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南詔王國(738年—902/937年),吐蕃人稱之為姜域,是八世紀崛起于云貴高原的古代王國,其國民主要由烏蠻和白蠻組成,由蒙舍國首領皮羅閣于公元738年建立,到860年代極盛時的統治范圍包括今云南全境及貴州、四川、西藏東南部、越南北部、老撾北部和緬甸北部地區。902年鄭買嗣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長和。史學界有時將902年至937年大理國成立前的歷史亦算作南詔。唐初洱海地區部落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較大部落,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后征服西洱河地區諸部,覆滅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h3><h3><br></h3><h3> 一一代緒言(來自網絡)</h3> <h1> 南詔風云</h1><h1> 一一蒼蘭</h1><h3> </h3><h3> 仰望南詔,南詔是一座令人敬仰的高山,它不僅風云激蕩,更有一股涓涓細流,情感豐富,令人心潮澎湃!</h3><h3> 風云跌宕,旌旗飄搖,金戈鐵馬的壯闊,如海潮般涌來……</h3><h3> 神洲大地,諸候稱霸,風煙四起,群雄各霸一方,各自為王,文治武功,文滔武略,各顯其能,莽莽中國,一片蒼茫,南蠻之地,一枝獨秀,南詔崛起,雄霸一方,盛極一時。</h3> 大唐盛世,萬國俯首稱臣,萬國齊賀,唐蕃輝煌,然,唐云南太守張虔陀自恃寵而驕,欺強凌弱,無禮對待南詔國王閣羅鳳,南詔反之,一場動人心魄的激戰由此揭開了序幕。<div> 南詔乃膘國之首,滅五詔而統一詔,正置兵強馬壯之際,豈能受此大辱,遂起兵攻之,圍之,一舉滅了他張虔陀!<br> 唐王朝乃強盛之國,又豈能咽下這口惡氣,西川節度使楊國忠派鮮于仲通率兵六萬,出戎州,兵分三路征伐南詔,南大敗,閣羅鳳遺使向唐朝謝罪,請求歸還擄掠所得,與唐和好,否則將向吐蕃降之,唐朝拒絕了這一請求。<br> 南詔于是向吐蕃求救,一場“天寶大戰”,唐戰敗,數萬將士血灑南詔,閣羅鳳筑“大唐天寶陣亡戰士冢”(俗稱萬人冢)。并曰: “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豈顧前非而忘大禮”,并在太和王朝立大碑,刻石寫上“叛唐不得已而為之”等字句,由此可見南詔王之胸襟。至今,該萬人冢仍在大理下關天寶街天寶公園內,歷經千年,任人憑悼。</div> <h3> 成都武候祠門聯上書“自古知兵非好戰,后來治蜀要深思”,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戰爭,往往是要么侵略他國,要么是被侵,都是為了利益,為了政治,在那個風云四起,兵荒馬亂的年代,誰也說不清誰是誰非,受苦受難的都是平民百姓和無辜的將士。<br> 公元754年,李宓率軍七萬攻南詔,南詔王守于城中不出戰,李糧盡,加上士卒因疾病瘴疫、饑餓而死亡者達十分之七八,只得率余部返回,南詔追擊,李宓全軍覆沒。<br> 現在的大理“將軍洞寺廟”中供奉的便是李宓大將軍的塑像,香火十分旺盛,據說是十分靈驗,有求必應,尤其是逢年過節,擠得水泄不通,上香磕頭還得排隊。照理說,敗軍之將,何以當作神樣供奉?由此可見白族南詔之大肚!</h3> <h1>將軍洞寺廟</h1> <h1>將軍洞古樹蒼天,櫻花燦爛</h1> <h3> 唐軍在天寶戰爭中的慘敗,丞相楊國忠卻向唐皇報捷,明代萬歷年間云南總兵鄧子龍,看了“萬人冢”感慨寫道:“唐將南征以捷聞,誰憐枯骨臥黃昏?唯有蒼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779年,唐朝李晟大破南詔、吐蕃聯軍,使其損失慘重,不久,南詔再次歸附于唐朝。<br> 南詔長期與唐朝戰爭,國力日趨衰弱,百姓苦于戰火,民不聊生,902年,鄭買嗣(南詔大臣)殺死南詔王室親族800余人,滅亡南詔,建大長和國,之后,唐朝封大長和國為大理國。</h3> <h3> 回望南詔,風云四起,硝煙彌漫,烽火連綿,有興有衰,正應了那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就是一幅波浪壯闊、耐人尋味的民族史,從中我們不僅能窺見南詔與唐朝之間的種種恩恩怨怨,瓜瓜葛葛,還能看到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種種淵源流長,它們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各個民族在戰爭,在長期的交往之中,不僅僅是戰爭,是掠奪,還增加了了解,物質、文明、文化等相互交流,相互滲透,促進了相互的發展。</h3><h3> 南詔時期,手工業較為發達,由于連年征戰,尤以兵器制造最為著名,南詔后期,從西川俘獲大批工匠南來,帶動了紡織、雕漆等行業的發展,工藝水準接近中原,雕塑以劍川石窟最受稱道,有“北有敦煌壁畫,南有劍川石窟”之美譽,技藝精湛,造型生動,具極高的藝術價值。</h3> <h3> 文學受漢文化的影響頗重,散文、詩賦成就顯著,南詔曾派大批貴族子弟到成都留學,受漢文化的影響,文人多善詩賦,成就突出,也長于散文寫作,《南詔德化碑》為代表之作。該碑為“云南第一碑”,主要講述南詔王的文治武功及不得已叛唐,并表達愿與唐朝和好的愿望。</h3> <h3> 音樂舞蹈豐富多彩,《南詔奉圣樂舞》、《驃國樂舞》是其代表,繪畫《南詔圖傳》最具代表,被譽為“滇南瑰寶”。<br> 回望南詔,洞悉南詔風云,感慨萬千!目的是想一睹當年南詔王閣羅鳳的風釆,南詔國的風光,遙想當年一個小小的邊疆高原之地的小小國王,竟敢與堂堂大國的唐朝相抗衡,幾次征伐,有輸有贏,是何等地威武霸氣!且更佩服他的是,有不同尋常的肚量與膽識,有歸順大唐的美好愿望,有回歸中原的良好動機,只是那年那月那個朝代,讓他的美夢成不了真,這應該是他最大的遺憾。<br> 唐朝和南詔都早已堙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回望唐朝和南詔,她們雖以遠逝,但光輝卻長存,并一直照耀至今,以史為鑒,中華統一,民心所向,企盼另一個盛世再次來到!</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丰县|
泗洪县|
黑山县|
班戈县|
汝南县|
漾濞|
句容市|
兴山县|
泌阳县|
江北区|
龙川县|
霍城县|
大田县|
嘉义县|
维西|
新龙县|
丁青县|
海城市|
剑河县|
鄂托克旗|
辰溪县|
金阳县|
房山区|
集安市|
舞钢市|
安宁市|
曲松县|
洛隆县|
庆阳市|
岳普湖县|
鄂托克旗|
勃利县|
崇义县|
成武县|
尼木县|
富宁县|
黎城县|
从化市|
图木舒克市|
和政县|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