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這就是美麗的納木措,天湖納木措,人間仙境,真的很美很美。人們喜愛納木措是因為她的湖水藍色,藍得神秘深邃,所以后來人們又給它起了個既美麗又憂傷的別名“情人的藍色眼淚”。我們運氣不錯,到達當天湖區的天不錯,湖面也很靜,一派藏北高原的湖光山色景象。</b></h1> <h1><b>10月4日的下午和5日的上午,我們的拍攝重點就是天湖納木措。從班戈到納木措,才240公里。10年前我第一次進藏,就到過納木措,那時是從南面的拉薩經當雄往上走的。如今換了個方向,從北面的班戈往下來,經巴木措到納木措,所以見到納木措時的感官體驗完全不一樣。換句話說,如今是從高處往下看納木措,看到的納木措湖面更大更多,湖對面的念青唐古拉山看上去有更接近的感覺。站在扎西島高坡上往東南看,納木措的那個月亮灣姿態很美,是我很喜歡拍攝的一個角度。</b></h1> <h1><b>納木措位于藏北高原的東南部,是西藏自治區的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咸水湖。納木措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納木措”的藏語意思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納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b></h1> <h1><b>納木措的南面是念青唐古拉山,圖上最高處的雪山尖峰就是海拔7162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雖說這一片的總地勢是北高南低,而且納木措湖面海拔也很高,但因為南面和東面有念青唐古拉山脈擋著,所以納木措像諸多藏北高原湖泊一樣,還是屬于內流湖。</b></h1> <h1><b>在西藏古老神話傳說中,念青唐古拉山和納木措湖不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納木措是帝釋天的女兒,是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念青唐古拉山因納木措的襯托而顯得更加英俊挺拔,納木措因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綺麗動人。</b></h1> <h1><b>納木措的東南角有個扎西半島,深入湖心,半島的最高處是藥王山,山下有個扎西寺,香火很旺,每當藏歷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來朝圣。后來這里就發展成為旅游者住宿的集散地。10年前 ,我到納木措時,藥王山下只有兩個很大的牦牛帳篷,里面南北兩趟木板通鋪,所有人不分男女都睡通鋪。如今的扎西半島,已經是餐館旅店林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了。當晚我們住的,就是更現代化的鋁合金活動板房了。</b></h1> <h1><b>因為天好,而且我也到過這地方,所以心中有數,其他地方也不用去,下午我在藥王山下找了個面湖的位置,支上三腳架,一邊曬太陽休息,一邊等日落。老天不負有心人,晚霞很美,氣勢磅礴。</b></h1> <h1><b>運氣真不錯,還等到了火燒云。</b></h1> <h1><b>第二天天不亮我們就上山,等待納木措日出。雖然沒有見到紅色的早霞,但是日出時的光影還是很神秘。</b></h1> <h1><b>這就是我喜歡的那個月亮灣的光影,很美,很絕。</b></h1> <h1><b>迎賓石下拍一張納木措扎西半島的標準像后,我便再次戀戀不舍地離開納木措,再次出發,方向拉薩。</b></h1> <h1><b>我們的車,向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進發。那根拉山口,是從納木措跨過念青唐古拉山脈去拉薩的山間通道,是必經之地。如果天好,在那根拉山口向北遠望,可以看見碧藍碧藍的納木措。山口立了一塊標明海拔高度的石碑,山口的瑪尼堆上掛滿了經幡,是個著名的景點。</b></h1> <h1><b>下圖是2006年夏天,我在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拍的。海拔5000米以上,被認為是人生命的禁區,因為那里氧氣稀薄。</b></h1> <h1><b>從納木措回拉薩,必走109國道,那也是青藏公路線。在烏瑪塘,青藏公路線和青藏鐵路線齊頭并進,終點都是拉薩。</b></h1> <h1><b>我這次走西藏阿里南北環線,珠峰是我主要拍攝景點之一。自從2006年夏天,我在絨布寺與珠峰一遇,從此魂牽夢繞,想拍好珠峰的這顆心再沒放下過??墒沁@次9月24日再到珠峰大本營,什么也沒看見。待10月5日回到拉薩后,我決心二上珠峰大本營。從拉薩到珠峰大本營,725公里,因山路和限速,一般都是走兩天,中間要在日喀則或在定日住一晚。我選擇在日喀則住,而且是坐火車去,這就是拉薩火車站。</b></h1> <h1><b>其實2014年深秋,我行攝川滇藏那次,又到過一次拉薩,當時據說珠峰已經下雪封路,大本營的藏民也都已經回家,所以我沒去成。這次,我是卯足了勁兒再上珠峰大本營,寄希望能夠拍攝到珠峰日落美景。</b></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6日下午我到日喀則住店后,看天氣不錯,決定去扎什倫布寺逛逛。</b></font></h1> <h1><b>扎什倫布寺依山而筑,經堂和僧人的房間好幾千間,宮墻、院墻蜿蜒,十年前我曾到過一次扎什倫布寺,知道在院墻巷子間穿梭,有很多美妙光影可拍。這是這次拍的一幅畫面。</b></h1> <h1><b>我買票進扎什倫布寺院,耳朵里傳來的卻是高亢的藏戲曲調。有些事情就是可遇不可求,當我尋著聲音而走,卻誤打誤撞地進了扎什倫布寺的公覺林卡夏宮。哇噻,那里正在演藏戲,那可是拍人文的絕佳機會。十年前的藏歷火狗年,我在拉薩的羅布林卡看過一次藏戲,那時我把照相機鏡頭對準了藏戲,如今再看,我決定"調轉槍頭",把鏡頭對準看戲的人。</b></h1> <h1><b>據資料記載,藏戲起源于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種類繁多,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并有白面具戲和藍面具戲之分。藏戲表現的題材主要包括歷史故事和神話中的人物、神靈和動物,其中以神話故事為主。藏戲中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這是10年前我在拉薩羅布林卡拍攝的一張藏戲特寫。</b></h1> <h1><b>藏戲臺上演員不少,但臺下的配樂卻不多。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傳統藏戲的配樂,就是只用鼓和鈸來配樂。</b></h1> <h1><b>回來后,我查了一下資料,原來我是撞到了一年一度的扎什倫布寺"金剛驅魔神舞盛會"。如果早來幾天,還能看到僧人們的"神舞"呢。而在林卡夏宮的藏戲,也是盛會的傳統節目之一。因為這是寺廟的節日,所以僧人與民同樂,這也讓我采集到了更多的珍貴鏡頭,實在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體驗。</b></h1> <h1><b>時值金秋季節,林卡(公園)里的樹葉開始泛黃,當天天氣很好,藏民們大多以家族為核心,在林卡里邊看戲邊聊天,場面很是熱鬧。</b></h1> <h1><b>這是我抓拍到感覺最好的一張片子。幾位寺院高僧也在那里看戲,其中卻有一個小孩在那里玩手機,還吸引了周圍眾人圍觀,畫面極其生動。</b></h1> <h1><b>那個小孩在高僧之間玩夠后,又到藏民中間繼續耍。</b></h1> <h1><b>這也是一張我很喜歡的片子。一群僧人在那兒看戲,傳統節日的藏戲要連唱好幾天,所以估計僧人們已經看膩,所以年輕的僧人都似乎心不在焉,雖然還是坐在那兒,但專注看戲的人不多,神態各異,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玩手機,正好有人在倒茶,奶茶還冒著熱氣,那種光影令人興奮。</b></h1> <h1><b>這是一位正在聚精會神看藏戲的老人。</b></h1> <h1><b>這是在逗留拉薩期間,我在八廓街拍到的曬太陽的老人們。</b></h1> <h1><b>在我這次二上珠峰大本營期間,還抽時間轉了一下位于日喀則和拉孜縣之間的薩迦縣的薩迦古城和薩迦寺。10年前我也曾路過薩迦縣,但沒有好好轉轉。</b></h1> <h1><b>薩迦寺位于薩迦縣境內,分為南北兩寺,據悉薩迦寺北寺建于1073年的北宋時期,后來又建了南寺。北寺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幾近被毀,21世紀初開始維修,上圖就是目前能夠看到的建于奔波山山坡上的薩迦寺北寺的面貌。</b></h1> <h1><b>薩迦寺南寺建于元朝,以筑高墻用于防守。薩迦寺內藏有珍貴的貝葉經、《布德甲龍馬》大藏經等8.4萬卷經書,經書墻高10米、長60米,實屬罕見。其中全世界最大最重的夾板式經書——《鐵環經書》就藏于寺內,這部經書重1000斤,為般若婆羅八千頌金汁經書,前兩頁是用金粉書寫成的。 </b><b>薩迦寺內還有元朝壇城精美壁畫3000多幅,題材廣泛,涉及宗教、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以佛經、教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昆氏史、薩迦史、山水景觀、花卉瑞獸、裝飾圖案等為主,場面宏大,內容豐富,故又有“第二敦煌”之美譽。薩迦寺的大殿“拉康欽木”,主供佛為釋迦牟尼,殿內有40根紅漆大柱直托殿頂,以中間四根尤為粗壯,也最出名。</b></h1><div><br></div> <h1><b>恕我多說一遍的是,我這次走西藏阿里南北環線,珠峰是我主要拍攝景點之一。自從2006年夏天,我在絨布寺與珠峰一遇,從此魂牽夢繞,想拍好珠峰的這顆心再無放下過??墒沁@次9月24日再到珠峰大本營,什么也沒看見。待10月5日回到拉薩后,我決心二上珠峰大本營。10月7日我從日喀則出發,到加烏拉山口已經看到了珠峰的尖,還拍攝到了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下圖)。</b></h1> <h1><b>下午在拍完離珠峰最近的村子——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扎西宗鄉曲宗村之后不久,在路邊拍到了珠峰旗云,這讓我心中產生更多的期望:這次我走阿里南北環線,二上珠峰大本營,老天能給我更多收獲嗎。</b></h1> <h1><b>就在我滿心歡喜之時,等到了絨布寺,天又變了,我住進了絨布寺再往里4公里的旅游者住宿的集中之地。那里有不少牦牛帳篷旅舍,大多數是由山下扎西宗鄉的藏民所經營。</b></h1> <h1><b>我們住的牦牛帳篷旅舍的店主,是扎西宗鄉現宗村的格桑仁增。據她介紹,目前這個旅游者大本營共有59家牦牛帳篷旅舍共留宿,100元/晚/人,經營者大多數都是每年4月下旬上山,帳篷旅舍開張,10月下旬收攤下山回家,6個月要交政府5萬元管理費,一年他們能掙十幾萬。</b></h1> <h1><b>我住的那家帳篷旅舍,轉圈都有木板搭得通鋪,上面鋪有羊毛氈子,帳篷中間安有一鐵爐子,燃料當然是牛羊糞。如果事先聯系好,店主會早早把爐子燒熱,帳篷里很暖和。帳篷后面有個廚房,燒罐裝氣,店主提供西紅柿面條,30元錢一碗,基本能吃飽。</b></h1> <h1><b>飯后下午15點多,珠峰景區刮起了大風,16點多,又下起了雪粒子。我想難道這一次又要泡湯?可大自然就是那么奇妙,17點多,太陽出來了,大本營上空出現了藍天,我坐景區環保車上山,25元錢一個人,前進4公里,到了海拔5200米的登山大本營。這地方也就是我10年前拍照留念的地方。就在我登上大本營的這個小山包時,珠峰周圍的云霧開始慢慢散開,我感覺似乎運氣來了。18:21:55,珠峰露出了尖尖頂,這個小小的尖尖頂,跟我10年前拍攝到的幾乎一樣,我的心跳開始加速……</b></h1> <h1><b>在小山包上的人們開始尖叫起來,18:34:42,儀態端莊的珠穆朗瑪峰正式向我敞開懷抱。我還用400mm的遠攝鏡頭,拍下了珠峰的細部。</b></h1> <h1><b>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按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巖面高為8844.43米。藏語中“珠穆”有女神、圣母的意思,因此珠峰也被稱為“圣母峰”。</b></h1> <h1><b>我已經完全看清楚和欣賞到了珠峰的尊榮,然而此時此刻我又在想象下一頓“大餐”了。夕陽緩緩西下,根據我的經驗,接下來,就是等待珠峰的日照金山了。</b></h1> <h1><b>19:50:14,金腰帶來了,珠峰山體隨之也自下而上,漸漸紅起來。</b></h1> <h1><b>19:51:03,整個珠峰的金色光影已非常美麗,我心里默默念叨,有了,成了,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啊!</b></h1> <h1><b>19:52:54,我準確適時地拍下了金色到達珠峰尖頂的那一刻。終于能舒一口氣了。10年了,我日思夜想,夢寐以求,今日終于圓夢。藏地神山雪峰,我終于有了最重要的一尊神像。</b></h1> <h1><b>武警的高音喇叭響了,回旅游大本營牦牛帳篷的最后一班車要開了,我依依不舍地收拾器材,離開了那個小山包。其實那時候還能拍,太陽完全落山后,珠峰會呈現瑰麗的玫瑰紅,雪山背后的天,會出現高亮度的孔雀藍……但那時,我已經是最后一個被塞進擁擠的環保車里的人了。</b></h1> <h1><b>19:58:56,我在下景區環保車時,回頭拍了一張。那時,珠峰后面還有美麗的晚霞。</b></h1> <h1><b>20:11:55,我在駐地牦牛帳篷前,用400mm的遠攝鏡頭,再拍一張珠峰,ISO用到了5000,速度1/30s,那時的珠峰,仍有一點點粉紅色,依然很美……</b></h1> <h1><b>這是第二天一早,我在住宿的牦牛帳篷前,拍到的珠峰日出一景。</b></h1> <h1><b>太陽出來了,此情此景不由我想起"日照香爐生紫煙"的詩句,雖然山體前面沒有瀑布,但"紫煙"卻也很難得。</b></h1> <h1><b>面對如此盛宴大餐,我絕不會放棄為自己拍一張與珠峰的合影,紀念這一難忘的時刻。</b></h1> <h1><b>我2016年秋天的這次西藏阿里南北環線行攝,總行程5000公里,最大收獲不僅是欣賞到和拍攝到扎達土林、古格王國遺址和珠峰日照金山等這些難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我在花甲之年,再次挑戰生命禁區,我做到了,也享受了這樣一次終身難忘的過程,這在我人生經歷中,又增添了一筆新的、值得自豪的財富。扎西德勒?。ㄈ耐辏?l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阳市|
柳林县|
精河县|
湘潭县|
江陵县|
白山市|
和平区|
嘉祥县|
祁门县|
资讯
|
安徽省|
宁武县|
巨鹿县|
北京市|
平罗县|
亚东县|
印江|
湖口县|
抚远县|
满城县|
浪卡子县|
灵台县|
嘉黎县|
昌乐县|
晋城|
鹤庆县|
夏津县|
阳原县|
柳州市|
呼伦贝尔市|
北京市|
珠海市|
普格县|
溆浦县|
南靖县|
曲麻莱县|
邛崃市|
东乌珠穆沁旗|
襄垣县|
安图县|
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