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飽經戰火的相冊》是抗日戰爭年代,新四軍四師聯絡部長任泊生和夫人俞劍琴從上海買來,于1944年六·一兒童節贈送給我的。<br> 我非常珍惜這本相冊并和它共度了63個春秋。相冊中的照片記載了1939年冬至1949年底,十年戰爭中我和革命長輩及戰友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片段。照片中許多長輩和戰友們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見證這段歷史,為了永遠紀念先烈們,我愿將這些珍貴的照片和相冊獻給《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h1><h1><br></h1><h3 style="text-align: right;"><b>王效平(原名王幼萍)</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飽經戰火的相冊》</b><b>中的照片</b></h1> <h3><b> 1943年冬,我和俞劍琴(左)。任泊生部長與夫人親自制作了一個青蘋果貼在扉頁上,并題詞:“請永遠保留它猶如永會見了我們 任 俞 贈 兒童節”。</b></h3> <h3><b>危拱之,隨中央紅軍長征的30位女戰士之一。此照為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1939年采訪她時拍攝的。1939年冬,我父母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無法照顧9歲的我。危拱之時任中共河南省委組織部長決定送我到開封孩子劇團參加抗日宣傳工作。</b></h3> <h3><b>1939年冬,危拱之代表中共河南省委,親自到開封孩子劇團駐地安排我團撤退到彭雪楓司令員領導的新四軍游擊支隊(第四師的前身),免遭國命黨頑固派的迫害。這是撤退前和她的合影。中間穿黑衣服的人是她。其中有趙可人、劉濤、黃石文、董昌達、關克濤、詹俊生、我等10人一起撤到新四軍</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40年3月參加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張照片</b></h3> <h3><b>1940年拂曉劇團在淮北農村演出。</b></h3><h3><b>前排右起:關克濤、王效平、黃石文、王健、李允瑞。</b></h3> <h3><b>1940年3月,部隊首長右起:彭雪楓、炳淳(國民黨騎二師參議)、肖望東、岳夏、張震與開封孩子劇團的黃石文、楊世忠、關克濤、詹俊生、劉濤合影。</b></h3> <h3><b>1940年,王效平在大王莊。</b></h3> <h3><b>1940年6月,王效平和彭雪楓司令員合影。</b></h3> <h3><b>1942年拂曉劇團在部隊中演出話劇《丁贊亭》后合影。</b></h3> <h3><b>1943年12月,彭雪楓師長送我的簽名照片。</b></h3> <h3><b>照片背面的簽名:“給小萍 彭雪楓”。</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照片里的故事》</b></h1> <h3> 你一定很驚奇,照片上安靜溫順地臥在彭雪楓腳下的大狼狗名叫“希特勒”。</h3><div> 這張照片,是時任新四軍四師師長的彭雪楓送給該師年齡最小的戰士——拂曉劇團小演員王效平(小萍)的紀念。照片的背面,留有彭雪楓的親筆題字:“送給小萍 1943年”。</div><div> 那一年,小萍12歲,已經是入伍3年的老兵了,她把這張珍貴的照片夾在她隨身帶的心愛的筆記本里。如今,當年的小萍已經82歲了,每當拿出這張照片,王效平老人就會想起照片背后的故事。</div><div> 1942年,33天反“掃蕩”后,新四軍四師從半城移駐到大王莊。在與日本侵略者的一次戰斗中,新四軍戰士擊斃了一名日本鬼子,而他的狼狗也做了俘虜。彭雪楓見這條棕黃色的大狼狗聰明健壯,十分喜愛,便留在了自己身邊,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希特勒”。</div><div> 在彭師長身旁,“希特勒”特別溫順機靈。彭師長把帽子丟得遠遠的,“希特勒”總是一個箭步沖出去,沒等帽子落地便躍身叼住,小跑著給師長送回來。“希特勒”特別喜歡和彭雪楓玩這樣的游戲,而每一次“希特勒”的表現也總是能逗得彭雪楓哈哈大笑。</div><div> 可當彭師長外出不在時,“希特勒”就變成了希特勒。它常常一溜煙兒跑到村里,沖老百姓撒野,誰穿得破舊,它就對著誰嗷嗷亂叫。在小萍眼里,這條日本人訓練的大狼狗就和日本侵略者一樣,專門欺負老百姓。</div><div> 對這只大狼狗,當地的老百姓十分厭惡。可知道這是彭師長的大狼狗后,又看在它主人的面上原諒了它。大家都把自家養的雞鴨關好,免得一不小心讓“希特勒”叼走。</div><div> 可“希特勒”還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一次,“希特勒”溜出駐地,不僅到處亂竄,最后還把一位村民咬傷了。老鄉們急了,到師部告了“希特勒”的狀。得知消息的彭雪楓,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槍斃‘希特勒!’”</div><div> 70多年過去了,從泛黃變色的照片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出彭雪楓和他的大狼狗“希特勒”是多么的親密,也能夠想象當年槍斃“希特勒”彭師長有多么不舍。可王效平和老百姓心里都清楚:彭雪楓總是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什么妨害了群眾利益的事,他都不放過,哪怕是自己心愛的東西也決不留情。</div><div> (王效平/口述 鄭魯南/整理)</div> <h3><b>彭雪楓師長。</b></h3> <h3><b>彭雪楓師長和夫人林穎。</b></h3> <h3><b>1943年,王效平和丁永年、馬捷合影。</b></h3> <h3><b>1944年春,我與聯絡部長任泊生。這張照片彭雪楓師長殉國時還帶在上衣口袋中。部隊首長決定留給我作紀念。</b></h3> <h3><b>解放戰爭時期的王效平。</b></h3> <h3><b>1947年春初,張愛萍首長在大連老虎灘療養院為王效平拍的照片(一)。</b></h3> <h3><b>1947年春初,張愛萍首長在大連老虎灘療養院為王效平拍的照片(二)。</b></h3> <h3><b>1947年冬,王效平在哈爾濱療養院學習。</b></h3> <h3><b>1947年冬,王效平在哈爾濱療養院學習時的照片。</b></h3> <h3><b>1947年在大連療養院。</b></h3> <h3><b>1947年4月,小萍和小錢的合影。</b></h3> <h3><b>1947年4月大連,“孩子和老頭”。</b></h3> <h3><b>1947年5月王效平。</b></h3> <h3><b>1947年秋,王效平。</b></h3> <h3><b>1948年在哈爾濱,王效平。</b></h3> <h3><b>解放徐州后,黃石文、魯萍及馮健抱著兒子,勝利的微笑。</b></h3> <h3><b>王效平抱著彭小楓。</b></h3> <h3><b>陳其五抱著彭小楓。</b></h3> <h3><b>王效平抱著彭雪楓師長的兒子彭小楓,后為宣傳部長陳其五。</b></h3> <h3><b>彭雪楓師長夫人林穎。</b></h3> <h3><b>林穎送給王效平照片背面的簽名“給小萍 林穎”。</b></h3> <h3><b>1941年9月彭雪楓師長與林穎結婚照片(一)。</b></h3> <h3><b>1941年9月彭雪楓師長與林穎結婚照片(二)。</b></h3> <h3><b>1943年整風時,反對經驗主義,拂曉劇團在部隊及地方巡囬演出蘇聯話劇《前線》。</b></h3><h3><b>黃石文飾炮兵中尉——小戈爾洛夫。</b></h3> <h3><b>1944年8月,彭雪楓師長率部隊由津浦路東向路西挺進。(為馮健同志保存)</b></h3> <h3><b>1944年8月,彭雪楓師長在戰前觀察陣地。</b></h3> <h3><b>張愛萍首長夫人李又蘭同志。</b></h3> <h3><b>1947年8月28日,張愛萍首長在大連贈給王效平的照片。</b></h3> <h3><b>張愛萍所贈照片的背面題詞“給多年的小同志小萍存念”。</b></h3> <h3><b>1950年春天,王效平考入中國人民大學。</b></h3> <h1> 彭雪楓師長1944年9月在戰斗中殉國。但大戰在即,未予公布。后中共中央決定在次年舉行追悼會。1945年2月5日,新四軍四師舉行兩萬多人的追悼會。這是王效平保存的幾張追悼大會照片。</h1> <h3><b>彭雪楓師長追悼大會照片。(一)</b></h3> <h3><b>彭雪楓師長追悼大會照片。(二)</b></h3> <h3><b>彭雪楓師長追悼大會照片。(三)</b></h3> <h3><b>彭雪楓師長追悼大會照片。(四)</b></h3> <h3><b>彭雪楓師長追悼大會照片。(五)</b></h3> <h3><b>彭雪楓師長追悼大會照片。(六)</b></h3><h3><b>這個白色臘梅花圈是拂曉劇團全體同志所做。</b></h3> <h3><b>1945年8月中旬,拂曉劇團正在四師九旅演出,聽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大家萬分激動!全團合影留念。爬在樹上的是張文華、黃石文,前排右一是王效平。</b></h3> <h3><b>王效平童年的戰友,后來的老伴黃石文。(一)</b></h3> <h3><b>王效平童年的戰友,后來的老伴黃石文。(二)</b></h3> <h3><b>王效平童年的戰友,后來的老伴黃石文。(三)</b></h3> <h3><b>王效平童年的戰友,后來的老伴黃石文。(四)</b></h3> <h3><b>黃石文與戰友們。</b></h3><h3><b>女左為馮健。</b></h3> <h3><b>黃石文與三野文工團戰友在上海郊區。</b></h3> <h3><b>解放上海時,黃石文同戰友在新亞酒樓頂樓合影。</b></h3><div><b>左起:王慶邦、黃石文、楊世忠。</b></div> <h3><b>1943年,王效平在淮北新四軍四師。</b></h3> <h3><b>王效平。</b></h3> <h3><b>1942年,王效平于淮北。</b></h3> <h3><b>1942年,王效平和戰友在淮北。</b></h3> <h3><b>1944年夏,王效平幫助當地群眾收麥子。</b></h3> <h3><b>1941年,王效平(右1)和于明(左2)及新四軍四師兼淮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吳芝圃的二女兒黑妮(吳永杞,是彭雪楓師長起的名字,左1)、大女兒金蘭(吳素英,左3)合影。</b></h3> <h3><b>王效平送給吳永杞照片的背面簽名留言。</b></h3> <h3><b>1944年夏,王效平于淮北。</b></h3> <h3><b>1947年4月,王效平于大連。</b></h3> <h3><b>開封孩子劇團到部隊后和部隊拂曉劇團合并。文聯科長胡介民正在講課,大地為凳子,膝蓋為桌子。</b></h3> <h3><b>1946年在淮安華東軍區文工團演話劇《李闖王》的劇照。王效平飾宮女,高穎敏飾李巖。</b></h3> <h3><b>1946年 淮安 華東軍區文工團演出話劇《李闖王》后全體合影。</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本篇的資料及照片由孟秀玲、任小喜提供</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平|
锡林郭勒盟|
永城市|
富宁县|
丰镇市|
察雅县|
阿图什市|
凤凰县|
沅江市|
农安县|
留坝县|
庆城县|
南漳县|
翼城县|
红河县|
青阳县|
虞城县|
曲沃县|
壤塘县|
海淀区|
楚雄市|
南和县|
周口市|
山东|
盐边县|
岳阳市|
中西区|
玉山县|
称多县|
宝应县|
安化县|
屯昌县|
饶阳县|
东辽县|
诏安县|
扶绥县|
房山区|
故城县|
屯留县|
黄山市|
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