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昆明黑龍潭內有龍泉山,山腳下有兩潭池水,一清一濁,面積共600平方米,相互連通但濁不變清,清不變濁,為一奇觀。黑龍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同時,它還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四絕而聞名。 </div><div> 黑龍潭是有名的道教勝地,分為上下兩觀,從漢代的黑水祠演變而來。上觀始建于唐宋時期,始稱龍泉觀,下觀始建于明代,俗稱黑水宮。這里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后稱“黑龍潭”。</div><div> 唐宋以來,昆明地區的老百姓就到黑龍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國公沐氏在此大興土木,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觀初具規模。此后,明清兩代,云南督撫多次對龍泉觀進行修葺,規制不斷完善。民國年間,這里稱龍泉公園。</div><div> 清代滿族詩人碩慶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云。”準確地概括了黑龍潭的主要景觀及自然景色。 有紅、白、綠梅等近90個品種6000余株,構成一道新的風景,命名為“龍泉探梅”,是昆明新的十六景之一。黑龍潭梅園占地427畝,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之一,冬季賞梅的市民絡繹不絕。</div><div> 賞梅拍梅,寄情于相機照片之中也是一樁十分愜意的事。對于攝影愛好者來說,拍攝梅花不太受器材限制,在這個全民攝影的時代,手機,卡片微單,甚至專業單反等都是創作的利器。梅花的拍攝也不太受天氣的制約,晴天艷陽有大光比的通透傲氣,陰霾雨雪天氣則多了幾分淡泊清高。所以,梅花一直也是文學詩詞描述贊譽的對象。多數人拍攝梅花都是停留在看花就是花的層面,拍攝手法也大多是微距特寫大光圈背景虛化,這只能算是拍攝的一種手段之一。其實,拍攝梅花更多的是仔細觀察欣賞它的樁型和虬枝態勢,在畫面中梅花固然是作為主體表現,但同時不能孤立了從旁的環境關系。要利用散景中可以襯托梅花主體的其他因素入畫,這會給梅花照片增添許多意味。梅花很容易拍的雜亂,所以一定要多加審視,使畫面繁不嫌塞,疏不嫌空,可謂密不透風,疏可跑馬。做到虛實有度,留白但不簡單。</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横山县|
图片|
金山区|
醴陵市|
常德市|
龙游县|
苗栗县|
呼图壁县|
涪陵区|
农安县|
嵊州市|
大理市|
宁远县|
新河县|
牟定县|
舞钢市|
千阳县|
甘孜县|
平罗县|
本溪市|
建阳市|
璧山县|
恭城|
东丰县|
张家港市|
闽侯县|
雅江县|
茂名市|
泸州市|
赫章县|
成都市|
桦南县|
卢龙县|
察哈|
正宁县|
鲁甸县|
共和县|
昂仁县|
察雅县|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