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當午后的陽光透過窗戶投射在白色的墻壁,也將玻璃上楓葉的造影鐫刻了上去。冬,久違的溫暖,久違的陽光。</b></h3><h3><b> 不知從何時起,喜歡用回憶的筆觸去記述,喜歡了在單調的歲月里仍能咀嚼那每日里不同的滋味。然而,提起筆來,心中就已經(jīng)后悔了,文字輕揚于紙上,仿佛便缺乏了想象。于是,靜下心來,寫一段文字,關于云南,關于自己。</b></h3><h3><b> </b></h3> <h3><b> 一個月前的北方,初冬,卻已嚴寒,卻已蕭索。在一個地方久了,熟悉到每個角落都熟視無睹,疲憊到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可期待,累了,倦了,就想暫別熟悉的地方,暫別熱鬧的場合,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享受一個人的清孤。我,已習慣了如此,習慣了遠行,習慣了停不下的腳步,習慣了帶上一顆心,去抵達到一個可以讓身心安然棲息的地方。</b></h3><h3><b> 哪怕,就一個人。帶上孤獨,帶上自己,帶上向往,去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無需倉促,更不用行色匆匆,用自由之身,無拘于行,把心歸零,輕盈前行。看到的是風景,感受的是人生。</b></h3><h3><b> 這一次,我要去大理。</b></h3> <h3><b> 莫道大理銷魂,只因風花雪月。那一年的風,撩撥了夢的裙擺,將一場花事,在落滿楓葉的臺階上,吹散;那一年的花,彌漫在城的秋季,那一季心事,在旋轉飄落的軌跡里,追憶;那一年的雪,消融了世的浮華,耀眼的白色,在自由飛舞的空間里,無言;那一年的月,浸透著夜的思念,凄清的蒼涼,在陰晴圓缺的輪回里,奏響。歲月里,總有看不完的風景。可那山那水,隔著云卷云舒的距離,總是念著那端、彼岸,那纖塵不染的景致,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那個地方叫大理。</b></h3> <h3><b> 大理的故事已然濃縮在這一間間各具特色的客棧里。老故事客棧里,千年古都和金庸筆下飛花的風騷與神秘,變幻成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圖畫散落在客棧的院落和房間里,活色而生香,神秘而驚喜。</b></h3><h3><br></h3> <h3><b> 典型的白族四合院建筑,大門內,是幽深的庭院、小橋流水、花鳥蟲魚。夢幻般的"蒼洱船情"、"鷹棲臺",雕龍畫鳳間無不在向你一一展示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院落和房間中各個角落里老木頭的點放,也無處不在顯示著主人精心的構思。</b></h3> <h3><b> 抬頭,便能仰望藍天;垂首,便能品讀文字。拋掉生活中的疲憊,似淡然回歸故里。</b></h3><h3><b> 一卷史書,戰(zhàn)馬還在嘶鳴,刀光劍影,鐵馬金戈;</b></h3><h3><b> 一冊詩詞,吟唱還在繚繞,琴棋詩畫,花前月下;</b></h3><h3><b> 一折戲曲,悲喜還在彌漫,輕彈淺唱,淚盡顏歡。</b></h3><h3><b> 書中的世界,從來不是字跡冰冷,晦澀難明。在這里,無論怎樣,都會靜下來,讓一盞茶相伴,修葺疲憊的心靈小屋。</b></h3> <h3><b> 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靜坐在這里,與蒼山對話,與洱海傳情,撫摸大理柔情的白云,訴說古城說不盡的故事。</b></h3> <h3><b> 出了門,已有街燈亮起。此時的老故事顯得如此的富麗堂皇,可見,金玉其外也未必敗絮其中。這里是濃縮的大理,大理在這里有道不盡的老故事。</b></h3> <h3><b> 夜,雖淺,華燈初上,但已經(jīng)魅惑。走在這個古老的街道上,鼻息間都是濃郁的懷舊味道。走著,仿佛進入了一場正在上映的老電影,不同的布景,不同的角色,演繹著不同的古城生活。</b></h3> <h3><b> 連這串火燒云,都蘊藏著大理無數(shù)絢麗的心事,這些心事仿佛都已染進了色彩里。這絢麗和斑斕,這沉靜和淡定,浸透著這座古城的悠長回憶。</b></h3> <h3><b> 你與世界的距離,只差一場旅行。</b></h3><h3><b> 把心放逐,遠離紛擾。暫別城市的繁華喧囂,做一個精神的流浪者,閑云野鶴一般的悠游,摒棄塵世間萬千浮華,在曠野中把心舒放,去拾取精神的意義,重燃起生命的韻味,那里,總能找出一處靜謐。</b></h3><h3><b> 也許那是在不知處的遠方,也許那是抵達心靈的歸處,有歌,也有詩。</b></h3><h3><b> 于是,我來了。</b></h3><h3><b><br></b></h3><h3><b><br></b></h3><h3><b> </b></h3> <h3><b> 道路的兩側是眾多古風古韻的商鋪,而商鋪里,總有一些人,堅持著自己的風格,傳承著民族文化,不為招搖張揚,只為做最真實的自己。那種平和,那種豐富的底蘊,只有慢慢地,慢慢去體會和品味,才會在心里,像一壺淡淡的綠茶,搖曳著似有若無的香氣。</b></h3> <h3><b> 就是這種香氣,吸引了多少流浪者滯留于此,吸引了多少藝術青年為之癡迷。大理,隱藏了多少背負遠大理想的各色人物。大家來了去,去了來,生命中的無數(shù)輪回在這里演繹。于是不該忘記或該忘記的都被忘記了,有的在這里相遇,也有的在這里別離,有的消融甚至沉淀在了這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從此不愿離開。</b></h3> <h3><b> 掛在天邊的明月照亮了夜空,遠處的蒼山依稀可見,擁著古城沉沉睡去。</b></h3><h3><b> </b></h3> <h3><b> 我站在這里,看街道兩邊的琳瑯滿目,即熟悉又略顯陌生。古鎮(zhèn)里,天天上演著人來人往,對于我這樣的孑然一身的匆匆過客,卻有誰還能記得?我想融入古城的真實里,卻又覺得有些格格不入,時過經(jīng)年的物是人非,讓我竟有些莫名的傷悲,我喜歡古城,喜歡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正因為我無法像她們一樣,抱著自得其樂的心態(tài),過著寵辱不驚的日子。因此,我注定是一個過客,與古城的相遇,也只猶如流星,轉瞬即逝。</b></h3> <h3><b> 茶,總是反映出一種悠閑與高雅的超然情致。當身心浸潤于茶的甘醇余香中,便會使人心忘卻一切,遠離塵世,不被打擾,最終使人的精神得以凈化、升華,回歸生命的自然本質。</b></h3><h3><b> 櫻花,純粹、自由、隨性。既可瞬間撲面而來,也可隨時轉身而走,猶如流星般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命中,即便如曇花一現(xiàn),卻早已璀璨了你的心底。 </b><b>一個高雅、一個純潔、一個悠閑、一個簡單,當茶園遇上櫻花,那會是怎樣的畫卷?</b></h3> <h3><b> 去過大理的人,一定沉醉于古城白日的舒緩和夜晚的魅惑,但你可曾沿著漫漫的馬幫路南下去到南澗,尋找冬日里那場花事的浪漫?</b></h3> <h3><b> 仿佛只在一夜,只需一陣暖風,一縷驕陽,千畝茶園中的櫻花便迫不及待地醒來,睜開她們迷人的眼眸,彼此深情對視,輕聲訴說著那些濃得化不開的愛慕。此刻的山谷,儼然就是一場絢爛的屬于櫻花的盛事。</b><br></h3> <h3><b> 冬日的無量山是屬于櫻花的,也許是櫻花太美,還是茶園太素,否則怎會有如此香艷的畫面?整個茶園,一道道茶樹如埂成行,滑出一條條綢緞般的弧線,一直延伸,沒有盡頭。而綿延的花樹,墜著冉冉的櫻云,落在弧線的邊緣,使整個茶園氤氳在冬日的緋紅中,傾國傾城。</b></h3> <h3><b> 進入谷中,舉目驚見。櫻花已是處處綻開,團團簇簇、大大小小、高高低低、花繁似錦、難以望盡。艷粉色的冬櫻花瓣,一株株,在櫻花樹干簇成一團,毫無規(guī)則的散落在梯田間,梯田上種著一排排老茶樹,嫩綠色的葉子、墨綠的茶干,遠遠望去,整個茶園像一張?zhí)烊坏木G色五線譜。藍天下、山谷間、微風拂過,冬櫻花隨風擺動,似歡快的精靈,在行云流水的樂章上跳躍、無需伴奏,就是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b></h3> <h3><b> 漫步于櫻花谷中,仿佛漫步于花團錦簇的春日花園,絲毫感受不到茶園間忽來的一陣刺骨寒風。近距離的接觸,看那櫻花的粉嫩嬌艷與茶山的碧綠蒼翠相映成趣;看那碧波翻滾的新綠映襯著如霞似火的櫻花旋律;看那一株株櫻花與層層茶田相得益彰;看那綠茶紅櫻相戀相守的浪漫樂章。</b></h3> <h3><b> 置身茶園,徜徉在櫻花里。遠觀近賞,卻走卻停,不經(jīng)意間,已涉仙境。盡管陽光有些吝嗇,但壟壟綠茶上點綴著株株紅櫻,仿佛綠色織錦上的紅牡丹,除了一絲詩意,還多了一層朦朧。</b></h3><h3><b> 透過片片花海,我聆聽到花開的聲音,這是花的絮語,茶的輕盈。</b></h3> <h3><b> 初入茶園,天色有些陰暗,待到朝陽的光輝從云中透了出來,無量山頂似有萬道金光傾瀉而下,櫻花顯得格外嬌艷。隨后,太陽毫不吝嗇的傾灑向整個山谷,櫻花亮了起來,樹梢閃著金光,薄如蟬翼的花瓣透過陽光,晶瑩剔透,輕盈如蝶。</b></h3> <h3><b> 在茶園間穿行,途經(jīng)各處,處處是櫻花怒放,滿樹爛漫,如云如霞。人行走其中,如置身花海,花香招徠蜂蝶,蜂行花間,蝶舞飛花,人近觀之,蜂蝶忙于花叢,旁若無人。</b></h3> <h3><b> 但見這株櫻花,一樹成景,滿樹櫻花,笑鬧枝頭,紅彤驚艷,恰似一團粉紅的火焰,引人駐足,不忍離開。</b></h3> <h3><b> 藍天白云,農(nóng)家小院,千畝茶園,櫻花爛漫,這大概是我所能想到的最詩意的冬天。櫻花與茶的美,在這里完美的融合。無論是誰,無論是否愛茶,在如此境地,想必都愿在樹下支一個方桌,焙爐煮水,沏一杯香茗。讓花香,茶香,相輔相成。喝一杯茶,在櫻花樹下,曬著太陽,嗅著花香、茶香,微風吹過,心中泛起一絲漣漪,經(jīng)不起波瀾。</b></h3><h3><b> </b></h3><h3><b> </b></h3> <h3><b> 就在這時,一陣風過,遠遠望去,櫻枝搖曳,花潮起伏,那些紛揚瀟灑的落下,多如繁星,飄在風中美麗而悠然,連空氣里都似乎染上一層粉色的煙霧。此時,若稍凝神駐足,飄落的櫻花便襲滿人一肩,讓人不忍拂去。而跌落的櫻花,便如雪花片片,灑落一地。望著樹上的櫻花一瓣瓣隨著風婉轉落地,像一首遠去的歌,像一曲消逝的詞。</b></h3> <h3><b> 有人說,櫻花是邊開邊落,飄飄灑灑的花瓣輕靈若仙,隨風飛舞,落地,安詳?shù)厮廊ァS腥苏f,櫻花的花季只有七天的時間,短暫的燦爛后便會香消玉殞。也許櫻花最美的時候,不是開得如火如荼,而是即將死去,脫離枝頭的瞬間,那一朵朵細碎的花瓣凋零在空中,猶如在生命即將結束時的驚鴻一瞥,紛紛揚揚。</b></h3><h3><b> </b></h3> <h3><b> 多情的櫻花,無情的鞭撻,因此衍生的傷感無法表達。都說,多愁善感是文人的特質,我不是文人,卻總有著一顆惆悵的心。但,蕓蕓眾生,就如流水離不開落花,浮云離不開蒼穹,落葉離不開塵土,我也離不開你。萬物仿佛都是悱惻纏綿的,無需悲憫,無需凄涼,櫻花花期雖短,不待風兒把次第開放的花朵吹老,一茬又一茬光鮮明潔的花瓣就以飄飄灑灑的自由姿態(tài),又一次點染了活色生香,即使此季的花已無可留戀,但花落春仍在,春風吹又來。枕一輪明月安眠,攜一縷清風敘舊,挽一朵落花讓歲月風蝕,只要,你在,我在。</b></h3> <h3><b> 不知何由,對于古鎮(zhèn)的鐘愛,讓我無法回頭。我是如此眷戀,古鎮(zhèn)的溫婉和多愁。無論是江南小鎮(zhèn)的溫柔,還是邊陲和順的清幽。我有時,會夢想,我在薄霧中的曉風堤岸,河畔風柳,當月牙兒掛在柳梢頭,我一襲青衣,消散在小巷的深處,那里,有我的家,我的他。</b></h3><h3><b><br></b></h3><h3><b><br></b></h3><h3><br></h3> <h3><b> 初見和順,宛若江南。這里四面火山環(huán)抱,鄉(xiāng)前卻一馬平川。一泓清溪畔,古柳如煙,一曲廊橋前,古亭釋然,一池陷河中,殘荷臥水,一碧遠山下,白云漫天。這不就是江南?</b></h3><h3><b><br></b></h3><h3><b><br></b></h3><h3><br></h3> <h3><b> 雖已是下午時分,陽光仍慷慨,濕地里名木古樹濤聲陣陣,黃綠相間的稻花靜謐耀眼。深處滇之邊陲,藍天白云自然是毫無懸念,只是,這里的云,以你無法的想象的姿態(tài)展現(xiàn),而我能做的只是,將畫面定格在瞬間。</b></h3> <h3><b> 陽光,均勻地涂抹在山間,稻田,參天的大樹,低矮的圍墻,冬日的古樹,依稀殘留著樹的枯葉,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著點點金光,與田間的金色稻田相映成趣。遠處是黛色的山脈,肉眼已分辨不清山崖的脈絡,濕地邊緣不時冒出縷縷白煙,不知是云彩跌落了地面,還是小村上空的炊煙?</b></h3> <h3><b> 對這樣的場景,毫無抵抗力。那一草一木,一亭一河,都讓我敏感的神經(jīng)一觸即發(fā),我仿佛就應該生活在這里。渺渺清音,淙淙流水,幽幽長廊,我在水樣情懷里沉醉,仍可見那一份纖塵不染的古老情愫。踏上拱橋,靜坐在這里,讓陽光宣泄在我的臉上,讓心情沉淀在這里。</b></h3> <h3><b> 低矮的白墻遮擋了夕陽的游走,雖有三三兩兩的游人,卻毫不影響此刻的靜謐。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歲月流過的痕跡,我站在原地,腳踏在地上鋪就的火山石,遙想當年的情景,感嘆時光而過的斑駁。</b></h3> <h3><b> 和順,因緣她的特殊交通位置,借助絲綢古道和世界各國進行貿(mào)易交流和文化交流,促就了和順特有的性格:包容、謙和,和和順順。古樸的,現(xiàn)代的,徽派的,江南的,此外也不乏歐式的建筑,因此,你可以領略到徽派建筑粉墻黛瓦的神韻,也可以尋覓到西方建筑的元素。這些相貌各異的建筑毫無隔閡地結合在一起,和諧得讓人驚嘆。</b></h3> <h3><b> 和順,干凈,清爽。在古老的火山石地之上,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櫛比鱗次,舉手投足之間便可觸摸到斑駁的歲月和豐厚的文化氣息。古鎮(zhèn)的街道是用火山石鋪成的,從低到高,蜿蜒而上,跟隨著這些青石板路,你可以走進歷史,走進古宅的故事。</b></h3> <h3><b> 走在和順的古街巷,似乎走在茶馬古道,耳邊鈴聲叮咚,腳踩著過去,身邊是歲月,未來是渺茫,跟隨馬隊,來一場挑戰(zhàn)生命極限的未知旅途,前路如何,沒人知道。</b></h3><h3><b> </b></h3><h3><b> </b></h3><h3><br></h3> <h3><b> 古鎮(zhèn)的牌坊眾多,在古鎮(zhèn)入眼最多的也是牌坊,有些似乎很威嚴,有些似乎很寂寥,更有些靜默中的歷史沉淀的滄桑,各有各的說辭,各有各的典故。</b></h3> <h3><b> 走在和順鄉(xiāng)間,每一個宅院都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b></h3> <h3><b> 古鎮(zhèn)依山傍水,如詩如畫。這里的河水,不緊不慢,這里的日子,風輕云淡。陽光下的稻田和空中懸浮的云帶都似古鎮(zhèn)斑駁的歲月和豐厚的文化氣息觸手可摸,滄桑歲月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小鎮(zhèn)上留下了清晰可辯的烙印。</b></h3> <h3><b> 幽靜的小河,寂寞的拱橋,古意的老屋,河邊的古樹,還有輕輕搖動的小船。置身于悠遠而神秘的和順,恍如隔世。我渴望與這些古樸淡雅親近,渴望與這些田園風情親近,渴望在時光的悠長與深邃中,將真實的自己看得更清。</b></h3> <h3><b> 風車,和順古鎮(zhèn)的標志建筑之一。</b></h3><h3><b> </b></h3> <h3><b> 走過眾多古鎮(zhèn),和順,人如其名,這里的人們生活的平靜安寧。這里沒有商業(yè)街,也沒有叫賣聲,一條一條的小巷蜿蜒,一家一戶的大門敞開,卻全然不被外人的驚擾而打亂生活,清水舒緩地流過,柳枝妖嬈地裊娜,這份怡然自得,這份從容不迫,讓我極為驚喜。</b></h3> <h3><b> 曾記得你對我說,如果有時間,我們就住在這里。我以為,只有我喜歡這里的不食人間煙火。這里沒有喧鬧,只有祥和,寧靜和淡泊,我喜歡這樣恬靜的生活,原來,你也喜歡。</b></h3><h3><b> </b></h3> <h3><b> 尤其是在這樣的夕陽下,黃昏來臨時的這刻,那種靜,自然,不做作,坐在水邊造型別致的木椅上,流水的嘩嘩聲都可以清晰到?jīng)]有任何雜音。而夕陽下的古鎮(zhèn),少去了白晝的嘈雜與游者的喧囂,顯得更為寧靜。真想就這么坐著,閉上雙眼,用耳朵傾聽這寂靜中隱約呈現(xiàn)的歷史回響,用心靈感受這小鎮(zhèn)上風雨六百年的蒼茫不驚…… </b></h3><h3><b> 生活的瑣碎,桎梏了多少人的夢想,我亦無法像大理街頭的音樂人,像和順古鎮(zhèn)里的外來商人,將自己的夢想在轉瞬的念頭里變成現(xiàn)實,我做不到,所以,我的愛人,我們只能等到老去,才能攜手坐在這里看夕陽,如果那時,和順還在。</b></h3><h3><b> </b></h3> <h3><b> 有時候,美景和美人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季節(jié)性的景致。正如大理的櫻花,亦如騰沖的銀杏。</b></h3><h3><b> 雖跟櫻花的花季時間上接近,銀杏的觀景期也長,但到了每年的冬季,由于天氣的變化會有所改變,尤其是十二月的中旬,也只能算是尾聲了,未到達銀杏村的停車場,便看到通往村子的道路兩旁,本該枝繁葉茂的銀杏樹,卻徒留光禿禿的枝椏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實在心有不甘,于是,一路走,一句問詢到村口,當?shù)弥鍍鹊穆淙~都已清理干凈,便徹底斷了此行的念頭。看來有的時候,魚和熊掌確實不可兼得,想想,也有些無奈之說吧。</b></h3> <h3><b> 也許是我們的誠意,也許是騰沖人的熱情,在問詢的最后一站,當?shù)氐男「绺嬖V了我們又一處看銀杏的地方,這一消息一下緩解了我們沮喪的情緒。</b></h3><h3><b> 出行在路上,總有一些出乎意料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命里,不至于荒蕪了我們艱難跋涉的靈魂。又總有些至心入眼的人或事,像那車窗外一閃而過、倏然遠去的低樹,云影,卻給我們蒼涼疲憊的眼神漫入一絲蔭涼或溫暖的慰藉。就像湖面投下的一顆石子,激起湖心瀲滟的漾漾波紋,久久無法忘卻。</b></h3> <h3><b> 進入村落的小路,曲曲折折,坎坷不平,狹小到只容一輛汽車的寬窄。車輛行駛在路上,異常顛簸,美景總是養(yǎng)在深閨,不易發(fā)覺。</b></h3><h3><b> 當視野逐漸開闊,落葉逐漸發(fā)黃,我們終于進入村落。與其說村落,不如說農(nóng)家,諾大的銀杏園只有三兩戶人家。看到我們車輛停穩(wěn),村民停下手中的活,熱情的給我們打著招呼,本以為進園子要收費,卻只是告訴我們游玩的規(guī)劃,民風淳樸,可見一斑。下車后還沒逛園子,便發(fā)現(xiàn)了村民發(fā)明的有趣的玩意-切菜機,用來包餃子切韭菜,倒也用起來方便、順手、有效率。看來,邊陲人民整日里劈柴煮飯衍生出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覷的。</b></h3> <h3><b> 至此,除了銀杏,別無其他。滿眼能見到的全部是醉人的金黃色,有如夢幻。抹不上,也化不開。是上天偏愛金色,還是上天偏愛你?置身于此,靜氣凝神,聽葉子簌簌地落下,穿越千年,剎那芳華。</b></h3><h3><b> </b></h3> <h3><b> 我不知道這里的樹齡有幾許,也不知這里的村落存幾何,只知銀杏樹與樸實的村落風雨相守,春去秋來,落葉不掃,繁華看盡,遠離紅塵,才促成冬日里這般唯美幽境。</b></h3> <h3><b> 一陣風吹來,沙沙落下一片片扇形的金葉,散落在房頂、院落、山坡、田野。漫步其間,仿似進入金碧輝煌的宮殿,又像穿行于黃金打造的彼岸,更像用金絲金線編織的美麗金毯。我竟害怕踩上去,那吱呀一聲,仿佛觸碰了它疼痛的神經(jīng),讓我不自禁地憐惜。于是,我閉上眼睛,讓靈魂在金黃之間自由飄逸,讓靈魂為那一樹樹燦若黃金而驚奇!</b></h3><h3><br></h3> <h3><b> 風累了,停下了疾行的腳步。太陽透過茂稀相間的枝葉把金色的光芒灑向大地,此時的銀杏葉格外絢爛,金燦燦的十里長谷,一望無邊。</b></h3> <h3><b> 不知是蝴蝶飛上了枝葉,還是枝葉留戀于蝴蝶?</b></h3> <h3><b> 這是落葉對根的思念嗎?何嘗不是,一層層的疊落,卻不忍離開。這不僅僅是一道風景,更多的是一種眷戀,一種思念。</b></h3> <h3><b> 我轉身離去,徒留滿地的金黃。如果可以,我真想回頭,把那墜落的黃葉重新拾起,讓它標注在歲月無痕的墻上,可以使那一襲金黃,永遠刻在這里。</b></h3> <h3><b> 騰沖,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讓上天異常眷顧的地方。它不僅有歷史文化,歷經(jīng)滄桑;也有邊陲古道,馬鈴叮當;還有珠寶玉石,翡翠市場;銀杏葉黃,落地成殤;更有神奇火山,熱海溫泉。</b></h3> <h3><b> 當和順一片順和寧靜,當銀杏鋪滿角落田邊,你怎么可能感覺腳下便是熱海,火山?可千年火山熱海,千載驛道邊關,說的就是這里。不到熱海,總叫人難以聯(lián)想這里曾經(jīng)是熾熱巖漿的天地。而世界上有溫泉的地方也很多,但像熱海這樣面積之廣、泉眼之多實不多見,而火山地熱相伴而生,更是世界罕見的奇景。</b></h3> <h3><b> 一進熱海景區(qū),溫度便明顯升高,景區(qū)內的熱帶植物也長勢甚好,順著水洗般的石鋪棧道前行,不多久便見煙霧升騰。</b></h3> <h3><b> 不見溫泉,先見霞客亭,可見徐霞客的重要。也難怪,徐霞客生活的時代,一般知識分子都謹守"書齋講學,面壁讀書"的傳統(tǒng)。而徐霞客一生不應科舉,不入仕途,不追求功名利祿,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地理學研究事業(yè)。他22歲就開始了艱苦的旅行探險生活,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為止,而他的最后一站就是騰沖,他在游完熱海之后寫道:"水與氣從中噴出若發(fā)機,聲如吼虎,其高數(shù)天,墜洞下流,猶熱如探,風從中卷,水輒旁射,攬人于數(shù)尺外,飛沫猶爍人面也。"這座亭想必就是為了紀念徐霞客而建。300多年過去了,熱海依然如故,地面依然蒸騰,溫泉依然滾燙。</b></h3><h3><br></h3> <h3><b> 這就是火山曾經(jīng)活躍的地方,地熱蒸汽在山間穿騰起的一層濃霧,我仿佛置身于煙氣繚繞的仙境。那些深藏地下尚未冷卻的巖漿,會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熱能,加熱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巖層,成為高溫的熱水,而熱水從山體的崖隙涌出,便形成了一股股噴泉。</b></h3><h3><b> 而從地質構造來看,騰沖就位于世界矚目的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構造帶,處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急劇聚斂的結合線上。特殊的構造,使得這一地區(qū)的地下斷層巖漿活動很劇烈,地熱溫泉中釋放出氦和甲烷氣體,說明地下巖漿活動一直未停止,并有源源不斷的火山供給源,這種現(xiàn)象,是休眠火山的典型標志。所以,這里的地熱奇觀,也是地層中心的熱流向地表上升,順著地殼斷裂處勃然噴發(fā)的結果。</b></h3> <h3><b> 這里的人們稱這條溫泉匯成的河為澡堂河,可見人們對泡溫泉的喜愛程度。在澡塘河與山體的交匯處,有一個地質斷裂帶,只見湍急奔騰的激流從峻峭的巖壁上方以雷霆萬鈞之勢傾瀉而下,從一股巨大的水流分支出數(shù)股,發(fā)出震天動地的轟鳴。匯入澡堂河的瀑布,既而與山體下邊十幾處熱泉交融,蒸騰瞬間彌漫,正如徐霞客所說,遙望峽谷蒸騰之氣,東西數(shù)處,如濃煙卷霧。</b></h3> <h3><b> 在瀑布的旁邊就是蛤蟆嘴了。蛤蟆嘴是熱海獨一無二的奇景。這是全國唯一的一個脈動式沸溫泉,因連通地表的裂隙呈近60度角,所以,噴射水汽流亦呈傾斜狀,久而久之,便成了形似蛤蟆嘴的泉華,而嘴部的白色就是經(jīng)久噴射后高溫熱泉的沉淀物。神奇歸神奇,卻只能遠觀,滾燙的泉水倘若濺到身上臉上,那驚嘆便會變?yōu)榘@了。</b></h3> <h3><b> 前行,此間處處薄霧繚繞,處處彌漫著硫磺的味道,這里,每一個冒出白霧的地方,都是一個天然的地熱出口。幾百萬年前的火山余燼煮著熱海,火山的雄渾壯闊與地熱溫泉的柔旖形成了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的水乳交融。如此情景,不得不叫人驚奇。</b></h3> <h3><b> 無論是鼓鳴泉、珍珠泉、姐妹泉或是懷胎井,蒸騰,隨處可見。</b></h3> <h3><b> 蒸騰中的一抹清涼。前方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恰巧構成了標準的中國山水意境之美。仿佛那一瞬間,自己也不再是匆匆而來的游人,而是久居其間的隱者。這樣的畫面很是令人欣喜。左側川流奔騰,清透明朗,右側巋然靜止,卻濃重深厚。而我,于其間穿行。</b></h3> <h3><b> 華泉裙。美其名曰,恰似妖嬈的女子身著華麗的花色條紋大擺裙。這是一塊巨大的石塊,因為不同成分的泉水均匯集流經(jīng)此石,不同的化學成分與礦物質結合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澤。站在華泉裙上方,美女池溫泉盡收眼底。</b></h3> <h3><b> 拾階而上,遠遠望見有白煙彌漫處人聲鼎沸,便知,"大滾鍋"到了。"大滾鍋"是熱海景區(qū)的標志物,也是所有景點中最壯觀的一處景致。其形如八卦,池廣約10平方米,深約1.5米,水溫最高可達97℃,而"鍋"底最高溫度則可達到102℃。</b></h3><h3><b> 大滾鍋"是老百姓們對其的親切昵稱,因為其中滾滾沸騰的泉水,形似燒開了的沸水。這樣的稱謂,朗朗上口,又不失煙火氣息。其實,它的真正學名叫做"一泓熱海",因盛產(chǎn)硫磺,又稱硫磺塘。走近"大滾鍋",可以感受到足底已經(jīng)發(fā)燙,池內碧水急劇翻動,躍出水面尺許,形成碩大水花。碧藍清幽的水面上,水花翻滾,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地下泉水竟然有如此美妙的色澤。碧藍如璽,清透見底。</b></h3> <h3><b> 再回首,熱海的河流籠罩在騰騰熱氣之中,經(jīng)久不息。我又看了一眼熱海奇景,又嗅了一下彌漫著硫磺味的空氣,這真是一個奇麗的景區(qū),這是一塊沸騰著的大地。</b></h3><h3><b> </b></h3> <h3><b> 再見騰沖,又遇瑞麗。單單聽這個名字,就宛如少女般嬌羞秀麗。作為中緬邊境上的明珠,瑞麗有著獨特的美。如若說騰沖是深秋,這里便是初春,絲毫沒有寒冷之意。進入市內,棕樹高聳,花開兩旁,時不時能看到身著裙裝的緬甸男人,大街小巷的屋檐下滲透著金光閃耀的佛塔元素,讓整個城市散發(fā)著一股原始與異域交融的風情。而街頭巷尾酸辣咸香的充滿東南亞風情的美食讓小城的異國風情更加的濃郁。</b></h3><h3><br></h3> <h3><b> 威嚴的國門就在眼前,不知為何,心中瞬間充斥著激動,說真的,做為一個中國人,我一直都是自豪和驕傲的,不是因為國力的越來越昌盛,也不是因為生活的越來越幸福,而是,我生長在這片國土。</b></h3> <h3><b> 從國門出來便直奔一寨兩國,一寨兩國"位于有名的中緬邊境71號界碑旁,是典型的"一個寨子兩個國家"地理奇觀。國境線將一個傣族村寨一分為二,中方一側的稱為銀井,緬方一側的稱為芒秀。一進寨子,一條河將寨子一分為二,河對岸到處是高大的仙人掌,濃綠的柚子樹,遮蔭蔽日的大青樹和婀娜多姿的鳳尾竹。成片的芭蕉林,一幢幢傣家的小竹樓點綴在鳳尾竹林深處。竹樓周圍流水潺潺,風光如詩似畫。</b></h3> <h3><b> 因為有水的存在,這些風景看起來空靈飄逸,跟紅塵無染,養(yǎng)眼又靜心。</b></h3> <h3><b> 艷陽高照,河水如鏡。你是如此美麗,卻又如此自戀,以至于對影顧盼自憐。</b></h3> <h3><b> 站在園外的水池邊,翡翠橋的一側,舉目遠觀,若遇風止波淺之時,展現(xiàn)眼前的倒影恰似一幅長卷,金塔竹屋,連同湖石花樹,紛落水中,屋頂起伏如波,十分自然,十分優(yōu)美。若風起,四面景物悉數(shù)映于清澈水中,隨波折動,洵美無比。</b></h3><h3><b> </b></h3> <h3><b> 金光閃閃,著實太耀眼。</b></h3><h3><b><br></b></h3><h3><b> 初進寨子時,我以為河將寨子一分為二,河這邊是中國,那邊是緬甸。其實,中緬瑞麗段的國境線是彎彎曲曲、犬牙交錯且沒有明顯的界限的,有時一條小溝渠或是一個田埂,就是兩國的國界。而71號界碑,就在景區(qū)后門的原本不起眼的路邊,如果沒有中方一側威嚴的國門和值勤的邊防武警,你也許根本就感受不到這里是兩個國家,出入其間的兩國邊民就像隨處見到的情景一樣,騎著摩托車、自行車或者手扶拖拉機自由往來。而看似平和的地方,僅一墻之隔,左邊是供游客購買的奢侈品,右邊是生活在貧民窟的緬甸小孩子。</b></h3> <h3><b> 莫里景區(qū)以其秀麗奇異的自然人文景觀及佛教圣地名聞遐邇,因此,既然來了瑞麗,自然少不了來拜會一番。</b></h3><h3><b> 古榕下這座傣式亭金光閃閃,內有一塊筆籮石,在它傾斜于地面的巖壁上嵌有一個巨形左足印,趾掌清晰可辨,這就是傳說中釋迦牟尼巨腳下的"佛腳印",是與不是我們都無從印證,既然來了,便沾沾佛祖的靈氣,摸摸足底,好運不離。</b></h3><h3><b><br></b></h3><h3><br></h3> <h3><b> 伸展的藤蔓纏繞成一條天然的遮蔭長廊。</b></h3> <h3><b> 穿過藤廊,跨過許愿橋,便開始了熱帶雨林的探秘。沿著彎曲的林間小徑行走,發(fā)現(xiàn)這里古木挺拔參天,森林茂密遮天蔽日。林海之中,奇形怪狀的樹根、盤根錯節(jié)的藤蔓,互相纏繞,構成蜘蛛網(wǎng)狀的天然帷幕;那些附生植物蕨類,巧妙地繁殖在死亡的大樹上,宛如"空中花園"。雨林的底層,生長著數(shù)以萬計的真菌以及各式各樣的熱帶植物,由于我的知識極度匱乏,又是一個植物癡,以至于所有的植被我基本上不認識,即使遇到標了樹名的牌子,我也會轉身便忘了去。</b></h3> <h3><b> 潺湲的扎朵河九曲十廻,玉帶般蜿蜒在深山密林間。山路彎彎,溪水相伴,時而舒緩流暢,時而跌宕歡顏。隨水流消逝的不僅僅是時光,還有古樹的年輪和歲月的滄桑。</b></h3><h3><b> </b></h3><h3><br></h3> <h3><b> 這里藤蔓垂直數(shù)十米,似瀑布般傾瀉而下。這里有藤纏樹,這里有樹包石,顯示于我的除了各種奇特,那就水滴石穿的持久和堅持,因為這些奇特,除了日復一日的枯燥,沒有任何投機取巧。</b></h3> <h3><b> 德宏最大的一顆八寶樹,無時無刻不在彰顯生命的不朽和時間的魅力。</b></h3> <h3><b> 一棵千年古藤,長滿苔蘚,在陽光下散發(fā)著光芒。</b></h3> <h3><b> 一夜紅透,是秋?還是太陽的巧手?</b></h3> <h3><b> 忽聞一陣雷鳴般的吼聲,氣勢磅礴,動人心魄。近看,一道高近百的洪流如銀鏈如飛虹,在高山峭壁之間凌空直瀉,通體仿佛籠著一層輕紗,又似一匹巨幅白綢,遙掛前川,氣壯山河。這就是莫里瀑布,也是莫里熱帶雨林深處的一道最美麗的風景,落差60米,是滇西南落差最大的瀑布。它讓人稱奇的不僅是它的高度,而是瀑布墜入崖下,崖下深潭,深不可測,卻有浪翻水沸,如鵬擊波驚,驚濤駭浪,如萬斛明珠沉于瓊海。</b></h3><h3><b> 瀑布周圍高山環(huán)繞, 嶙峋的山崖藤纏葛繞,古木參天,壯麗之外又添幾分肅穆之美。</b></h3><h3><b> 站在瀑下的觀景臺上,仰觀高達百米的雄壯瀑布,不僅會有高山仰止之感,而且飛珠濺玉,沾濕衣服,別有一番情趣。而沿莫里瀑布下行一公里許,有一泓天然溫泉,泉清澈見底,熱泉波涌,霽霧升騰,氣象非凡。</b></h3><h3><b> </b></h3><h3><br></h3> <h3><b> 與莫里,掬一捧清涼的山泉,撿一顆斑斕的小石,聽一陣叢林的低語,沉浸在舒爽的森林浴,那是探知生命的延續(xù)與驚奇。</b></h3><h3><b> 與莫里,只聞花香,不談悲喜。</b></h3> <h3><b> 又回大理,邂逅雙廊,她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姑娘。</b></h3> <h3><b> 沿綠蘿山拾級而上,是一處依山傍海的白族庭院,隨喜山居,隨山喜居。</b></h3><h3><b> 這里簡拙古樸,這里視野開闊。坐在天臺,就是水色山光蒼洱靈秀。身處這方遠離塵世的居所,你可以盡情舒展成自己想要的樣子。</b></h3><h3><b> 沒有熱鬧的喧騰,沒有觥籌的交錯,沒有對錯的恣爭。一個人回到最原始的心靈歸處,只要背影不離,就是清靜。</b></h3><h3><b> 煮一壺茶,與生命對話。站在風景處,眺望遠方,隨微風習習,看花草閑情,云為天,水為地,悠然心寄云水間,隨喜隨緣去。</b></h3> <h3><b> 雙廊,一個從早晨美到夜晚的地方。無需挪動腳步,就可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忘卻薄暮如煙的惆悵,抖落滿身煙塵,與曉風牽手,與明月做伴,或沐浴在陽光的燦爛里,或沉浸在溫柔的夕陽下,任淡淡的沁香充溢心頭,讓此刻成為甜甜的記憶。</b></h3> <h3><b> 關于雙廊,總是人來人往。閑散在這里的人們,多是青春洋溢的臉。這座承載了青春與成長的漁村,還略顯年輕。對于她,我的心情略有些復雜,正在修建的街道預示著她的一步步成熟,而那時的雙廊是否還會是生活的烏托邦?但何為烏托邦,喜歡的便是。</b></h3><div><b> 就像有的人愛古城的閑散,有的人愛洱海的寧靜,有的人愛蒼山的巍峨,有的人只是好那穿梭于市井菜場中的那絲煙火氣。就如我,偏愛古鎮(zhèn),無謂安靜的、嘈雜的、隱世的、商業(yè)的,與我,愛到想一并收入囊中。因為那里有關于青蔥歲月的遙遠回憶,有關于歷史的斑駁氣息,有遠古的故事,有傳承的文化,即便充斥著玲瑯滿目的商品。我也愿意一家一家的逛下去,這是每一座古鎮(zhèn)的標配,重復的獨特的,卻已然沒有了大都市的味道。</b></div> <h3><b> 碧水之上,有一艘小船緩緩駛來,那可是載我的客船? 小船輕搖,搖過一片春水,蕩起陣陣漣漪。</b></h3><div><b> 前世,你一定是這船上的船夫,搖過唐詩,搖過宋詞,搖過那些纏綿的往事。如今,徘徊在歲月水畔,搖過春霧,搖過秋雨,你可還是我的船夫?</b></div> <h3><b> 在這里,可以把時間過得很慢,哪怕就在洱海邊靜待霞光萬丈。洱海,裝滿了能讓時間留步的溫柔。一縷清風帶來的花香,一輪夕陽映照的波光,漁村巷口,洱海邊上,無一不是生活中細碎的浪漫。</b></h3> <h3><b> 塵世的喧囂,早已掩蓋了生活的寧靜跌落的塵埃,早已讓疲憊的心蒙上厚厚的灰塵。于是,所有的一切都叫人觸目傷懷,回首的目光也被青山重重阻隔,只有,看遼闊的大海,任陽光噴薄,只有,聽溫柔的耳語,任心潮澎湃。只有,在雙廊,靜觀洱海,穿一串記憶的項鏈,置于歲月的脖頸上,留給自己。</b></h3> <h3><b> 仿佛一輩子都可以這么閑坐,看著天上最純凈的云,望著空中最藍的天。又或者,就賴在床上哪兒也不去,瞟著日光在窗簾后一點一點的斜移。</b></h3><div><b> 陽光洱海托付了一片繁花似錦,仿佛自己無處安放的情懷也一并收了去。暖暖的沐浴著陽光,仿佛生命的精華,都濃縮在短短的一瞬間。</b></div><div><b> 暗香浮動,描述的便是此刻。</b></div><div><b> 一杯茶,一杯咖啡,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下午時光。</b></div><div><b> </b></div> <h3><b> 傍晚,夕陽的余暉將洱海染上了一抹羞澀的紅,色彩絢麗,美得失真。</b></h3> <h3><b> 一個人,在海邊。立于斜陽下,漸看暮色四合,清冽的風在耳邊呼嘯,有些冷。而我,對風不以為然,靜靜地站著,欣賞著目之所及,拼盡全力捕捉即將逝去的光和影,還有什么比現(xiàn)在更美的?</b></h3> <h3><b> 在這里,每個角落都飄蕩著情愫,每片磚瓦都雕刻著故事,每個時節(jié)都適合停留。帶著任何的心情抵達,都可以尋找到那片小小的自留地。</b></h3><h3><b> 溫暖的,存留進骨髓里,滋滋不息的生長為幸福的模樣。傷痛的,就讓他隨風飄逝,越過蒼山之巔,沉淀進洱海里。</b></h3><h3><br></h3> <h3><b> 有一些風景,除了用雙眸銘記,更適合用心聆聽。</b></h3><div><b> 有一些城市,除了用腳步丈量,更適合放慢步伐感受。</b></div><div><b> 比如大理,比如雙廊,比如現(xiàn)在。</b></div> <h3><b> 夜,一抹流光,照在窗邊,透過玻璃,灑落在了床前。風輕輕拂過窗前,驚醒了睡夢,擾亂了心扉。借著這夢醒的時間,披一件月的素衣,載一縷夜的憂傷。倚窗伴月,醉眼紅塵。</b></h3><h3><b> 索性憑欄遠望,但見夜色中漆黑一片,不見白日里的驚覺紅塵。抬頭仰望,星空下,閃爍著幾點繁星。洱海悠悠,流不盡相思情,月華如瀉,照不見夢中影。千年的約定,又在耳邊浮現(xiàn)。相遇而不可及,相守卻亂了浮生。我想,再清幽的地方,也難剪我俗人離愁千縷,那條前行的路上,已然春暖花開,習慣了有你,我又何苦平添哀愁。唯惜歲月,在雙廊輕舞飛揚的深秋。</b></h3> <h3><b> 很多人說,大理是可以讓旅人開啟夢想的地方。如今在我看來,這個夢想便是對自由的追尋吧。無論是浪跡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還是踏著青石板看扎染古玩,悠遠的歷史仿佛觸手可及;無論是在雙廊藍得透明的天空下,享受午后愜意的陽光,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沿著洱海邊的棧道,走在通往遠古的路。這就是一部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的傳奇。無論你是一個匆匆的過客,抑或是一個倦航的歸人,在大理風花雪月的綺夢中你都會找到生活的真諦。</b></h3><h3><b> 我們從大理來,又從大理離開,始終在銀蒼玉洱邊徘徊,可見我是多么喜歡你——大理。</b></h3> <h3><b><font color="#ed2308">【聯(lián)系方式】</font></b></h3><div><b><font color="#ed2308"> 美文不斷,精彩不斷,關注山河戶外,關注快樂旅行,旅行從來不是別人的事情,如果你想要在大理遇到最好的自己,動動您的手指撥打電話或添加微信,美文中的畫面將不只是想象!</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 </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 電 話:18537107695 18037374680</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 微信號:18537107695 18037374680</font></b></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新巴尔虎左旗|
探索|
梁山县|
南康市|
双桥区|
南投市|
丹棱县|
巩留县|
德阳市|
海林市|
漾濞|
吴川市|
永和县|
靖西县|
宜兰县|
汶上县|
耒阳市|
平乡县|
平远县|
曲周县|
临潭县|
长沙市|
夏河县|
长治县|
揭东县|
综艺|
浏阳市|
威宁|
来安县|
光山县|
望谟县|
凤山市|
迭部县|
平武县|
莱西市|
木里|
忻城县|
绿春县|
河津市|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