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當我還在上班的時候,社會上正在興起旅行熱,看到幾對退休的鄰居老兩口多次跟團旅游,羨慕之余我有嘴無心的對老伴說: "等我退休后也一定帶你全國各地轉悠轉悠去,咱不跟團走,自已出游更隨便,遇到有山有水環(huán)境幽靜的地方就住幾天,然后再……",<br> 沒等我說完老伴趕緊給打住:“得 得,聽你說話像剛睡醒,夢著我求你帶我去旅游咋地,真是的,以為我愛去呀"。<br></h3><h3> 難怪老伴不愛聽,打溜虛凈往人家短處上說。老伴因為身體 “健壯“干啥都顯得非常穩(wěn)重緩慢,所以不太喜歡戶外運動,上班時也從沒參加過任何形式的旅游。退休后就更不想這些事了,每天的常規(guī)活動就是起早逛逛市場,買點便宜萊。回家吃完早飯后,拙笨的身體和好動的性格,又促使她投入到好像總也干不完的家務活中。誰要勸她別總這樣忙了,她還振振有詞的說: 活著就離不開家務,不干家務那咋活,要不為啥叫"家務活"呢。感情她是把"生命在于運動“理解成"生命在于家務"了。<br></h3><h3> 一個人多年形成的傳統(tǒng)觀念和大半輩子的生活習憒,并不是幾句話輕易就能轉變的。盡管如此,女兒還是經(jīng)常勸老媽別總困在家里忙些沒用的,適當出去轉轉嘛。老伴當時哼哈的答應了,可過后根本不執(zhí)行,該咋做還咋做。</h3><h3></h3><h3> 其實老伴也有她自己的愛好:看電視常陪流淚,聽二人轉也會陶醉,有時哼幾首小曲,放著音樂照常入睡。而她最大的愛好就是經(jīng)常的翻箱倒柜: 針頭線腦花布片,陪嫁床單結婚被面,沒用的物品一大堆,舍不得扔掉反復看。然后又像寶貝似的,一包一摞很精心很規(guī)整的收拾起來。她根本就沒認識到這一點: 如果方向錯了,越認真越賣力問題就越嚴重。事實也真是這樣,如果我想用點啥必須提前三天預約,馬上能找出來的概率是很小的。每當看老伴收拾破爛的時候我都有意躲開,既然咱說啥人家都不聽,那就眼不見為凈了,免得看著鬧心。</h3> 我的愛好雖然也沒啥亮點,但還算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退休后沒有工作日全是星期天了,需要“靜"的時候就看些閑雜書,附庸風雅的玩玩文字游戲。但由于學業(yè)不精,一本《易經(jīng)》看了好多年也沒整明白,不過能知道一些詞語都是出自《易經(jīng)》,比如:不三不四,六六大順,七上八下,九五至尊,錯綜復雜,變掛等等。需要“動“的時候就弄一把大片刀耍耍,一把不過癮就整兩把同時比劃。偶爾騎行郊游,時間不過一天,距離不超一百,天黑前必須回家,避免老伴掂記。咱不能為了玩總讓老伴操心呀。<h3> 盡管我的活動和老伴很不相同,但基本都屬于宅在家里那類型的。老伴經(jīng)常說“在家處處好,出門事事難",這咱認同,所以我們退休后一直也沒有外出的想法。老伴又說"只有咱倆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家,別人誰都指不上“,這咱也無條件服從,所以我也在堅持"少是夫妻老是伴"的原則,并朝著“一聲老伴,一生陪伴”的方向去努力。老伴還說…… 反正老伴說啥咱都盡量順從著。</h3><h3> 順從就是謙讓,謙讓也是寬容,寬容就是照顧,照顧好老伴就等于照顧好自已。否則,一天三頓的熱飯熱萊就沒有保證,換洗衣服也無從著手。雖然老伴經(jīng)常贊揚我: 你一天就像個十不全似的,就差給你喂飯幫你洗臉了。我聽了也只能裝癡賣傻的“嘿嘿"一笑,表示虛心接受。</h3><h3> 平心而論, 我們的退休生活談不上內(nèi)容豐富,也不能高調(diào)稱之為"晚年幸福“,但還算是和諧的。只是太過于平靜,平靜的就像無風的湖面,沒有漣漪,更談不上浪花了。</h3> <h3> ? 然而,一次很正常的興趣轉移,就像一塊石頭扔到湖面上,使我們很平靜的退休生活濺起了幾朵人為的浪花。</h3><h3> 也許是飽暖生閑事,或許是好奇心強,都已經(jīng)60歲的我,卻鬼使神差的報考了駕校,而且順利畢業(yè)。在2011年3月的一天,上午領取了駕照,下午就訂購了一輛老伴指定的小紅車。三天后鄰居幫忙給開回家,因為我還沒把握沒膽量自己開回來。</h3><h3> 實話實說,咱駕照是有了,但開車水平還是遠遠不行的,絕對不敢單獨開車上路。都說開車是熟練工種,但要想"熟"就必須常"練",所以每天練車就成了我主要的任務了。</h3><h3> 開始自已練車時從不讓老伴上車,就怕出啥意外一槍兩眼,避免賣一個搭一個的。</h3><h3> 有一次因為練的超時了,當時咱還沒帶手機,老伴聯(lián)糸不上咱急的都想報警了。等我回來后,老伴下了一道圣旨: 以后再出去練車我必須跟著,這總比在家掂記你強。</h3><h3> 我也覺得可以讓老伴押車了, 從那以后,只要我一出去練車,副駕上坐著的必定是老伴。老伴“壓車"有個好處: 車走起來顯得很穩(wěn),還能幫咱看看路況,遞杯水啥的。尤其是不管跑多長時間,都用不著相互掂記了。老伴陪練雖然我還是有點緊張,但注意力卻更集中了,畢竟車上又多個人呀,安全永遠是第一的。</h3><h3> 老伴陪練也有失誤的時候。有一次開車時我想抽煙,老伴把煙點著后遞給我,我順手把煙放嘴里了,結果是把有火那頭放嘴里了。嘴是燙了一下,但一點沒慌亂,稍微減速,隨后正常行駛。而老伴領悟的是:副駕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坐的。</h3><h3> 我一直就很喜歡開車的感覺,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老伴很喜歡坐車。老伴陪練車時總指揮我往遠處跑,越遠她越高興。有一次迷路到家得半夜,老伴就提議去旅店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回來的。這點可不像她的性格了,我猛然感覺到: 一向對旅游不感興趣的老伴,對開車游玩倒很熱情。這確實很難得,咱必須極積配合,全力支持。于是乎,每次練車都順著老伴的意思,先后把車"練"到了海灘邊、草原上、大山里、沙漠中。每到一處,老伴高興的就像小孩似的,海邊踏浪,草原采花,山底仰望,光腳在沙漠上走,沙子燙腳直蹦噠,手舞足蹈還那么開心。對此女兒嚴重的表揚了我: 老爸這小車買得值,終于把老媽調(diào)動起來了。</h3> <h3> 我喜歡開車,老伴愿意坐車,如此默契的配合,促使我們順利的完成了"轉型": 當初買車只是想兜風遛彎玩玩,經(jīng)過老伴的"陪練",現(xiàn)在可以有目標的去出游了。</h3><h3> 有一天我們開車帶著帳蓬準備郊外露營,一場大雨把帳蓬泡起,我們的野營計劃也隨之泡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退守車內(nèi),也只能在正副駕座上半坐半躺了。</h3><h3> 在車里一時也睡不著,我就沒話生磕的假裝關心的問老伴這樣睡好不好?老伴平淡而又無奈的回答: 沒啥好不好的,假設車里有張床那肯定就好了。</h3><div>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老伴是按"假設"提出來的,但我是按“問題"聽的。別看當時咱沒說啥,可回家后就開始琢磨上了。咋想的咋做的就省略了,反正幾天后咱就在車里搭出了一張可以睡兩個人的床。</div> <h3> 小車這么一改就成為"床車"了,經(jīng)過幾次"試睡"后,我覺得很成功,老伴更為滿意。</h3><h3> 老伴滿意那是最好的了,因為隨后她把做家務的精神頭轉到"車務"上了。別看她從來都不擦車,可車內(nèi)沒少收拾,這車自從有了床后那布置的更齊全了,鋪的蓋的枕的就不用說了,平時的小日用品也是應有盡有。就這小飯桌,先后強迫我換了五個,說不定這個看不順眼啥時還得換。</h3><h3> 老伴說現(xiàn)在這車就是咱們流動的家,可后來我卻總覺得我們有點像"搬家公司"呢。</h3> <h3> 有了這"床車"之后,我產(chǎn)生了一個遠游的念頭,這時的老伴可不是那時候的老伴了,知道后馬上表示贊成。在商量目標的時候,老伴說: 你去哪咱就跟哪,反正在哪都是做飯吃飯睡覺這點事,你就自己定吧。我合計來琢磨去,就把第一次床車遠游的目標定在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h3><h3> 經(jīng)過一番準備,在我駕齡正好一年半的時間,也就是2012年9月8日的早上,開著自己改的小"床車”,和老伴一起出發(fā)了。</h3><h3> 新手初上遠路,沒有把握跑高速,即使走國道也很緊張的。我一直是兩手緊握方向盤,雙眼緊瞪正前方,整個人顯得很僵硬。而老伴東張西望顯的很輕松也很興奮,當看到我的表情后就說: "你不用那么緊張,該咋開就咋開,開車這玩藝我是看好了,方向盤放塊骨頭棒子狗都能開,你不比狗強多了呀“。我趣,是夸我還是貶我呢?不管咋開,注意安全是必須的。</h3><h3> 午飯隨便吃一口,傍晚隨遇而安在這地方停下來,支鍋搭灶,開始做晚飯。這時候所帶的鍋碗瓢盆和小柴爐統(tǒng)統(tǒng)派上了用場。</h3><h3> 炊煙裊裊,緣草茵茵,別有一番情趣。</h3> <h3> 從沈陽開車去北京,熟手跑高速不起早不趟黑一天就能到達。可咱是新手,出來閑游不搶時間不趕路,所以晃晃悠悠的第四天凌晨才進入北京五環(huán),清晨時通過的天安門。我知道這樣的機會以后是很少的,于是邊開車邊搶拍,同時收油門減速。當我把鏡頭轉向“人民大會堂“這一側時,突然發(fā)現(xiàn)路邊的警察叔叔非常有感情的怒視著我。這是由于我的減速造成車流瞬間緩行而引起交警的注意,我趕緊踩一腳油門,否則警察叔叔該向咱舉手敬禮了。</h3> <h3> 剛駛過天安門發(fā)現(xiàn)右邊有條小路,順路把車開到這里停了下來。就是說,我們從早晨開始把車停在了“中山公園”的西墻下,住了一個晚上,做了幾頓飯,第二天下午離開的。應該說,這里是很理想的床車露營地: 安全肅靜又很方便,步行20分鐘左右就能走到天安門前。</h3> <h3> 吃完早飯來到了天安門前,經(jīng)過認真的推算,我大約是第二次在這里留影了,但激動的心情絕不亞于第一次,第一次啥時候照的想不起來了。</h3><h3> 整個上午我們盡情的游覽了故宮,中午回到車前吃了午飯,然后睡會午覺,傍晚又去觀看了天安門廣場的夜景。漫步在長安街上,悠閑的樣子仿佛自己就是北京市民了,只不過是暫時的,臨時的都夠不上。</h3> <h3> 想觀看升旗儀式必須起大早,但我們“守家待地”的不是啥問題,老伴正常做了早飯:稀粥饅頭小咸菜(為了注意影響和安全,我們使用的燃料是固體酒精)。令人振奮的升旗儀式結束后,天安門見證了我和老伴第一張遠游的合影。接著我們又以“北京市民”的身份閑逛了天安門廣場。下午離開“營地”去了頤和園,隨后直奔膠東半島。只是在我們游覽蓬萊仙閣時外孫女打來電話:姥姥我都想你了,快點回來吧。老伴聽到后心就長草了,只好馬不停蹄的往回返了。</h3><div> 本次出游歷時16天,行程約3000公里,花費1800元。這次出游不僅僅是圓滿的,更重要的是拉開了我們以后“床車”繼續(xù)出游的序幕,同時也更徹底的把老伴拉到戶外了,這正是:</div><div> 老頭老太老閑逛,</div><div> 窮游窮樂窮開心。</div> <h3> ?</h3><h3> 回來后我把出游的經(jīng)過發(fā)到了網(wǎng)上,不僅得到眾多網(wǎng)友的支持和贊揚,同時還提出了不少切實可行的建議,并鼓勵我們繼續(xù)出游,希望看到下一個游記。</h3><h3> ?</h3><h3> 這樣一來我們的玩心就更“野”了,很快就開始運釀下一次的出游。考慮到老伴沒去過南方,就把目標鎖定在海南三亞了。</h3><h3> 老伴聽了老高興了,準備工作那是相當積極了。為了做飯不再露天,我就做了個帳蓬支架,老伴翻箱倒柜找出閑舊布單,然后飛針走線地縫了個帳篷。雖然做工不敢恭維,但老伴還是滿自豪的說:“咋樣,當初聽你們的把這些破爛都扔了,現(xiàn)在用這些東西還不得花錢買呀。” 哎,她還有理了。</h3><h3> 在我們這里,寒冬雖已過,但春暖花沒開,外暖室內(nèi)冷,這季節(jié)往南走是最好的。于是,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后,我們于2013年4月22日開始了去三亞的出游。</h3> <h3> 老伴說上次的爐子不太好用,做飯挺慢的。于是我就重新做了兩個這樣的爐子,本來打算在帳蓬里用,但火苗特別不正經(jīng),怕上演"火燒連營",只好繼續(xù)露天做飯了。</h3><h3> 燒材多數(shù)從家?guī)У模飞嫌鲆婍樖謸炱穑凑覀冃r候也經(jīng)常拾柴禾撿煤核的,有機會重操舊業(yè),覺得挺有意思呢。</h3> <h3> 有的炊具首次使用,還不太熟練,開始老伴萊切的很多,她忘了咱帶的是小炒鍋,所以炒的時候就要費勁了,不過幾次就有經(jīng)驗了。</h3> <h3> 我愛吃糖油餅,在家老伴常給咱烙,出游的路上只要說想吃,老伴那是舉手之勞,和在家烙的幾乎一樣,好像多少有點"野"味。</h3> <h3> 老伴愛吃餃子,我也經(jīng)常惦記這事,但要想把餃子吃到嘴,還得她自己動手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每吃三次糖油餅,老伴肯定要包一次餃子。</h3> <h3> 三亞之行,每天三頓飯都在車內(nèi)吃,這樣不管風天雨天時間早晚,都能吃的安穩(wěn)。尤其是晚飯,在家吃總不少于兩個小時,出游時更是如此。年齡大了覺不多,邊吃邊喝邊嘮嗑,新帳舊帳盡情算,心里想啥直接說。其實就是消遣時間呢。</h3> <h3> 所經(jīng)過的地方,我們都是走馬觀花的看看,沒打算細游,等到五一勞動節(jié)高速免費時,連續(xù)跑了三天高速后直接開進碼頭,在排隊準備上船過海的時候老伴疑惑的問: 人坐船,車也上船嗎?我說對呀,你有啥意見嗎。老伴說: 我有啥意見呀,就是這么多車都上船,我擔心……?我知道老伴在想啥,既然人家的忌諱不想說出來,那咱也別點破。于是就安慰她: 有我在你就放心吧。</h3> <h3> 老伴是第一次坐船,即新鮮又高興,讓我領她上下里外的參觀。這時候我就充當了臨時講解員,真的假的連蒙帶哄口若懸河的白話上了。老伴確實佩服我有這么多的"見識”,就是拍照時把我擺的位置像個跟班拎包似的。</h3> <h3> 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吧,我們就開車上了海島,沿著環(huán)島路大致的朝著三亞方向開去。</h3><h3> 開車出游目標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對于我們來講,只要一離開家任何地方都是可游的景點,來到海島上更是這樣了。</h3><div> 走到這里時間還不晚,但看到路對面是中信樓盤建筑工地,水源充足; 前面又是"軍事要地",大門緊閉,此路不通一一于是就臨時決定停下來。隨后老伴又開始忙上"家務”了: 換洗衣服,收拾車內(nèi),最后準備做晚飯。</div><div> 我照例的任務,就是四處看看,熟悉一下環(huán)境,這你懂的。</div> <h3> 第二天日上三竿,吃完早飯后我們又開始走走停停的出發(fā)了。</h3><h3> 老伴吃過香蕉,但沒見過香蕉長在哪,這次看到后驚喜的不得了。要不是我阻攔她都想給整下來帶走了。</h3><h3> 有的果園不用你摘,只要想吃園主就送給你。一次在荔枝園里園主和我開玩笑: 在荔枝堆上,你雙手一次不管拿多少,然后都歸你。我一下子拿到二斤多荔枝,吃了好幾天。????</h3> <h3> 椰子老伴只是聽說過,這次不但看到了,還花六元錢買一個,買完才知道椰子不是啃著吃的,是用吸管吸的。不過,吸完之后再也不想椰子了。</h3><h3> 海南熱帶水果很多,見到了就品嘗一下,但大多數(shù)不合咱們的口味,所以買的極少。不過,別人先后送的就讓我們吃了一路。</h3> <h3> 在植物園里老伴看過竹子,那都是單身獨長的,像這樣成堆長的竹子還是第一次看到,所以高興的嘴都合不上了。</h3><div> 老伴有時哭笑不太好分,但這次肯定是在笑,特點是,只要笑的開心,那五官就要"緊急集合"。</div> <h3> 在"天涯海角"這里我們游玩了大半天,拍照時為避免"陰勝陽衰"之嫌,咱先搶占了有利位置,這樣能略顯咱偉岸些。其實老伴根本就不在乎誰在哪個位置,只要合影她就高興,借以說明是有人陪她來的。</h3> <h3> 更多的時候老伴還是愿單獨拍照,我明白她的意思,沒有我在旁邊參照對比,她對自己的體型還是挺自信的,我對她說過: 各花入各眼,我就喜歡你這型的,胖點顯得富態(tài),瘦點看著干練。</h3> <h3> 這次出游主要是去海南三亞,我們住了五夜玩了六天,知名不知名的景點轉了一些,然后又坐船返回了。目的一達到了,回程所游的地方都是"偏得"。可能"偏得"的太多,老伴都分不清哪里先去的哪里后去的了。</h3> <h3> 從三亞回家后做了暫短的休整,趁熱打鐵又向北出游了。經(jīng)滿州里、海拉爾、漠河,來到了中國最北處一一北極村。本來想看看北極光,但兩個晚上都下雨,只好把閃電當北極光看了。其實有人告訴我們北極光的出現(xiàn)是有條件的,這時候即使不下雨也看不到的。</h3> <h3> 從北極村出發(fā),沿著黑龍江,經(jīng)過黑河,來到中國最東邊一一撫遠東極廣場。在這里,給我們最深的印像是: 凌晨二點五十分太陽全部升出了江面,天已經(jīng)大亮了。</h3><div> 后幾天我們又沿著烏蘇里江往回走,去了珍寶島、興凱湖,取道哈爾賓回到了家。</div><div> 至此,從南到北歷時六十天的"床車"出游圓滿的結束了。</div> <h3> 出游回來后,我把所有的照片轉存到電腦中,并整理出一篇游記發(fā)到網(wǎng)上,眾多網(wǎng)友從不同的角度給予支持,贊揚和評價。其中一位網(wǎng)友針對自己爸媽退休后整天打麻將的情況,很中肯的說道:老年人常出去旅行便于改變生活習慣,更利于身心健康。情況還真是這樣:中國這么大,我們走出家,出游回來后,老伴有變化。</h3><div> 其實有點變化也不太大,就是每天除了非做不可得家務之外,有時間不再去翻箱倒柜了,而是坐在電腦前翻看我們出游的照片。有時看不明白了就總喊我:老萬,這是在哪照的呀?這是啥時候照的呀?雖然我有時也發(fā)煩,但還是不厭其煩的給解釋,必須時刻記住兩個字:順從。既然老伴新的愛好情趣已經(jīng)產(chǎn)生并在成長中,咱不能因為“后期”工作不當而功虧一簣呀。</div><div> ?</div><div>當老伴經(jīng)常沉浸于出游的美好的回憶之中。 而我卻正在暗暗地策劃著一個“重大陰謀”’。</div><div> 不知道誰說的了: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我倒覺得,瘋狂不在老少,老了也要瘋狂。這不,我就想瘋狂一把: 開著“床車”去拉薩。</div><div> 倘若老伴身體是真正意義的“健壯”,那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開車去西藏也未嘗不可。但老伴身體的狀況好像不太合格:體重180,血壓180,身高要是180就好了,可卻是158。在家里還真離不開這位“三八婦女”,可要是去青藏高原上,那咱心里可真沒底呀。尤其老伴多少還有點哮喘,平時心臟也不太好,上了高原一激動,血壓增高手拔涼,忘了喘氣那麻煩可會大了呀。所以我覺得我的“陰謀”很難實現(xiàn)。</div><div> 老伴開始也是挺猶豫的。可后來也許是想讓我的“陰謀”得逞,也許是還沒真正認識到去西藏路上問題的嚴重性,反正愿意和我一起去“瘋狂”。</div><div>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div><div> 兩人一起走,去哪她都行。</div><div> 在我們都已經(jīng)63歲的時候,再次利用了五一勞動節(jié)高速免費的機會,我和老伴又開著小床車,于2014年4月29日早上從家出發(fā),奔向了西藏。</div> <h3> 上次那個帳蓬不好用,我把支架改了一下,老伴又從她的“寶貝”里找出了市場早就看不到的線提被面和窗簾布,很快就縫了個帳篷。縫的時候雖然沒說啥,但看表情就知道她心里再說:咱留的東西到啥時候都能用上。</h3> <h3> 為了能在帳篷里做飯,于是我又做了兩個酒精爐帶上。一瓶500毫升的醫(yī)藥酒精5元,根據(jù)我們的用火量,兩瓶可以使用三天,成本完全可以接受。后來買的工業(yè)酒精一瓶2元3角,那更沒說的了。</h3> <h3> 但酒精爐的火力比較弱,不能爆炒,炒個毛菜還可以的。</h3> <h3>燉菜也沒問題,就是時間略微長點。好在我們時間很充足的,無所謂了。</h3> <h3> 花生米和蘸醬菜是我的最愛,在家頓頓少不下,在外也這樣。出游的路上每天能吃到這樣的晚飯,老伴功不不可沒。</h3> <h3> 出游時包餃子已是家常便飯了,老伴說包餃子雖然麻煩點,但有在家的感覺,剝蔥搗蒜,拌餡合面,這不都像在家似的嗎。</h3> <h3> 老伴知道我不咋愛吃餃子,一吃餃子就說:"餃子酒餃子酒,越喝就越有"。眼看著酒喝沒了,餃子也少了,可還這樣說,乎悠吧你就。</h3> <h3> 路上做飯的情況大致就這樣了,長話短說,幾天后跑到這里,那必須看看了。實際這里離青海湖還有八十多公里呢。</h3> <h3> 來到青海湖邊沿路轉了一段,看到這里是"無人區(qū)",雖然天還不晚,但還是把車停了下來,搭上帳蓬,決定在此露營。</h3><h3> 天水相連,令人心曠神胎,枯草待綠,卻也有一種荒涼的美。青海湖,我們來了。</h3><h3> 做完晚飯吃的時候發(fā)現(xiàn)飯有點夾生,老伴為"失職"略感欠意,同時也很納悶:水米火時間都很正常,咋會這樣呢?她想重新做,我很大度的勸:沒關糸,趁熱吃完全可以的,別費事了。睡覺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嘴唇都發(fā)紫,我的嘴唇還干裂出血,老伴的心臟需要服救心丹。睡一夜都憋醒過幾次,還好,早上都正常起床了。</h3><h3> 因為還沒上高原呢,所以我們也沒往"高原反應"上想。過一會當?shù)厝藖砹烁嬖V說,這里海拔3200米,你們的現(xiàn)象就是"高反"。不用說了,昨晚的米飯也"高反"了。</h3><h3> 這時候女兒來電話,打聽昨晚的情況,我們盡量報喜不報憂,說一切正常。女兒一再提醒感覺不行就往回撤,不想做飯就吃八寶粥,一定保護好我媽媽呀等等,真墨跡呀。我趕緊表態(tài):我都能做好的,你就不用放心了。放下電話后老伴問你說啥呢?咋地了,說錯了嗎?</h3> <h3> 從青海湖出來直奔格爾木,那里海拔2800米,是青藏高原的始點。在這里我們住了一夜,老伴根據(jù)自己的反應認為沒問題,所以就買了氧氣袋和一些防高反的藥品,為通過青藏高原做些準備。 ?</h3><h3> 中國神話傳說中,昆侖山有玉皇大帝的軒轅行宮,有王母娘娘的瑤池。這里千峰萬壑,廣袤無垠,群峰之間祥云繚繞,恍如仙境。人家都是神仙,咱們是凡人,難怪老伴說啥也沒看到,到處光禿禿的而又那么荒涼。要不是看到“昆侖山”三個字,根本就不知道這里是哪,更忘了這里是海拔4768米高原呀,所以滿不在乎的下車拍照,忘了輕抬慢走,結果沒照幾張就喘不上氣了,趕緊上車吸氧。 </h3><h3> 也正是這張"亞州脊柱”上的照片,讓一向低調(diào)的老伴,在同齡人中自豪了好一陣呢。。</h3> <h3> 在海拔4500米的沱沱河住了一夜后,我們有點經(jīng)驗了:只要動作緩慢,一般就沒啥太大問題,但仍然需要大口喘氣深呼吸,而且頭疼還是免不的了。所以到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時,我只自己慢慢下來拍張照,沒讓老伴下車,讓她坐車里吸氧,可是她根本就沒吸。</h3><h3> 在"世界屋脊"上的照片,老伴極少提起。</h3> <h3> 通過唐古拉山口后,就開始往下走了,高反也明顯的減輕。當然了,老伴把半年的救心丹都吃了。到了那曲,離拉薩還有320公里,不想趕路就住下了。這里海拔4500米,覺得沒啥問題了,正常卸車搭床做飯,這么一忙乎高反猛然襲擊上來,一下子把我們造蒙了。車上只剩一袋氧氣了,這時候老伴還不想吸,她說:我不行了你能處理,你要有啥事那咱倆就都完蛋了,還是給你留著吧。先別扯別的,趕快吸幾口。其實,這情況只要吸點氧,馬上躺下休息一會,很快就能緩過來的。不過,最好的辦法還是堅持走"太空步"。</h3><div> 半夜還下雪了,不過一點不冷。</div> <h3> 經(jīng)過幾天的“磨合”,等到了拉薩后,那里海拔3600米,我們基本就適應了,找個地方停好車后就開始游覽了。</h3><div>升國旗,奏國歌。</div> <h3> 這是二天又一次游覽時拍照的。其他地方的照片就不上了。</h3> <h3> 我們把車停在拉薩自來水廠旁邊了,車后圍欄里就是拉薩廣場,圍欄有個通門,我們經(jīng)常從這里去廣場的。</h3> <h3> 在高原上做飯夾生,必須用高壓鍋,炒菜沒問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開水,70左右度水就沸騰了。</h3><div> 盡管這樣,我們還是愿意自已做,米飯在飯店買的,萊可以自己做。</div><h3><br /></h3> <h3> 一炒一燉,再從附近摘些莆公英蘸醬吃,挺可口的家常飯。就是不敢喝酒。</h3> <h3> 我們在拉薩住了三天三夜,原路往回返的。有人說西藏需要去N次,在那里靈魂能得到升華,心靈可以凈華。我問老伴啥感覺,她說別的不知道,就知道心臟需要保護,問她還想再去不?老伴說那地方去一次就夠了,不想去第二次了。</h3> <h3> 回程我們轉向甘肅,去了月牙泉,莫高窟,老伴說這兩地方還可以的。</h3> <h3> 隨后去了酒泉發(fā)射基地,門票每人150元,老伴也認可了。去了胡揚林,那里免費,老伴說一片不成型的楊樹林子,有啥看頭呀,怪不得免費。</h3> <h3> 從西藏回來后,我發(fā)現(xiàn)老伴好像有點“高反后遺癥”似的,一提到西藏呀青藏高原呀她就開始喘,還本能的去找救心丹。這時候腦袋有點糊涂,去過的游過的地方也分不清了。比如:在“鄂爾多斯”發(fā)生的事說成在 “阿爾山”,你給糾正后她還強詞奪理:都在內(nèi)蒙,名字都有“爾”,也都有大草原,出羊毛,差不多就行唄,干嘛那么較真呢。這個時候咱就記住兩個字:順從。</h3><div> ?</div><div> 每年一次遠游,幾次小游,已經(jīng)成了我們退休生活中的主要內(nèi)容了,到時候不走老伴還總問呢。可我說想走出國門時,老伴那毫無商量余地的反對,隨后說出一大堆理由,咱想反駁都插不上嘴。最后就是一句話:一不上高原,二不出國門,其他哪都行。后來各讓一步:不出國門,但去特區(qū)。就這樣決定了下一年的遠游目標是港澳,準備去那里露營玩玩。</div><div> 我們這樣出游得到女兒全家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外孫女也學乖了,每次打電話不再說“姥姥我都想你了”,而是說“別著急,看到好地方多玩幾天,我媽不讓我說想你們”。孩子就是孩子呀。</div><div> 很快就到了2015年的清明節(jié),也知道高速免費三天,那肯定得利用呀,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后,我們就按時出發(fā)了。</div> <h3> 為了出游做飯方便,女兒在網(wǎng)上給淘個電飯鍋,能做六兩米飯,夠兩個人吃的了。淘好米插在點煙器上,利用車電邊開車邊做飯,45分鐘就可以吃飯了。</h3><h3> 這是一次路上準備吃中午飯的情況</h3> <h3> 對于出游路上的生活,老伴現(xiàn)在比我經(jīng)驗還多。盡管知道我平時不咋愛吃肉,但她說一路車馬勞頓的,應該多吃點肉,能增強體力。為了能多帶點肉,老伴還特意做了個簡易保溫箱,保證10天有肉吃。</h3> <h3> 帶的肉多了,每天的晚飯老伴做的都挺豐盛。</h3> <h3> 自帶的肉吃完后,路上只要看到,老伴必定去買,她說盡量保證我天天有肉吃。</h3> <h3> 為了配合老伴能炒好菜,咱對酒精爐進行了調(diào)整,這火力大多了。</h3> <h3> 調(diào)正后的酒精爐炒肉煎肉都可以。爐子一好用,更能發(fā)揮老伴的廚藝,咱吃的也就更可口了。</h3> <h3> 一路上,晚飯基本都這樣的。</h3> <h3> 即使午飯做面條,做的也是那么有食欲。</h3> <h3> 我一直在用老年手機,主要功能就是打電話。這次出游女兒強制的給我們配了一個智能手機。感覺自己的智能還不如手機,打電話挺熟練的,接電話時總給掛斷。老伴比我強點,她不會接不會打,但會打游戲。這也挺好,一路上還真沒少玩。</h3><h3> 沒辦漫游,到香港這手機啥都不能用。可到奧門時能自動連網(wǎng)上微信,驚喜的女兒全家歡呼起來,外孫女喊的聲音最大: 姥姥,加油。</h3><h3> 想起來了,咱車真需要加油了。</h3> <h3> 在去港奧途中,經(jīng)過婺源我們游覽了中國第一圓的村子和"小橋流水"景點。經(jīng)過福建游覽了土樓建筑中的"東倒西歪"和"四菜一湯"。</h3> <h3> 隨后我們直奔深圳,來到"福民新區(qū)",經(jīng)過溝通協(xié)商,同意我們把車停在小區(qū)內(nèi)。</h3><h3> 內(nèi)地車沒有港牌不準進入香港,辦個香港車牌費用據(jù)說老高了。還有,港奧的車都是右側駕駛,左側通行。我們可能不習慣。</h3> <h3> 我們的小車就停放在這里,每天存車費10元。我們連續(xù)停放11天,按10天收費的,回來時車輛毫發(fā)無損。</h3><h3><br /></h3> <h3> 帶著事先辦好的"港奧通行證",走了大約公交的三站地,在福田口岸過關,先去了香港。</h3> <h3> 到了香港,轉乘三次大巴小巴,很順利的到達了香港最好的"五星"級別的營地:貝奧營地。</h3> <h3> 這里免費露營,登記后被按排到14號營位,在這里我們露營了七夜八天,期間未經(jīng)本人允許,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內(nèi),否則就違法。</h3><h3> 營地衛(wèi)生間免費提供手紙和洗手液,免費淡水沖浴。每個營地對面有專用燒烤爐灶,二十四小時巡羅不斷。總體看,營地確實不錯。</h3> <h3> 安頓好后已經(jīng)過午,老伴開始做飯,午飯晚飯合一頓。帶著飯桌在帳蓬里吃,好像就我們獨一份。</h3> <h3> 每天三頓飯我們照常自己做,老伴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已想吃的飯菜,包餃子烙餅自然少不了。</h3> <h3> 交通很方便,坐啥車咱們都半費,我們先后游逛了不少地方。</h3> <h3> "港奧通行證"有效期10年,辦理一次入港手續(xù)費20元,可以停留七天,超期有相應的處罰。我們離開香港后,又驅車到珠海,同樣的方式把停好,在珠海拱北口岸過奧門。</h3><h3> 這小車我拉正好,老伴拉也可以,但有點大馬拉小車似的。</h3> <h3> 轉乘兩次大巴,來到奧門"黑沙灘"營地。同香港的相比,兩個營地各有千秋。這個營地每天要收費5奧元,交通費很貴,我們只辦理住四天。</h3> <h3> 安頓好后我和老伴在"帳房"前留個影。</h3> <h3> 在這個地方做飯。</h3> <h3> 做的都是家常飯,吃著也順口。最后一天剩的奧元不想退換,就買了當?shù)丶宓呢i排,吃完都都輕微的拉肚子。所以,出游還是吃自己做的飯放心呀。</h3> <h3> 這幾天主要就是看看大賭場,我也想試一把手氣,老伴攔住了我說: 你的臭手打麻將總點炮,在這里你老萬也玩不過人家老千呀,還是一邊看著吧。</h3> <h3> 這次主要是去港奧集中感受一下露營的樂趣,回返的時候就信馬由韁了,想去的沒去上,本來想去長江三峽看看,結果跑到黃河三門峽。想到華山,結果去了少華山,真讓人笑話呀。</h3><h3> 下面這些景點呀,有主動去的,有被動去的,反正對了錯了老伴也不知道。</h3><h3> 北海銀沙灘、大理、樂山大佛、寬窄巷子、都江堰、紅旗渠、少林寺、郭亮掛壁公路。</h3> <h3> 好像形成"規(guī)定"了,2016年的遠游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只不過定了個專題: 游江南三大名樓。</h3><h3> 老伴在外做飯的水平真無可挑剔了,按她的話來說: 在家做啥樣,爭取在外做啥樣,其實做啥樣都是為你做的。我才不領情呢,你也沒少吃呀。</h3> <h3> 當然了,基本條件咱得保證呀,可以說,咱用易拉罐做的酒精爐,幾經(jīng)改革和調(diào)試,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h3> <h3><b>原來有兩個帳蓬,出游時用了幾次,感覺都不太合適,于是又先后自制了幾個帳蓬。這樣雖然不用花錢,使用的挺好,但很不美觀,有網(wǎng)友提出建議:不差那點錢,買一個吧。</b></h3> <h3> 于是女兒又在網(wǎng)上給淘的快速收放的多用帳蓬,不僅為我們的出游提供了方便,也帶來不少樂趣呢。這帳蓬就比老伴縫的好,不服不行。</h3><h3> 在此再次感謝女兒及全家的支持和幫助。</h3> <h3> 廚房爐具都提升了,那伙食標準和質(zhì)量必須得跟上。而老伴滿有把握的說,想吃啥你就吱聲,別整那些沒用的。</h3> <h3> 早飯還真沒啥變化,不過這是按咱口味做,那咱就不能說啥了。</h3> <h3> 這次遠游我們還帶了一個"新裝備"一一拆疊輕便小輪椅,說穿了就是椅子下按四個小輪。</h3><h3>這東西加個搖籃放個遮陽棚,嬰兒一坐啥說的都沒有。要是老頭老太往上一坐,視覺絕對不一樣,那不是腦血栓后遺癥,就是腿腳不利索,正常人誰坐它呀。</h3><h3> 可能我不正常,或者是我"超常"。但凡游山逛景的就免不了要多走路,前幾次我看老伴走累了想找個坐的地方都沒有,繼續(xù)堅持走確實很吃力。于是我突發(fā)奇想, 沒和老伴商量就把這小輪椅推回來。老伴明白咋回事后,倒很感動的,可開始就是不好意思坐,后來還是我?guī)ь^先坐幾次她才敢坐的,現(xiàn)在也就習憒了。</h3><div> 不過這玩意在熟人圈內(nèi)負面作用太大,看過我們坐輪椅的背后難免要猜測議論,但都猜不準我和老伴到底誰咋地了。</div><div> 但這輪椅在客觀上也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 坐公交有人讓座,進景點有時免票,觀光車不用排隊,別人禁行是咱通道,照顧的有時咱心里都有欺騙犯罪感了。</div><div> 天地良心,我就想讓老伴在游景點時能輕閑些,別走的太累,所以買了這輪椅,哪成想會有這么大的正負面作用呀。</div><div> 這次帶著還真挺借力呀。 圖1是在一個公園推我,圖2是在桂林漓江邊閑游,圖3是在天門山玻璃棧道,圖4是廬山風景區(qū)。</div> <h3> 這次第一個目標是武漢"黃鶴樓",不巧,中午剛把車停好天就下雨了,還不小呢。第二天接著下,第三早上停的。景點不能游,只好呆在車里,不過睡覺車上有床,做飯帳蓬里有糧,也就是說吃睡全不誤。我勸老伴少做一頓飯,省點事嗎,可老伴說: 咱倆在一起,在哪都是家,只要有家在,啥時都做飯,一頓也不能少。就這點事唄,整得挺豪邁呢。</h3> <h3> 第二個目標是湖南的"岳陽樓",這回是巧,早上進停車場就開始下雨,過午雨停了,下午游了一圈。</h3> <h3> 第三個目標是南昌的"騰王閣", 更巧,中午頂雨進的停車場,為避免再被困雨中,下午是頂雨游覽的。</h3><h3> 必須這樣了,據(jù)說,本地近幾天都有雨。</h3> <h3> 當然了,附近的,或路過的,有景點就盡量都去。去桂林時,我們在一個"老年活動中心"的院內(nèi)住了三夜,有整整兩個雨后艷陽天,不僅讓我們輕松愉快的感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還閑逛了大街小巷。老伴一點也沒覺得累,因為有輪椅可坐。</h3> <h3> 漓江上的"小小竹排江中游",讓我們想起了"潘冬子"。</h3> <h3> 就在二十元錢背景的附近,我們住了一夜,至今記憶猶新。老伴說,逛了這么多地方,還是陽朔最好,隨便一個地方就是美景。</h3> <h3> 順路也好,回返也好,這次我們還去了張家界、韶山、廬山、井岡山,黃山、宏村、烏鎮(zhèn)。還去哪了,忘了,等會問問老伴,她也拍了不少照片,受篇幅所限,要不就上幾張了。</h3> <h3> 已經(jīng)進入2017年了,我們的出游計劃已經(jīng)做好了,目標也有了,只是還沒開始行動,就先別說了,萬一沒去成那多不好意思呀。</h3><h3> 不過,看老伴這些天"翻箱倒柜"的拆騰,估計問題不大。現(xiàn)在,老伴已經(jīng)是"床車"出游的策化、主導、指揮兼"大廚",而我,僅僅就是一個車夫。</h3><h3> 沒有老伴的安排,我這車夫就無用武之地。</h3><h3> 沒有老伴的陪伴,無論是"流動的家",還是固定的家,很難稱為"家"。</h3><h3> 兩人長相伴,在哪都是家。</h3><h3><br></h3><h3>點擊下面,是我們幾年中的自駕出游記錄。</h3><h3><a href="http://i.m.autohome.com.cn/3899311/club/topic?pvareaid=104281&from=singlemessage"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的主帖→手機汽車之家</a></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凤台县|
雷州市|
安溪县|
东乌珠穆沁旗|
新龙县|
南涧|
都江堰市|
东光县|
深圳市|
柳江县|
河池市|
广东省|
祥云县|
阳春市|
丹江口市|
城口县|
晴隆县|
华蓥市|
九龙县|
吉水县|
翼城县|
宜兰县|
昂仁县|
清远市|
新巴尔虎右旗|
精河县|
盐边县|
桓台县|
忻州市|
西吉县|
怀宁县|
景泰县|
盈江县|
永康市|
和静县|
泗水县|
固原市|
辽宁省|
临清市|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