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21日國家公布了恢復高考制度的政策,全國570多萬的幾代人參加了建國以來唯一一次在冬天(12月9、10號)進行的高校、中專統一考試,我們也有幸于12月9號參加了陜西省組織的這次中專(當時分高校和中專兩大類,每個人只能選一類)統一考試。我們在原趙莊中學(當年在澄城中學,王莊中學,寺前中學,馮原中學和趙莊中學設考場)參加了考試。當年有4.8%的數代人如愿考上了學校。全縣當年參加考試9000多名,大學錄取74人,中專80人。我們莊頭公社當時初錄了七名:黨九生,王俊周,郭永會,石云霞,奚大麗,劉楊軍,孫紅衛。最后錄取了六名,后來知道石云霞被西安公路學院中專部錄取,奚大麗被西安衛校錄取。其余四個被大荔師范學校錄取。孫紅衛盡管當年未被錄取,但最終也因從教而轉為公辦教師。不少人從此改變了過去不能改變,不會改變的現狀。</p><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19日(農歷正月十三日)是錄入渭南地區(當時還轄臨潼和蘭田兩縣。現為渭南市)大荔師范學校的新生開學報到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大荔師范學校坐落于縣城西郊,坐南朝北,門旁西面是傳達室,東面是醫務室。迎門面北,矗立著一座三層的教學樓。上面“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巨幅標語分外醒目。樓后從北向南排列著幾排平房,分別是圖書室、閱覽室,教室,學生宿舍和飯廳;樓兩側朝南,兩條寬闊的甬道通向大操場。兩側分別是教師宿舍、教室、水塔和花壇。校園綠樹掩映,草木蔥蘢,鳥語花香,風景優美。這些大多從農村勞動一線進入校園的同學,學習機會失而復得,喜出望外,自然更懂得珍惜。對學習充滿渴望,對校園充滿熱愛。從勞動者轉換為讀書人,這多么令人激動啊!</p><p class="ql-block"> 這年該校共錄取新生300余名,分設語文(兩個班)數學(四個班)專業。因為79年底畢業故稱七九級。班次依次為七九級一班至七九級六班。我們被分為數學班。亦稱七九五班。</p><p class="ql-block"> 我們同“農林水”學校的孩子一樣,每月享受著國家18.5元的補貼。除12元的生活費外,還有醫療費、洗理費、電影費等。每人每月30斤主食,60%白米細面,40%雜糧。每天一斤分三頓。早餐主食二兩,半個蒸饃,五分錢咸菜,一碗稀飯;中午和晚飯各四兩。這對正長身體的我們有點少。學校為彌補伙食不足,在洛河南10多里之外的沙苑開荒種地。每學期安排學生到沙苑校辦農場義務勞動兩星期。種小麥、花生。灶上也雜糧細作,包谷面壓鋼絲饸饹,蒸玉米面發糕,放上糖精,加些紅棗,黃中透紅,香甜可口,營養豐富。</p> <h3>細心的韋關順同學保存了當年的準考證</h3> <p> 這是當年七九五班的合影(蔡梅香同學因病未參加)</p><p><br></p><p> 來自九個縣的五十名學子組成了大師79級五班。她們是:</p><p><br></p><p> 大荔縣的</p><p>馬合朝,席增社,馬建社,趙玉杰,</p><p>王振啟,康麥苗,白常法,雷民生,</p><p>張選良。</p><p>韓城縣的</p><p>孫晶芳,杜煥初,卜文華,</p><p>姚金浪,王繼承。</p><p>澄城縣的</p><p>陳會蘭,劉楊軍,韋關順,王俊周。</p><p>合陽縣的</p><p>魯憲斌,侯照民,侯安祥,劉金生,</p><p>張景憲,秦風竹,</p><p>渭南縣的</p><p>任建設,韓相歧,呂臘英,王彩玲。</p><p>華縣的</p><p>張選民,柳滿盈,李麗萍,楊小莉,</p><p>郝軍祖,呂秦玉。</p><p>華陰縣的</p><p>郭安社,蔡梅香。</p><p>臨潼縣的</p><p>吳志廣,董陳倉,王福成,寧轉良,</p><p>張繼斌,李高社,傅洗玉,韓英。</p><p>藍田縣的,</p><p>孫淑葉,徐運平,張嘉欣,</p><p>劉維學,朱世華,劉化民。</p><p><br></p><p><br></p><p> 班主任分別是朱炳楠和岳玉琴老師。我們是數學專業,代課老師分別是朱炳楠(高等代數),陳學清(立體幾何),蔚紀敏(平面幾何),岳玉琴(政治),李綏蓮(三角函數),任廣志(體育)等。</p><p> 黨支部書記:張選民</p><p> 委員 :康麥苗</p><p> 團支部書記:韓英</p><p> 班委會成員:</p><p> 班長:王俊周</p><p> 學習委員:孫晶芳</p><p> 生活委員: 魯現斌</p><p> 文藝委員:王彩玲</p><p> 體育委員:劉維學</p><p><br></p> <p>學生證</p> <p>張景憲同學的學生證。</p> <h3>張繼斌同學的畢業證。</h3> <p>王俊周同學的畢業證。</p> <h3>澄藍華五兄弟</h3> <h3>當年的澄城師范四兄弟</h3> <h3>二華渭三人行</h3> <h3>藍合渭四兄弟</h3> <h3>大渭哥倆好</h3> <h3>大渭哥倆好</h3> <h3>合大臨三學友</h3> <h3>大荔縣的學友</h3> <h3>臨潼縣部分學友</h3> <h3>學校灶委會</h3> <h3> 在學校學習了一年半后,1979年7月份按照學校的安排,各自回原籍實習半年。到1980年元月方為畢業。這就算走上了工作剛位。</h3> <h3>王民才同學榮調時澄城部分同學留念</h3> <h3>2010年1月份李民喜同學首次出資組織了澄城師范學友的聚會。<br></h3><h3>李民喜,李育萍,李王定,姬萬銀,</h3><h3>韋關順,袁紅森,董忠孝,張力,</h3><h3>劉揚軍,黨九生,王君瑛,同進倉,</h3><h3>陳慧蘭,王竹芳,郭永會,和七縣,</h3><h3>王民才,郭潤玲,權連芳,王俊周,</h3><h3>馬貴才,張喜中,劉福財,張格芳。</h3><h3>韓軍</h3><h3><br></h3><h3>另(劉新年已故)。</h3><h3><br></h3><h3><br></h3><h3>2017年3月6日晚韓軍去世。</h3> <h3>2015年8_9月張繼斌同學不辭勞苦,多次協商,在臨渭區組織了畢業后的首次聚會。班主任岳玉琴老師應邀參加。部分同學因故未能參加,但有三位同學王繼承,馬合朝,魯憲斌將永遠不能相聚。在此緬懷他們!</h3><h3> </h3> <h3>2015年5月臨潼的部分同學和韓城的部分同學在韓城。</h3> <h3>2016年的澄城三兄弟</h3> <h3>2016年7月在白常發同學的倡議和組織下,部分在西安的同學進行了一次小聚。</h3> <h3>2016年7月在白常發同學的倡議和組織下,部分在西安的同學進行了一次小聚。</h3> <h3>2017年3月3號在西安澄城會館小聚</h3> <h3>2017年3月3日在西安小聚</h3> <h3>2017年5月20日~21日經張繼斌、任建社等同學的提議,由席增社,白長法等同學的組織下在大荔縣舉行了第二次聚會。28名同學如期參加。</h3><h3>2017年6月大荔縣的王振啟同學突發疾病而去世,愿他一路走好!</h3> <h3>2017年5月二次聚會時韋關順同學的演唱。馬建社同學拉板胡。</h3> <h3>2017年5月二次聚會時王彩玲同學的演唱。馬建社同學拉板胡。</h3> <h3>如今的澄城師范四兄弟</h3> <h3>有同學戲說這是澄城的四人幫</h3> <h3>2017年8月12號姬萬銀(澄城縣同級同學)為其子完婚時,澄城縣四位同班同學在我處留影。</h3> <h3>所用圖片,來自網絡。真心歡迎,批評指正,隨時添加!!!</h3> <h3><a href="https://m.zjurl.cn/answer/6635191572071710979/?iid=59397003676&app=news_article&share_ansid=6635191572071710979&app_id=13&tt_from=mobile_qq&utm_source=mobile_qq&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網頁鏈接</a><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崇义县|
侯马市|
浦江县|
扎鲁特旗|
来凤县|
三河市|
南部县|
马边|
阿鲁科尔沁旗|
丹阳市|
永登县|
永吉县|
汾阳市|
来安县|
桂平市|
凯里市|
新竹县|
巴林右旗|
如皋市|
锦州市|
滨州市|
西林县|
虞城县|
新乡县|
新乡市|
濉溪县|
天台县|
红桥区|
阿瓦提县|
和平区|
元阳县|
鲁山县|
纳雍县|
浑源县|
长海县|
内丘县|
涿鹿县|
北海市|
页游|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