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left;"> 在西部五省中,陜西北部以其獨特的黃土地貌,更加引人注目。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山巒起伏,站在山頂望去,頓覺亙古蒼涼。<font color="#39b54a"><b><i></i></b></font></h3><h3> 陜北不僅地理地貌獨特,陜北民歌更是獨樹一幟。有情人之間的思念之苦,歌詞這樣寫:燈瓜瓜點燈半炕炕明,想你呀想得翻不過個身。</h3><h3> 惦念遠行的人:你若是我的哥哥呀,招呀招一下手 你若不是我的哥哥呀,走呀走你的路。</h3><h3> 《藍花花》、《走西口》、《三十里鋪》、《淚蛋蛋拋在那個沙蒿蒿林》,這些陜北民歌在陜北地區不僅耳熟能詳,幾乎人人會唱。</h3><h3> 陜北住的地方主要是窯洞,尤其是在農村,除了窯洞,幾乎看不到別的建筑樣式。窯洞冬暖夏涼,非常適合居住。</h3> <h3> 這排窯洞位于陜北綏德縣白家鹼鄉雁岔溝村,窯洞大概建于民國初年。當年窯洞的主人在山西跑江湖,為人豪爽仗義,好抱打不平,又做了幾年生意,掙點銀錢,返鄉建了這幾孔窯洞。</h3><h3> 歷經百年蒼桑,見證百年風雨,窯洞依然屹立。至今此窯洞的后人還居住在此,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靜悠閑的生活。</h3> <h3> 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政策的松動,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向了城市,農村人口嚴重流失,許多家園都荒蕪了,直至廢棄,往日熱鬧的景象不復存在。</h3><h3> 陜北的農村也被歷史的洪流裹挾著,步履艱難地前行。</h3> <h3> 厚重的歷史,使得綏德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跡。</h3><h3> 綏德縣白家鹼鄉賀家石村的黨氏莊園,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經黨氏六輩人的逐步完善,歷時近百年建成竣工。莊園山環水抱,建筑群占地面積100余畝,是陜北窯洞建筑的典型代表。</h3><h3> 當地有個傳說,說當年莊園主人給鄰村一家大戶人家當長工,后來不做長工返家時,那家大戶主人把他家的財神爺分身,讓這位黨姓長工帶回家供奉,后來黨家就發達起來了。</h3><h3> 到了文革時期,黨氏家族被斗,土地被分,財產也被歸公,莊園建筑遭到嚴重破壞,所有房屋大門上的脊獸全被砸掉,其他影壁之類上的龍虎馬鹿,一一被鑿掉。</h3><h3> 莊園至此一蹶不振。盡管在清朝時期還出過一位武狀元,但也沒能保佑他的后代。</h3> <h3> 這是綏德著名的石刻獅子,足有五層樓高,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獅子。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游客來參觀,綏德的石獅聞名天下,甚至出口到國外去了。</h3><h3> 綏德是陜北的文化名城,綏德秧歌、踢二人場子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綏德當地有許著名小吃:碗托、黑粉、豬腦肉,油旋、油餅、羊雜碎,抿尖、洋芋擦擦、黑楞楞。這些小吃,吃上一口,滿嘴流香,讓人過目不忘。</h3><h3> 歷史上,綏德一直是漢族于少數民族接壤之地,戰爭不斷。秦大將蒙恬筑邊抗匈奴,統率30萬大軍駐扎在綏德。秦太子扶蘇監軍于此,后主臣二人均被殺害于綏德,扶蘇葬在疏屬上,蒙恬葬在大理河畔,君臣隔河相望,留下千古悲嘆。</h3><h3> 唐朝一位詩人路過扶蘇墓時,寫下一首悼念之詩:舉國賢良盡淚垂,扶蘇屈死戍邊時。至今谷口泉嗚咽,猶似當年恨李斯。</h3> <h3> 綏德北行30公里,大名鼎鼎的米脂就在這里,據說三國時期的美女貂蟬出生在米脂,一進米脂城,一座貂蟬的塑像坐落在一個小廣場上,提醒人們這里是盛產美女的地方。有道是: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h3><h3> 俊俏的婆姨出米脂啊。</h3><h3> 1947年,毛澤東轉戰陜北,來到米脂楊家溝村,在這里居住四個月,把楊家溝地主馬氏的舊居作為總司令部,所以這個村子在全國都很知名,時稱"小北京"。</h3><h3> 米脂縣楊家溝村的馬氏家族,從明朝萬歷年間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明萬歷年末,始祖馬林槐從山西永寧州(今離石縣)之臨邑(今臨縣)遷居綏德州之馬家山,開始耕耘土地,18世紀中葉開始發家,勢力壯大,到19世紀中葉已非常興旺發達,成為名門望族。</h3><h3> 據本村人講,馬氏莊園的窯檐下裝了八條龍,毛澤東住過后,莊園主人非常后悔,認當初要是裝上九條龍就好,這樣就與毛的地位相當。</h3><h3> 時人解釋說,你的八條龍,加上毛澤東,不正是九龍嗎?</h3><h3> 主人聽完,恍然大悟,當下釋然。</h3> <h3 style="text-align:left;"> 陜北還出過一條龍,不過這條龍,結局凄慘,身死異鄉,這就是李自成。</h3><h3> 李自成坐上大順皇帝的寶座后,米脂當地官府,大興土木,為李皇帝建了一座行宮,以便皇帝榮歸故里時落駕。然誰曾料想,做了不到三個月的大順帝,隨著吳三桂的反水,清兵入關而夢碎北京,留下一個有史以來最凄惶的"北漂夢"。</h3><h3 style="text-align:left;"><span style="text-align:right;"> 李自成原本就不堪大用,胸無大志,只是陰差陽錯,歷史給了他一次機會,他并無推翻大明朝的決心。在他帶領隊伍打到北京的時候,念念不忘的是封王裂土,衣錦還鄉。</span></h3><h3 style="text-align:left;"><span style="text-align:right;"> 李自成說:"陜,吾之故鄉也。富貴必歸故鄉,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他根本不打算牢固地立足北京,而是一心回到他的故鄉陜西去。李自成向崇禎帝提出"西北一帶,敕命封王"。</span></h3><h3><span style="text-align:right;"> 但倔強的崇禎帝拒絕了李自成的要求,并拒絕南遷,所以,李自成才有了做皇帝的機會。</span></h3><h3><span style="text-align:right;"> 如果明思宗聽從大臣建議,遷都江南,則明末歷史又當重寫,但歷史沒有假設。</span></h3><h3><span style="text-align:right;"> 現在李自成行宮已成旅游景點,文人墨客,駐足于此,無不慷慨嘆息一番。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span></h3> <h3> ? 陜北不僅有山,有寺,還有水。黃河水繞著佳縣城自北向南流過,千百年來,一刻也沒有停息過。</h3><h3> 香爐寺,位于佳縣城東200米的香爐峰峰頂,東臨黃河,三面絕空,僅西北面以一狹徑與縣城古城門相通。峰前有直徑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與主峰間隔2米,形似高足香爐,故而得寺名,素有佳縣八景之一"香爐晚照"之美譽。</h3><h3> 香爐寺地勢險峻,香爐石凌空而起,斷橋驚險異常,置身其上,如凌絕空際,低頭俯看,滔滔黃河激流而下,洶涌澎湃,佳臨黃河大橋橫貫東西,如龍臥波。</h3><h3> 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香爐寺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山峰上的正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邊有山門、石碑坊等。"香爐晚照"是佳縣的八景之一。因為每當夕陽西下時,太陽的余輝將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黃河水流中,如詩如畫,人呼之為"小蓬萊",譽為仙境。</h3><h3>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當年,李太白飲酒賦詩,揮毫潑墨,看到的是佳縣黃河水嗎?</h3> <h3> 但陜北最偉大的軍事建筑當屬榆林的鎮北臺,明朝修筑鎮北臺,主要是防范蒙古人南侵。鎮北臺呈方形,共4層,高30余米。臺基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64米,占地面積5056平方米。</h3><h3> 鎮北臺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和"萬里長城第一臺" 之稱。</h3><h3> 明延綏巡撫、陜西三邊總督、兵部右侍郎劉敏寬巡視鎮北臺悠然而賦詩《鎮北臺》:</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重鎮秋聲霽色開,</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巡行不是為登臺。</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山遠向云霄列,</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水還從沙漠來。</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戌閣崔嵬天闕近,</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塞垣繚繞地維回。</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憑高極目狼煙靖,</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恍是逍遙閬苑隈。</h3><h3 style="text-align:left;"> 歲月悠悠,歷史沉浮。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戰爭的喊殺聲已去,鎮北臺已成為那段波瀾壯闊而又艱難歲月的歷史見證,默默地守望在陜北的北大門。</h3><h3> 后有詩人江亭雨尋跡至此,登臨鎮北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滄桑之感油然而生,乃做一首詩云:《鎮北臺懷古》,其詩曰:</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只為漠北掃匈奴,<br /></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蒙漢兩界建此關。<br /></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征人不見明月在,<br /></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當年曾照明妃還。<br /></h3><h3 style="text-align:left;"> 又云:</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榆溪峽中水急流,</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九邊重鎮成空關。<br /></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匈奴西遁戰馬遠,<br /></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惟余空臺游人滿。<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镇宁|
兴安县|
靖西县|
东源县|
建德市|
衡南县|
景谷|
汝州市|
华宁县|
准格尔旗|
改则县|
延川县|
高台县|
乌拉特中旗|
沭阳县|
青冈县|
宣武区|
南部县|
宿州市|
克什克腾旗|
灵石县|
吴堡县|
金川县|
松桃|
满洲里市|
垦利县|
志丹县|
台安县|
博客|
小金县|
措美县|
盱眙县|
壶关县|
岫岩|
牡丹江市|
尖扎县|
东明县|
武邑县|
马公市|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