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雕塑,城市之魂~濟南篇(一)

JI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開篇:濟南印象</b></p><h5><br></h5><h5>北攬黃河,南依泰山,處在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宏大格局里,濟南卻出其不意地呈現出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江南風情。或許,是乾隆帝六下江南在大明湖畔留下的那段往事點染了這抔碧波,亦或是這般楊柳依依的水面點化了整個濟南,乘著畫舫推開護城河的波浪:“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詩情,“云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的畫意(小禹:《濟南,矛盾的城》)和那些點綴其中、造型各異的雕塑組成了一幅大美的畫卷,向你展現著濟南~這座文化底蘊厚重而又現代感十足的大都市的風情!</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大明湖風景區↓</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濟南護城河↓</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濟南龍洞風景區↓</i></p> <h5><br></h5><h5><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雕塑:是指為美化城市或用于紀念意義而雕刻、塑造的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觀賞物和紀念物。</b></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文</b></h3><h3><b><br></b></h3><h5><b>提到濟南的城市雕塑,最著名的當屬矗立于泉城廣場的“泉標”以及它東邊“荷花”造型的音樂噴泉了↓</b></h5> <h5>在被命名為“國際藝術廣場”稱號的泉城廣場上,矗立著的這座泉標,成為“泉城”濟南的標志和象征。<br>泉標高38.11米,重170噸,在廣場主軸與榜棚街副軸相交處拔地而起,為國內城市所罕見。它取篆書“泉”字之神韻,三股形似清泉的造型輾轉上升與濟南市市標的創意相和。地面鋪裝圖案源自史籍對城池的描述,并配置七十二股涌泉及四組泉群(人造泉標噴泉)。凝固的“泉”與噴涌的泉自“城”中磅礴而起,體現了泉城的風采,寄托了泉城人的無限鄉思。整個泉標的造型流暢別致,立體感強,如水翻騰,而后一瀉而下,采用天藍色為主調,直徑4米的巨型鋼珠鑲嵌其中,構成了一個“泉”字;上面三個尖,刺破青天,那是趵突泉獨有的三股水;中間的明珠,既象人的眼睛,又喻意泉水是濟南市的珍珠。<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010101">泉標設計者:王天任。</font></span></div></h5> <h5><b>噴泉開放時間</b>:</h5><h5><br>荷花音泉:<br>10:00-10:30;15:00-15:30;20:00-20:30(冬季19:30-20:00)。<br>節假日噴放(周六、周日及節假日):9:30-10:00;11:00-11:30;15:00-15:30;16:30-17:00;20:00-20:30(冬季19:30-20:00)。</h5><h3><br></h3><h5>泉標音樂噴泉:<br>五一、端午、十一等法定假日與荷花音樂噴泉同時噴放。其他時段無固定時間。<br>注意:1、天氣惡劣時停噴。2、噴控系統正常維護時停噴。3、如遇接待任務另行調整。4、按照慣例,每年五一和十一前將會對噴泉進行約一周至半個月的清洗維護,在此期間噴泉停噴。</h5> <h5>1999年,伴隨著泉城廣場的建成,包括泉標、音樂噴泉雕塑和東側長廊內齊魯12名人雕像以及圣賢史跡圖浮雕在內的廣場雕塑群呈現在市民眼前。</h5> <h5><b>齊魯12名人雕像↓</b></h5><h5><b></b><br>分別是:大舜、管仲、孔丘、孫武、墨翟、孟軻、諸葛亮、王羲之、賈思勰、李清照、戚繼光、蒲松齡。</h5> <h5><b>圣賢史跡圖浮雕↓</b></h5><h5><b></b><br>圣賢史跡分別是:<br>伯禽治魯、太公封齊、管仲霸齊、晏嬰諫君、<br>孔子講學、子貢貨殖、孫武兵法、稷下爭鳴、<br>孟子游說、魯班工藝、扁鵲行醫、鄒衍辯論。</h5> <h5><font color="#010101"><b style="">除此,在山東師范大學中心校區東方紅廣場南側,矗立著巨型花崗巖材質的毛主席雕像↓</b></font></h5><h3><font color="#010101"><b style=""><br></b></font></h3><h5><font color="#010101"><b style=""></b>山東師范大學東方紅廣場毛澤東塑像建于1967年10月11日,高16米,姿態偉岸,形象莊嚴,是國內高等院校中為數不多的大型毛澤東塑像之一,更是學校獨特的標志性建筑。據該校校史記載,毛主席塑像的雕鑿和落成經歷了一個曲折、艱難的過程,短短四個月的時間里,前后共設計了三個雕型,實際最后一次定型到落成只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可謂雕塑史上的奇跡。<br>在2009年6月13日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即將到來前夕,山東師大東方紅廣場毛澤東主席塑像入選濟南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br> 據報道,濟南市在一年多來的普查工作中,發現了不少珍貴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矗立于山東師大東方紅廣場的毛澤東主席塑像入選。在《濟南日報》刊發的文化遺產日特別專題報道中,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指出,一座城市應該留存每個時代的建筑,這樣這座城市的歷史才能保持完整;一座城市的內涵和深度,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其文化建筑表現出來的。山東師大珍貴的毛主席塑像正是這樣一處既極具時代特色又具有穿越時空能力的珍貴文物。學校文化環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師大于1999年、2007年先后對毛主席塑像進行了清洗修繕。學校曾自豪地向世人宣稱,經歷了40多年風雨的洗禮,毛主席塑像已經成為山東師范大學最具有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筑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半個世紀以來,他作為一種極其寶貴的教育資源,積淀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見證了山東師范大學的光輝發展歷程,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br></font><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010101">創作者:著名雕塑家張松鶴。</font></span></div></h5> <h5><b>位于趵突泉公園東門北側、護城河東岸的“濟南慘案遺址”紀念碑↓</b></h5> <h5>1928年5月3日。 這個時間被定格在濟南護城河畔的一塊碑上。這是一塊由花崗巖雕刻的巨大日歷形狀的碑,自1995年建成之后,它默默躺在這里,向世人訴說著濟南在1928年遭遇的慘烈往事。這一年的這一天,數千人倒在日軍屠刀之下,國民政府駐山東濟南交涉公署特派員蔡公時更是壯烈犧牲。</h5> <h5><b>趵突泉公園內,濟南慘案紀念堂↓</b></h5><h5><b></b><br>“濟南慘案紀念堂”位于趵突泉東北角。那里有一座漢白玉牌坊,橫額上書“后事師表”。兩尊石虎鎮守牌坊左右。這是根據漢代造像設計雕刻的,威嚴中帶著歷史厚重感。<br>走進牌坊,迎面就是“濟南慘案紀念堂”。這座亭閣式仿古建筑分上下兩層,一樓正中的匾額上有“濟南慘案紀念堂”七個大字,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女士題寫的,她的父親何思源在慘案發生時任山東教育廳廳長,在他的提議下,當時省內各縣幾乎所有的公學都建立了關于慘案的紀念碑。<br>走進紀念堂,就是蔡公時先生全身銅像。背景是“日軍炮擊后之濟南”圖,上面鑲嵌著毛澤東在《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中有關濟南慘案的話。兩側陳列了大量史料,分“風雨如磐”、“古城喋血”、“同仇敵愾”等幾大部分。<br>二樓展廳門口匾額“五三堂”是由歐陽中石先生題寫。展廳以連環畫的形式展示了“齊魯風云”、“濟南淪陷”、“奮起抗擊”、“民眾覺醒”等銅版畫。</h5><h5>紀念堂外,綠樹掩映下的庭院內,兩塊巨石上刻著《濟南慘案歌》、《國恥歌》的五線譜詞曲。東側石柱上懸掛著一口2.4米高的鑄鐵大鐘,正面寫著“勿忘國恥”四個大字,背面則是濟南市人民政府撰寫的銘文,共280字。</h5><h5>整個紀念堂占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h5><h3><br></h3> <h5><b>館內蔡公時烈士雕像↓</b></h5><h5><b></b><br>蔡公時(1881—1928),江西省九江市人;早年以講學為名,宣傳進步民族思想,后去日本學習,結識孫中山,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策動江西獨立;1913年參加討袁護法運動,后再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政治經濟科學習;1916年在北平創辦北平民國大學;1917年后任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府參議、上海工統委員;1924年追隨孫中山北上;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戰地政務委員兼外交處主任。北伐軍進入山東,日本恐怕中國一旦統一,必不能任其肆意侵略,是以竭力阻撓北伐之進行。蔡公時奉命赴濟南與日方交涉,據理力爭,痛斥日寇種種暴行,竟被日寇割鼻削耳挖眼殘忍殺害。</h5> <h5><b>濟南慘案紀念堂院中的“五·三”慘案紀念碑↓</b></h5> <h5><b>院子東側“勿忘國恥”警示鐘↓</b></h5><h5><b></b><br>濟南慘案紀念鐘銘并序</h5><h5>公元一九二八年五月,日本軍國政府借口護僑,進兵濟南,歷下喋血,泉城涂炭。三日,時任山東交涉專員之蔡公公時蹈死斡旋,竟遭凌虐殺害。十一日,全城失陷。旬日間濟南軍民被殺者凡六千一百二十三人,傷一千七百七十人,資損數千萬。暴行訊傳,舉世驚憤。南洋華僑陳公嘉庚募款鑄造蔡公時烈士銅像一軀,以旌風節;公元二零零六年,蔡公銅像得歸其殉難之地。爰徇士民敬仰之情,特建紀念堂于趵突泉畔,安放蔡公銅像以供拜瞻;并鑄此鐘,以警吾民,勿忘國恥。乃銘曰:<br>  近代以降,列強猖狂。中華民族,屢罹禍殃。<br>  倭虜野心,尤其囂張。割我臺灣,侵我海疆。<br>  殺我人民,掠我寶藏。濟南慘案,震驚八方。<br>  所賴同胞,堅持抵抗。同仇敵愾,御侮興邦。<br>  無數英烈,勇為國殤。逝者已矣,山高水長。<br>  宮聲喤喤,前事勿忘。華夏泱泱,萬世其昌。<br>  公元2007年5月3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謹鑄</h5> <h5><b>英雄山上,毛主席親筆書寫塔名的“革命烈士紀念塔”↓</b></h5><h3><b><br></b></h3><h5><b></b>濟南革命烈士紀念塔位于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內的英雄山巔,塔高34.328米,由山下到塔基,有三條石級登道,南側登道202級,道直寬綽,直抵紀念塔基,蔚為壯觀;北側兩條,左右分列,林蔭夾道,蜿蜒深幽。<br>紀念塔碑座上,雕刻著由國家一級美術師張玉林創作的白色花崗巖的《紅旗頌》浮雕。浮雕以紅旗為主圖,配有花環、冬梅、秋菊、荷花、萬年青等圖案,象征著美好的希望和明天的輝煌。<br>塔身南北兩側,分別刻著“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遒勁剛健的鎏金大字,為1949年6月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塔頂嵌碩大的紅五星,由紅色花崗石鑿就,直徑達兩米,分外醒目。這座1964年開工建設的革命烈士紀念塔,是濟南建成的首座城市雕塑。<br>濟南革命烈士陵園于1949年起興建,將四里山山峰削平建碑并更名為英雄山,至1968年竣工,占地約42公頃,由紀念塔、墓地、濟南戰役紀念館、英雄山展覽館和眾多雕塑等組成,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h5> <h5><b>英雄山西側,赤霞廣場上的毛主席塑像↓</b></h5><h3><b><br></b></h3><h5><b></b>塑像高12.26米,是目前濟南市最大的一尊毛主席塑像。<br>對這座于1968年創作完成的毛澤東主席像,濟南人并不陌生。該像由我國著名雕塑藝術家、山東雕塑事業的重要奠基人王昭善與張玉林、李振才等人設計制作。當年矗立在趵突泉北路工業展覽館門口,1999年9月遷到英雄山腳下的赤霞廣場。<br> 2004年4月濟南市政府投入資金15萬元,對塑像及周邊環境進行了美化綠化,對塑像進行了清洗、整修,新建了漢白玉欄桿、種植了松柏等植物,廣場整體面貌更加完美。</h5> <h5><b>英雄山北側,勝利廣場解放軍戰士騎馬持槍雕像↓</b></h5> <h5><b>解放閣東、南、西三面墻體上《會師大會》等內容的浮雕↓</b></h5> <h5><b>解放閣上,濟南戰役紀念館內的人物銅雕↓</b></h5> <h5>雕像原創作者:張玉林(1984年創作)<br>此雕像已經被下面的復制品取代,圖片已成絕版</h5><h5>(拍攝于2008年)↓</h5> <h5>雕像復制者:仇世森</h5><h5>(2014年創作,拍攝于2017年2月12日上午)↓</h5><h3><b></b></h3> <h5><b>五龍潭公園內的“王盡美、鄧恩銘烈士”雕像↓</b></h5><h5><b></b><br>王盡美(1898-1925),鄧恩銘(1901-1931)。<br>王盡美、鄧恩銘兩位中國共產黨早期黨組織創始人的雕像坐落在五龍潭公園東南小廣場北側的青松翠柏中,西有玉泉,東有北洗缽泉,南有靜水泉、月牙泉。<br>作為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他們是聳立在中國人民特別是山東兒女心中一座永遠的豐碑。</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憶王盡美同志》<br>董必武<br>  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舟泛語從容。<br>  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一日</span></div></h5> <h5><b>濟南百里黃河風景區濼口浮橋段,黃河大堤南岸的“濼口九烈士紀念碑”↓</b></h5><h5><b></b><br>2005年4月3日,濟南市“濼口九烈士紀念碑”落成儀式在濼口黃河南岸舉行。紀念碑采用花崗巖雕刻而成,長8.2米,寬6米,正面為九位烈士的浮雕像,右下側刻有碑銘。<br>上世紀三十年代,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國民黨反動當局瘋狂逮捕殺害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山東省和濟南市的黨組織遭到10余次破壞,大批黨員干部被捕犧牲。中共濟南市委書記李春亭、中共青島市委書記李偉仁、中共山東省委巡視員張福林、共青團山東省特委代理書記孫善帥、中共徐海蚌特委魯南特派員唐東華、中共益都縣委書記段亦民、中共益都縣委書記鄭心亭、中共郯城縣委組織委員孫善師、中共青島市委秘書王常怡在山東各地的革命斗爭中,相繼被捕。在獄中,他們受盡酷刑,寧死不屈,始終堅守黨的秘密,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浩然氣節。1933年8月18日,李春亭等9名黨員干部在濟南濼口(黃河南岸馬家道口,今黃河公園內)慘遭國民黨殺害,史稱“濼口九烈士”。</h5> <h5><br></h5><h5><b style="color:rgb(237, 35, 8);">除了這些歷史題材,紅色題材的雕塑,濟南市區還有眾多題材不一、造型各異、材質不同,“魯味兒”十足的雕塑,它們就像一顆顆珍珠灑落在濟南的公園里,校園內,街道旁。</b></h5><h5><b style="color:rgb(237, 35, 8);">跟著我的鏡頭去看看吧:</b></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39b54a" style=""><b>千佛山風景區:</b></font></h5> <h5><b>彌勒勝苑↓</b></h5><h5><b></b><br>“彌勒勝苑”,位于風景秀麗的千佛山東麓,1999年6月開工,2000年9月竣工。占地面積三萬平方米,由雕塑“歡喜彌勒佛”、“櫻花園”和附屬建筑物等組成,它融匯了中國和日本園林建筑的精華。<br>主體造像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肚彌勒佛,佛像通體高20米,采用3mm銅板焊接而成,并通體覆蓋金箔,花崗石質的蓮花寶座高約9米,直徑30米,號稱"江北第一大佛"。</h5> <h5><b>彌勒佛像周圍輔以白色大理石欄桿,后邊則是記載彌勒佛傳說、生平業績的浮雕↓</b></h5><h3><b><br></b></h3><h5><b></b>彌勒佛身后的浮雕依附于環形山崖上,長36米,高3.5米,面積126平方米。它從彌勒佛的傳說、生平業績考慮,以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藝術相結合,正統佛傳故事與中國民間傳說結合而設計畫面。 </h5> <h5><b>千佛圖↓</b></h5><h5><b></b><br>“千佛圖”,長三十米,寬七米,花崗巖質,公元二千有七年落成。由圓雕橫雕三世佛——釋迦牟尼、藥師、彌陀及浮雕千余尊小佛組成。<br>正中端坐者,釋迦牟尼,為佛教創始人,誕生于古印度迦吡羅衛國;<br>左側,藥師佛,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br>右側,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br>佛之世界,即人之世界。佛即人,有覺悟者也。<br>其道之主旨:戒斗樂善,人效之,社會和諧,美滿矣。</h5> <h5><b>千佛山臥佛↓</b></h5><h3><b><br></b></h3><h5><b></b>臥佛于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位于主盤山路和去萬佛洞道路的交界處。<br>這尊臥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側身臥像,花崗巖質,長10米,重50噸;東西橫臥,頭朝東,面向北,右手托于頭下,面頰豐滿,頭上有螺旋發髻,雙耳垂戶,眉目修長,雙眼微睜,胸飾為寓意祥瑞的"卐"(音“萬”),給人以慈祥的感覺。</h5> <h5><b>“萬佛洞”路標石雕↓</b></h5><h3><b><br></b></h3><h5>千佛山北麓有一著名景點,名為“萬佛洞”,始建于1992年。萬佛洞內之景,集我國敦煌石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四大石窟精華于一身,盡顯北魏、唐、宋造像之精彩。萬佛洞內,有佛祖、菩薩、弟子、天王之像近3萬尊,游覽路線達500多米。</h5> <h5><b>舜帝撫琴↓</b></h5> <h5><font color="#39b54a"><b>佛慧山風景區:</b></font></h5> <h5><b>對弈↓</b></h5> <h5><b>禪樂↓</b></h5> <h5><font color="#39b54a"><b>趵突泉公園:</b></font></h5> <h5><b>海棠院門前造型奇特的神獸↓</b></h5> <h5><b>一代精英、繪畫大師王雪濤半身雕像↓</b></h5><h5><b></b><br>王雪濤:1903年—1982年,河北成安人,花鳥畫家。代表作品有《百花齊放》、《松雉》、《紫藤白鷴》等。曾任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br>1987年,王雪濤先生的夫人徐佩蕸先生毅然將家藏的二百余件作品捐獻給濟南市人民政府,濟南市人民政府隨將趵突泉內的滄園改為王雪濤紀念館。<br>王雪濤紀念館位于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的滄園,為趵突泉園中園,是一古典形式的建筑,1964年改建,占地2500平方米。園內大廳三座,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每廳皆有外廊環繞,園周曲廊相圍,沿廊修竹婆娑,院內蒼松挺拔,臘梅橙黃。1987年1月利用原有建筑在園內建“王雪濤紀念館”,設有“無陋山莊”、“蘿日堂”、“瓦壺齋”三個展覽廳,展出王雪濤生前收藏品及生前繪畫用具200余件。</h5> <h5><b>李清照雕像↓</b></h5><h3><b><br></b></h3><h5>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br>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h5> <h5><font color="#39b54a"><b>五龍潭公園:</b></font></h5> <h5><b>五龍琉璃浮雕影壁↓</b></h5> <h5><b>五龍潭公園東門,五龍噴水石造像↓</b></h5> <h5><b>秦瓊祠院內銅鼎↓</b></h5><h3><b><br></b></h3><h5>院落中軸線上,大門與正殿門之間有一個高2米的鑄銅三足大鼎―――“五字鼎”,沿鼎外圍鑄有“忠、孝、義、勇、信”五個大字。</h5> <h5><b>秦瓊雕像↓</b></h5><h3><b><br></b></h3><h5><b></b>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后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后隨裴仁基投奔瓦崗李密,又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最后與程咬金等加入李唐。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眾之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后,秦瓊久病纏身,于貞觀十二年病死。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后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謚曰壯。貞觀十七年入凌煙閣。</h5> <h5><b>秦瓊祠大門外的影壁↓</b></h5><h5><b></b><br>影壁上用高浮雕的手法刻畫了兩匹秦瓊的坐騎,一匹馬為通俗章回小說中所提到的隨秦瓊馳騁疆場的黃驃馬,另外一匹馬則是《酉陽雜俎》中所記述的忽雷駁。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特作古詩兩首描述兩匹駿馬。題黃驃馬詩為: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透骨龍”為黃驃馬別名,“梨園傳唱”指戲曲《秦瓊賣馬》);題忽雷駁詩為:金鐙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h5> <h5><b>載譽歸來↓</b></h5><h3><b><br></b></h3><h5>1909年,同仁堂少東樂鏡宇于此地創辦宏濟堂阿膠廠,其研制的宏濟堂東流水貢膠于1915年榮獲世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被譽為“國膠”。雕塑塑造了宏濟堂及東流水九天貢膠創始人樂鏡宇與孫輩分享這一喜悅的場景。</h5> <h5><font color="#39b54a"><b>百花公園:</b></font></h5> <h5><b>花神↓</b></h5><h3><b><br></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濟南雕塑創作室 作者:陳青</font></h5> <h5><b>花仙子↓</b></h5> <h5><b>稚子問孝↓</b></h5><h5><b><br></b>設計:胡希佳<br>制作:濟南市雕塑創作室<br>材質:鑄銅<br>時間:2010年<br>雕塑為表現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閔子騫而作。<br>兩名兒童依偎在長者閔子騫跟前稚聲問“孝”,長者和藹可親的予以解答。雕塑再現了中國孝文化淵源深厚、世代傳承的品格。</h5> <h5><b>童趣↓</b></h5> <h5><font color="#39b54a"><b>濟南動物園:</b></font></h5> <h5><b>濟南動物園,原金牛公園《天下第一牛》雕塑↓</b></h5><h3><b><br></b></h3><h5><b></b>該雕塑由著名美術家韓美林設計制作,“天下第一牛”五個字有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于1992年6月30日落成。天下第一牛為紫銅鍛造,牛高15米,長15米,寬7米。</h5> <h5><font color="#39b54a"><b>濟南府學文廟:</b></font></h5><h5><font color="#39b54a"></font><font color="#39b54a"><br></font><font color="#010101">濟南府學文廟坐落于濟南市歷下區明湖路248號,北臨大明湖,臨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濟南府學文廟創建于宋熙寧(公元1068-1077年)年間,元末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對文廟進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廟的規模和建筑布局。<br></font><font color="#010101">南接芙蓉街,北依大明湖,建筑群布局嚴整、規模宏大,是濟南重要歷史文化遺存。自2010年試開放以來,文廟先后成功舉辦了“新年祈福會”、“和諧中華-海峽兩岸中華經典文化誦讀”、“文廟講堂”、“朝鮮著名油畫家精品展”和“成人禮”、“開筆禮”等公益文化活動,并與多家大中小學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濟南府學文廟已逐漸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和社會廣泛認可的儒家文化傳播中心。<br></font><font color="#01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文廟被小學、工廠等占用,許多建筑被毀。1992年成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開始進行大修,殘存的古建筑被修復,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復建。修復后的文廟,將恢復祭孔的功能,并成為濟南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部分。</font></h5> <h5><b>文廟大殿臺階下,左側大型盤龍石雕↓</b></h5> <h5><b>文廟大殿臺階下,右側大型團龍石雕↓</b></h5> <h5><font color="#39b54a"><b>泉城公園:</b></font></h5> <h5><b>蝴蝶造型雕塑↓</b></h5> <h5><font color="#39b54a"><b>濟南百里黃河風景區:</b></font></h5> <h5><b>大禹治水雕塑(照片拍攝于2007年)↓</b></h5> <h5><font color="#39b54a"><b>濟南西客站:</b></font></h5> <h5><b>濟南西客站東廣場疏散口銅車馬雕塑群↓</b></h5><h5><b></b><br>雕塑材質:青銅鑄造、鍛銅;長度15米,高度4.5米;共6組。<br>雕塑以傳統車馬的藝術形式,結合東廣場地下疏散口的人行通道的實際應用,具有藝術美觀性和日常實用性相結合的特點。<br>雕塑以車馬象征“迎”的理念,放置在濟南高鐵站上,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來客,也吻合孔子“有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待人理念,符合濟南人民的好客之道。<br>高鐵代表著最新的交通科技成就,與中國幾千年歷史的車馬相互對比,形成強烈的藝術對比,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給人以悠遠的空間感和感嘆。以車馬相迎符合傳統中“禮”的概念,符合西客站片區東廣場——禮樂廣場的定位。車馬為中國傳統交通工具,與西客站的交通定位一脈相承,寬大的車廂又為疏散口提供了遮蔽風雨的使用需求。整組雕塑體現了傳統性——古車馬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淵源;藝術性——以精細的設計及制作將文化融入材料;文化性——體現“禮”的概念,展示山東齊魯禮儀之邦的美譽;實用性——為疏散口提供遮風避雨的空間。</h5> <h5><font color="#39b54a"><b>山東大學中心校區:</b></font></h5> <h5><b>孔子雕像↓</b></h5><h5><b></b><br>孔子<br>本名:孔丘<br>別稱:孔子,尼父,孔夫子<br>字號:仲尼<br>所處時代:東周春秋末期<br>民族族群:華夏族<br>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br>出生時間:公元前544年9月28日<br>去世時間:公元前478年4月11日<br>主要作品:《六經》,《春秋》<br>主要成就:開創儒學,編纂《春秋》,修訂《六經》,創辦私學<br>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br>父親:叔梁紇<br>母親:顏徵在<br>妻子:亓官氏<br>尊稱:孔圣人,大成圣至先師,至圣<br>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無類<br>信仰:儒家思想<br>倡導:仁義禮智信</h5> <h5><b>左像:聞一多(1899-1946)↓</b></h5><h5><b><br></b>“紅燭啊!<br>你流一滴淚,灰一份心。<br>灰心流淚你的果,<br>創造光明你的因。<br>紅燭啊!<br>‘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br><b><br></b><b>右像:臧克家(1905-2004)<br></b>“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h5> <h5><b>前(左側)像:華崗(1903.6.9-1972.5.17)↓</b></h5><h5><b></b><br>浙江龍游人。著名革命活動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1924年參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長、中共中央組織局宣傳部長、《新華日報》總編輯、中共上海工委書記、新中國第一任山東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中共六大代表、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蒙冤入獄,1972年去世。1980年平反,恢復名譽。著有《1925-1927中國大革命史》、《中國民族運動史》、《規律論》等。</h5><h5><b><br></b><b>后(右側)像:成仿吾(1897.8.24-1984.3.17)↓</b><br>山東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1958-1974)<br>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著名教育家、文學家、翻譯家。早年留學日本。1921年與郭沫若、郁達夫等成立著名文學團體“創造社”。1928年在巴黎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赤無》刊物主編、中共鄂豫皖省委宣傳部長、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委員。1934年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陜北公學、華北聯合大學校長。建國后歷任東北師范大學、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央黨校黨委常委,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著有《仿吾文存》、《長征回憶錄》、《戰火中的大學》、《成仿吾文集》等。</h5> <h5><b>山大歷史學系“八大教授”↓</b></h5><h5><b></b><br>上世紀50年代初期,國內八位頂尖歷史學家楊向奎、趙儷生、陳同燮、黃云眉、鄭鶴聲、童書業、張維華、王仲犖甫聚山東大學歷史學系,即以中國古史分期、中國農民戰爭史、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等重大學術話題開端發皇,浹<br>洽于時代而引領中國學術潮流,并由此形成“獨斷之學”與“考索之功”并重的學術家風,奠定了山東大學史學發展之長久格局。上庠大木,綠蔭千秋,“八馬同槽”遂成士林傳奇,山東大學亦以“文史見長”而譽薄海澨。<br>山東大學建校110周年歷史文化學院敬塑八大教授群像并銘<br>群塑作者:郭心聰<br>監制與鑄造:山東雕塑藝術家協會</h5> <h5><b>王普雕像↓</b></h5><h5><b></b><b><br></b>王普(1902-1969),山東沂南人。現代核物理的學界先驅,核裂變緩發中子發現者之一。1930年受聘到山東大學創辦物理系,山東大學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學科創始人。</h5> <h5><b>陸侃如、馮沅君夫婦雕像↓</b></h5><h5><b></b><br>人物介紹:<br>陸侃如(1903~1978),著名學者。又名雪成,字衍廬,筆名小璧。祖籍江蘇太倉,出生于江蘇海門的一個愛國士紳家庭。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1924年由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專攻中國古典文學。<br> <br>馮沅君 (1900~1974年),現代著名女作家,文學史家,教授。原名馮恭蘭,改名淑蘭 ,字德馥,筆名沅君、易安、大琦等。河南唐河縣人。與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和地質學家馮景蘭為同胞兄妹。她是繼陳衡哲、冰心、廬隱之后,中國文壇又一馳名于五四新文學文壇的著名女作家。<br>老山大涌現出多位國內教育界 、科學界 、文學界等各個學科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其中有一對攜手走過近六十個春秋、并共同締造過中國文壇佳話的“神仙眷侶”,就是曾經先后擔任過山東大學副校長職務的陸侃如、馮沅君夫婦!<br>馮沅君與陸侃如于1922年進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相近的專業、共同的愛好,使他們開始頻繁接觸。1929年1月24日,陸侃如在上海與馮沅君結婚,從此二人合作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他們比翼雙飛,在文學研究領域同心協力著書立說,其代表作品有《中國詩史》、《中國文學史簡編》等。堪稱當時一對令人羨慕的“文學伉儷”!<br>1947年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陸、馮二人接到青島山東大學校長趙太侔的盛情邀請,來到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海濱城市青島,在山東大學文學院任教。來青后,陸侃如在山大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兼校圖書館館長、《文史哲》雜志編委會主任等職務,1951年春任山東大學副校長。他研究《文心雕龍》,出版有《文心雕龍選譯》,著有《文心雕龍術語用法舉例》等。在此期間,他還曾歷任九三學社中央常委、青島分社主任委員、濟南分社籌委會主任等職,并當選為省人大代表。1956年,陸侃如當選為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首任主席。<br>馮沅君曾說過:她很向往“一間房,兩本書”的生活。這個愿望在這里實現了:在此居住期間,陸侃如編寫了《中國文學理論簡史》,馮沅君則完成了《古劇說匯》。上世紀40年代,陸侃如發表的一些著作文末均署:“寫于青島魚山別墅”。所謂的“魚山別墅”就是陸侃如、馮沅君夫婦在青島大學路(今魚山路36號)上的教授宿舍。<br>在青島,她參與文聯、婦聯等社會活動很多,又忙于備課,并致力學術研究。1955年,馮沅君出任山東大學副校長,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62年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她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先后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第二、第三屆代表,山東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在繁忙的教學和行政工作之余,她還與陸侃如合編了《中國文學史簡編》和《中國文學簡史》,和林庚教授一起主編了《中國歷代詩歌選》(下編),為大學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課的教學提供了教學依據和系統教材。1958年,夫妻二人隨學校遷往濟南,離開了他們共同生活了長達11年之久的“魚山別墅”。<br>1974年6月17日,馮沅君走完了她74歲的人生歷程。馮沅君逝世前立下遺囑:夫婦全部存款捐獻給學術事業,為此設立了“馮沅君文學獎”,以鼓勵工作者努力獻身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1978年12月1日,陸侃如病逝,享年75歲。臨終前按馮沅君和他個人的愿望,將其珍存的全部書籍和近3萬元存款捐獻給山東大學。<br>山海重逢,藍色相約。2012年3月17日,闊別青島長達54年之久的山大重新回到了青島。<br>“伉儷應無恙,當驚山大殊”!有理由相信:當已經離開我們多年的陸侃如、馮沅君這對曾經在青島、在山大閃耀過燦爛光芒的“文學雙星”夫婦在另一個世界看到這氣勢恢宏、振奮人心的盛大場面時,必將面帶微笑……<br></h5> <h5><b>書籍雕塑↓</b></h5><h3><b><br></b></h3><h5>雕塑正面刻字:</h5><h5>孔子:志于道 據于德 依于仁 游于藝</h5><h5>蘇格拉底:教育不是灌輸 而是點燃火焰</h5><h5>經濟學系七七級全體同學<br>二OO七年十月</h5> <h5><font color="#39b54a"><b>護城河兩岸:</b></font></h5> <h5><b>雙虎↓</b></h5><h3><b><br></b></h3><h5>濟南黑虎泉《雙虎》雕塑,1992年由美術家韓美林創作完成。黑虎用黑色花崗石雕就,金虎用青銅鑄成,兩虎各為身長7.9米,身高3.7米。</h5><h5>兩只虎一個是石質,一個是銅質,銅虎是世界最大的銅虎。</h5> <h5><b>汲水↓</b></h5> <h5><b>弈↓</b></h5> <h5><font color="#39b54a"><b>青龍橋邊:</b></font></h5> <h5><b>拳拳報國↓</b></h5> <h5><font color="#39b54a"><b>泉城路:</b></font></h5><h3><font color="#39b54a"><br></font></h3><h5><font color="#010101">濟南繁華商業街~泉城路上共安放了五組雕塑,分別是:舜井街的《打手機者》、芙蓉街口的《老殘聽曲》、西門的《父與子》、《母與女》、萬達廣場的《琴韻》,篇幅所限,只登出《老殘聽曲》和《父與子》兩組。</font></h5> <h5><b>老殘聽曲↓</b></h5><h5><b></b><br>這組高1.9米的銅雕像叫“老殘聽曲”,2000年坐落在濟南市芙蓉街口,是根據《老殘游記》里面的“明湖居聽曲”場景塑造的。<br>《老殘游記》是清末近代小說家劉鶚的代表作,也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對清廷官場的批判切中時弊。<br>這組雕像的出處是《老殘游記》的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中節選過,里面對王小玉等人的說唱藝術進行了精彩的描寫。</h5> <h5><b>父與子↓</b></h5> <h5><font color="#39b54a"><b>曲水亭街:</b></font></h5> <h5><b>老哥兒倆下棋↓</b></h5> <h5><font color="#39b54a"><b>賽博數碼廣場:</b></font></h5> <h5><font color="#39b54a"><b>山東省博物館:</b></font></h5> <h5><b>浮雕 齊魯魂↓</b></h5><h3><b><br></b></h3><h5>作者:池清泉</h5> <h5><b>紅嫂↓</b></h5><h3><b><br></b></h3><h5>作者:池清泉</h5> <h5><b>于希寧雕像↓</b></h5><h3><b><br></b></h3><h5>于希寧(1913—2007),山東濰坊人,原名桂義,字希寧,及長以字行。別署平壽外史,魯根、管龕、梅癡,齋號勁松寒梅之居 。于家世代以翰墨著稱。詩文歌賦,傳名于后世者,不乏其人。擅國畫。原山東藝術學院名譽院長。</h5> <h5><b style=""><font color="#ed2308">濟南的大明湖風景區新區和濟南市森林公園是安放雕塑最多的地方,下面重點介紹↓</font></b></h5> <h5><font color="#39b54a"><b>大明湖風景區:</b></font></h5><h5><font color="#39b54a"><br></font><font color="#010101">大明湖風景區新區共安放了11組雕塑,這里全部列齊。<br>這11組雕塑分別是:《劉鶚》、《下棋》、《現代運動》、《吹糖人》、《抽陀螺》、《姐弟倆》、《撞拐》、《老舍先生》、《母子》、《王士禎》、《垂釣》,共塑造人物31個,小狗2個。<br>這些雕塑造型生動,人物栩栩如生,百看不厭。</font></h5> <h5><b>大明湖東南門“眾泉匯流”牌坊前的一對石獅↓</b></h5><h3><b><br></b></h3><h5>大明湖是一個由城內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其水來源于城內珍珠泉、濯纓泉、芙蓉泉、王府池子等諸泉,擴容工程又將黑虎泉泉群之水引入東湖。據說每日約40萬立方泉水入明湖,于是便有了“眾泉匯流”之說。<br>牌坊及石獅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牌坊正面“眾泉匯流”四個字是乾隆御題,背面“鵲華煙云”四個字是明代趙孟頫墨跡。</h5> <h5 style="text-align:left;"><b>明湖寶鼎↓</b></h5><h5 style="text-align:left;"><b></b><br>“明湖寶鼎”位于大明湖北門內的北渚臺上。<br>臺為二層石砌方臺,底層雕為須彌座,一、二層均圍以雕花石欄。<br>“明湖寶鼎”為兩耳三足鐵鼎,通高2.3米,直徑1.5米,重量3.5噸。鼎體及三足上鑄有鳳紋(絞)圖案,以展示悠久的大舜文化。<br>鼎上鑄有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所著“北渚亭賦并序”等文字,共1068個字。<br>“明湖寶鼎”通體金黃,古樸典雅。其藝術性之高及體量之大,皆堪稱濟南之最。<br>此鼎鑄成于一九九八年農歷六月。<br>寶鼎上刻《北渚亭賦并序》:<br>登爽邱之故墟兮,睇岱宗之獨立。根磅[旁]礴而維坤兮,支扶疏而走隰。跆瑯邪與巨野兮,梁清濟而北出。前湠漫而將屯兮,后崔嵬其相襲。坯者,扈者,嶧者,峘者,礐者,磝者,障魯屏齊。曰惟歷山,或肺附之箕拱環連。勢厓絕而脈泄兮,萬源發于其間。谷射沙出,浸淫潗濈,瀺灂汩泌,澎濞渤潏,忽瀵起而成川,經營一國,其利汾澮,防為井沼,壅為碓硙,得平而肆,乃滉漾而滂沛。經民閭而貫府舍兮,潴為池之千畝。惟守之居,面巖背阻,邈闉阇之遺址兮,肇嘉名乎北渚。悲經始之幾何兮,牛羊牧而宇顛。非境勝之為難兮,善擇勝之為難。嘗試觀夫其園,千章之萩[荻]、合抱之楊立而成阡。躋歷下之岧嶤,望南山之孱顏。修干大枝,出櫩造天,藐砠岫之蔽虧,乍髣髴其云煙;思仙人之樓居,尚輕舉而高翻。盍駕言其北游,登斯渚而盤桓。岡巒忽其翔舞,萩[荻]楊眇以如箸;撫千里于一眒,收城郭乎環堵。其下陂湖汗漫,葭蘆無畔,菱荷荇藻,蘅荃杜茝,眾物居之,浩若煙海。歲秋八月,草木始衰。乃命罾罟,觀漁其脽。鳴桹四合,方舟順涯,鲿鯉窘乎深塘兮,鴻雁起于中泜。復有桂舫蘭枻,浮游其中,榜歌流唱,自西徂東;纖餌投隈,微鱗掛空。客顧而嬉,傾盂倒鐘。明月出于缺嶺,夕陽眇其微紅。天耿耿而益高,夜寥寥其方中。駭河漢之沖波,披海岱之泠風。恐此樂之難留兮,愿椉槎乎星渚。期韓終與偓佺兮,采芝英乎瑤圃。庶忘老而遺死兮,路漫漫其修阻。于是酒含太息,中座語客曰:“自昔太公,奄有此邱?是征五侯,桓公用之,攘狄尊周。方其盛時,山河十二,號稱東秦。臨淄遨樂,中具五民。秋田青邱,實囿海濱,而薛又其小邑也。區區之賦,食三千人,其強孰與比哉?觀華不注,朅其孤巘,虎牙桀立,芙蓉菡萏,尚想三周,追奔執韅,下車取飲,僅以身免,困責質于蕭同,尚何私乎紀甗?而齊自是亦不競矣!夸奪勢 窮,雖強安在?事以日遷而山不改,則物之可樂固不可得而留也。認而有之,來不可持。所玩無故,去何必悲?此齊侯之所雪涕而晏子之所竊嗤也。今我與客,論古人則知迷,屬有感而歔欷,豈不重惑也哉?仕如行賈,孰非逆旅?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曾無必于一笑,尚何知乎千古?”于是客辴然喜,再拜舉觴而前曰:“凡主人言,理實易求,而我曠然已忘昔憂。使客常滿,使酒不空,請壽主人如漢孔公。”主人亦辴然喜,受飲反觴,執客之手而言曰:“《詩》固有之: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云乎不樂?”再拜洗觴而酬客,舍然大笑。</h5> <h5><b>曾公畫壁↓</b></h5><h5><b></b><br>畫壁長25.8米,高6.2米,壁頂斜覆綠色琉璃筒瓦,下有石雕須彌座,壁上嵌白色花崗石浮雕,面積71平方米,內容為頌揚曾鞏任職齊州時興修水利、整頓治安、改革教育、獎勵農耕等政績,以及曾鞏離任時齊州人民絕橋閉門挽留他的感人場面。<br>畫壁兩側有徐北文教授撰書的對聯:<br>上聯:北渚雲飛 濼水歷山迎帝子<br> (北渚云飛 濼水歷山迎帝子)<br>下聯:朙湖波浄 蓮歌漁唱念曾公<br> (明湖波凈 蓮歌漁唱念曾公)</h5> <h5><b>鐵公祠,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西北岸,是一處為紀念忠義不屈的明代兵部尚書鐵鉉而建的長方形祠堂↓</b></h5><h5><b></b><br>祠堂庭院坐北朝南,占地6386平方米。朱紅大門,邊有半壁曲廊,有石碑與佛公祠相隔。<br>鐵公祠內有鐵鉉銅像,高2.3米,重1.8噸。<br>鐵鉉(公元1366~1402年),鄧州(今河南鄧縣)人。他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賞識,賜字為“鼎石”,任都督府斷事。<br>朱元璋死后,長孫朱允炆登基,任鐵弦為山東參政。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為與其侄子朱允炆爭奪王位,并以討伐主張削藩的大臣齊泰等人為借口,從北京發兵南下“靖難”。<br>兵至濟南時,鐵鉉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師,抵抗燕軍南下,幾次挫敗燕軍,并焚毀他們的攻城器械。<br>當燕軍炮火攻城時,鐵鉉令人在城上豎起朱元璋的牌位,使燕軍不能開炮,還設計詐降,在城門上預設鐵板,待朱棣領軍進城,鐵板驟落,打在了朱棣的馬上,朱棣本不純潔的心靈受到了無情的打擊,換馬落荒而逃。而后朱棣久攻不下,只好撤兵,建文帝朱允炆聞報,擢升鐵鉉為兵部尚書。<br>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朱棣再次興兵,繞過濟南,攻下南京,自立為帝。然后發兵復取濟南。鐵鉉寡不敵眾,兵敗被俘,朱棣親審鐵鉉,鐵鉉坐在地上,大罵朱棣叛逆。<br>朱棣先后割下他的舌頭、耳朵、鼻子,然后投入油鍋,死時年僅37歲。</h5> <h5><b>劉鶚雕像↓</b></h5><h5><b></b><br>劉鶚(1857-1909),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近代小說家。兼有“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之美譽。所著《老殘游記》為世人稱道。</h5> <h5><b>下棋↓</b></h5><h5><b></b><br>塑像通過對愁眉緊鎖的下棋者、悠然自得的老者、天真孩子的刻劃,營造了一副緊張而有趣的下棋場景。棋局為象棋殘局,游客可參與互動。<br>此組雕塑中的兒童多次被毀,胳膊被鋸斷(有照片為證),近期才焊接好!<br>在此,強烈譴責破壞者!</h5> <h5><b>現代運動↓</b></h5><h3><b><br></b></h3><h5>輪滑、滑板是現代運動的一種。雕塑通過兒童輪滑、滑板時的情境刻劃,表現了兒童間的團結與友愛、勇敢與智慧的精神品格。</h5> <h5><b>抽陀螺↓</b></h5><h3><b><br></b></h3><h5>抽陀螺游戲明代時已流行,盛行于上世紀40年代。雕像通過對三個孩童競賽時的專注神情的刻劃,生動再現了體育競技中緊張有趣的場景。</h5> <h5><b>吹糖人↓</b></h5><h5><b></b><br>吹糖人為濟南傳統的民俗,舊時明湖岸邊常見的民間藝人。<br>本組雕塑通過對吹糖老藝人及稚童的塑造,再現了當時歡愉、活潑的場景氣氛。</h5> <h5><b>姐弟倆↓</b></h5><h5><b><br></b>設計:孫珊<br>制作:濟南市雕塑創作室<br>材質:鑄銅</h5><h5>時間:2010年<br>淘氣的弟弟乘船意猶未盡,仍要上船,懂事的姐姐欲拖拽弟弟回家……雕塑再現了兒童率真自然、淳樸可愛的天性。<br>截至今天(2018年5月8日),雕塑不知去向。</h5> <h5><b>磕拐↓</b></h5> <h5><b>母子↓</b></h5><h5><b><br></b>設計:孫珊<br>制作:濟南市雕塑創作室<br>材質:鑄銅<br>時間:2010年<br>湖邊竹亭吹啦彈唱的音樂吸引了媽媽,稚子貪玩不愿回去,和媽媽較起了勁,淘氣小狗也加入了助陣行列……</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老舍紀念館內老舍先生半身雕像↓</b></p> <h5><b>王士禎↓</b></h5><h5><b></b><br>王士禎(1634-1711),新城(今桓臺縣)人,明末清初杰出詩人。博學好古,精金石篆刻。為一代詩壇宗師。雕像為其初游濟南時才華橫溢、躊躇滿志的形象。所著《秋柳四章》名聞天下。</h5> <h5><b>垂釣↓</b></h5><h5><b></b><br>此雕塑多次被毀,小孩兒也丟失過,目前釣桿兒還缺失!</h5> <h5><b>辛棄疾雕像↓</b></h5><h5><b><br></b>此雕像位于大明湖風景區辛棄疾紀念館<br>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br>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后追贈少師,謚號“忠敏”。<br>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現存詞600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h5> <h5><font color="#39b54a"><b>濟南森林公園:</b></font></h5><h3><font color="#39b54a"><br></font></h3><h5><font color="#010101">濟南森林公園內安放了題材不同,造型各異的雕塑20多組,限于篇幅,這里選取部分登出。</font></h5> <h5><b>玫瑰花語↓</b></h5><h5><b><br></b>作者:趙美周(中國浙江)<br>漫步玫瑰林 浪漫花瓣雨,如雨后春風,沁人心脾。</h5> <h5><b>無題↓</b></h5><h5><b><br></b>作者:泰德·奧博(美國)<br>作品由手和鳥組成,“手”代表人類,“鳥”代表萬物生靈。</h5> <h5><b>人與自然↓</b></h5> <h5><b>普羅米修斯↓</b></h5><h5><b><br></b>作者:阿爾別特·恰爾金(俄羅斯)<br>作品塑造了人類偉大的朋友——普羅米修斯,為幫助人類過上幸福生活,不惜承受宇宙之父宙斯的殘忍懲罰,經歷艱難險阻將火種送給人類的故事。表達了人們對天神普羅米修斯英雄行為的贊歌、欽佩、感激之情。</h5> <h5><b>林中胴體↓</b></h5><h5><b><br></b>作者:秦璞(中國北京)<br>雕塑造型以站、立兩尊女人體軀干,構成一組動靜結合、高低呼應的節奏關系。隱喻大自然是孕育萬物生命的搖籃,激發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及尊重自然、感恩生命的情懷。</h5> <h5><b>和諧大家庭↓</b></h5><h5><b><br></b>作者:林勝煌(日本)<br>通過對人們各種姿態抽象造型組合及聯想,刻畫了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表情和諸多形態,鏡面不銹鋼映射周圍的風景空間,讓人們融入雕塑,體現人與雕塑、環境與人的和諧共處。</h5> <h5><b>故鄉的雨↓</b></h5><h5><b><br></b>作者:徐松濤(中國西安)<br>以“家門”為背景,“母親”手打雨傘,“姐姐”頭戴斗笠,手里緊握一把雨傘,小狗正……他們在焦急地等待一個人的歸來。作品以此謳歌人間最真摯樸實的情感。</h5> <h5><b>綠蔭↓</b></h5><h5><b><br></b>作者:李友生(中國山東)<br>樹下,少女雙手執蕭,似吹非吹,清瘦、質樸的身影,淡淡、純真的表情。作品傳達一種無視界外喧囂、浮躁,在綠蔭叢中營造一種撫慰人心靈的恬淡、優雅、閑適、寧靜的氣氛。</h5> <h5><b>90,90后 耶!↓</b></h5><h5><b><br></b>作者:胡希佳(中國濟南)<br>90高壽的老奶奶與90后的時尚孫女,在年愈久遠的磨盤前合影,期冀人類社會永遠和諧快樂,幸福美滿。</h5> <h5><b>春華秋實↓</b></h5><h5><b><br></b>作者:王志剛(中國西安)<br>女人是勤勞、善良的代名詞。作品以象征手法對女人體頭發等部位進行適度夸張,表達人類努力耕耘后收獲的喜悅心情,抒發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h5> <h5><b>生命↓</b></h5><h5><b><br></b>作者:劉大力(中國濟南)<br>表現自然與生命關系的象征性雕塑。端坐于柳蔭中的女人體,象征自然之美、和諧之美、生命之美,祥和而神圣,象征自然對生命的撫育。</h5> <h5><b>溶·融↓</b></h5> <h5><b>跳↓</b></h5> <h5><b>和諧 文明↓</b></h5> <h5><b>……</b></h5><h5><b><br>耗時近一個月,搜集資料、編輯整理,成就了這篇文章。<br>本文選用的照片拍攝時間跨度長達十年,照片是現成的,從硬盤里選就是了,但照片涉及的每件雕塑作品的詳細資料需要一點點搜集:跑景點、上網查、組織文字……真的費力、燒腦!但總算完成了這個選題;由于知識不足,時間倉促,文中難免出現錯誤,歡迎指正。<br>很多雕塑都拍有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不同的影像,比方拍泉標,曾從凌晨五點拍到夜里九點,但限于篇幅不能一一登出,更有不少雕塑已經不復存在了,那么所拍的照片就成了絕版,這就更堅信了一點:拍照趁早!特別是給家人留影不能拖!</b></h5>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結尾的話</b></h3></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b><br></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目</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前</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濟</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市</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區范圍內有大小雕塑200余座,它們像珍珠一樣散布在濟南的大街小巷、公園內外,給這個城市增光添彩。</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這些雕塑的誕生,得益于1985年成立的“濟南市城市雕塑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濟南市雕塑創作室”。自此,濟南的城市雕塑有了新的起色。</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紹了近百處濟南城市雕塑,其余雕塑的介紹擇期刊出。</span></div></h5> <p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ed2308">感謝瀏覽</font></b></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010101">我的作品:《山東省博物館館藏佛教造像欣賞》,</font></b><b><font color="#010101">點擊鏈接可欣賞</font></b></h5> <h3><h5><a href="http://www.xsjgww.com/dduhphb?share_from=self&amp;v=4.4.3" target="_blank" class="link">《山東省博物館館藏佛教造像欣賞》</a></h5></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石城县| 潍坊市| 龙陵县| 临洮县| 枣强县| 安溪县| 沅江市| 安仁县| 那坡县| 洪江市| 舞钢市| 招远市| 栾川县| 镇江市| 奉贤区| 崇礼县| 巍山| 武清区| 司法| 靖边县| 新龙县| 华蓥市| 息烽县| 桐梓县| 恩施市| 莱阳市| 穆棱市| 富阳市| 东城区| 威远县| 昆山市| 共和县| 孝感市| 额尔古纳市| 沙田区| 保德县| 铁岭市| 临猗县| 霍州市|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