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 3711162
孤舟
被訪問 27991 收獲贊 488 被收藏 0
掃碼分享到微信
47
0
98
上世紀90年代,修筑蒸湘南路,過天馬山路段需要降坡,山上原有西禪寺舊址一處,行將拆除,有熱心市民來博物館通報,時任館長馮玉
2024-06-26
2017-2018年受家門領導的囑托,參與衡陽市東洲文化展陳項目的策展工作,無論寒暑,多番往返,其間偶填幾闋詞曲,聊作念想。一哂。
2024-05-20
《衡陽百年黨史展》展陳工作雜記,市黨史館展陳項目最后驗收那一天,我的神智有點恍忽,這就成了?2021年農歷正月還沒岀節,接到
2022-06-30
夫曰:“曲水流觴,已為陳跡”,以千古而序。總有一紙淋漓,恣意如虬根百曲,所謂老樹迎客,林海奔啼,分明是墨鄉故里。撥一爐枯
2021-12-28
鐘聲起,暮云低,經幡怎奈風吹。僧寺紅了楓葉,秋深迎雁歸。多少客帆飄過,長空望斷人癡。唯有一池煙雨,思杳杳,夢依依。《珠簾
2021-05-20
入夜,繼續白日的遐想,依舊牽掛午后微微暖意的冬陽,想著泛白的往事。往事不如煙,也不似風,它藏在深深的記憶中。就像一只停擺
2021-01-04
篇中選用四圖:石鼓書院、船山書院、退省庵、來雁塔四處景點,都是我曾經參與的古建維修工程項目,滿懷情感。其一:秋風起,黃葉
2020-08-22
從小寄養在柳州,5歲多才回到衡陽上學,再去時又是幾年后了。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姐姐們上山下鄉了,父親進了省五七干校,暑假時
2020-08-17
渡舟一別離人去,柳籠煙、凄風殘雨。顧影雁云寒,苦盡愁眉聚。賦詩惜韻琴弦撫,煮新酒、鄉山晚暮。路遠共誰攜,白首人遲誤。回讀
2020-05-25
我最早學的是古陶瓷專業,對陶瓷有一種偏愛,酷愛五大名窯、六大窯系及明清瓷。年輕時從事文物征集工作,由于陶瓷類器物在各種材
2020-05-22
該文集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