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詩歌及其朗誦要求</h3><div>1.什么是詩歌</div><div>詩歌是文學中的一個大類,起源于勞動時的呼叫和節奏,是最早出現的文學形式。他分行排列,采用最簡練的語言,最鮮明的形象,馳騁最豐富的想象,表達最飽滿的感情,是一種具有高度概括和豐富想象的文學體裁。</div><div>鮮明的韻律和節奏是詩歌最重要的特征。所謂韻律,就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押韻,即詩歌中一些特定行數的最后一個字,它們的韻母是相同的。可以是每行都押韻,也可以隔行押韻,或某些行押韻;可以整首詩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間換韻。有了韻,使詩歌朗朗上口,形成一種韻律美;有了節奏,更是詩歌具有音樂美,既好誦又好聽。詩歌不同于其他文學形式,它既具有可視性,又具有可聽性,這種可聽的特點就是來自詩歌的韻律和節奏之美。現代詩歌在這些方面的要求雖然不像古代詩歌那樣嚴格,但仍不能將它完全摒棄,著名詩人金波先生說“即使是自由詩,在節奏、韻腳上,也要堅持一定的格律,否則就是“散文化”(不是“散文美”)了。</div><div>2.詩歌的分類</div><div>詩歌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內容和表達方式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語言格式可以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按體裁可分為寓言詩、童話詩和散文詩等等。現在擇其主要幾種作簡單介紹。</div><div>(1)抒情詩:通過直接抒發作者內心的感情來反映社會風貌和時代精神。一般沒有特定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即或描寫片段景物,也是為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div><div>(2)敘事詩:用詩的形式塑造人物,描述事件。有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但不注重描寫細節,只注重作者對事件和人物的情感。</div><div>(3)朗誦詩:是一種便于直接面對聽眾朗誦的詩歌,要求語言流暢,明白易懂,音調和諧,節奏明快。</div><div>3.詩歌朗誦的基本要求</div><div>可以用“情、聲、韻、調”四個字來概括詩歌朗誦最基本的要求。</div><div>(1)情:如前所述,詩歌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它通過抒發濃烈的感受,和情緒來表達內容,有的詩人說,“沒有情就沒有詩”,這是十分中肯的。有些情感從字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有些情感則蘊藏在文字的后面,需要通過認真分析去挖掘、理解、感悟和體會,并運用語言的聲韻技功和表現技巧來處理和表達詩歌蘊含的深刻感情。</div><div>(2)聲:在我國古代,對這種文學形式,配樂的稱為歌,不和樂的就是詩,統稱為詩歌。所以朗誦詩歌時要用最動聽的聲音,像唱歌一樣,朗朗有聲的誦讀,并要隨著詩歌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聲音,做到聲音洪亮,控制自如。</div><div>(3)韻:朗誦詩歌時要注意“顯韻”,即在韻上的字一定要重讀,以把詩歌的韻律美充分展現出來。在韻上的字不重讀,就不能顯韻,稱為“藏韻”;如果隨便改變在韻上的字而破壞了詩歌的韻律,稱為“倒韻”。藏韻和倒韻都會破壞詩歌的韻律美,是詩歌朗誦的大忌。</div><div>我國古代的絕句和律詩,對每行的字數有嚴格的規定,吟誦時有嚴格的節奏要求,如五言詩,每拍字數是2,2,1或2,3;七言詩每拍字數是2,2,3或4,3或4,2,1等。現代詩歌,特別是兒童詩歌,對字數和節奏沒有嚴格的要求,但朗誦時還是應該盡量找到規律加以表現。</div><div>(4)調:主要是指朗誦時的語氣和語調,它們一定是由情而發,隨心而變化的,千萬不要人為地激動,隨意的喊叫和沒有道理的變化語調。</div><div>總之,“情,聲,韻,調”以情為主。用情帶聲,聲情并茂。只要有情,必會有調,只有情真,才能調準。在這樣的基礎上,一定要注意表現韻律和節奏,否則就不是詩歌的朗誦,而是其他文體的朗誦,或者是說話了。</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霍城县|
图木舒克市|
昌黎县|
泰宁县|
石楼县|
怀来县|
汶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礼泉县|
双桥区|
芜湖市|
赫章县|
南汇区|
象山县|
灵川县|
太仓市|
绥宁县|
屏东市|
鞍山市|
顺昌县|
汤阴县|
稻城县|
饶阳县|
阿巴嘎旗|
沙洋县|
沂水县|
新巴尔虎左旗|
连平县|
麻栗坡县|
股票|
彭阳县|
隆德县|
府谷县|
吉首市|
泌阳县|
莒南县|
京山县|
轮台县|
桂阳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