻是最精粹的食物之道。首先,醋能提鮮,海鮮蘸醋,鮮倒仙。吃海鮮,最本真的熱愛應該就是原味之鮮美,只需沾點醬油,再無必要做加法。</h3><h3>有一種鮮,叫腌鮮,也就是徽州人說的臭。把魚通過腌制轉化成另一種美味的功夫。</h3><h3>前年去了一趟古徽州。沒有出發之前,就有人和我說,去徽州得吃臭鱖魚啊。不然等于沒去過。那時候我并不知道臭鱖魚是什么味道。到了之后,隨意找了一家餐館點了臭鱖魚,吃著聞著香香臭臭的,倒也映像深刻。</h3><h3>第二天,還想吃。改用大眾點評網搜索到一家評分最高的店,找去。之后才知道,昨晚吃的并非正宗。區別在于,正點的臭鱖魚,技藝講究,肉質要形色如蒜瓣,肉質板結,口感彈韌,鮮美十足。</h3><h3>鱖魚產自安徽池州秋浦河里的鱖魚。取盡,里外抹鹽,撒香料,裝在木桶里用石頭壓制,腌六七天而成。這個過程,就像窯變的等待。忐忑而讓人充滿期待。</h3><h3>溫度濕度都將影響到魚的風味,過之責腐,未到則不及。所以當地人說,老天爺才是這到菜的主廚。沒有標準化的定式,就是手工技藝的難能可貴之處。</h3><h3>因為這種霉不等于腐壞,是發酵。</h3><h3>馮夢龍在壽寧當縣令的時候,喜歡吃魚,又苦于沒新鮮的魚吃。他在《壽寧待志》里說,山外的魚,用擔挑到壽寧。稍微不抓緊,就都壞了。舍不得丟,燒起來吃。實在不好吃,丟到桌底下。貓以為有好吃的,跑過來聞一聞,搖搖尾巴走掉了。</h3><h3>看官,這才是腐壞呢。他的記述,畫面感十足。卻也是一枚吃貨苦逼、無奈的寫照。</h3><h3>前面功夫到位,美味已八九不離十。后面,臭鱖魚的燒法就簡單,無需太復雜的加工,腌鮮紅燒是最常見的手法。洗凈,抹面粉,煎,拿起放一邊。炒下肉碎(酸豆角也極好),姜,蒜瓣,蒜梗,紅辣椒圈。放入魚,淋黃酒,醬油。撒入少許糖,加熱水燒開,再燜一會兒。收汁起鍋,撒一些蔥花,成矣。</h3><h3>煎魚,避免粘鍋,熱鍋冷油是老生常談的事。</h3><h3>前兩天,又想吃臭鱖魚了。于是上淘寶,郵了兩條,隔天就到,真方便。而在古代,臭鱖魚的發明,卻是因為無法及時送達,路上霉變發臭而形成的獨特風味。</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市|
玉溪市|
土默特左旗|
清新县|
连城县|
外汇|
陆河县|
汾西县|
建始县|
临汾市|
顺昌县|
弥勒县|
崇文区|
安阳县|
平果县|
镇宁|
乐清市|
咸丰县|
陆川县|
宾川县|
五家渠市|
林芝县|
镇沅|
牡丹江市|
东安县|
永善县|
禄丰县|
聂拉木县|
都兰县|
阳泉市|
徐州市|
高唐县|
大悟县|
平度市|
宁陵县|
株洲市|
定陶县|
葫芦岛市|
文登市|
济南市|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