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趙華拍攝制作</h1> <h1>平定明清建筑一條街</h1> <h1>三槐堂介紹視頻</h1> <h1>三槐堂</h1> <h1>三槐堂為九世王光國堂號,名氣遠播九州,聲望高過王臨國千總旗桿院,以至從詞典堂字中都可以查到三槐堂條。</h1><h1>王光國生于乾隆四十四年,字賓候,號玉山,附貢生,候詮詹事府主薄,進階都察院經歷,吏部員外郎加二級,誥授朝儀大夫。《山西通志》載王光國于道光初年,獨修試院,為士林所稱。《平定州志》載王光國道光年間任吏部員外郎。</h1><h1>三槐堂大門迎面有照壁一座。與左右倒座戚位兩端與外山墻垂直也有兩座照壁相互照應,三座照壁均由磨制青磚砌就,飾以精美磚雕圖案,斗拱出檐,簡瓦覆頂,脊雕透孔花紋,兩端穩以獸頭,造型美觀,闊大偉岸,可惜現已不存。</h1> <h1>三槐堂門樓、前院和中院與垂恕堂老院的結構模式大同小異。由于門樓橫擔左右戚位,故而院落更為開闊寬敞,戚位和廂房的形制也尤為豪華氣派。</h1><h1>中院正面有中堂五間,高屋建瓴,富麗堂皇。中堂后面建有玲瓏風致,頗具韻味的戲臺與后院正窯相對。后院窯洞為四明四暗結構,正對戲臺的一眼窯洞門外建有明柱廊檐式額坊。窯洞左有漢白玉石階石欄,可越高房。右側月臺直通跨院。左右繡樓均為上三下三木質結構,跨院繡樓與左右繡樓平行并列。不同的是跨院繡樓下面是窯洞。與窯洞一線是半坡簡瓦房,瓦房與前院右戚位相接,合圍跨院。</h1> <h1>后院窯頂前側兩端各建一座望樓,方正形制,狀若古堡。頂后建有五大二小七間高房,均為廊柱出檐硬山頂結構。前臉木鏤門窗,柱椽彩繪,華美絕倫:房頂磚雕屋脊,塑獸仰首,蔚為壯觀。房前空地寬敞,勢可走馬。再由前面花墻圍合,又形成一個完整的二層院落。跨院繡樓外側建一券門,上為硬山頂瓦頂,下為如意磚垛。出門左拐,又有一券門與主院外墻齊平,門額“翰墨軒”,為磚刻楷體,入門是三槐堂學坊院。</h1><h1>學坊院西北角有窯洞四眼,瓦房七間,圍成二門二院。其院外空地較大,由稍墻合圍。實為后花園。院內原有三顆古槐,枝葉繁茂,干莖兩人合抱免可觸手,三槐堂由此而名。</h1> <h1>宋家莊三槐堂是當前陽泉保留極少的文化瑰寶,經過多年的維護和修繕,不久前對外開放。可以讓世人重新體驗封建體制下的古代建筑,幽深的地主大院再現。</h1> <h1>能在雪天拍到三槐堂,是個難得的機會</h1> <h1>平定三槐堂三八席是省級非物質遺產</h1> <h1>陽泉平定風俗:三八席的由來</h1><h1> “想吃‘三八席’,就做新女婿。”你聽說過只有當了新女婿才能享受到的宴席嗎?在平定就有這樣一道宴席,它有著“皇家宴席”的美譽。</h1><h1> 平定自古為通衢大道之咽喉,商貿業比較發達,產生了許多富商大賈,而宴請成了人們社交、文化交流、商務、禮儀必不可少的手段。</h1> <h1>三八席介紹視頻</h1> <h1> “三八席”制作技藝源于宋金時期。明永樂年間,平定生活安定,在文人墨客的奢侈生活和雅興下產生了四套席。由于吃四套席的耗時(每套結束,中間有琴、棋、書、畫和麻將的娛樂),有時可長達24小時,而后就衍生出“三八席”。“三八席”節儉、節時又不失體面,于是得以擴散、流傳。</h1><h1> “三八席”作為平定菜系的精品,代表民間最高檔的宴席,是平定婚俗中謝婚的席面,是整個婚禮中娘家的重頭戲。席面十分講究,且寓意深刻,歷經了千年的積累、傳承、變遷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具有古樸而豐富的文化內涵。</h1> <h1>舊時首席一般安排在女家主宅,用八仙桌,桌朝大門(東邊),新女婿則坐到最尊貴的席位——坐西而東,左右是親戚和擔盒的,其次是女家的客人,講究是老女婿陪新女婿,姑父、姐夫等共計七人。席口要留給本家的長輩,服務本桌接菜、讓菜、倒酒等,前來給新女婿敬酒的人也在席口進行。</h1><h1> “三八席”因三八二十四道菜而得名,但最后席面上不僅僅是二十四個盤子。“三八席”整個席面用八命名,象征成雙成對,喜事逢雙。以四為基數,取“事事如意,四平八穩”之意。食材絕不用“下水”之類,菜名絕不用炒字(與吵同音)。開席前要上八碟干鮮果品,這并不算在正式的 “三八席”菜品之內,是為客人未齊或剛到入座預備的。四干果:糖花生、桂圓、瓜子、葡萄干,取早生貴子、多子多孫之意。四鮮果:蘋果、橙子、香蕉、哈密瓜,取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之意。表示岳父家對女婿的熱忱和美好祝福。</h1> <h1> 第一個“八”是四葷四素八碟壓桌菜。四葷為腱子、肘花、片肉、燜子;四素是瓜干、皮蛋、桃仁、石花菜。壓酒涼菜“腱子”打頭,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石花菜”收尾,取其長長久久,好事連連不斷之意。</h1><h1> 接著上八大碗、八小碗,主菜講究“帶”,一大碗“帶”兩小碗,小碗后跟一道點心,叫“帶子上朝”。“三八席”為什么要上碗而不是盤呢?過去,吃“三八席”不像現在有帶轉盤的大桌,而是八仙桌,整個“三八席”的桌子上盤碗的總數有36個,所以在當時就把部分盤改為碗,一直沿用至今。先上的是前四大碗帶八小碗、四道點心,分別是大碗紅燒海參,小碗小酥肉、小碗燒山菌,點心燒麥;大碗紅燒肘子,小碗過油肉、小碗珍珠丸,點心雞絲卷;大碗香酥雞,小碗腰果蝦仁、小碗酸辣魚,點心爆香冰凌;大碗八寶飯,小碗松籽玉米、小碗拔絲蘋果,點心雪梅釀。隨之再上后四大碗——氽丸子、銀耳蓮子湯、蝦干白菜湯、漂糕湯和兩大碗米飯,再每人一小碗漂抿蛐。這兩個“八”十六道菜品中,每個菜都含有美好的寓意,如:主菜“紅燒海參”打頭,叫“紅開喜宴,滿堂喜氣鴻運來”,“拔絲蘋果”代表幸福平安的日子長又長,“珍珠丸”寓意榮華富貴一生一世。“三八席”上,新人的舅舅、姑夫等長輩都在席面上,怕長輩牙口不好,所以特加好多道松軟鮮香、非常適合老人品嘗的菜肴,珍珠丸就是其中之一。點心雞絲卷,由發酵的白面加椒鹽做成,由于形狀是一絲一絲的,吃起來和一絲一絲的雞肉相似,所以起名雞絲卷。雪梅釀夾甜餡點心,寓意為小兩口未來的生活蒸蒸日上、甜甜蜜蜜。最后四大碗多為肉丸、甜丸之類的湯品,寓意“完滿”。至此,菜品全部上齊,酒席才算結束。</h1> <h1>烹制考究風味獨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三八席”豐富的菜品中,不乏平定獨有的特色菜——壓桌菜里,四葷中的平定燜子最具特色,做法是把豬肉絞碎,放入雞蛋、淀粉、料酒、二味水、蔥姜末、食鹽等調料(其中,雞蛋不要蛋黃)充分攪拌后拍成2.5厘米至3厘米厚,用蛋黃汁附于表面上籠蒸,蒸熟晾干,切塊就成了。四素中,瓜干講究頗多,這種黃瓜干,皮肉均翠綠可愛,表面光潔、無皺。食時清脆味甘,外韌內脆。清朝乾隆皇帝親筆御批為“龍筋”,被定為進獻皇宮的貢品。</h1> <h1> 平定過油肉以色澤金黃、味香軟嫩而名聞三晉。相傳,過油肉起源于明代,原是平定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傳到平定民間,進而傳遍山西、河北等地。過油肉的做法和配菜都很特別,別處的過油肉多以蒜薹、青椒等配菜,而平定過油肉卻以白菜相配,最能體現本道菜的原味。</h1><h1> 漂抿蛐是平定特有的傳統面食,亦稱“小饸饹”,大約從明朝起就風行于平定一帶,既可作主食,也可作湯食。漂抿蛐以綠豆面摻少量精粉和成面團,經特制的抿蛐床抿制而成,煮熟后配以調和,當兌入鮮湯時,面可漂起,故名“漂抿蛐”。漂抿蛐湯鮮味美,引人垂涎,且具有消火清暑功能。明末清初名士傅山先生曾撰文《小河撈記》,贊美其色澤艷麗,清香利口,味鮮湯美,營養豐富,風味別致。</h1> <h1>一桌“三八席”吃下來,叫人回味綿長,“三八席”作為平定菜系的代表,一直流傳至今,變盤菜為大、小碗套菜,菜肴相配,葷素相間,干鮮交錯,不僅歷史悠久、選料精致、烹飪獨到、工序講究,而且凝聚著平定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也傳承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h1><h1> 平定“三八席”,在平定的飲食發展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凝聚著平定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不僅豐富、充實了黃河文化的多樣性,而且對構建當代科學、健康、文明的飲食風氣,產生了重大作用。</h1> <h1>帽盒</h1> <h1>馬燈</h1> <h1>黃瓜干</h1><h1>四素中,瓜干講究頗多,這種黃瓜干,皮肉均翠綠可愛,表面光潔、無皺。食時清脆味甘,外韌內脆。清朝乾隆皇帝親筆御批為“龍筋”,被定為進獻皇宮的貢品。</h1> <h1>狀元雞</h1> <h1>米粉肉</h1> <h1>清蒸鱸魚</h1> <h1>素鮑魚</h1> <h1>珍珠丸子</h1> <h1>燜子</h1><h1>四葷中的平定燜子最具特色,做法是把豬肉絞碎,放入雞蛋、淀粉、料酒、二味水、蔥姜末、食鹽等調料(其中,雞蛋不要蛋黃)充分攪拌后拍成2.5厘米至3厘米厚,用蛋黃汁附于表面上籠蒸,蒸熟晾干,切塊就成了。</h1> <h1>蒸餃</h1> <h1>玉米面窩窩</h1> <h1>粉條豆腐絲。看著不燙,里面非常燙</h1> <h1>山西大花卷</h1> <h1>過油肉</h1><h1>平定過油肉以色澤金黃、味香軟嫩而名聞三晉。相傳,過油肉起源于明代,原是平定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傳到平定民間,進而傳遍山西、河北等地。過油肉的做法和配菜都很特別,別處的過油肉多以蒜薹、青椒等配菜,而平定過油肉卻以白菜相配,最能體現本道菜的原味。</h1> <h1>小米炒飯</h1> <h1>江米丸子</h1> <h1>甜紅肉</h1> <h1>荔枝蜜</h1> <h1>南爪燜五鮮</h1> <h1>豌豆糊糊</h1> <h1>三鮮湯</h1> <h1>漂抿蛐</h1><h1>漂抿蛐是平定特有的傳統面食,亦稱“小饸饹”,大約從明朝起就風行于平定一帶,既可作主食,也可作湯食。漂抿蛐以綠豆面摻少量精粉和成面團,經特制的抿蛐床抿制而成,煮熟后配以調和,當兌入鮮湯時,面可漂起,故名“漂抿蛐”。漂抿蛐湯鮮味美,引人垂涎,且具有消火清暑功能。明末清初名士傅山先生曾撰文《小河撈記》,贊美其色澤艷麗,清香利口,味鮮湯美,營養豐富,風味別致。</h1> <h1>槐花炒不爛</h1> <h1>棗卷糕</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新建县|
腾冲县|
临湘市|
井冈山市|
台北市|
长垣县|
湘阴县|
余庆县|
林周县|
阿拉尔市|
浮山县|
常熟市|
广饶县|
衡阳县|
金塔县|
麦盖提县|
左贡县|
潞西市|
朝阳县|
翁牛特旗|
汕头市|
东源县|
南丹县|
安远县|
七台河市|
平潭县|
南陵县|
化德县|
乌鲁木齐市|
嵩明县|
垫江县|
茶陵县|
石城县|
东乡|
柞水县|
汉中市|
新田县|
平潭县|
丁青县|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