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走進摩洛哥(下篇)

五洲留痕

<h3>  來到卡薩布蘭卡,在摩洛哥版圖上畫出的旅游環(huán)線就將要首尾相連了,整個行程即將結(jié)束。</h3><h3> 凡是到過摩洛哥的外國人,無論你來過一天、一周、一月或更長的時間,卡薩布蘭卡是絕大多數(shù)人必到的城市。</h3><h3> 卡薩布蘭卡(簡稱卡薩),原名叫達爾貝達。Casablanca意思是“白色的房子”。這是摩洛哥的經(jīng)濟首都、最大城市、最大港口,人口約400萬。</h3><h3> 卡薩市與上海市于1986年結(jié)為友好城市。</h3> <h3>  哈桑二世清真寺 摩洛哥的標志性建筑。</h3><h3> 從地理位置來說,它是伊斯蘭世界最西端的一座大型清真寺,從規(guī)模上來看,它不及麥加清真寺和埃及的阿茲哈爾清真寺,但是其設(shè)備之先進則首屈一指,被譽為伊斯蘭世界的一大瑰寶!</h3><div> 哈桑二世清真寺(La Mosquee de Hassan ||)位于卡薩市的西北部,坐落在波濤洶涌的大西洋畔,且部分主體凸入大洋。它始建于1987年8月,竣工于1993年8月,法國著名建筑設(shè)計師米歇爾·潘索設(shè)計,一家法國公司承包了全部工程,當時耗資5.4億美元。</div><div> 高達176米的宣禮塔,塔尖裝有激光設(shè)備,在夜間,開啟的激光束射程達35公里,直指圣城麥加的方向。</div><div> 清真寺前方的寬闊廣場可容納8萬人聚禮。</div><div> 是唯一一座向非穆斯林信徒開放祈禱大殿及附屬設(shè)施的大清真寺。</div> <h3>  清真寺地理位置航拍圖。</h3> <h3>  清真寺外觀圖。它通體用乳白色的大理石砌成,主體結(jié)構(gòu)長200米,寬100米,高60米,占地約2公頃。屋頂呈金字塔形,覆蓋伊斯蘭綠的琉璃瓦。值得驚嘆的是大殿屋頂可以遙控電動開啟、閉合,有利散熱、采集自然光及維護保養(yǎng)。據(jù)說每年僅開啟N次。能親眼目睹就好了。</h3><h3> 整座清真寺有25扇巨大的鈦合金自動門,可抗海水腐蝕。其中正門重達35噸,僅在國王來臨時才開啟動密碼鎖開啟。</h3><h3> 湛藍的天空,白色的浪花,宏偉而漂亮的清真寺,它們組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魅力無窮的畫面!</h3> <h3>  清真寺的祈禱大殿,大理石地面上配有精美的幾何圖案,部分鋪著厚實的高檔地毯,地面下有加熱裝置。</h3><div> 這個大廳堪稱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懸空的意大利水晶枝形吊燈、密集的壁燈打開時,燈光、色彩與倒影構(gòu)成溫馨柔美的宮殿光芒。長廊的柱子和四周壁板用杉木雕成,裝飾著豐富的馬賽克鑲嵌藝術(shù)作品。東側(cè)墻面上繪有阿拉維家族的家譜圖,旁邊有大阿訇講經(jīng)的講臺。</div><div> 整座大廳可同時容納2·5萬人祈禱,并且僻有專供婦女做祈禱的長廊。</div> <h3>  整個清真寺分為四層。最底層是浴室和凈身場所,巨大的浴場分為土耳其式和摩爾式,可容納1400人同時入浴,而凈手、凈足、凈面的蓮花噴泉多達千個,參觀時很震撼。浴場旁邊的地下車庫可停放一千余輛汽車。</h3><h3> 清真寺內(nèi)還有會議室、演講廳、博物館、圖書館、古蘭經(jīng)學院等附屬建筑。</h3> <h3>  記得到卡薩的穆罕默德五世大街和聯(lián)合國廣場走走看看,也可以坐在那里觀賞起落的鴿群,親手喂食,與鴿對話。在這里,可以靜心觀察熙熙攘攘的游客、居民,這里,充滿著生活的樂趣。</h3> <h3>  卡薩是一座充滿活力的現(xiàn)代化都市,雖然沒有城市高架路、立交橋、地鐵,但仍不失為一座國際名城。</h3> <h3>  不知道全球有多少人看過好來塢黑白經(jīng)典片《卡薩布蘭卡》(又名《北非諜影》)。正是這部影片將這座不見經(jīng)傳的北非城市描繪得天堂般另人神往,從那時起,原本風情多樣的卡薩布蘭卡熱遍全球。而這部電影卻是在攝影棚里拍攝的。</h3><h3> “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鎮(zhèn),城鎮(zhèn)中有那么多酒吧,而她偏偏走進了我的這一間”,這令人難忘的臺詞,這就是Rick`s Cafe(瑞克咖啡館)。</h3><h3> 在這里,亨佛瑞·鮑嘉與英格麗·褒曼飾演的男女主角演繹浪漫、墜入愛河。一曲《時光流逝》流傳全球。</h3> <h3>  瑞克咖啡館位于卡薩海濱附近一條不顯眼的狹窄小路邊,白色外墻,門前的棕櫚樹低垂,屋內(nèi),拱形走廊高掛著傳統(tǒng)的七彩玻璃燈,燈光淡雅,似幻似真,那一角放映著那部不朽的電影片,似乎歷史的片段在這里停滯了。</h3><h3> 記著尋到這家咖啡館,進去覓個空座,品上一口。咖啡館的老板是美國人。</h3> <h3>  在大西洋畔有一條邁阿密大道,挺拔的棕櫚樹,筆直的大道,近海一側(cè)布滿了游泳場、排球場、小足球場、網(wǎng)球場、兒童樂園、咖啡館、酒吧、餐廳……是吃喝玩樂的天堂。</h3> <h3>  哈布斯城區(qū),地處老城區(qū),房屋密集、街道狹窄、店鋪密布,滿滿的阿拉伯味道。供游客選購的商品太多了,獵槍、阿拉伯彎刀、銅盆、銀器、地毯、服飾、古玩……真的很好看很好玩。</h3><div> 這個市場與卡薩老城麥地那不同,顯得比較安靜、上檔次,而那個老城市場則太嘈雜、真正的阿拉伯本地市場。如果有時間,這兩個市場都應該去,太具有特色了。</div> <h3>  卡薩還有富人區(qū),類似上圖的造型漂亮的別墅散布在綠蔭叢中,戶戶大門緊閉,路人稀少,適合駕車緩慢車游,飽飽眼福。</h3><h3> 卡薩城市不小,但安排一個整天時間,再住宿1~2晚就可基本走完上述主要景點。</h3><h3> </h3><h3><br></h3><h3> 從卡薩沿大西洋畔北上,近80公里就是拉巴特了。</h3><h3> 在前往拉巴特途中,會經(jīng)過一個叫穆罕默地亞的海濱城市,也坐擁一片美麗的沙灘,城市建筑現(xiàn)代而漂亮。尤其令人叫絕的是大西洋海釣,以及餐館的烤魚。</h3><h3> </h3> <h3>  高手眾多的海釣場,收獲頗豐。籃里、桶里都是活蹦亂跳的大西洋魚兒,礁巖上到處是魚骨頭,都是這些釣魚人現(xiàn)場烤食后丟棄的。</h3><h3> 真心佩服這些釣魚人,不是釣魚水平,而是攀爬能力,有些人的立足之地太峻險了,擔心一旦大魚上鉤,掙扎時會將釣魚人拖下大西洋去!</h3> <h3>  至此,摩洛哥的絕大部分城市、古都古跡、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項目、自然風光、人文景點都已記入觀光客的腦洞。不虛此行了。</h3><h3> 在接下去的篇幅中,將編寫幾個專題。</h3> <h3>  舌尖上的摩洛哥</h3><h3> 地處北非的摩洛哥,其菜式集柏柏爾菜和阿拉伯菜為一體,同時接受和融入外來因素、尤其是法國、西班牙菜肴的影響,口味不重,比較爽口,煎炸的食品不多,多數(shù)主菜用燜、煮而成,使用很多天然花草香料,比較健康和天然。</h3><h3> 摩洛哥式主菜,采用牛、羊、雞等肉類比較多,一般都會烹飪到爛熟,追求色香味俱佳。因為摩洛哥人的祖先本來就是游牧民族。而海洋魚類在沿海地區(qū)和城市占有餐桌的一部分。</h3><h3> 在摩洛哥,官方或民間的正式宴請菜單,與西餐較相似,有前菜、主菜、甜品之分。其主食多為面包和形狀各異的發(fā)面餅,其中法式長棍隨處都可買到,而實面的薄煎餅也很好吃。</h3><div> 這里絕大多數(shù)人恪守伊斯蘭教教規(guī),不飲含酒精的飲料,請客也不上酒。有礦泉水和果汁飲料。合資超市、賓館等可出售酒類。但各地都有地下酒鋪,“酒鬼們”都熟悉。</div> <h3>  烤全羊。</h3><div> 在摩洛哥,家境較富裕的人家都備有烤爐,會制作。肉嫩味美,聞名遐邇。在中國,無論你是吃或者拒吃(羊肉),到了摩洛哥,如果有機會,請一定品嘗,也一定不會拒絕。</div><div> 摩洛哥的羊好,其肉才好,沒有膻味。</div><div> 烤爐用木炭或果木作燃料,爐溫高達800度,腌制過的整羊涂上一層蛋衣,掛在爐內(nèi),持續(xù)高溫將其烤熟烤透。出爐后的整羊通體紅亮,皮酥脆、肉嫩香,直接用手撕取,可以蘸些孜然或細鹽、胡椒粉,味道更佳。</div> <h3>  烤羊頭,是摩洛哥人喜愛的一道美食,一年四季都有售賣。尤其是在宰羊節(jié)期間,街頭巷尾到處彌漫著皮毛烤焦的特殊氣味,因為街頭冒出了很多簡易烤架,代客加工烤羊頭。</h3> <h3>  庫斯庫斯(cous cous)。摩餐典型的四款大菜之一,待客用餐之最。</h3><h3> 我在《突尼斯》美篇中已有詳細的描寫。簡言之,是將北非主食小麥(也有用大麥的)加工成先是粉后成粒,用雞汁蒸熟后拌入陳年奶油再蒸,反復三次,雞汁的鮮、奶油的香郁都滲透在麥粒中,再將另鍋燜制的各種肉類、蔬果連同湯汁一起淋上,極像“蓋澆飯”。口味獨樹一幟,特別適合手抓吃。國人不具備手抓的基本功,用匙子幫忙,總會出現(xiàn)“悉悉嗦嗦”滴漏的窘態(tài)。</h3> <h3>  塔吉(Tagine),又稱大燉鍋,四大菜之一。</h3><h3> 使用傳統(tǒng)陶器Tagine而得名,現(xiàn)在也有用銅質(zhì)的、鍍銀的等金屬器皿,但形狀仍是圓錐形的鍋蓋,高高翹起,一看就不忘的。烹飪時以肉類、土豆、胡羅卜、南瓜等莖塊蔬果為主,慢燴達數(shù)小時,達到入口即化的程度,用摩式大餅(軟而不松)沾、挾食用。</h3><h3> 四大菜之中還有一款叫做酥皮大餡餅,有點像我國穆斯林地區(qū)的牛、羊肉煎包。本節(jié)美食內(nèi)容前的組合圖片中有餡餅的模樣。</h3> <h3>  這是以蔬菜為主的前菜。也有再加入各種奶酪、沙丁魚肉、香腸的。或者以摩式奶酪湯、豆子湯、蔬菜湯作為前菜的。</h3> <h3>  摩式小煎餅,簡直就是工藝品。</h3> <h3>  街頭面包鋪。</h3><div> 本篇中沒有合適的甜點的照片,僅以文字描述一下。凡摩洛哥的家庭主婦沒有不會自制甜品的,凡家庭都具有少則幾樣多則幾十套的甜品模具,用面粉、糖、奶油、果脯、香料、牛奶等原料制烤出爐的形態(tài)多樣、香味撲鼻、口感一流的甜品堪稱一絕,太好吃了。絕對不輸巴黎、上海面包店里的甜品。寫到這里,我想,摩洛哥的家庭主婦身材普遍走樣,甜品肯定是推手之一。</div><div> 不明白的是,摩洛哥城市街頭,西式的面包(甜品)店很常見,品質(zhì)很好,價格不貴,生意很不錯。也許,自制畢竟比較復雜,轉(zhuǎn)而從專業(yè)店購買了。</div> <h3>  摩洛哥國飲:薄荷茶。</h3><h3> 在傳統(tǒng)的錫壺里,加水、加糖、加中國綠茶,放在文火上慢慢燒開,加入薄荷葉,倒入小杯,小口啜茗,壺水反復久煮,一壺茶可維持一整天。</h3><h3> 在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摩洛哥男人花幾元錢點一杯國茶,一坐幾個小時。</h3><div> 中國茶葉在摩洛哥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卡薩就有不少中國公司經(jīng)營中國茶葉,與斯里蘭卡、印度競爭市場。</div><div> 還有一杯好吃的飲料,叫做“阿沃嗄”(Avocate)。牛奶與鱷梨、蘋果、香蕉等攪拌,混合而成的果汁。</div> <h3>  椰棗和橄欖。</h3><h3> 在北非,人們把椰棗奉為“圣果”。椰棗營養(yǎng)豐富,除了糖分外,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深受產(chǎn)地國家人民的喜愛。</h3><h3> 產(chǎn)自地中海地區(qū)的椰棗,由于水土和氣候的差異,個頭和品相略有不同,但味道都是又香又甜。風干后,椰棗表面的那層皮薄如蟬翼,卻密不透風,保護著里面的肉汁。</h3><h3> 童年時,在中國吃過“伊拉克蜜棗”,記憶至今。這些年,在地中海沿岸國家,經(jīng)常少不了吃一點、帶一點。</h3><h3> 橄欖,在摩洛哥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無可替代,其果、其油,每天必需,養(yǎng)身健體。</h3><h3> 腌制過的橄欖果品種不少,口味各異,不妨入鄉(xiāng)隨俗,每日吃上幾枚。</h3> <h3>  摩洛哥購物。大名鼎鼎的“摩洛哥油”,即阿甘油,滋潤皮膚,美容護顏。玫瑰香精,泡澡、香熏的佳品。</h3><h3> 手工藝品,如杜亞木雕刻制品,皮革制品,手飾品。</h3><h3> 金屬制品,如銅盤,各種器皿,阿拉伯刀(但沒辦法帶上飛機),“法蒂瑪?shù)氖帧保瑹艟叩取2煌扑]錫器如茶壺、果盤等,當時銀光閃閃很奪眼球,回國后逐漸氧化就變黑了。真正的銀器可以的。</h3><h3> 陶瓷工藝品。但是重而易碎。</h3><h3> 在摩洛哥購買紀念品,多在老城麥地那,經(jīng)過一番砍價而成交。</h3> <h3>  摩洛哥的節(jié)日。</h3><h3> 真是很多,也就是了解個大體情況。</h3><div> 國際層面的:國際勞動節(jié)、國際婦女節(jié)。</div><div> 國家層面的:獨立日。</div><div> 皇室層面的:登基節(jié)、青年節(jié)(在位國王生日)。</div><div> 宗教層面的:伊斯蘭新年、齋月、開齋節(jié)、宰牲節(jié)、先知誕辰日、命運之夜等。</div><div> 地方和民俗層面的:割禮節(jié)、賽馬節(jié)、花卉節(jié)……</div> <h3>  很多朋友感興趣的是齋月和開齋節(jié)。</h3><div> 伊斯蘭歷每年354天,12個月,伊斯蘭歷的9月在阿拉伯語中叫做“拉馬丹,是伊斯蘭教教義中的齋月,一個偉大、喜慶、吉祥和尊貴的月份。由于伊斯蘭歷每年有354天,因此,以公歷計,每年的齋月都會較上一年提前11天。2018年的齋月始于5月16日,開齋時間為6月15日。</div><div> 穆斯林信徒認為,齋戒能促使人們自律,鼓勵人們節(jié)儉,有利于摒棄自私和貪婪。通過節(jié)食、節(jié)欲和按時禱告,生理機能會得以平衡,會想到貧窮饑餓中的人們,心理會得到調(diào)整,思想會有所升華,靈魂會得到凈化。</div><div> 在齋月期間,從黎明至日落,信徒都要嚴格禁止飲水、進食及吸煙。兒童、病人、國防軍人等不受此教規(guī)限制。虔誠的信徒會嚴格遵守各種戒律,一般人也會盡量自我約束,不做任何出軌的事情。因為他們相信“人在做、上帝在看”。</div><div> 齋月期間,在摩洛哥旅游,記得白天的飲食舉動務(wù)必隱蔽些。雖然你不是穆斯林信徒,但入鄉(xiāng)隨規(guī),不要公然冒犯教規(guī)。</div> <h3>  齋月開始前一周左右,城鄉(xiāng)各地就開始熱鬧起來,麥地那(Medina)、蘇克(Souk,即阿拉伯市場)更是買賣活躍,尤其是家庭主婦們忙碌不已,象極了中國春節(jié)前的市場景象。</h3><h3> 電視臺、電臺、媒體也開足馬力,反復宣傳守齋的方法和注意事項。</h3><div> 齋月中的每一天是這樣度過的:凌晨,主婦們起床準備豐盛的早餐,叫醒家人,在天亮之前吃飽喝足,天蒙蒙亮時,宣禮塔的禱告聲響起,再也不吃不喝,但可以繼續(xù)睡覺,太陽高掛時才去工作。下午多數(shù)人回家休息。太陽西下時,主婦們燒好了名叫“福都爾”的濃湯,主要用牛或羊肉、西紅柿、洋蔥、鷹嘴豆等熬成,配以椰棗等干果,只等宣禮塔上一聲炮響,全家人開吃,餓了一整天的胃腸中灌下一碗熱湯,頓時暖流涌動,卡路里急升,整個精、氣、神都恢復了。接著,男人們都上街喝咖啡吹牛皮去了,主婦們再加工一天的正餐,約1~2個小時后,全家人大吃一頓。飽腹而睡。如此,日復一日,持續(xù)一個月。</div> <h3>  白天不吃不喝,夜間饕餮大餐,齋月里的消費較平常反而大增。我總覺得好像有點與齋月產(chǎn)生的本意相背,但是,也因此而成為全民的節(jié)日。</h3><h3> 去摩洛哥旅游,應該避開齋月。進入齋月后,社會運轉(zhuǎn)是失靈的,白天,尤其是下午,到處空空如也,包括政府機構(gòu),只有涉外的星級賓館有吃有喝,但服務(wù)生們亦無精打彩、帶理不理的。</h3><h3> 齋月過后就是開齋節(jié),大吃大喝不工作的一天。</h3> <h3>  宰牲節(jié),又稱宰羊節(jié),源于亞伯拉罕向上帝祭獻親兒子以撒,上帝授意以羊代之的故事(見耶路撒冷的故事)。</h3><h3>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宰殺一頭甚至幾頭羊,屠夫們累的趴下,空氣中彌漫著血腥味、燒烤味,到處懸掛著羊皮。最“苦”的是貧窮百姓人家,為買羊要積累一年的收入,平時很少吃肉,家中又沒有冰箱,為避免羊肉變質(zhì),只能放開肚量猛吃數(shù)天。好在摩洛哥氣候干燥,肉食可存放數(shù)天。</h3> <h3>  這是一個地方正在舉辦一場集體割禮,人們盛裝打扮,載歌載舞,不亞于一個盛大節(jié)日。</h3><h3> 割禮的習俗源自遠古,據(jù)說先知穆罕默德認為對男孩在青春期前施行割禮,標志他從此成為穆斯林大家庭中的一員。最早可在出生后的第7天,也可等他長到7歲后施行,可單獨,也可集體。</h3> <h3>  在摩洛哥,還有通宵達旦的婚禮,嬰兒出生后第7天的命名日,等等。所有這些節(jié)慶活動,是人們熱愛生活的外在表現(xiàn),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生存力。</h3><h3> 在摩洛哥各地旅游,時常可以聽到節(jié)奏輕快、樂感強烈的民族音樂,運氣來了也可能欣賞到歌舞表演。其音樂舞蹈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安達盧西亞音樂,另一種是鄉(xiāng)村民間音樂。</h3><h3> 安達盧西亞音樂是由伊斯蘭教、阿拉伯語言和西班牙~摩爾文化融合發(fā)展而形成的藝術(shù)遺產(chǎn),其中既有阿拉伯文化的元素,又有濃郁的西班牙情調(diào)。</h3> <h3>  摩洛哥人</h3><h3> 遠古時期,柏柏爾人即在摩洛哥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3000多年前,阿拉伯半島南部的迦南人遷徒到這里,此后,腓尼基人、羅馬人、汪達爾人、拜占庭人都曾先后來到這里,而數(shù)羅馬人統(tǒng)治這里的時間最久,約700年。到公元7世紀,倭馬亞王朝的遠征軍征服摩洛哥后,由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為君主的王朝輪番更迭,并逐漸走向融合。從15世紀開始,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先后入侵,除了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的控制外,在摩洛哥人口繁衍的過程中,注入了外民族的血統(tǒng),不同膚色、人種的混血后裔的比重較高。男性身材較好,臉龐英俊,女性,尤其是婚育節(jié)的年青人,很漂亮。</h3> <h3>  摩洛哥少女有看曼妙的身材和秀麗的臉龐,皮膚細膩光滑,以阿拉伯人膚色為主,少見黑人。</h3><h3> 而當你在街頭、市場看到身穿“杰拉巴”(素色直筒長袍)、扭著粗腰、邁著蹣跚的步子的當?shù)貗D女時,會感嘆歲月的殘酷。因為生育,因為常年操持家務(wù),因為不斷的吃甜食、飲薄荷茶等多種因素,中年以上的女性普遍體重超標。</h3><h3> </h3><div><br></div> <h3>  一夫四妻在摩洛哥似乎已成為歷史和傳說。現(xiàn)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自1999年繼承王位,他接受過系統(tǒng)的伊斯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精通阿拉伯語和法語,會英語和西班牙語。他改變了阿拉維王朝350多年來的傳統(tǒng),與非柏柏爾人的電腦工程師薩瑪拉·本納尼小姐結(jié)婚,成為摩登、親民的國王與王后。他還精簡了王宮機構(gòu),推動社會改革,關(guān)心貧困問題,推行社會民主和婦女解放等,為摩洛哥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h3><h3> 摩洛哥男人是較典型的大爺們,滿大街的咖啡館里閑坐的男人堆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這一文化現(xiàn)象。每當電視臺播出西甲聯(lián)賽、歐洲杯等的實況時,咖啡館里人滿為患,人聲鼎沸,球迷們?yōu)樽约合矏鄣那蜿牷驓g呼、或嘆息,那場面比摩洛哥足球聯(lián)賽時熱鬧多了。</h3><div> 摩洛哥足球也是非洲強隊之一。從小踢足球的場面遍布全國城鄉(xiāng),只需一塊平地。</div><div> 2018年,摩洛哥足球隊第5次進入世界杯決賽圈,負于伊朗和葡萄牙,戰(zhàn)平西班牙。</div> <h3>  回憶摩洛哥,情牽撒哈拉,會時常想到女作家三毛,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是“西撒哈拉”(即原先的西屬撒哈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下去。屬于故事性記錄,不涉及政治。</h3><h3> 西撒哈拉在非洲西北部,西臨大西洋,北部與摩洛哥接壤,東北與阿爾及利亞毗鄰,東南部是毛里塔尼亞,面積266000平方公里,大部分為沙漠,全年基本無雨,地下水位很深,且多為咸水,自然資源是磷酸鹽和鐵礦。</h3><h3> 阿尤恩(阿雍)是該地區(qū)首府,40多年前,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兩人生活發(fā)生的地方。</h3><h3> 推薦閱讀三毛的散文集之一《撒哈拉的故事》。</h3> <h3>  三毛和荷西在當年的西班牙管轄地阿雍鎮(zhèn)租住的房子,“小鎮(zhèn)上最漂亮的家”。</h3><h3> 三毛和西班牙人荷西·馬列安·葛羅在臺灣相識、相愛,因三毛感應到“撒哈拉的召喚”,決定搬去,荷西相隨,并在當?shù)氐牧椎V公司找了工作,每天開車單程近百公里。直至1976年2月,西班牙人撤離西撒哈拉,他們才不得不離開這個小鎮(zhèn),移居西屬加納利群島。79年3月,荷西在潛水時發(fā)生事故,魂歸西天,三毛受此打擊,一度一厥不振。</h3><h3> 這些年來,國內(nèi)不少背包客、三毛迷,從拉巴特或卡薩搭乘摩洛哥國內(nèi)航班來到阿尤恩,手持《撒哈拉的故事》,追尋三毛的足跡:家、房東、小鎮(zhèn)一條街、西班牙教堂、郵局、墓地、國家旅店……。</h3> <h3>  三毛散文中的“國家旅館”,當年小鎮(zhèn)最高級的賓館。40多年過去了,仍然在營業(yè)中。</h3><h3> 西撒哈拉的原住民撒哈拉威人雖然才十幾萬,一直在爭取獨立,當年西班牙人的統(tǒng)治也僅是阿尤恩周圍,鞭長莫及,又是不毛之地,最終選擇了放棄。在撤離之前數(shù)月,當時的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組織了規(guī)模宏大的“綠色進軍”,撒哈拉威人無力抵抗。目前,摩洛哥控制著西撒哈拉大部分地區(qū),駐有軍隊及家屬、機構(gòu)等約15萬人,主要在阿尤恩。當?shù)孛耜嚱M織及原住民的難民營在阿爾及利亞境內(nèi),約10多萬人。</h3><h3> 一塊2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于地球上很多國家,總共才幾十萬人。</h3> <h3>  這是三毛經(jīng)常要去的郵局,取回“遲到一個月”的報刊雜志,提取寄來的書本、食品等,寫給家人、朋友的信件也必須在這里郵寄。</h3> <h3>  在摩洛哥的北部、地中海沿岸,還有幾處西屬領(lǐng)地。摩洛哥人進不去,得持有西班牙身份證或西班牙簽證才能從陸路或海路進出。很美麗的海濱小城市。</h3> <h3>  這是梅利利亞。</h3> <h3>  這是休達。</h3> <h3>  這是胡塞馬島。</h3> <h3>  走進摩洛哥!至此,我的(摩洛哥)旅游記錄收稿了。希望這篇小作為更多國人了解摩洛哥有幾分幫助。愿中摩友誼之樹長青。</h3><h3><br></h3><h3> 五洲留痕 2017-03</h3><h3> 修于 2018-07</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市| 宁强县| 古丈县| 从江县| 连城县| 神池县| 潮安县| 七台河市| 千阳县| 万宁市| 会昌县| 牟定县| 铜山县| 资阳市| 磴口县| 长汀县| 嘉定区| 清丰县| 梓潼县| 铜鼓县| 古丈县| 昌乐县| 黄梅县| 吴堡县| 凤凰县| 顺昌县| 濮阳县| 炎陵县| 永川市| 淅川县| 固始县| 应城市| 巩义市| 项城市| 香河县| 星座| 客服| 伽师县| 抚松县| 读书| 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