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夕陽下的峽山湖</p> <h3>峽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峽山區南部,包括峽山湖南端的濰河、浯河、渠河三河交匯處濕地區域,總面積5萬畝,是山東省保護最好的濕地原生態區域之一。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是我國內陸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和棲息地。有鳥類197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大鴇等3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22種、山東省重點保護鳥類43種。濕地公園內分布著較多的珍稀瀕危物種,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峽山區峽山湖畔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到3000個以上,濕地公園內高達10000個以上</h3> <h3>離開老家30年了。利用近年來回家探親機會偶拍部分片片,閑著沒事的時候翻來看看??纯垂释撩谰埃胂爰亦l親人,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寄托。</h3> <h3>對比一下水庫與草原的感覺~~~</h3> <h3>典型的,有年代農家小院~</h3><h3> 我的老家,其實就是過去那個曾經以一部"老謀子"導演的《紅高粱》的地方;現在是以那個能以《豐乳肥臀》等作品出名還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老家~高密!常年在外,時有人問起自己的老家~高密!至今,我還記得小時候騎自行車去看"老謀子"拍《紅高粱》那遍水庫里長滿紅高粱的現場情景。那地方靠近水庫北邊,印象中離劉家溝較近!我的老家就是高密轄區最西邊,那個峽山水庫岸邊小鄉村!離莫言老家近百里,至少我都沒有想去看看老莫的老房子現在到底紅到什么樣想法。從朋友的朋友圈照片看,我老家鄉村那破屋比莫言家的房子還破。所以,還是不看為好!以前是破屋,成功后是故居!感覺自己老家也有很多破的不成樣的,無人居住的破房!</h3><div><br></div> <h3>此片亮點在窗子:過去都是帶著格子木頭窗!里面貼點窗戶紙(特別薄的白紙:可以疊巴疊巴成16K、32K大小用小刀割開裝訂成作業練習本什么的~~~),過年的時候用一根大公雞翅膀上的毛粘著熟豆油,把新貼的窗戶紙油一遍,據說紙更有韌性還更亮堂。四個用再貼上窗戶角,還是很漂亮的。為了便于觀察窗外情況,中間靠下點留出一個能活動的"門",類似于今天的卷拉門~~</h3><h3> 你知道這10個窗格的窗口還有一個功能是什么嗎?</h3><h3> 當表看時間用!對,就是當時間!那個年代以前,很少有人家能有鐘表,馬蹄表,更不用說手表,電子表了!在家里的農村人習慣用看窗格說時間的。太陽出來照到窗戶上,上午從東往西跨格逐一照過,照的格子越多,時間就越靠近中午。正午時分窗滿格照。下午從東往西邊退格照,窗格越少時間越晚,日落格無光,也就是天黑了!所以,常聽農村人說:太陽都過幾個窗棱了,該做飯或該上坡干活了~~~</h3> <h3>我的家,現屬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希望家鄉的領導能給峽山人民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提高!</h3> <h3>自然環境那是相當的好!藍天白云,碧水青山~~</h3> <h3>濰河,古稱濰水,發源于莒縣箕屋山,上游流經莒縣、沂水、五蓮,從五蓮北部進入濰坊市,流經諸城、高密、安丘、坊子、寒亭6市區,在昌邑市下營鎮入渤海萊州灣。干流全長246公里,支流143條,其中較大支流有濰河、汶河和渠河。濰河總流域面積6376平方公里,是濰坊的母親河。流域中峽山水庫是山東省第一大水庫。</h3> <h3>年底,雙羊大集上辦辦置年貨的人不少。每次回家總想拍點咱百姓真實的東西。路口,遠遠看著專注配匙人,一絲不茍!</h3> <h3>印象中小時候的峽山水庫(我們更喜歡說大壩西或者西河洼),是一遍沃土良田的,收成比外面的還好。兒時記憶中,偶爾逢雨水多的年頭,特別是秋季會發生洪澇的!那時候,水庫里大都以種植高粱,小麥,大豆,玉米,花生為主。秋天,在玉米拉棒后不久,幾場大雨?過后,不知道從哪兒匯聚到一起雨?水流入現在的峽山管委會附近水庫,水位上漲,攔河壩吃緊時,開閘放水,河水從北往南沿沿道狂瀉,往往讓在田間勞作、田頭割草、河邊放牧措手不及~~~好在每到這多雨季,防汛人員總能騎自行車沿大壩也是從北往南,搶在洪水到之前一路狂喊:來水了~來水了~~</h3><h3> 狂泄一路往南下來洪水,流經后鋪,前鋪,尚家莊,南張洛,涼臺~~~流域后,因南部地勢逐步升高,洪水威力遇阻回流北撤,形了洪水初始南泄,后期北流的現象。(80年左右那場大水記憶)</h3><h3> </h3> <h3>洪水急泄南下,一直水漫過玉米頂過后,才算是停息平靜下來!急急狂來的洪水,往往讓住在大壩邊上(沿岸)的小村莊人,徹夜提心吊膽,生怕潰壩成災!好在那個人多力量大,沒有豆腐渣工程的年代,完全人工車推人拉堆建起來大壩,時至今日依然成為一道安全屏障。當年那男女老少自帶干糧出工出力的場面,依然感動不已。</h3> <h3>洪水來的急,去的也快!水退田露的時候,盡管一季的收成基本黃了,但大水也給我們帶來無比豐富的魚??類!田低洼水處,那沒跟上洪水來去節奏的魚兒直接暴露在陽光,張著嘴巴無奈的等待生命最后一息~~~</h3> <h3>最喜歡大壩看夕陽了!家鄉的傍晚,云起日落??,彩霞漫天?;馃?,燒紅了整個峽山湖的上空。這里的空氣是清新的,空氣中是夾雜新鮮草香味的,讓那些在城市習慣了在尾氣和霧霾天氣中生活的人來說,深呼一口也就醉了!</h3> <h3> 連續多少的風調雨順,連續多少個五谷豐收,就這樣伴隨著我走過~~~</h3><h3> 離開家多年后,曾經的沃土良田的峽山水庫(大壩西或河洼)真正成了名符其實的水庫!成為了山東第一大淡水湖。我家就在岸邊住的小調生活也拉了開序幕。碧水藍天,漁舟唱晚,群鳥戲水~~~有水就有靈性,峽山水庫,開始逐漸的改變著附近人們的生活!一部分人從田間勞作向撒網捕魚??轉變!水庫的魚種類很多,其中以西河鯉魚,峽山小銀魚??最有名氣!特別是西河鯉魚,早已成為高密人宴席上一道不可缺少大菜!</h3> <h3> 飄泊他鄉回到老家,習慣了必到西大壩上走走,看看!回憶過去,看看現在,想想未來。</h3><h3> 走到河床深處,那兒是條渠河(老家人稱:老河)。無論天有多干旱,老河里總有或多或少的河水。</h3><h3> 干涸的河床,滿地的裂縫。</h3><h3> 多年未干過水庫,養育出臉盆,炒鍋大小的河蚌!小時候的夏天,也經常下河摸幾個螺絲,河蚌~~~做道鮮美的河蚌湯!在那個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現在想想還是幸福的流口水啊!</h3> <h3>兒時河邊戲水,摸魚??的年代早已遠去!如今的峽山水庫,曾經是滿湖漁舟蕩漾的水庫,卻在一夜之間,神奇的消失了!水沒了,魚沒了,船也上岸了!昔日的水庫,已變成雜草叢生的大草原!幾群牛羊在草叢中悠悠的低頭吃著草,不時有幾只牛背鷺從間飛過~~</h3> <h3>峽山水庫是山東省第一大水庫,位于濰坊市濰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諸城、安丘四縣市交界處,總庫容 14.0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5.03億立方米。水庫始建于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是一座防洪、灌溉、發電、水產養殖、城市及工業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5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4萬畝。</h3> <h3>如今,碩大肥美的河蚌已很少有人食用!偶做一道的河蚌湯卻已不是那兒時的味道!</h3><h3> 有養貂人,帶美筐簍,鈥鉤~~~挖河蚌加工成貂食,到是省下不少的開支!</h3> <h3>幾百年的古銀杏樹,歷經歲月滄桑依然枝繁葉茂</h3> <h3> 冬去春又來,一年又一年。老家,大壩邊小鄉村如今也離開了高密的行政管理,成為濰坊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h3><h3> 村莊還是那個村莊!老家還是高密啊!</h3> <h3>這只破鐵船好像見證了整個水庫變草原的過程~~~</h3> <h3>這是冰雪融化,春暖花開后的爛漫季節。回家時,在鄭公西沙灘邊看到鵝!這群鵝并不怕人,甚至在受到威脅時敢于去攻擊人。據主人講,它們可能是遷徙過的大雁和家養鵝的后代,不僅會飛,而且還很有野性!</h3><div><br></div><div>提及大雁,估計像我這年齡以及年長的朋友們都應該非常非常熟悉。</div><div><br></div><div>在過去水庫都還是沃土良田的年代里,一到冬天,庫區是一望無邊的冬麥苗啊!為北來南下的鳥類,特別是大雁,過冬提供了豐富的食源。一到天變冷的晚上,那空中傳來的雁鳴徹夜不息。成群結隊的大雁,一家家、一戶戶、一隊隊、一排排在頭雁的率領下降落庫區麥田過冬!</div><div><br></div><div>大雁糞便就是天然的豬飼料。你還記的嗎?冬日清晨,庫區里便有不少人挎著筐簍撿拾已凍成硬塊的雁糞回家喂豬~~~</div><div><br></div><div>如今,大雁來得少了!但當年那一聲"大雁大雁排整齊,回家看看你大姨~~大雁大雁排成溜,回家看看你大舅~~~"的呼喚,不知還能否勾起那兒時的情景?</div><div><br></div><div><br></div> <h3>滿眼的綠色,美麗的夕陽!一直都用自己獨特視覺贊美我遙遠的家鄉!水沒了,草多了,防火比防水更重要~~</h3> <h3>干裂中的小草,給人感覺是如此的珍貴~~~</h3> <h3>挖河蚌肉喂貂,是很劃算的綠色的食品</h3> <h3>春暖花開,麥苗返青!惟有心愿祈禱家鄉父老能生活幸福</h3> <p>礪阜仙桃采摘園,規模相當大,環境也是原生態之美!清明前后最好的賞花??時節</p> <h3>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又是一個編織幸福夢的春天!風調雨順,人勤春來早!一年的期盼都孕育在這美麗的季節里~~~</h3> <h3>茶銀~~嫰的時候去外皮,里面白白的絨絨的東西特甜!還有多少人能記著</h3> <h3>豐收掛滿墻</h3> <h3>風雪郵差路:此人老杜。記的從1983年二哥當兵起就開始有蓋著"義務兵免費"的三角郵戳往來于我的老家和軍營之間了!再到后來我和大侄子陸續走進軍營,老杜也就成了我家最熟悉的郵遞員了,前前后后35年,風雪無阻的郵遞路,感動!向老杜敬禮!</h3><h3><br></h3> <h3>于家埠后這條路,當時應該是叫雙羊路,從小時候沙土路,再到沙石路,在農村"三通"政策影響下,如今也終于換成了硬化路,不容易啊!清晨陽光下,走在鄉間公路也是很愜意的!但惟獨忘不了小時候,在老師帶領下,在這路上進行體育活動的情景:光著腳,赤膀亮背進行跑步比賽!那真叫接地氣小伙伴們,擺出陣勢,輪上幾圈胳膊,號稱加足油加馬力,爭先恐后,那個樂??!</h3> <h3>一草一木一物一小調,都是滿滿的鄉情</h3> <h3>鄭公祠是省級重點文物古跡保護區,位濰坊市于高密市雙羊鎮后店村西,西臨濰河,北依礪阜山,是人們為紀念東漢著名經學家鄭玄建立的。</h3> <h3>高密爐包,已經成為山東名吃了~~~遠離故鄉的人,饞的時候總是想方設法自己動爐一鍋,但總是沒有老家的味道!原來老家的味道,也有老母親才能做出來!所以回家第一口總忘不了先去包子店來上一爐剛出鍋的爐包!那爐包里是滿滿的家鄉味,思鄉情!</h3><h3>遠離故鄉創業中,</h3><h3>最念父母養育情;</h3><h3>爐鍋白菜肉丁餡,</h3><h3>口水流入思鄉夢!</h3><h3><br></h3><h3><br></h3><h3><br></h3> <h3>莫言也曾為高密爐包寫過打油詩~~</h3> <h3>家鄉戲:茂腔。曾經進京演出過的劇種之一!過去每年的正月里,村鎮搭臺好戲連連??!那時候的演員,都是各家各戶爭著請回家吃飯的貴客!開演了,周圍七里八鄉都紛紛而至~~風雪中,臺上傾情高唱,臺下觀眾熱情高漲~~那才是真正的年味啊</h3> <h3>如今,這劇種的傳承人越來越少了!偶有茂腔愛好者,自發組織起個小演出隊,自編自演樂在其中!誰家有喜事,誰家新店開業也會請去助陣,樂中有點點收獲,增加點演出設施也很知足。他們不是為了有多少收入,完全就是為了一種熱愛和傳承~~</h3> <h3>環湖西路楊柳岸</h3><h3>垂釣休閑渠河邊</h3><h3>峽山美味何處有</h3><h3>農家樂里全魚宴</h3><h3><br></h3> <h3>西河大鯉魚??與其他鯉魚區別在于:有須,據說有四個鼻孔</h3> <h3>每次匆匆忙忙的老家之行,都是在忙于家事。但趁空閑之余,借天公做美之時,總會直奔峽山大壩(環湖公路)??粗鴿M眼熟悉的風景,懷念起兒時的在湖里戲水的快樂時光,完全忘卻了時間的存在,恨不得能把峽山的每個角落都收入鏡中。獨自一人行走干涸但已長滿草的峽山庫區,心情非常的復雜。對于靠天吃飯的家鄉人來說。湖的干涸將意味著什么........ 連續兩個下午的峽山庫區之行,徒步20KM,雖略感疲憊,但心情依然舒……</h3><h3> 累了餓了,總想吃點什么。慕名來到渠河大橋西北行300米的,據說是湖邊規模最大,環境最生態,鯉魚最正宗的"老地方農家樂",天雖已暗,但院內來的吃客不少。車輛停的滿滿的!閑聊中得知從安丘,高密,遠至膠州來品嘗"一魚多吃"的全魚宴的客人不少所以說這兒是整個峽山湖岸邊最大的農家樂飯店。我也相信了。因為夜幕時分,那滿小院吃客的車輛或許最有說服力........</h3><h3> 魚??,做的絕對好!</h3> <h3>剛剛出鍋的油剪餅最愛了,有點像粗糧細做的感覺</h3> <h3>色正味美,看著就流口水了</h3> <h3>生態大棚中,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的,只有安逸~~~</h3> <h3>根在大鳳城,發展在峽山!身在他鄉,心從未離開……</h3> <h3>這是2019年冬天,在風平浪靜的傍晚錄制的</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镇安县|
米林县|
景洪市|
武夷山市|
彭山县|
尉犁县|
台南县|
古交市|
宝应县|
定南县|
江西省|
肇州县|
乐清市|
铜陵市|
伊通|
丰城市|
基隆市|
长岛县|
秀山|
商城县|
屏东市|
宁波市|
安龙县|
军事|
广丰县|
宜城市|
德令哈市|
海口市|
芷江|
故城县|
九江市|
平舆县|
尼木县|
宜丰县|
余江县|
荣成市|
板桥市|
城步|
色达县|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