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這是新中國的形象,<br>這是一代人的輝煌,<br>這是空軍初建的徽章,<br>這是共和國的鋼鐵翅膀。<br>這是共產黨的希望,<br>這是革命軍人的崇尚,<br>這是歷史榮耀的標榜,<br>這是父輩的榮光。<br>這是我們的偶像,<br>這是事業在閃光,<br>這是民族復興的路上,<br>這是人生追求的理想。<br> ( 鄭力)<br> ......我們的父輩都或多或少有著南征北戰傳奇般的經歷。如今,父母們或已耄耋之年,或已離開了我們。他們那段充滿激情和血與火的年代不應該成為塵封的歷史,這是我們軍隊的光榮傳統,是為窮苦人打天下坐江山的老本,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初心,值得我們大說特說,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傳承誰傳承! </h1><h1>-----向我們的父母致敬!(薛愛科)</h1> <h1>......他們是締造共和國的先驅,用熱血筑起了紅色江山,而他們正在悄悄地隱退。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提醒社會,不能忘記他們,不能背叛他們,不能讓他們告別時帶著眼淚。(鄭力)</h1> <h1> 我的父母都是抗戰的老兵我的父親在轉入主力部隊之前就一直在軍分區任敵工部長,穿插在敵后,經常就是吃在保長家,睡在偽軍的炮樓里,穿越槍林彈雨是常事,竟然一次沒負過傷......(宋光春)<br />宋光春父母</h1> <h1> 我的母親14歲就成為當地第一個地下黨員了,16歲當區長,18歲入伍 ... 是在日寇對冀中平原大掃蕩,手拉手的鐵壁合圍中沖殺出來的.....( 宋光春)<br>宋光春父母</h1> <h1>宋光春父親</h1> <h1> 老爺子照片嘴角有點歪,是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鬼子小鋼炮炸開了嘴角,當時是突擊連班長,一直堅持那場戰斗結束。現在頭部還有塊彈片無法取出,九死一生。戰場上突擊部隊就是強攻的紅色敢死隊!(張生北)</h1><h1>張生北父親</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font></h3><h1> 村里一塊參加新四軍26人,全國解放后就活著2人。(張生北)<br><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張生北父親</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font></h1><h1> 我的母親16歲自愿申請加入抗美援朝志愿軍,在空15師司令部任打字員。由于經常連續打字,眼睛近視了,血壓高頭痛也堅持完成任務。(張生北)</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張生北父母</font></h1> <h1> 我的母親從四野到剛剛組建的空軍后,就入朝參戰。不久,在戰地生下了我姐姐。因環境艱苦,沒幾天姐姐就夭折了。(馬玲玲)</h1><h1>馬玲玲母親</h1> <h1>馬玲玲父母</h1> <h1> 我父親去世后,他的老戰友為他寫的挽詩,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克勤克儉為人民,岀生入死作奉獻,一身正氣垂青史,兩袖清風萬代傳。(馬玲玲)<br>馬玲玲父母</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font></h3><h1> 我父親19歲在青島鐵路工廠不忍工頭欺凌,自己離家到膠東解放區投了八路。(張文博)<br><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張文博父親</font></h1>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font></h3><h1> 我母親是被八路軍招收到隊伍里。兩人是在膠東文協認識,50年一起到的空軍。(張文博)<br><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張文博母親</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張文博父母</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孔延軍父親</font></h1> <h1> 我的父親1930年參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入伍后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曾多次負傷,在冀中平原百團大戰中,一塊彈片擊中胸部,生命垂危。白求恩大夫親自主刀,把他從死神中挽救回來……。在抗日戰爭時期和戰友(我的母親)結為革命伴侶。1950年轉入空軍,始終保持革命軍人的光榮本色,為部隊建設奉獻一生。(孔延軍)</h1> <h1>孔延軍父親</h1> <h1>孔延軍母親和哥哥</h1> <h1> 1942年,是冀中平原抗日戰爭最殘酷的一年,日本鬼子搞鐵壁合圍,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我的老父親那年16歲,毅然決然地加入了抗日隊伍,先在縣大隊,后轉入八路軍,轉戰華北抗日戰場……;后轉入空軍,為空軍建設,做出了微薄的貢獻。(王曉北)<br />王曉北父親</h1> <h1>王曉北父親</h1> <h1> 父親因參加核試爆染病,英年早逝,后追認為革命烈士。(王曉北)</h1> <h1> 贊空軍老兵<br><br></h1><h1>當年參軍為報國,</h1><h1>抗擊日寇征戰多。<br>出生入死灑熱血,<br>嘗盡艱辛苦為樂。</h1><br><h1>鞠躬盡瘁建空軍,</h1><h1>抗美援朝戰果碩。<br>鷹擊長空亮利劍,<br>老兵功績不可沒。<br> (王曉北)</h1><br><h1>王曉北父母</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王建社父母</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楊偉力父母</font></h1> <h1>蓋克父母</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蓋克母親</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付濟民父親</font></h1> <h1>薛愛科父親</h1> <h1> 父親1942年參加山東八路軍,進入抗大一分校,1945年東北老航校成立,父親是飛行隊一班的學員,后因身體原因而轉行,其軍旅生涯中最輝煌的是,參與銀川,鎮川堡,嘉祥等機場和洞庫的建設,在美國轟炸越南最激烈的時候,作為顧問組長前往越南。<br /> 今年8月4日,父親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在父親告別儀式的最后一刻,我和愛人停住腳步,舉起右手鄭重地向他老人家敬了一個軍禮,以軍人的禮儀送父親最后一程!(薛愛科)</h1> <h1>薛愛科父母</h1> <h1> 少壯離家把軍參,轉戰南北步履艱。崢嶸歲月多坎坷,赤膽忠心永不變。一別山村七十年,回首往事思如泉。清風兩袖終無悔,愛黨愛國情依然。(錢梅景)<br>錢梅景父親</h1> <h1>錢梅景父親</h1> <h1> 我父親,在中專上學時就和地下黨組織有了接觸,經常為黨組織做些工作。在組織安排下,在一家工廠工作,看到日本工頭歐打中國人,十分憤怒,沖上去將日本工頭打個半死,然后趁著夜色離開了大連,在地下黨組織安排下,逃到了張家口解放區,參加了八路軍。(孫亞軍)<br>孫亞軍父親</h1> <h1>孫亞軍父親</h1> <h1>儲伍偉父母</h1> <h1> 父親儲云,出生于安徽大別山區,1934年參加工農紅軍,一直在鄂豫皖地區堅持游擊戰,后挺進魯西南,改編成華東野戰軍。建國后組建空軍,隨部北上,為我空軍發展壯大鞠躬盡瘁,盡了綿薄之力!(儲伍偉)</h1><h1>儲伍偉父親</h1> <h1>儲伍偉父親</h1> <h1> 我父親抗戰時在小學教書參加地下黨,后來到縣大隊,加入山東野戰軍,組建空軍時陸軍改空軍,駐在濰坊機場,參加抗美援朝來到東北。(鄭力)</h1><h1>鄭力父母</h1> <h1>鄭力父母</h1> <h1>鄭力和父母</h1> <h1>宋捷飛父親</h1> <h1>宋捷飛父母</h1> <h1>宋捷飛父親和戰友</h1> <h1> 我父親15歲參軍,是我軍抗日戰爭期間自己培訓出來的電臺報務員。解放戰爭跟隨山東軍區八師加入東野三縱,先后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作為四十軍119師電臺隊長,在橫渡瓊州海峽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因保障戰場通信暢通榮立特等功。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又隨部先后參加了五次戰役,后因負傷回國后調入東北軍區防空軍。(張莉莉)<br>張莉莉父親</h1> <h1>張莉莉母親</h1> <h1>張莉莉和父母</h1> <h1>劉華父親</h1> <h1> 我的父親是抗日老兵,母親是上海當時的女子高中畢業生,抗美援朝從軍后在前線做翻譯和父親相識,后來就跟隨父親南北東西。我愛我的父母,也愛我們的空軍。(劉華)<br>劉華父母</h1> <h1>劉華和父母</h1> <h1>父親的一生<br>除了打仗就是歌唱<br>歌唱祖國人民和敬愛的黨<br>他代表空軍為毛主席及老一輩革命家唱過"堂會"<br>膾炙人口的"我愛祖國的藍天"是他老人家首唱<br>他為自己一個放牛娃出身,能謳歌人民和黨而自豪<br>他把這所有的一切歸功于黨的培養......(伊軍)</h1><h1>伊軍父親</h1> <h1> 2013年一曲"永遠跟你走"成了他老人家的絕唱<br> 2014年手術后的第八天,他和戰友們最后一次團聚歡暢<br> 父親的一生,是我做人的榜樣(伊軍)<br>伊軍父親和戰友在一起</h1> <h1>李遼寧父親</h1> <h1>李遼寧父親</h1> <h1>李遼寧父母</h1> <h1> 在華夏歷史長河,我們的先輩得以懷念敬仰。<br> 如今他們多已離世,永遠沉睡在曾經為今天新中國而獻身的祖國大地上。<br> 他們遠遠比某些名人大腕兒值得尊重,更值得我們崇拜,他們不在了可精神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里。他們的雄偉豐碑駐立在我們靈魂深處永遠不會消失。(李遼寧)</h1> <h1>曹黛黛父母</h1> <h1> 我父親15歲參軍,曾參加遼沈戰役,第四次攻打四平戰役時受過傷。1950年參加東北軍區空軍處工作,為空軍組建工作做準備。多年在空軍工作,克盡職守,廉潔奉公,為空軍干部管理工作做出了貢獻。(張麗君)</h1><h1>張麗君父親</h1> <h1>張麗君父親</h1> <h1>張麗君父親</h1> <h1>于建民父親</h1> <h1>胡曉明父親</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父親胡南: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36年在湖北羅山縣宣化店紅二十八軍手槍團一隊,轉戰南北,身上多處受傷。父親浴血奮戰闖過戰爭年代卻在和平年代因公犧牲。下面那張照片是父親1969年赴黑龍江五常干校前與兄妹的合影,也是父親生前和我們合影的最后一張照片。(胡曉明) </h1> <h1>胡曉明父親和兒女們合影</h1> <h1>彭海連的父母</h1> <h1>彭海連父母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時獲得抗戰勛章。</h1> <h1>彭海連父母近照</h1> <h1>田玲玲父母</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王曉北為健在的叔叔阿姨書寫的</font></h1> <h1> 讓我們永遠記住、并懷念我們的老兵父母!愿健在的老兵身體康健,長命百歲!愿在天堂的老兵們,又能集結在一起,像天際上的群星,永遠閃亮,永不泯滅!致敬空軍老兵!空軍老兵萬歲!(馬玲玲)</h1> <h1> 梅景做的像冊真好,凝聚心血!小北的壽字寫得真好,透著真情!各位同學父輩的經歷介紹真好,款款之心!(薛愛科)</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宕昌县|
合江县|
通渭县|
宜昌市|
连云港市|
塔河县|
许昌县|
随州市|
桂阳县|
九龙城区|
闻喜县|
神池县|
临泽县|
山丹县|
东莞市|
保康县|
东台市|
本溪市|
威宁|
西城区|
皮山县|
双桥区|
枝江市|
呼和浩特市|
南雄市|
楚雄市|
武陟县|
个旧市|
胶南市|
苏尼特左旗|
原平市|
永顺县|
香港|
镇巴县|
花垣县|
乌鲁木齐市|
赫章县|
永春县|
阿坝|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