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回首2016的旅游足跡,把自己給震撼 !<br></h3><div><br></div><div> 美篇《 大年初一走黃刀,約會北極光》(美篇精華文章)記錄我在2016年最冷的日子,去到地球北端零下40度冰天雪地的加拿大黃刀鎮,艷遇北極光的難忘。渥太華《新華僑報》連載。</div><div><br></div><div> 美篇《美西攝影寫生之旅,大峽谷羚羊谷黃石布萊斯峽谷》(美篇推薦文章)留下我在2016年里最熱的季節,去到零上40度的拉斯維加斯,領略美國西部的熱情。渥太華《中華導報》連載。</div><div><br></div><div> 美篇《地中海攝影寫生之旅,威尼斯羅馬雅典...》(美篇精華文章)12月隆冬的季節體會郵輪乘風破浪游歷地中海港風情,熏陶歐陸建筑雕塑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飽嘗藝術大餐。</div><div><br></div><div> 難以置信, 2016年我真的用腳步用雙手, 白紙黑字篆刻下這實實在在的光輝歷程? 走出我這一生中最豐富,最難忘,最高效,最不可思議的旅程? 神一般的速度! 不得不自戀一把。</div><div><br></div><div> 同時,率領年輕的藝術家們出征2016年在多倫多舉辦的"加拿大國際兒童藝術展"。關注環境,潔凈海洋的精美創作,迷倒觀眾,征服評委摘得金果,銀果,銅果......,果藍滿滿。</div><div><br></div><div> 2016年工作,旅游,攝影共編寫88篇美篇。</div><div><br></div><div> 美篇,為我的旅游記錄錦上添花,我為美篇走天涯。</div><div><br></div><div> 泡上一杯茶,坐下來回顧2016年用美篇收集的我的三大旅程的難忘畫面,片段如下:</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 大年初一走黃刀,約會北極光》篇</h1><div><br></div><div> .....</div><div><br></div> <h3> 超級美女教練一聲令下,拉著雪橇的四條阿拉斯加雪地狗,像雄獅般勇猛,如劍一樣地飛也出去,前座人的身體一個后仰全身趟臥在后座人的身上了,腰部懸空十分受力,周身被教練用雪橇外殼溫柔地包裹著,像一個直直的水桶,露出一雙墨鏡眼睛。</h3><h3><br></h3> <h3> 不顧飛馳而來的雪花,不顧凌厲撲面的北極狂風,用手摸出被雪橇套復蓋在胸前的相機,頂風拍攝。心愛的相機啊! 您就辛苦一會吧,彼此都是人生的唯一機會,豁出去了。</h3><div><br></div> <h3> 看見狗狗十分投入的奔跑,盡情歡樂的呼叫,拉著游客穿林海,過雪源, 我心中泛起了敬佩之情,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 狗狗不愧為英雄! 站在身后駕駛位上的超級美女聽到了很高興,滔滔不絕地細數起家珍狗狗的種種,種種。</h3><h3><br></h3> <h3> 他們來自于阿拉斯加,參加過無數次國際比賽,冬季簽約于黃刀鎮旅行社為游客們提供狗拉雪橇運動服務......。</h3><h3><br></h3> <h3>最為含情默默的一對。</h3><h3><br></h3> <h3> 40分鐘的狗拉雪橇活動結束,在腦海里種下了超級美女訓狗師紅樸樸的臉龐,和她撫摸著愛犬為我們拍攝狗狗特寫鏡頭時的沒有語言的自然親切交流的畫面,為黃刀之旅寫下了最為溫馨的篇章。</h3><h3><br></h3> <h3> ......</h3><h3><br></h3><h3> 40分鐘沒有路燈的車程,一覺醒來到達北極光觀察區。<br></h3><div><br></div><div> 走下車來,黑暗中能夠朦朧地辨別出林海的跌宕,雪原的起伏,北極無邊無際的靜瑟土地。</div><div><br></div><div> 我們一行人像極了新大陸探險者。手拿照明器,身背三腳架相機,趔趔趄趄踩踏著凹凸不平的積雪,向凝固堅硬的茫茫河床深處走去,伸手朦朧可見五指。北極清涼的空氣撲面而來,那一棵棵滿頭白發蒼勁的松樹為人們行注目禮,鋪滿大地的雪花竊竊私語人們為北極光而來的癡情傻意。<br></div><div><br></div><div> 簡直酷畢了! 初嘗探險北極的癮,這可是00后的心態和行為啊。不是嗎? 人們瞬間被年輕了,想老都難!</div><div><br></div><div> 行走了20分鐘,到達北級光最佳觀察點。</div><div><br></div><div> 第二天晚上,年輕旅行社的老板出現,廢了這項看似虐待游客的行走項目,用車分兩批將我們從公路運至觀察點,三分鐘的路程,把客人照顧得舒服有加。但是,呼吸新鮮空氣,親近自然北極的機會就沒有了。估計是有人不原意走路,提意見了。</div><div><br></div><div> 導游很麻利地將小木屋的材爐點燃,燒水煮咖啡泡茶,端出巧克力,脆魔芋片,烤棉花糖。幫助大家將相機設置到拍攝夜景的指標,向各位通報北極光的動向。</div><div><br></div><div> 出發前在相機專賣店咨詢過營業員,如何保證相機在零下氣溫狀態下正常工作不受損害。得到了一句很牛的回答: 本地的相機有御寒抵抗力。既然這樣,就大膽地冬練三九,沒有后顧之憂了。</div><div><br></div><div> 將相機安裝上三腳架,裝備各就各位,離開溫暖的小木屋,走向-40°深夜的雪野,等待北極光的出現。</div><div><br></div><div> 相機三腳架被深深地插入雪地里,相機揚起高貴的頭顱,聳立在空中,仰視蒼穹。 萬籟俱寂,燈光黯然。</div><div><br></div><div><br></div> <h3> 綠色,絲幔般的云層若隱若現在山巒的樹梢之間,緩緩地,扭動著身姿向天空升騰,向人們走來。</h3><h3><br></h3> <h3>北極光! 北極光! 北極光!</h3><h3><br></h3> <h3> 是不是可以說: 今晚各位在2016年的運氣都不是一般的好啊?!!</h3><h3><br></h3><div><br></div> <h3> 我張開雙臂,擁抱天空,我按動快門,凝固律動。</h3><h3><br></h3> <h3> 北極光,在我的面前翩翩起舞,旋轉,伸展,跳躍,翻騰,聚攏,散開; 一會連綿起伏,形如柔絲。一會鋼健挺拔,直如利劍。她迷人的色彩,綠如初春,也綠如盛夏,綠如漓江的青羅帶,也綠如渥太華國會大廈的琉璃瓦。</h3><h3><br></h3><h3><br></h3> <h3> 北極光的真實魅力,要親臨其境,深夜凌晨枕趟在那-40°松軟的雪地上,看著天空, 面對面的端詳揣摩,才能略知一二的。</h3><div><br></div> <h3> 當十個腳趾頭埋在雪地里失去知覺的時候,便是提醒自己,是回到木屋的火爐旁取暖的時候了。避免相機鏡頭起霧氣,將三腳架連同相機放在空置的無暖氣帳篷里休息。</h3><div><br></div> <h3> 回到木屋將皮靴脫掉,放在火爐旁烘烤的雙腳透過襪子立刻熱氣騰騰,炊煙渺渺。沒有租用當地的大膠靴,腳上穿著的平常的雪靴也沒有漏,可抵御冰雪浸透仍覺得稚嫩,心有余而力不足。</h3><h3><br></h3> <h3> 2016年2月9號黃刀鎮的白天多云陰見小雪天空灰暗,晚上卻晴空萬里,星光燦爛。北極光款款走來,即興而舞,直至凌晨2點,才依依不舍地看著人們離她而去。<br></h3><div><br></div> <h3> ......</h3><div><br></div><div> 如果說,昨晚的夜色將黃刀鎮廣袤無垠的原野掩藏,那今天的晨光將大奴湖一望無際的湖面照亮。冰面上晶瑩閃爍的車轍寫出開往天邊的直線,打漁人藍色深沉的腳印走出極地捕撈的圓形。</div><div><br></div><div> 皚皚白雪的原野,連接著天際白色的云曦,天衣無縫潔白無暇。原來天地從不分開,膚肌連接自然相成。 汽車吐出的白霧,奔跑在靜瑟的湖面,哈氣立刻成霜染白了胸前的發辮。</div><div><br></div><div> 北極浩瀚的雪野近在眼前也遠在天邊。 </div><div><br></div> <h3> 汽車駛進大奴湖口,即刻被眼前極地的景象震撼! 震翻! 見過無數的場面: 海洋,草原,湖泊,高山。而這樣遼闊無垠凜冽絕白凝固的場面是第一次看見。語無倫次了。</h3><div><br></div><div> 當導游打開車門放我們出來時,雙腳落地大奴湖面,一手觸摸雪地,一手扣擊天空, 環顧四野,深感自己滄海一粟啊。建議有志于學習中文成語者,來此時別忘體會之。</div><div><br></div> <h3> 寫到這里,上網查找資料介紹大奴湖名氣如下:<br></h3><div><br></div><div> 大奴湖為加拿大第二大湖, 面積達 27,000平方公里。僅次于北面之大熊湖 (Great Bear Lake), 亦為全北美洲第五大湖, 湖深可達 614 km., 也是全加拿大最長河流:馬更些河(MacKenzie River)之源頭 (1,700 km.) 。更是世界數一數二之釣魚勝地, 尤以狗魚, 極地鱒魚, 偌大無比, 二三十磅, 基本而巳; 正是這緯度所獨有, 不可不試。天空, 可觀北鳥飛翔, 又或南返群雁。陸上, 有開始褪色之雪狐, 也有覓食之野貓, 野狼或野牛。</div><div><br></div> <h3> 站在大奴湖的河床中央,汽車停泊在身旁,湖面的冰體足夠堅固到承載我們這幾粒粟米嗎? 在這奇冷茫茫的大奴湖, 如何釣魚? 使用魚桿?誘餌? 平生了許多個好奇。</h3><h3><br></h3><div> 車子沒有息火。黃刀鎮的車子,尤其是出租車,開動著等待生意。</div><div><br></div> <h3> "大奴湖的管理機構每天勘測湖面的冰凍指標,方準予汽車進入湖區。" 導游介紹后,便和司機搬出鐵鏟,鐵秋。<br></h3><div><br></div><div> 大概在一百米之間距離的兩頭分別有兩個冰窟窿,兩根木頭棍子豎立著做標識,同時也是掛漁網的重要之地。圓形的冰洞凹陷下去半尺,已然結冰。</div><div><br></div><div> 用鐵鏟敲掉上面的冰渣,鏟平表面,如同打掃衛生。用鐵鍬將冰鑿開,撈出冰渣,清潔水面。</div><div><br></div><div> 看見他們工作如此投入,我也不想袖手旁觀當一名正宗的游客。要小試牛刀讓他們看看本女子也懷藏著當年練就的修理地球的神功。而導游JF千叮嚀萬囑咐: 要牢牢握緊手中的鐵鍬,以免失手掉進六百米深的湖里,又要再買新的。</div><div><br></div><div> 不敢怠慢,接過鐵鍬,隔著手套用力緊握,朝著冰窟窿圓形的洞口垂直鑿下去,咣! 咣! 咣! 立竿見影,鑿開了四分之一的圓洞,自認為十分的整齊垂直。又用鐵鏟撈起浮動的冰渣。最后覺得適可而止,便將鐵鍬還給他們。這時,資深冰釣高手司機J拿過鐵鍬重點示范,他的要領是,45°角傾斜著鑿冰窟窿口,讓冰從上往下它逐漸變小成圓形,而不是垂直的大洞。感覺這樣更堅固。門門手藝都有"師傅"之處。</div><div><br></div> <h3> 冰洞口清理完畢,露出了幾根淺綠色的尼龍線漁網,順著河面平坦的方向往外拖拉,一條條魚兒露出了水面。北極清純的水,養育潔凈的魚。魚的眼睛明亮光滑,魚鱗整齊飽滿。<br></h3><div><br></div> <h3> 從河下冰水里剛剛露出頭來的魚兒,身體彎曲抖動自如。當它們來到岸上不到一分鐘,便凝固冰凍。等你轉身拍幾張照片回來時,已經物是魚非了。魚身厚厚的包裹上一層白色的冰殼,和剛出來時那透明光鮮的樣子截然不同。</h3><h3><br></h3><h3> 這樣迅速詭異的變化,你都不免會天生具備偵探福爾摩斯的思維 : 這魚怎么變了?什么人來過? 發生了什么事情? 誰是目擊者? 當然,浩瀚的大奴湖,此刻總共四人,每人距離魚兒兩米之遠,不是忙拍攝就是忙拉網,沒有人去理會戰利品。所以,魚的變化完全屬于湖面- 40°的環境使然。試想: 如果人們沒穿衣服的話,會不會也變成這樣身穿銀色盔甲的一條凍魚。<br></h3><h3><br></h3> <h3> 導游JF司機J,帶領游客9號晚上觀看北極光,10號清晨4點鐘陪送完客人回各自的旅館后,9點多鐘又來帶領我們冰釣至中午13點鐘。哈哈,我高度興奮,為興趣愛好激情拼搏3,4天,一天睡眠4個小時尚可。而他們,作為一生的事業如此家常便飯的作息,工作,要有多愛這份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呀?<br></h3><div> </div><div> ..... </div><div><br></div> <h3> 記錄了北極的夜晚,能不看她的日出嗎? 這樣回程豈不是稍有遺憾? 我是不是一個有點貪心的人? 我愛所有的日出,北極的日出也不例外。</h3><div><br></div><div> 看極光回來睡眠了3個多小時,7點半鐘起床,拉開窗簾,發現夜幕籠罩著深藍色的天邊有一絲淡淡的粉紅。我的天吶! 這是為我準備的日出嗎? 這是為我準備的太陽嗎? 感謝上天! 真是想什么有什么。</div><div><br></div><div> 沒有梳妝,來不及打扮,對LD說道: "我會平安回來的"。穿上一切御寒裝備,降下一樓,走上停泊在賓館門口的第一輛冒著滾滾白浪的出租車,對出租司機說: 請到黃刀山去! 幾分鐘$6.50的車費便到達目的地。吩咐出租司機在山腳下稍等片刻,上山拍攝幾張照片便下來用他的車回程,司機十分樂意。</div><div><br></div> <h3> 還在賓館時就想,觀看日出的游客沒準占領了黃刀鎮的山頭,如同在寶島阿里山那樣,長槍短炮攝影器材早早就擺放好了,就等太陽露臉。此刻我去,也許已經遲到。<br></h3><div><br></div><div> 登頂山巔,令我始料不及,除我之外,沒有人類,空空如也。遠遠的樹梢上偶爾飛過兩只早起的鳥兒。</div><div><br></div> <h3> 這是一片地球的凈土,遠離喧囂,遠離繁華,世外雪原。黃刀鎮以它原生態的恬靜悠然地睡姿迎接新的一天到來。</h3><h3><br></h3> <h3> 8點14分到達山頂, 40分鐘后,太陽在我一個觀眾的癡情盼望中,完成他從雪域黃刀鎮的地平線冉冉升空的輝煌使命。美不勝收。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樣一片開闊的大自然領地與太陽之間的關系的畫面,在這里360度轉身視線零障礙的黃刀山上得以實現。<br></h3><h3><br></h3> <h3> 太陽一露臉,我立刻下山踏上回程的旅途。心有愧疚出租司機一直等待在山腳下面發動著的車里,只有千謝萬謝司機了。進到車里,車頭價錢表盤上的讀數不是原來的$6.50,而是$30,頓時釋然,記時收費,這是最公平的交易。<br></h3><h3><br></h3> <h3> 出租司機向我推薦了去原住民地區參觀的項目,20分鐘車程。要不是趕回程的航班,我必定會去。<br></h3><div><br></div><div> 我選擇了5分鐘車程去大奴湖看冰的項目。十分有趣,冰也是一種特殊的景觀嗎? 冰裂紋是天然的肌理圖案,透過冰塊,可以看見腳下涌動流淌著大奴湖里不為人知的水底世界。</div><div><br></div> <h3><br></h3><div> 司機指點裂冰。</div><div><br></div> <h3> 不看冰下那600米深的滔滔大奴河水,干脆躺在裂冰上體會一下,是什么感覺?<br></h3><div><br></div><div> 親臨其境目睹了大奴湖日出時光芒四射霞光萬道的壯麗景觀。這是意想不到的收獲。</div><div><br></div><div> </div> <h3>回來看片時才發現,相機也被美翻。</h3><h3><br></h3><h3><br></h3> <h3>黃刀鎮機場行李傳送處</h3><h3><br></h3> <h3> 回到賓館早餐后,打包行李,在去機場的接駁班車到來之前,趕到加拿大西北地區黃刀市旅游登記中心報導,付費3塊錢,領取印刷有當事人大名的探險60°北極證書,獲贈金光閃閃的黃金大刀一把(領帶夾)。<br></h3><h3><br></h3><h3> 4日黃刀約會北極光之旅,寫上完美的句號。</h3><h3><br></h3> <h3> </h3><h1>《美西攝影寫生之旅,大峽谷羚羊谷黃石布萊斯峽谷》篇</h1><h3><br></h3><h3> .......。</h3><h3><br></h3><h3> 2016年7月16日</h3><h3><br></h3><h3> 四點鐘起床打包行李,囫圇吞粥,五點16分鐘大巴從拉斯維加斯啟程,趕乘直升飛機,視察美西大峽谷。</h3><div><br></div><div> 趕早,是因為星期六游客排隊人多。乘直升機,是因為年底將取消此項目。趕在成為歷史以前豪華奢侈一把,走不動路也能觀看一眼不同角度的美國西峽谷的偉岸身軀。</div><div><br></div><div> 男女老少旅行團成員,軍人的節奏 ! 懷疑導游是曾經的軍人。</div><div><br></div><div> 千萬不要遐想旅游度假是徹底放松睡到自然醒的休閑狀態,錯 ! 那樣,你就只能躺在賓館里看天花板。做好比上班還要快的生活節奏的心理準備。</div><div><br></div><div> 太陽,從車頭的玻璃窗前冉冉升起,有節奏地映照在相依熟睡的游客們的臉龐。車廂內及其安靜,除了汽車行駛產生的有規律的催眠般的搖曳,再就是我按動手機拍照窗外飛馳而過的原野的吱吱聲音。</div><div><br></div><div> "已走過六百萬年歷史的美國大峽谷(Grand Canyon),位于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 是大自然在地球上的杰作,輝煌與壯麗遠非一般自然景色可比。</div><div><br></div><div> 據說在十六世紀,有一個叫科羅拉多的人為了尋找傳說中的七座黃金城,從遙遠的地方跋涉到此地并發現了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之名也由此而來。</div><div><br></div><div> 大峽谷的泥墻小屋廢墟,表明在13世紀印第安人是開發這里的最早的主人。</div><div><br></div><div> 美國獨臂炮兵少校鮑威爾,于 1869年率領一支遠征隊,乘小船從未經勘探的科羅拉多河上游一直航行到大峽谷谷底,他將一路上驚險萬狀的經歷,寫成游記,從此大峽谷廣為流傳,引起美國朝野的注意,于1919年建立了大峽谷國家公園?,F每年接待300多萬游客。" 摘自網上資料。</div><div><br></div> <h3>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們來到大峽谷直升機場時,已經有返程走下飛機的游客。難道他們3點鐘起床啟程? 真拼 ! <br></h3><div><br></div><div> 五人一組游客乘坐一架直升機。無論如何按照編號調整,胸掛相機的俺,始終被安排在由兩位男士保護著的后排中間位置。而兩手空空膽子小小的另外一位女士, 卻榮幸地被分配在前排副駕駛位置,面對地球上最為壯麗的大峽谷。把后排的俺們給羨慕翻了,尤其是被左右夾攻動彈不得,從人頭之間的縫隙去窺視那躲躲散散的世界奇觀的俺。</div><div><br></div><div> 地勤向駕駛員發出起飛的指令。</div><div><br></div> <h3> 直升飛機沿著陡峭的峽壁航行,刀刻斧鑿般的峽壁近在咫尺,觸手可及。日夜奔流向前,開山劈道,大峽谷的創作者科羅拉多河流指引著俺們的航向。穿越彎曲狹窄的峽谷,直升機降落在仙人掌的棲身地科羅拉多河旁的谷底。<br></h3><h3><br></h3> <h3> 站在谷底環視群山,有仰視,膜拜,迎接光輝的感覺。加之直升飛機掀起的強烈氣流,海陸空的意境揮之不去。<br></h3><h3><br></h3> <h3>谷底的工作人員在峽谷的陽光下,更顯得朝氣蓬勃。</h3><h3><br></h3> <h3> 全長2320公里,發源于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 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利福尼亞灣入海的科羅拉多河流,此刻,安靜地流淌在俺們的身旁。<br></h3><div><br></div> <h3> 當直升機飛回到地面,峽谷的頂端時,再往深邃的峽谷底部看去,呵呵! 壯麗的場面讓人窒息,萬丈深淵令人不寒而栗手心出汗腳后跟發麻的生理反應也隨之而來。有恐高感覺的人,就有膽大愛玩高空特技的主。有人偏偏可以坐在懸崖邊上,向空中晃動著雙腳。真不知道人們的膽,是滋以什么營養來培育壯大的。佩服 ! <br></h3><h3><br></h3> <h3> 沿著科羅拉多河流向黑峽谷,我們的旅游大巴來到被贊譽為沙漠之鉆(Diamond on the desert)的胡佛水壩 (Hoover Dam)。<br></h3><div><br></div><div> 一眼望去,叢山峻嶺,跌宕起伏的褐色。肅氣,霸氣,擁抱百川的氣勢。</div><div><br></div><div> 進入水壩區域,在旅游大巴上接受工作人員到車上來的安檢。我們乘車環山參觀了胡佛水壩的全貌。真正下車步行游覽的客人不多,三三兩兩。</div><div> </div><div> "胡佛水壩於1931年由第三十一任總統赫伯特·胡佛為化解美國大蕭條以來的困境及加速西南部地區的繁榮,動工5000人興建。壩體最後一次水泥灌漿于1935年完成,比計劃提早2年竣工。1935年9月30日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偨y主持了竣工儀式。水電工程自1936年竣工發電。建成之時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結構和發電設施。該壩高726英尺(高220公尺,底寬200公尺,頂寬14公尺,堤長377公尺)。壩建成後形成人工湖米德湖,該湖為西半球最大人工湖,湖區有6個碼頭,景致優美,已成為美國人遊艇、滑水、釣魚、露營渡假聖地。</div><div><br></div><div> 建造花費:4900萬美元。人命花費:112人。水壩高度:221.4米。水壩長度:379.2米。水壩厚度:全厚200米。混凝土數量:333萬立方米。 裝置容量:2080兆瓦。年發電量:42億度。發電率:0.23〈相當於平均一天發電5.5小時〉。交通流量:每日約13000至16000人橫過水壩。米德湖統計資料:面積157900英畝,深152米,湖岸線長885公里......。"網上資料顯示。</div><div><br></div><div> 胡佛水壩走過了八十一年的歷程,可周圍的泥土和混凝土的堤壩結構,卻如同新建成一般。堅如磐石 ! 三十年代的施工水平,施工質量就這樣過硬,震撼 ! </div><div><br></div> <h3> 途經印第安部落卡耶塔小鎮,太平洋戰爭美國無線電通訊傳播使用,被稱為無敵密碼的納瓦霍密碼,就發明于此。納瓦霍密碼采用了納瓦霍人的語言,聲調,語法,沒有文字,設計成的專用軍事密碼。只有應征入伍的納瓦霍士兵能夠明白,日本軍隊無法破譯,為美國的二戰作出了貢獻。2001年小布什在任總統時,為當年的納瓦霍密碼發明的戰士現今的尚存者頒發了榮譽證書。<br></h3><h3><br></h3> <h3> 7月17號,目的地馬蹄灣,羚羊谷。</h3><h3><br></h3><h3> 馬蹄灣是科羅拉多河在亞利桑那州境內的一截U形的河道,也是格蘭峽谷(Glen Canyon)其中的一小段,由于河灣環繞的巨巖形似馬蹄,所以叫作了“馬蹄灣”,也有人叫它科羅拉多河的大拐彎。<br></h3><div><br></div><div> 馬蹄灣的土是紅色的,而圍繞著紅色巨巖形似馬蹄的科羅拉多河是翡翠綠的顏色,極美。免費自由游覽。</div><div><br></div><div> 站在馬蹄灣邊的巖石頂端往灣底的河流看去,恐高的感覺沒有,恐低是必然的。即使恐低,遠道而來的人們也要留下英勇的形象,在懸崖邊緣跳上一跳,留下飛騰,翱翔的倩影。</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 7月17號早上十點鐘,準時到達羚羊谷 (Antelope Canyon) 。從停車場,沿著紅色沙丘干澀的山嶺,步行一段路程方能到達目的地??购抵箍首詡滹嬘盟木緲苏Z,立于必經之路。</div><div><br></div><div> 萬萬沒有想到,那驚艷世人的羚羊彩穴竟然藏匿在一個相當不起眼的地上的峽縫里面。要不是當地納瓦荷族人向導的領引,實在難以與曠世佳作聯想在一起。羚羊谷,百分之百的原生態景觀。</div><div><br></div><div> 據納瓦荷族的歷史傳述,該地過去是叉角羚羊棲息處,峽谷里也常有羚羊漫步,這就是羚羊峽谷此名的由來。老一輩的納瓦荷族曾將此地視為靜思與大靈溝通的棲息地。</div><div><br></div><div> 而羚羊峽谷的形成,是砂巖經過百萬年的暴洪侵蝕,風蝕的產物。 高原暴雨導致的山洪暴發,成為了切割地表最主要的力量。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暴雨,山洪暴發的力量就越是驚人。極度干燥堅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順地勢沖刷,如果地表有些許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攜帶著一路沖下的砂石幾乎無堅不摧,日積月累,就能將地貌改造得天翻地覆。</div><div><br></div> <h3> 羚羊峽谷,名副其實的峽谷,某些路段只能一人側身而過。為了保證游客暢通無阻,安全游覽,我們在峽谷里的行動要聽命于向導。一意孤行堵塞交通者,向導隨時可以阻斷我們的游覽。<br></h3><div><br></div><div> 所以,當納瓦荷族的帥哥美女向導,用普通話。注意! 用普通話哦 ( 把俺們嚇了一跳) ,向游客發出指令時 : " 走啦! 走啦! 不要照相啦! " 我們也跟嘴重復: " 走啦! 走啦! 不要照相啦! " 。有時,為了不讓向導著急,又想多拍兩張照片,便一邊照相,一邊嘴巴念念有詞道: " 走啦! 走啦! 不要照相啦! "。</div><div><br></div><div> 向導看見我們這么自覺,還幫助維持次序,便對我們說 : "我要讓你們看見一個奇跡。" 他從地上抓起一把土,往空中揚去,一道光柱頓時在我們的眼前閃亮登場。把我們驚訝得像木頭人定在原地,等想起拍攝時,光柱已經消失。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小伙子又給我們表演了一次。</div><div><br></div><div> 游覽羚羊谷,自始至終就是在重復著納瓦荷族人向導的普通話: " 走啦! 走啦! 不要照相啦! " 的歡樂氣氛中進行。現在想起來,仍然笑從心生,難以忘懷。</div><div><br></div> <h3>吶喊!</h3><h3><br></h3> <h3>書籍封面設計</h3><h3><br></h3> <h3> 中午,在佩吉(Page ) 市麥當勞用餐,兩點二十分出發, 行程兩個半小時車程前往紀念碑山谷 (Monument Valley) 。<br></h3><div><br></div><div> 紀念碑谷實際上是包含紀念碑谷納瓦霍部落公園(Monument Valley Navajo Tribal Park)周圍的大片區域,而納瓦霍族的保留區相當于國家公園,例如猶他州的奧利亞特-紀念碑谷(Oljato-Monument Valley)就在紀念碑谷的指定區域內。</div><div><br></div> <h3> 這是一片遼闊的紅土高原,上面聳立著一座座如同豐碑般的山頭。沒有峽谷的近親,卻有遠鄰的距離美。開闊而一望無際。<br></h3><div><br></div> <h3> 我們乘上納瓦霍人駕駛的吉普車,塵土飛揚,顛簸跌宕地開始了,有著27公里長的純泥土地,駛進西部的體驗。</h3><h3><br></h3><h3> 在這節奏猛烈,東搖西擺一刻不停的敞篷吉普車上,想座穩都難,要捕捉靜態的鏡頭,簡直就是做夢。十分奇怪,卻沒有一個人原意放下手中的相機,任憑虐待也高舉相機緊貼眼眶,讓其在鼻梁和額頭之間跳躍,沉浸在忘我的美景欣賞和絕不浪費一秒鐘的拍攝之中。<br></h3><h3><br></h3> <h3> 西部題材的許多名片在此拍攝 : 《驛馬車》、《搜索者》。導演羅拔·湛米基斯的《阿甘正傳》也取景于紀念碑谷。近年則有英國電視劇《超時空博士》的其中兩集不可能的宇航員和月球之日。<br></h3><h3><br></h3> <h3> 7月18日,出征美西攝影寫生之旅第五天。</h3><div><br></div><div> 清晨6:00出發,迎著溫暖的日出書寫新的一天。</div><div><br></div><div> 可是,今天多云見陰,零星小雨,氣溫17°。從攝氏40多度炎熱無比的拉斯維加斯出發,北上幾日來第一次遇到雨露滋潤的早晨。陰涼,緩解氣溫高干熱造成的鼻子出血現象。對于拍攝玲瓏拱門,自然光線的給于卻是謙虛有余,吝嗇有加滴。</div><div> </div><div> 如果說,昨日,玲瓏拱門站在日出日落里的光輝形象在您的心目中熠熠生輝。那今日,她送上的是沐浴在小雨里像鄰家女孩般低調柔和的面貌。</div><div><br></div> <h3> 從拱門國家公園的入口,徒步翻山越嶺近一個小時,到達玲瓏拱門的所在地。<br></h3><div><br></div><div> 一座十幾層樓高的拱門, 巋然不動巍峨挺拔地聳立在紅色山谷的邊峰上。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如此得意之作品。這不是近似于拱門,相似于拱門,而是完美無缺的有拱,有孔的拱門。</div><div><br></div><div> 假如有一道日出的神光過來,照耀在拱門的軀干上,那會是何等的效果呢? 可惜遇到了多云陰天的時辰了。 假如我們等待到傍晚日落的時分,又會是如何景象呢? 其實我們無法選擇,30分鐘后必須回程。 所以,無論眼前是什么樣子的光線條件,無所挑剔地將玲瓏拱門的風姿收入鏡頭為正道。 </div><div><br></div><div> 大家爭相與資深大腕玲瓏拱門合個影,自覺地排隊照相。讓同伴在遙遠的角度拍攝一張,拱門里有個小小的人兒,看不清五官的照片,紀念到此一游。</div><div><br></div><div><br></div> <h3> "黃石國家公園,1872年3月1日被正式命名為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國家公園。占地面積約為898317公頃,位于美國的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br></h3><div><br></div><div> 該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它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森林之一,公園內的森林占全美國森林總面積的90%左右,水面占10%左右。有超過10,000溫泉和300多個間歇泉。擁有290多個瀑布。園內有黃石湖、黃石河、峽谷、瀑布及溫泉等景觀,是一個負有盛名的游覽勝地。園內有很多種野生動物,包括7種有蹄類動物,2種熊和67種其他哺乳動物,322種鳥類,18種魚類和跨境的灰狼。有超過1100種原生植物,200余種外來植物和超過400種喜溫微生物。</div><div><br></div> <h3> 沿著蜿蜒的棧道步行進入熱地,成千上萬的細菌形成色彩斑斕的肌理圖形流遍大地。<br></h3><div><br></div><div> 溫泉熱氣裊裊。</div><div><br></div><div> 失去樹葉無官一身輕的銀灰色樹干群,鐵骨錚錚地站立在熱地里,一展見證滄桑歷史的資深老者的雄風。</div><div><br></div><div> 美國野牛,漫步在車水馬龍的繁忙公路中間,和我們來自世界各地遠方的客人一一打招呼,盡地主之。</div><div><br></div> <h3> 我們遇上了黃石公園公路維修地揭幕,道路堵塞蟻速進程。十分鐘的車程走了一個小時。赴約下午2點鐘的老忠實噴發,因遲到30分鐘而撲空。90分鐘一場的自然噴發,我們只能等待3:30的噴發。如此,后面的參觀項目只好順延。<br></h3><div><br></div><div> 原計劃看完老忠實噴發,回頭看黃石公園第一美景"大棱境溫泉"。因導游無法說服司機多走一段回頭那堵塞的道路而胎死腹中。導游十分歉疚地,每人送一幅"大棱境溫泉"明信片,聊表慰籍。這是他下車在當地禮品店購買的明信片。手捧"大棱境溫泉"明信片,同情導游,理解司機,開導自己,下次如果還有機會再來黃石國家公園,補課 "大棱境溫泉"。</div><div><br></div><div> 老忠實壯美地噴發。</div><div><br></div> <h3> 7月21日,美西攝影寫生之旅第八天。</h3><div><br></div><div> 早上 7: 00鐘出發。</div><div><br></div><h3> 布萊斯峽谷 (Bryce Canyon) 的出現,簡直是把美西之旅的價值,提升到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br></h3><div><br></div><div> 站在布萊斯峽谷的邊緣,面對那些形形色色的石柱,如同巨型舞臺上站立著宏大明星陣容的場景。讓我聯想起2013年在張家界天子山看見的御筆峰,2012年在西安看見的兵馬俑。它們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 萊斯峽谷的石柱以成千上萬來計數,以橙紅色炫麗的顏色來裝扮自己, 經歷了千萬年風雨侵蝕而修煉成形。再次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 <h1> 《地中海攝影寫生之旅--威尼斯》篇</h1><h3><br></h3><h3> 威尼斯,是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酒店"里,小橋流水身著民族服裝搖擼著貢多拉的青年引吭高歌的流動畫面,藏存在我腦子里的雛形,近10年前留下的印象: 悠閑,浪漫 , 歌唱的民族。<br></h3><h3><br></h3><div> 這次12月9日至21日,11日的地中海游輪,便是啟程于威尼斯。有幸將10年前的想象變成現實,走進真實的威尼斯。</div><div><br></div><div> 專門網購了一塊128 GB的儲存卡,5萬照片的容量看足地中海的風土人情。專門攜帶了一雙高筒水鞋,外加中筒雪靴,雙保險迎戰網上介紹一年有120天,尤其是冬天威尼斯會在水中,以及朋友傳經送寶11月去威尼斯時穿水鞋的經歷。</div><div><br></div><div> 萬事具備,只待啟程。</div><div><br></div><div> 臨出發前一天,無意中翻閱日歷: 7號,初9,大雪,忌出行! 呵呵,尚若逆天行之會發生什么? 若是順從天意止步于此,退去機票,船票......,用腳指頭來想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真有什么發生,只能挑戰不可能了。</div><div><br></div><div> 7號中午啟程渥太華,途經華盛頓,布魯塞爾,當地時間上午11點多鐘抵達威尼斯馬可波羅機場。</div><div><br></div><div> 天空的魅力,變化無窮,神秘莫測,浩瀚富有。千百萬個不同的畫面,每每吸引著我的目光,從無厭倦。坐在機窗旁的位置是我的最愛。倒與不倒時差,此刻,無關緊要。</div><div><br></div> <h3> 飛機在威尼斯上空盤旋將要下降時,地面上的圖形不是方塊的城市布局,而是遷回百轉,迂回蜿蜒迷宮般秋色的圖案,絕美! </h3><h3> </h3><h3> 這是否拉開神奇威尼斯的仙境大門?</h3><h3><br></h3> <h3> 此次航行,在飛機上還牽手了北美的藍天白云,目睹了陽光力透云層,布魯塞爾濃烈的黎明。</h3><div><br></div><div> 在馬可波羅機場購買了的車船通票,為丈量美麗的島域威尼斯,打開交通要道。38€兩日通票,當地人的交通開銷,可以去到威尼斯的任何一個角落。</div><div><br></div><div> 走出機場陽光燦爛,通往市區的高速公路,來回并道彎曲時都剛夠一輛車的寬度。此時,才對比得出北美的遼闊,和威尼斯的寸土寸金的區別。</div><div><br></div><div> 汽車的終點站,便是威尼斯主島火車站輪船港口的交匯點,河流近在咫尺,拱橋就在腳下。十分順利,步行了幾分鐘的路程就到達了在網上預訂的旅館。提前了1個多小時辦理了入住手續,旅館工作人員很通融,估計客房有的是。</div><div><br></div> <h3> 當從旅館出門時,眼前的景致與半個小時前已經截然不同。</h3><h3><br></h3> <h3> 漫天濃霧滾滾而來,遮蓋了水中的橋梁,暈染了房屋的倒影門窗,悄然地把威尼斯披上了一層羞澀的婚紗。百米以外的空間形狀消失,猛地吸一口氣,潮濕而涼爽,通透到身體里。<br></h3><div><br></div><div> 霧中仙境威尼斯,是她的真實面貌給我的第一印象。</div><h3> </h3><h3> 在晨霧中練功的青年。</h3><h3><br></h3> <h3>伸出你的手</h3><h3><br></h3> <h3> 被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侖稱為"歐洲最美的客廳""世界上最美的廣場"的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以制造色彩斑斕的穆拉諾玻璃器皿而聞名于世的穆 拉諾島( Murano ) , 以蕾絲紡織聞名於世的布拉諾島(Burano),同樣,都穿上了朦朧的服裝。</h3><h3><br></h3><h3> 可喜的是,地上相當的干燥,行走方便,千里迢迢背來的高筒水鞋,無用武之地了。<br></h3><h3><br></h3> <h3> 威尼斯(Venice)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游與工業城市, 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 其建筑、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br></h3><div><br></div><div> 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以舟相通,故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div><div><br></div><div>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電影節之一的威尼斯電影節于每年的8月至9月間在此舉行。</div><div><br></div> <h3> 威尼斯,人不留人,天留人。原計劃12月9號晚上11點鐘出發的郵輪,被濃霧熱情地挽留在港口。</h3><h3><br></h3><div> 上船后延期了32個小時,12月11號清晨7點鐘,濃霧淡薄,港口開放,船長發出了"挪威精神號"游輪啟程地中海之旅的指令。一陣莫名的愉悅頓時涌上心頭。人們起床,紛紛走向甲板,瞻仰港口的真容,遠眺水中威尼斯魅力無窮的倩影......。</div><div><br></div><div> 撥開濃霧后的航程,駛向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前程似景。</div><div><br></div> <h3> 回顧2016的旅行,絕美而難忘。</h3><h3><br></h3><h3> 地中海之旅的克羅地亞,雅典,羅馬,佛羅倫薩,馬賽,巴塞羅那,正在總結中。</h3><h3><br></h3><h3><br></h3><h3>謝謝欣賞!</h3><h3><br></h3><h3>祝您2017年吉祥如意!</h3><h3><br></h3><h3><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涞水县|
淅川县|
茌平县|
沁水县|
涟水县|
双柏县|
绥芬河市|
武鸣县|
鄂尔多斯市|
申扎县|
宝应县|
上犹县|
元阳县|
余姚市|
德保县|
刚察县|
乐山市|
宁河县|
玉环县|
内江市|
江安县|
富蕴县|
泊头市|
马鞍山市|
贺州市|
肇庆市|
绥阳县|
历史|
康平县|
灌南县|
海城市|
连南|
长治市|
阿巴嘎旗|
上虞市|
阿拉善盟|
盐山县|
玉树县|
古浪县|
共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