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柬埔寨王國,舊稱高棉,位于中南半島,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公元802年,國王賈亞瓦曼二世統(tǒng)一了高棉王國,將首都定在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北岸,取名吳哥。此后歷代國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和寺廟,使吳哥逐漸成為高棉的宗教及精神中心。9世紀(jì)----14世紀(jì),吳哥王朝為鼎盛時期,國力強(qiáng)盛,文化發(fā)達(dá),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公元1431年,泰族人入侵,將吳哥洗劫一空,高棉王國被迫遷都金邊,從此吳哥成為淹隱在濃密的古柏蔓藤之中的廢墟。直到1860年,法國植物學(xué)家亨利.穆奧為了收集植物標(biāo)本來到這里,偶然發(fā)現(xiàn)這沉睡幾百年的古跡,才使其重見天日。1992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它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chǎn)名錄。</h3><h3> 近日,有幸參加游俠客旅游網(wǎng)組織的柬埔寨吳哥攝影團(tuán),在領(lǐng)隊小海帶領(lǐng)下,和8位游俠一起走近吳哥,領(lǐng)略這片神秘恢宏歷史古跡的無窮魅力。</h3> <h3>部分游俠合影</h3> <h3> 大吳哥(通王城),高棉王國最后一座都城,始建于9世紀(jì)末。吳哥在梵語里是“大城”或“大都”的意思。</h3> <h3> 圣劍寺(Preah Khan),寺名來源于阇耶跋摩二世傳繼承人圣劍的傳說。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吳哥城時,在此居住過,這里曾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重要的節(jié)日典禮都在這里舉行。</h3> <h3> 女王宮(Banteay Srei)建于公元967年,寺廟采用高棉特有的紅色沙礫巖建造,內(nèi)部浮雕刀工流暢細(xì)膩,造型繁復(fù)圓潤,線條纖細(xì)柔美,色彩鮮艷嫵媚,在吳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譽(yù)為“吳哥藝術(shù)之鉆”。</h3> <h3> 塔普倫寺(Ta Probhm),高棉國王阇耶跋摩七世為了祭祀他的母親而修建,也叫“母廟”,是吳哥古跡中最大的建筑群之一。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曾在此拍攝。</h3> <h3> 巴戎寺(Bayon),通王城中最重要、最宏偉的建筑,是大吳哥的精華。寺中有54座大小寶塔,每座塔的頂部都雕刻有象征國王的巨大四面佛,當(dāng)你穿行在眾多佛塔之間,隨時都會發(fā)現(xiàn)一尊面帶微笑的佛像注視著你,這就是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h3> <h3> 小吳哥,吳哥古跡群中最著名的建筑,它因宏大的規(guī)模、完美的對稱、均衡的比例和精致的浮雕被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跡之一。</h3> <h3> 巴肯山(Phnom Bakheng),大吳哥南面的一座小山,高67米,是附近唯一制高點。從山頂可以居高臨下俯瞰吳哥窟,也是觀看吳哥日落的最佳位置。山頂上的巴肯寺,雖然早已破敗,但是高棉王國遷都吳哥建造的第一個寺廟,故稱為“第一次吳哥”。</h3> <h3>皇家浴池</h3> <h3> 班迭哥黛寺,位于皇家浴池西面,由阇耶跋摩七世建于12世紀(jì)末,建筑風(fēng)格與圣劍寺和塔普倫寺相近,傳說是國王和皇后泳后小憩的地方。</h3> <h3> 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旱季覆蓋面積2500k㎡,雨季達(dá)12000k㎡。洞里薩湖水產(chǎn)資源豐富,很多漁民常年生活在湖上,水上人家的生活成為洞里薩湖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h3> <h3> 崩密列,一座用來供奉濕婆神的印度廟宇,建于11世紀(jì)末到12世紀(jì)初,意為“荷花池”。作為吳哥建筑群中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筑的廟,很多建筑已損壞難以修復(fù),斷壁殘垣,掩埋在叢林中,被蜿蜒的樹根纏繞。正由于它的原始風(fēng)貌,有人稱這里是吳哥遺跡群中最值得去的地方。</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牡丹江市|
大埔县|
罗源县|
通化县|
麻阳|
松潘县|
溆浦县|
陵水|
临朐县|
岫岩|
亳州市|
新密市|
甘谷县|
德清县|
冷水江市|
静宁县|
鄂托克旗|
桃源县|
和平县|
甘孜县|
景洪市|
芜湖县|
那坡县|
潼南县|
泾源县|
玉田县|
奉贤区|
修水县|
兴化市|
吉安市|
福清市|
阳城县|
哈巴河县|
阿荣旗|
六安市|
郎溪县|
磐石市|
大洼县|
兰坪|
邯郸市|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