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去西藏很久了,很多朋友說期待你的游記,怎么一直不見動靜呢?愛得瑟的人突然不得瑟了,貌似大家有點不適應。竊笑。。。</h3><h3><br></h3><h3> </h3> <h3>其實早就想整理了,只是一時不知從何說起,西藏之行對于我來說,不是簡單的幾張照片,簡潔的幾句介紹,她在我眼里是神秘的,在我心里是圣潔的,我的靈魂對她充滿了敬畏。我感覺我的任何描述都顯蒼白,這蒼白來源于我的無知,這無知讓我不知道怎么來表達對她的印象。長達二十多天的旅行什么也不留下,貌似也不是尊重她的最好方式,我僅用我有限地可憐地淺薄地表達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眼里的西藏。</h3> <h3> 一、關于西藏的美景。西藏的美景太多了,隨便走在哪兒,隨便舉起相機,都會留下美好的畫面,這里我就不詳細講述了。在后面的敘述里,都能涉及到美景。我想說說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問題。(1、西藏旅行到底有多危險?2、什么人到西藏會高反?3、去西藏的行囊應該準備些什么?;4、尊重藏族人的宗教信仰。5、西藏有壞人嗎?6、去西藏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銀子? )</h3> <h3>墨脫雅魯藏布江大拐彎。</h3> <h3>青藏線風光。</h3> <h3>羊湖。</h3> <h3>朋友席工拍的珠峰冰堆。</h3> <h3>夕陽下的珠峰金頂奇觀。</h3> <h3>風景如畫的青藏公路景色。</h3> <h3>雄渾粗獷的藏北紅土高原。</h3> <h3>姊妹湖。</h3> <h3>二、西藏旅行到底有多危險?</h3><h3>沒去西藏的人,總會對那里的環境充滿恐懼,高原荒漠,空氣稀薄,加之對藏人的不了解,總之會對旅途充滿各種畏懼心理,我也一樣,走前心里也是各種忐忑,還悄悄的買了50萬的人身意外保險,心想若是掛在西藏了,起碼得保證孩子要順利完成學業吧?再次竊笑。。。</h3><h3>去西藏的旅程真危險嗎、我的回答是真危險!</h3><h3>目前進藏的路有好幾條,相對內地來說,危險性肯定大的多。我們是川進青出,走的路線是317轉經318,到拉薩后從青藏線返回。(大致路線是這樣的:長沙-常德-張家界-重慶-都江堰-米亞羅-馬爾康-翁達-五明佛學院-爐霍-八美-塔公草原-新都橋-理塘-巴塘-芒康-左貢-邦達-七十二拐-八宿-然烏-波密-墨脫-波密-林芝-拉薩-羊卓雍錯-珠峰大本營-拉薩-當雄-那曲-安多-唐古拉山-沱沱河-五道梁-昆侖山口-格爾木-茶卡鹽湖-青海湖-西寧)。317幾乎全程都是在峽谷中穿行,道路都是柏油路,也有些路段在維修,但是慢速行駛正常通不過都沒有問題,只要你的車子不出故障,只要你不超速行駛,安全行駛一點問題都沒有。唯一有危險的就是落石和泥石流,所以317行駛,一定要關注天氣預報,陰雨天,尤其是連日雨水天氣,千萬不要通行。</h3><h3> 話說的容易,但是事故總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會出現,從翁達往新都橋去的時候,要繞過一條正在修建還未通行的隧道,我們沿著山腰的一條簡易的黃土路行駛,走到一個急拐彎處,對面駛來一輛車子,我們的車子就靠邊,禮讓對面車子先通過拐彎處。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無意間朝懸崖底下看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在萬丈懸崖下面,赫然躺著兩輛摔的稀爛地汽車,應該就是從我們這個拐彎處掉下去的。我媽呀一聲,同時坐在我前面的小周也看到了那兩輛車,盡管他表現的很鎮定,我的同事小何還是嚇得也尖叫起來。車子再走的時候,我的心臟就撲通撲通地一直跳著,為了緩自己的緊張情緒,我沖同伴說:“給我來只桃壓壓驚吧!”同伴笑著把一個桃遞給我。很快車子就繞過山梁往下行駛,因為有懸崖下那兩輛車的陰影,總感覺汽車是在朝懸崖底下沖,嚇得我一只手死死抓住門把,大氣都不敢出,等到下山了,我發現自己兩只手心濕漉漉全是汗。夜宿巴塘那一晚,下起了雨,雨不大,第二天行走在318國道上,路面斷斷續續地都是落石,我們一路跟隨在別的車后面,小心地行駛著,有時還能看到小的泥石流順著山脊往下流,若是下大雨,真的是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下七十二拐的時候,雖然是全程柏油路,但是路面窄,懸崖深,汽車貼著懸崖邊走,有前面的驚嚇,我改換中間座坐了,一向號稱膽大的同事小何坐在靠窗位置你,走著走著,小何突然摸著胸脯笑道:媽呀,嚇死我了,嚇死我了!不說還好,一說我的緊張的情緒也爆發了,抱著胸脯沖前面的小周直喊:再給姐來個桃!去墨脫的時候,那是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一路上原始森林非常繁茂,但是泥石流也很多,好在我們去的一路雖然經歷了不少艱辛,總算是圓滿平安地回來了。同行的小周說:進去前沒敢告訴你們,我們去的前幾天,墨脫那邊剛剛發生泥石流死了8個人。我后怕說:小周你早說我們就不用去墨脫了。而跟我們同行的另一輛車就沒有我們這么好的運氣了,那輛車上4個人,一對父子帶著兩個司機,兒子20出頭,父親40多歲,應該比我還小幾歲的樣子,兩位司機也是30歲左右的年紀,他們開著一輛猛禽,車好人年輕,應該6比我們更順利才對,到墨脫的時候,不知為何那位父親的心臟病犯了,當晚就住進了醫院,兒子擔心當地醫療條件差,跑到派出所請求調直升飛機送父親回山西看病,警察無奈地說我們這里到哪兒給你調直升機去啊?沒辦法,第二天又急急忙忙驅車去林芝機場,坐飛機回去。其實墨脫縣的海拔一千米都不到了,當時我們都樂,想著應該是墨脫那邊的奇葩路把那位父親嚇的心臟病犯了吧。</h3><h3> 這就是317和318的路況,你說它危險嗎?但是,317和318是目前汽車進藏的主要干線,每天車子往來不絕,車流量非常大,這么危險,這么多車子怎么過?那就需要我們做好充分地準備工作,去之前對車子仔細檢查,對藏區天氣密切關注,開車的時候嚴格按照交通規則行駛,千萬不要超速,不要隨便借道,做到這些,膽大心細的駕駛員開車進藏是沒有問題。再說青藏線,全程柏油路,而且地勢平坦,應該說是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青藏線上的事故卻比317/318多得多。我同事曾說他的朋友在去阿里的路上,汽車開80邁把車子開翻了,我當時覺得奇怪,80邁把車子開翻了,這人也是好本事。進了青藏線,我才知道,把車子開翻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青藏線是蘭州西寧等東北方向進藏的唯一一條主要公路,車流量大,加之地勢平坦,很多車子速度比較快。青藏線看起來平坦,其實路面起伏非常大,坑坑洼洼很多,只是柏油路面肉眼看不到,汽車行駛在上面,超過70邁基本控制不住車身,所以一不留神車子飛出去那是極其容易的事情,我們在青藏線上走了一天,見到了三起車禍,甚是驚恐。我們也經歷一次險境。在青藏線行駛的時候,開車的小賀有點困了,就叫我的同事小何替他一會,小何開車時,用一只手握方向盤,小賀說:何姐你得兩個手扶方向盤。小何說:沒事,我習慣了。我也附和說:我們單位都這習慣,開車一個手扶方向盤。小賀就沒再說什么。剛走了幾分鐘,前面一個坑車子突然飚了出去,車頭立即往對面車道偏,恰好對面一前一后疾駛而來兩輛大貨車,我腦袋一懵,當時就傻了,好在小何也是有十幾年駕齡的老駕駛員,很快把方向扭過來,雙手緊緊按住方向盤,穩住了車子,一切都發生在瞬間。小賀也嚇得不輕,也不困了,連連說:靠邊靠邊,停下我來!小何說:沒事,我后面注意點。小賀不容置疑地說:靠邊!你這樣搞不好車毀人亡!青藏線相較懸崖絕壁的317、318是平坦的,但是切記不能超速行駛!!!</h3><h3> 這就是藏區的路,對我們來說,每一處每一刻可能都是危險,但是對藏族同胞來說,他們天天行走在這樣的路上,都習以為常了,是我們這些走慣了康莊大道的內地人,才把西藏的路想象的那么恐怖。</h3><h3><br></h3> <h3>爐霍附近掉到懸崖下的汽車。怕家人擔心,當初發朋友圈都沒敢發這些圖片。</h3> <h3>路上不時滾下來的落石。</h3> <h3>道路沖斷了,我們都下車,盡量抬高汽車底盤,以便通過。</h3> <h3>維修路段。</h3> <h3>這是通往墨脫的兩座橋,上面的那座西莫河大橋因為橋頭的路太過陡峭, 下雨我們的汽車無法通過,只好走下面這座吊橋。</h3> <h3>恰恰一輛汽車的寬度,若是大些的越野車就無法通過。</h3> <h3>青藏線上開翻了的貨車。還有一輛汽車可能車身控制不住,直接鉆到前面貨車車廂下面去了,慘不忍睹。</h3> <h3>我們被車禍擋在了路上,恰好經歷了一場冰雹,陽光下,亮晶晶的冰雹晶瑩剔透。</h3> <h3>去珠峰翻越加烏拉山的盤山路。</h3> <h3>天路七十二拐。</h3> <h3>三、什么人到西藏會高反?</h3><h3> 我們內地人去西藏,最最擔心的還是高反問題。去過西藏的朋友,幾乎沒有說沒有高反的,有的甚至說的特別恐怖,各種難受表現都有,甚至送命的也有說過。我們的領隊小賀和小周都去過兩次西藏,有一些高原旅行的經驗,走前兩周就開始提醒我們吃紅景天,一直吃到西藏。我們一行五個人,走川藏線進藏,地勢由低到高逐漸遞進,目的也是給我們的身體一個緩緩地適應過程。整個旅程下來,有過兩次進藏經驗的小賀和小周幾乎沒有明顯的高原反應,我們三個女人或多或少都有高反癥狀。同事小何和洛陽的程姐有幾次頭疼,但是表現不是很嚴重,止疼藥都沒吃,自己能扛過來。倒是我表現的嚴重一些,遇到海拔高的地方就會胸悶呼吸不暢,尤其是晚上,胸悶地無法入睡。一路上小賀和小周不時地會給我們普及一些預防高反的常識,什么多喝水啦、不要憋大小便啦、不能做劇烈運動啦、喝葡萄糖吃巧克力等等,最多就是要我們放松心情不要有心理負擔。高反,有身體原因,但是個人心理疏導也很重要。睡不著的時候,我就靜靜地躺著,自己慢慢平復心情,并且根據自己的感覺,墊高枕頭,慢慢地也就睡著了。整個旅程下來,我們五個人基本沒有經歷大的身體波折,帶去的藥除了紅景天,其它藥基本沒吃,帶的氧氣袋也沒用過。在青藏線上,我有一陣頭疼,小賀給我吃了一袋他帶的頭疼粉,很快頭疼癥狀就消失了。在西藏,一些常備藥還是很有用的。現在火頭想想,高反也許沒那么可怕,你的心態確實很重要。說兩件趣事。從汶川到米亞羅的時候,我們在一家餐廳吃午飯,我就覺得胸口特別悶,呼吸不暢,問小賀,這里海拔多高啊?小賀說:1600米。吃完飯出發,翻過那座山,小周笑:陳姐中午賀哥跟你撒謊了,咱們吃飯那地方海拔肯定過3000了。小賀也笑,說陳姐我那是善意地謊言。在318有一段,大概海拔4000多米,汽車行駛著小何說想方便一下,我和程姐也想方便,藏區路邊都沒有廁所,大多時候方便都是在路邊的小樹林解決,所以我們能堅持一般都盡量堅持著。小何一說,小賀立即在一個拐彎處停了車,我們三個女人就走進山洼里去方便,這里能遮擋住小賀和小周的視線,若是后面來車,我們三個屁股便會一覽無余。大家方便的時候一個個都豎起耳朵,說巧不巧就聽見有汽車駛來的聲音,嚇得我們拎起褲子就往山下跑。剛到路邊,便一個個天旋地轉,東倒西歪。小何捂著頭說:高反了,高反了!我們三個人都被別人的窘態逗的哈哈大笑。小賀跑過來埋怨說:跑什么嘛,這地方還能跑嗎?我們搖搖晃晃地趕緊躲進了汽車。因為長時間坐車里,相對于外面,車里的感覺會好很多。這就是高反,你做劇烈運動,說來就來了,但是你調整好心態,別太拿它當回事,也許真的就不是個事。</h3><h3> 后來我們同事一行六人去西藏就沒有那么好運氣了,也許是六人都是初次進藏經驗不足,也許是身體個體有差異,同事六人中有五個人都有高反癥狀,且表現都比較嚴重,頭劇痛,惡心嘔吐,拉肚子,種種反應都有,以至于原定的珠峰之行都沒敢去了。我們在珠峰腳下碰到在那兒工作的內地人席工和曹工,他們說高反90%都是心理作祟,也許他們長期在西藏習以為常了,但是他們的話真的有一定道理,初次進藏,高反肯定有,但是我們自己調整心態,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它,肯定會好人多。</h3> <h3> 色達佛學院,是我們第一次進入高海拔地區,在等山頂拍全景的時候,大概3800米,程姐出現了嘔吐,我們叫她在停車處休息,但是堅強豁達的程姐不一會又自己慢慢上山來了。在往后更高海拔地區,程姐一直狀態良好。事實證明,自我調節對緩解高反確實有一定效果。 </h3> <h3>進入世界高城理塘,海拔四千多米,明顯感覺頭暈,胸悶。</h3> <h3> 高海拔地區走了幾天,身體抗高反能力明顯增強。這是米拉山頂,海拔5008米,也就頭暈而已。小賀小周和小何都蹦跳著拍照,我和程姐沒敢。 </h3> <h3>進入珠峰,海拔也不過五千左右,可能是氣溫較低的原因,頭暈比較嚴重,嘴唇烏紫,一臉疲憊。這些都是高反癥狀的表現。 </h3> <h3>第二天去大本營的時候,為防萬一,我抱了個氧氣袋。到了大本營,穿長羽絨服抱氧氣袋的我一個,顯得很另類。</h3> <h3>返程的時候,在青藏線的唐古拉山,也是5200米,但是狀態跟珠峰比,要好的多。</h3> <h3>到青海湖和茶卡鹽湖,已經完全是回家的感覺了。</h3> <h3>沒有高反的壓力真好,我和小何搔首弄姿,在鹽湖上拍了很多惡心照。</h3> <h3>四、去西藏的行囊應該帶些什么? </h3><h3> 很多人 會說,去西藏當然是帶藥、食物、氧氣了。沒錯,這些都是去西藏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一樣東西,也非常重要。很多人出去旅行,留下的也只不過就是朋友圈的幾張照片,告訴你的朋友,老子又去某某處一游了。如果你對自己所走過的地方的了解僅僅停留在幾張照片上,無非也就是多走了幾步路而已。我們不遠萬里來到西藏,難道僅僅是為了多走幾步路?</h3><h3> 當你走進色達佛學院 ,你是否感覺是走進了一所神圣莊嚴地大學?面對那么多削發披緇地孩子們潛心佛學,你是心存感動,熱淚盈眶?還是心里在想,這他媽的父母都是怎么想的,好好的孩子送到這里來遭受清規戒律,可惜了了!游歷過大昭寺小昭寺,你一定聽導游介紹過文成公主,對,小昭寺就是文成公主的住處,而規模比小昭寺大得多的大昭寺卻是來自尼泊爾的尺尊公主的住處。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學習的歷史嗎?松贊干布再三向大唐請婚,唐太宗李世民感其誠意,欣然允婚,于是有了文成公主盛妝遠嫁吐蕃的故事。文成公主帶著非常豐厚地嫁妝,還帶著文化、科技、農業等等人才組成的龐大地陪嫁團,風光無限地來到了西藏,與松贊干布琴瑟和諧做起了恩愛夫妻。而實際上,尼泊爾的尺尊公主才是皇后,大唐的文成公主不過是個侍妃。如果還記得那些歷史知識,你心里是否產生過疑問,文成公主在西藏的生活到底如何?真如史書說的那般光鮮?走進瑪吉阿米,你可能隨口就能吟誦幾句倉央嘉措的詩詞:“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人世間最美的情郎。”最大的王卻不能親自管理政務,最美的情郎卻不能和自己心愛的姑娘在一起。你可否理解這放蕩不羈地詞意里,包含了多少無奈和不甘? </h3><h3> 旅行,不僅僅是一只相機,它還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作依托,沒有文化積淀的旅行,也只是留下一串腳印和幾張照片而已。因此,在我們的背包里,準備一些文化干糧,也是非常必要的,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或許更容易感悟世紛繁間萬物的精神世界。</h3><h3><br></h3> <h3> 懸掛經幡是流傳于藏族地區千百年的宗教習俗,飄揚地五色經幡,每飄動一次,就代表誦經一次,表達了藏族人對天地平安,風調雨順,幸福安康的向往和祝愿。 </h3> <h3>歷經興衰的小昭寺,神圣的佛光永存。</h3> <h3>西藏博物館,記錄著藏民族獨特地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h3> <h3>每個來拉薩的年輕人,幾乎都要進來吃一頓藏餐,感受一下倉央嘉措式的浪漫。</h3> <h3>“白色的野鶴啊,請將飛的本領接我一用”。當年23歲的倉央嘉措,不知道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獨自走出哲蚌寺,這無奈的絕筆由不得人不為之心碎? </h3> <h3> 墨脫,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不僅有人間仙境,還有我們后代子孫必須為之斗爭的麥克馬洪線。</h3> <h3>看到這面墻,我們幾個人都很激動,歷經十幾天的行程,瞬間就明白了祖國“幅員遼闊”的含義。</h3> <h3>五、尊重藏族人的宗教信仰。</h3><h3>我們內地人去西藏,最容易忽視的就是藏族人的宗教信仰問題,你的態度,決定了你在藏族同胞面前的行為。為何會有人說有些藏族人敵視我們過去旅游的漢人,這也許和我們在藏區的行為有很大關系。說一件小事:我們在珠峰腳下那一晚,沒有找到正規賓館,小何和小周去藏人開的家庭賓館里去看看,剛進屋,小何就用手捂著鼻子說:媽呀,什么味呀,難聞死了!盡管小周一再悄悄提醒,小何還是忍不住一個勁地用手在鼻子面前揮著,小周沒辦法,只好匆匆帶著小何出來了。出來后小周埋怨說;何姐你怎么能這樣呢?藏族人家里就是這個味道,你這樣明擺著是歧視人家,會讓人家心里很不舒服的!小何內疚地說:不好意思,我實在忍不住了,都要吐了。說實話,小何真不是故意的,換了我,可能也會有此類不恰當地動作。但是在藏族地區,就是這個味道,你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好,你都要接受,否則就不要來給人家藏族同胞添堵。這是后來小賀對我們說的,我覺得他說的非常有道理。在西藏,隨時都能看到磕長頭的虔誠朝圣者,很多人不遠萬里,一步一叩,徒步跋涉到拉薩,他們衣衫襤褸,憔悴不堪,有的甚至在半途中就丟失了性命,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有的人肆無忌憚地拿著手機直面拍攝。面對一個虔誠的朝圣者,你的放肆地所謂的攝影,說淺薄都無以掩蓋你的無恥,簡直無恥至極。對我們內地人來說,藏人的那份虔誠,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理解,但是我們必須要尊重,心存敬畏。大昭寺前每天都有無數此起彼伏地匍匐地虔誠朝圣者,你不能不折服,信仰這個東西,你可以沒有,但是他的魔力我們漢人無法想象。在那曲,我們有幸認識了一位在內地讀過大學的藏族小伙子,我問磕長頭到底為什么,那個小伙子說是祈求來世。也許,哪些虔誠地信徒認為自己此生過的不幸福,所以才會如此虔誠吧?若是他們也能過上幸福生活,會不會信仰就淡薄了?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幾次民族大融合,每一次先進的民族都會帶動落后的民族科技文化進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今鐵路修進了西藏,高速公路也修進了西藏,也許有一天,漢族也會帶動藏族同胞走進先進的社會科技文化領域。</h3><h3>尊重藏族同胞的生活習慣,尊重藏族同胞的民族信仰,是我們內地人進藏最起碼的操守。 </h3><h3><br></h3> <h3>這是美麗的然烏湖,湖邊這一堆一堆的石堆,藏人稱為瑪尼堆。它們大多是由刻著六字真言或佛像或吉祥圖像的石頭堆起來的,它是藏族人的一種祈福方式,表達了藏族人的理想和希望。路過的時候千萬不要踩踏和踢絆。</h3> <h3>這漫山遍野的石頭,和河里的石頭全畫満了圖案,綿延數公里。</h3> <h3>布宮前虔誠地朝圣者。</h3> <h3>小周偷拍的美麗的藏族少女。 </h3> <h3>在珠峰腳下,我們很幸運的結識了兩位在西藏工作的內地人,席工和曹工 。晚上,席工帶我們去藏民開的酥油茶館喝酥油茶。</h3> <h3>這是開朗的老板娘和她的女兒,也是我們唯一一次正面和藏族同胞拍照留念。</h3> <p class="ql-block">哲蚌寺的喇嘛在用雞肝喂食流浪狗。在西藏,山水石頭,動物植物都可能是有靈性的東西,它們都受到藏人的尊重。拉薩街頭,到處都能看到悠閑地流浪狗,因為每日有充足的食物,它們一個個都體態豐潤,毛色光滑。 </p> <p class="ql-block"> 六、西藏有壞人嗎?</p><p class="ql-block">看到這里你也許會笑了,人都吃五谷雜糧,哪兒都有好人壞人,西藏也一樣。在西藏旅游,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們也不例外。最常見的就是在景區拍照,你正搔首弄姿擺造型,突然跑個藏人到你身邊,一不留神,你跟人家合影了,于是。。。呵呵,掏錢吧!或者你在某景區的標志性物件旁拍照,剛照完,便有人過來告訴你,照相收費。或者你正在一片花海里陶醉,突然遠處疾駛過來幾匹駿馬,告訴你這花是他家種的,拍照要收費,這些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還有的朋友說拍照的時候,不小心拍了人家的牦牛,人家的羊,都要被收費。這些都是小事情,就算遇上了,也不過是十塊八塊三二十塊錢的事,但是有些事情,就要格外留心了。那就是握方向盤的人。西藏的公路大多都是不封閉的,人車狗牛羊全在路上走,開車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撞著牲口,否則你的麻煩就大了。我們沒經歷過,但是小賀和小周再三告誡說,在藏區開車千萬別撞到他們的牲口,否則那個賠償都是漫天要價。具體怎么要價我們不知道,看網上有驢友吐槽,確實挺恐怖。有時我們看到在馬路上悠閑地走著的狗或牛,小周就會提醒說:賀哥你慢點哦,這狗也許是只流浪狗,但是你若把它撞了,它就是神狗,立馬會有人來找你天價賠償!我們也經歷過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車過芒康不久,在一個平坦的拐彎處,好好的開著突然從路邊冒出一個十三四歲的藏族小男孩,急速地朝我們的車前撲過來,小賀一腳急剎,車子驟然停下來,小男孩撲到車子右前方,一只手啪啪地拍副駕駛的玻璃,小賀看小男孩沒事,也緩過勁來,就松了剎準備慢慢離開,小男孩一看車要動,非常激烈地抱著后視鏡,雙腳咣咣踢車,沒辦法,小周把車玻璃搖下一個縫,塞出五元錢,小男孩不干,繼續咣咣踢門,小賀趕緊又從兜里摸出十塊錢,一起塞出去,小男孩這才罷休,松開手腳離開。這個事件是我們整個西藏之旅受驚嚇最嚴重的一次,幸虧小賀比較穩健,若是個心理素質差的,心一慌,手一抖,腳再亂,那熊孩子哪還有命啊!我們過去后,西藏情結非常濃厚地小周說:MD,是哪個漢族壞蛋,把碰瓷都帶到西藏來了!他一直堅信藏人都是淳樸的,善良的,是越來越多進藏的漢人把藏族人帶壞了。我笑,這也未必,漢族人還真沒見過碰瓷敢這么碰的。哪兒都是好人千千萬,但也會有幾個害群之馬。在西藏開車,控制速度非常非常重要,它不僅是你安全行駛的關鍵,也是預防和避免各種突發事件的保障。</p> <h3>云端里的小城——波密。</h3> <h3>米堆冰川。</h3> <h3>羊湖。</h3> <h3>然烏湖。</h3> <h3>可魯克湖。</h3> <h3>青藏線上的花海。</h3> <h3>青藏鐵路橋 。</h3> <p class="ql-block">七、去西藏自駕游大概需要多少銀子?</p><p class="ql-block">西藏自駕游需要花多少錢,這個真沒法計算,每個人經濟條件不同,喜好不同,開銷也不一樣。在西藏基本費用大概每人每天255元左右。除門票外可以這樣計算:按一輛車4個人,每天一箱油,大概400元,平均每人100元;吃,早餐10元,午餐晚餐各35元,每人每天80元;住,兩人合住一間屋,平均每天200元,每人一天100元。當然,若是車主要求你承擔車輛損耗費用,那就得另算了。還有門票,各個景點價格不同,除了布宮價格偏高,夏季300元,其它景區價格總體來說比內地偏低。西藏沒有收費站,路橋費基本沒有;收停車費的地方有,但是不多,這個費用也可以忽略不計。若是寒暑假或黃金假日期間,可能住宿費要貴一些。整個旅程下來,應該說費用低于內地旅游。</p><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放一首歌,這是我們在西藏的旅途中反復傾聽的天籟之音,再次傾聽以作為我此篇游記的結束語。</p><p class="ql-block">西藏,永遠在我的心靈深處珍藏!</p><p class="ql-block"> 感謝我的隊友和朋友們,為我提供了豐富的圖片,旅途,因為有了大家,才倍感開心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长岭县|
双鸭山市|
甘泉县|
太原市|
龙海市|
重庆市|
灵山县|
平利县|
阿克陶县|
英德市|
鲁甸县|
静乐县|
昆山市|
嵊泗县|
顺昌县|
松溪县|
淮北市|
响水县|
四平市|
乌海市|
红桥区|
大埔区|
通海县|
南部县|
建始县|
武夷山市|
朔州市|
高雄县|
巴里|
乌什县|
勐海县|
西华县|
徐汇区|
阿勒泰市|
西峡县|
阿拉善左旗|
彩票|
九龙县|
云霄县|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