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轉瞬之間,2016匆匆而過。好在有鏡頭,記錄下了那些美好、感動、贊嘆、震撼和低吟的時刻。其中絕大多數照片從攝影的角度看,并無價值,卻記錄著我們的心情和感悟,是我們留在2016的印痕。整理時,常常不由自主的微笑,也時不時的感慨萬千。</h3><h3>2016,我們走到了南半球,更多的是游走在祖國的西部和北部;最讓我們自豪的是倆人單車追尋黃河源頭的旅程(下篇)。</h3><h3>因為想用兩部美篇濃縮一年的內容,只能以旅行為主,很多身邊的美好只能擇其點滴,很多照片忍痛舍去,實在很遺憾。</h3> <h1><b> 春節逛園子</b></h1> <h3>春節里的潭柘寺,是個熱鬧的去處,一是上香拜佛的人多,滿園滿坡,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還有外國游客,大多虔誠而拜,寺內免費提供香火。二是蓮花燈多,院內堂前,一簇簇玫瑰色的蓮花燭臺,擺設成各種造型,既供游客點香,也為園子增添了色彩點綴。第三自然是燈籠多,火紅的燈籠高掛在中式古建的廟堂之上,不論是一排排還是一個個,看著都那么協調,那么喜慶,那么奪人眼球。我甚至覺得,紅燈籠和五星紅旗一樣,就是中國的象征。我愛紅燈籠!</h3> <h3>每年春節,北京都有十多處廟會,廠甸是比較獨特的一個。一是歷史最悠久。據說已有400多年歷史,曾與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成都青羊宮并稱為中國四大廟會。小時候父親帶著我們逛廠甸廟會,踩著厚厚的積雪,扛著四尺長的糖葫蘆的景象一直深深印在我心底。二是京味兒濃厚。近些年北京的廟會大多是幾場演出、幾臺游藝和無數小吃攤的匯集,民俗民情的味道越來越淡薄。而廠甸不像其他廟會那種封閉型游園的形式,而是依托琉璃廠,形成兩條開放型的步行街,兩側都是老北京四合院和仿古建筑風格的大小店鋪。三是文化氣息濃郁。廠甸廟會一向以書籍古玩、字畫文具獨秀于林,自古便以"文市"著稱。不僅有中國書店、有榮寶齋,還有字畫、小玩意兒,更有現場刻印章,寫春聯、福字,畫猴兒。這里不像其它廟會那么"熱火朝天"、那么"氣味撲鼻";你可以快步瀏覽,也可以靜靜地品咂,細細地欣賞。我喜歡這樣的廟會。</h3> <h1><b> 祈天之壇</b></h1> <h3>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竊以為,天壇的祈年殿也是世界最美的建筑(沒有之一哦)。在她的面前,我只有震撼,只有贊嘆,卻找不出任何合適的詞語來形容她的美和大氣磅礴。今日天空藍的耀眼,沒有一絲云朵。不僅中外游客甚多,還有一對對拍婚紗照的情侶們,大紅的旗袍在雪白的高臺階、闊達的廣場、敦厚殿堂的襯托下,分外嬌艷。選擇這里,寄予著他們對婚姻的美好向往,天壇應該也會佑福他們吧。</h3> <h1><b> 澳洲之旅</b></h1> <h3>前幾年走了歐亞非、南北美,3月跟團游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17天走馬觀花,有人文也有自然風光;有兩國最大城市,也有優雅、特色小鎮;有世界著名峽灣、海灣、海島,也有海上奇景石林、石橋、峽谷;有雨林、湖泊、冰川,也有牧場、動物、植物;有上天空中俯瞰,也有登船入海遨游…豐富多彩,不虛此行。</h3> <h3>墨爾本市中心很小。雅拉河穿城而過,旁邊是聯邦廣場、王子橋。橋北是著名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和歷史悠久的弗林德斯大街火車站。最大教堂是圣派翠克大教堂,紅衣主教在此辦公。</h3> <h3>墨爾本最著名景點是全長近300公里的大洋路。是一戰歸來老兵花費7年修建。大巴沿著維多利亞州西海岸蜿蜒前行,左側是波濤洶涌的南大洋,近處碧綠遠處深藍,黢黑礁石周圍翻滾著雪白的浪花;右側則是懸崖峭壁。海岸沿途散落著小鎮和漁村。途中忽而陽光普照,忽而雨水嘩嘩、忽而彩虹懸空,展現著大洋路壯闊波瀾和千姿百態,一路奇景迭出,轉瞬即逝,來不及拍照但大飽眼福。這是世界最旖旎最變幻的海景路之一吧。最壯觀的"12門徒巖",原是經過幾百萬年風化和海水侵蝕、矗立在海岸邊高三五十米的12根巨大巖柱,因形態各異猶如人的面孔而得名。由于近年來不斷坍塌,如今只剩7根半。不知是門徒們不歡迎還是想讓我們領略海風的威力,此時狂風大作,雨點飛舞,刮的相機直晃,鴨舌帽差點被掀跑。</h3> <h3>讓人驚喜的是前面幾公里的洛克峽谷,這兒燦爛的陽光讓朵朵浪花泛出晶瑩的光澤,清澈的海水從兩座巨大巖石間沖涌而過,我們迫不及待地沖下石階來到海邊,踩踏綿軟細沙與南大洋親密接觸。戀戀不舍地繼續前行。20公里外是又一個奇觀"倫敦橋",這是孤坐在海水中的一塊巨長巖石,中間有一個圓弧形的"橋拱",真的像是一座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贊嘆。</h3> <h3>藍山是澳大利亞著名景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近百種的尤加利樹,總是籠罩著淡藍色的薄霧、也因此得名。我們乘大巴上山,先后坐紅色的"滑車"、藍色及黃色纜車、上上下下,走叢林棧道、穿舊礦區,懸浮于峽谷之間,最后走到埃科角的盡頭,從不同角度觀賞"三姐妹峰"。藍山就是一個長滿參天大樹的原始森林和亞熱帶雨林,是"叢林步行者的天堂",可休閑漫步,暢快呼吸;如就觀光而言,比不上中國任何一座名山。</h3> <h3>據說,到悉尼才算真正來過澳大利亞。因為只有悉尼歌劇院是獨一無二的。悉尼歌劇院以獨特的建筑形象著稱于世。它建在悉尼港的一塊岬角上,三面環海,旁邊就是海港大橋。它的外形像揚帆出海的船隊,也像潔白的大貝殼。但是丹麥建筑師的設計靈感其實來源于一只切開的橙子。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天才與常人的不同就在于,我們看到蘋果橙子只會吃,有人卻能發現和創造不朽。細看歌劇院的外觀,那些巨大的殼片分為三組,第一組最大,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與之大致平行,規模略小,內部是歌劇廳。第三組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里面是餐廳。</h3> <h3>今天從多個角度觀賞悉尼歌劇院并入內參觀,坐游船觀賞悉尼灣夜景。悉尼歌劇院實在是百看不厭的經典。</h3> <h3>布里斯班的天堂農場。有考拉、袋鼠、牧羊犬和剪羊毛表演。考拉現在屬于活化石,數量很少,要靠人的幫助才能繁殖后代。這里僅有十來只還被分別關籠子里,總是睡覺,費了很大勁終于拍到一張睜著眼的。抱考拉照相要22澳元且一個團組只有兩個名額。袋鼠也無精打采,還不如北京動物園的有活力。</h3> <h3>坐直升飛機空中俯瞰黃金海岸。雖然在空中盤旋僅五分鐘,但黃金海岸線的旖旎風光盡收眼底,非常壯觀而震撼!</h3> <h3>被稱為"沖浪者天堂"的Main Beach-The Spit海灘。黃金海岸瀕臨太平洋,擁有全世界最長的沙灘,其中連續海灘長達42公里。我們從42公里處的轉彎崖角,沿著長長的礁石帶,向海洋縱深走去。左側是一片深藍的海面看似毫無波瀾,其實暗流涌動,只有在沖浪者巧妙借勢,搏擊而上時,才會看到白色浪花翻起,看到平靜背后剎那間的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右側則是一層層雪白的海浪與遠處的高架路、更遠的海灣群樓和藍天白云構成美麗海景圖。</h3> <h3>借助長鏡頭,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沖浪者們的全套動作,他們一次次攀上沖浪板一次次失敗,依然鍥而不舍直至成功。這是勇敢者的運動、也是力量與美的完美展現。</h3> <h3>走到礁石帶的盡頭,看海浪從崖頭沖過來,洶涌澎湃,高度可達2-3米。一對紋身的當地小情侶,面向大海悄然而坐的背影,引起我的注意,靜等海浪沖起時按下了手機快門,小情侶看到照片欣喜異常,可惜他們沒有微信,只得用手機翻拍。</h3> <h3>凱恩斯的植物園。我"抓"住了一只綠蝴蝶,拍下來才看到它的翅膀如此美麗。</h3> <h3>我叫不出這枝花的名字,卻被它聽挺拔的身姿所吸引,居然連它身上的小昆蟲也一并"拿下"啦。</h3> <h3>乘小飛機俯瞰大堡礁。大堡礁有綿延兩千公里的海岸線,總面積34萬平方公里,幾千個珊瑚礁群和島嶼。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有生命的珊瑚礁地區。30分鐘小飛機能看到的只是距凱恩斯較近的區域,很小的一個局部,但景致已經很美很壯觀。先是無垠的蔚藍大海;很快海水就變成祖母綠般的翠色,清澈透明晶瑩見底;心兒開始激蕩起來。待看到心形的"綠島",月牙形的"沙洲",還有阿靈頓珊瑚礁群,就只聽見相機手機的快門聲啦。最后是凱恩斯的美麗海岸線,"九曲河灣"歸入大海也很壯觀。</h3> <h3>綠島Green Isiand是大堡礁地區中的一個小小島,在34萬平方公里、擁有幾千珊瑚礁群和島嶼的大堡礁巨大區域中,綠島小得幾乎就像其中的一塊礁石,步行半小時就能環島一圈;但它也是一顆閃亮的明珠,海底都是美麗的珊瑚,周邊的海水呈現寶石般的晶瑩而碧綠,所以1770年第一個發現綠島英國的詹姆斯.庫克上尉記錄這里為"林木茂密綠悠悠的低地島嶼",并以他船上的天文學家Green(綠色)的名字命名了這個汪洋中的小島。我也在澳洲的大海中"一展身手"。海水極其清澈但太淺、溫度偏高,游起來不暢快。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個"綠島"?這一個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h3> <h3>從悉尼飛新西蘭東海岸的基督城,曾是著名的"花園之城",5年前的大地震后幾乎變為廢墟,據說城市重建進展很慢、我們從機場直奔西海岸的霍奇蒂卡小鎮。窗外是郁郁蔥蔥的廣袤原野,時而閃過一群群肥碩的牛羊群,空中則是變化無窮的云朵,這就是坎特伯雷大平原。</h3> <h3>格雷茅斯小鎮-意為灰色的入海口或寬闊的河口。背靠南阿爾卑斯山,面向塔斯曼海,曾是毛利人居住的地方,因發現金礦,發展成南島西海岸最大城鎮,如果在中國就是很小的鎮子。早晨天氣有些陰沉、不僅是海水、一切都有些灰蒙蒙,遠處彌漫著薄霧。"千層薄餅巖"形成于3千萬年前,是海洋生物和沙土間交替層壓并埋于海底,千百萬年的地質活動使這些軟砂巖地層沿海平面上升,形成懸崖溝壑,如同巨大的層層薄餅。蔚為壯觀。巖石的形態千奇百怪,與遠處的海岬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幅美麗圖景。有的地方海浪沖進巖石底部,透過噴水孔噴向天空;有的形似太湖石、"漏、透、瘦";有的形成"天生橋"或峽谷,橋下、谷中驚濤激浪、回聲震蕩;有的仿佛雕塑、造型。這里稱"海上石林"更貼切。</h3> <h3>去福克斯小鎮冰川健步。新西蘭南北島是冰火兩重天。北島是"火"-由火山噴發而成;南島是冰-南阿爾卑斯山頂端終年被雪山覆蓋,也造就了無數的冰川。冰川在嚴重消融,我們步行的起點處,百年前就是冰川;如今走一個小時到步道的終點,距冰川還有400米。步道不足2公里全是亂石,換上特制的防水防滑登山鞋襪,跋山涉水、汗流浹背登上終點,有長城好漢般的自豪。玩的開心,看到的冰川很小,只能從干涸的河道想象當年的壯觀景象。</h3> <h3>皇后鎮邊的瓦卡蒂普湖是深而藍的高山湖。遠處庫克山與南阿爾卑斯山隔湖相望,褐色的山峰之上點綴著白雪,倒映在湖上。再過三周是小鎮最美的時節,湖區將一片金黃。傍晚在酒店的山坡上,從高處眺望瓦湖,再沿湖邊漫步,倏然間看到月亮升起,因小雨滴答都帶相機,手機抓的很遺憾。但當時那種意境真是可遇不可求,漆黑夜色中,萬籟俱寂,高山和湖水間,風光星星點點,皎潔的月亮一點點沖破云層,最后是圓月擦云,湖面涂金,很快月亮又躲進云后,那情景宛如仙境,而那短暫時刻我們心情之美妙,實難以表述。</h3> <h3>新西蘭有16個峽灣、14個國家公園,米佛峽灣是最大的。道路兩旁覆蓋著原始冷溫帶雨林,很多山毛櫸,銀白色的樹皮,葉子如指甲般大小。還有天然草原-埃格林頓山谷、諾布斯平原。沿途所有的山澗幾乎都能見到大大小小的瀑布,有時幾十條并列,彎彎曲曲地從峭壁上垂掛下來;有些霧氣蒸騰,水花飛濺,發出嘩嘩啦啦的轟鳴。坐游輪一直開到入海口,可看到塔斯曼海。游船靜靜航行,景致卻變化萬千。出海口處最為壯觀,群山之上藍天白云,群山夾擊形成深邃峽谷和小島。峽灣兩岸盡懸崖峭壁。</h3> <h3>最壯麗的山是教冠峰,從海平面直拔高達1700米,兩側如刀劈斧鑿般筆直銳利,它是世界最高的海面直拔獨立巖塊。峽灣內峭壁萬仞,一條條雪山瀑布,有的如涓涓細流,裊裊娜娜扭下來;有的則飛流直下,勢不可擋;有的看不到頂端,就好似天水下凡。游船有時開到離瀑布很近的地方,雪水霧氣噴濺到臉上,冰涼沁人。在有名的瀑布附近會放慢速度,如斯特林瀑布,婚紗瀑布,最大落差150米的波文瀑布等,讓游客盡情欣賞。我們還有幸拍到了新西蘭特有的寒帶動物"軟毛海豹"在礁石上懶洋洋的曬太陽。</h3> <h3>空中鳥瞰新西蘭南島。</h3> <h3>北島的羅托魯瓦距奧克蘭250公里,毛利語意為"雙湖"。因為它是毛利人到達這塊土地后發現的第二個湖,城市亦由此得名。新西蘭的城市中,這里的毛利人最集中,80%的人有毛利血統。據說毛利人與臺灣高山族可追溯到血緣關系,看外貌也確有相似之處。湖畔的黃昏恬靜而秀麗。</h3> <h3>羅托魯瓦市政花園。完全英倫風格,碧綠的草坪、直插云天的大樹,五彩繽紛的花朵和水池倒影,在藍天白云襯映下,格外艷麗奪目,視覺沖擊非常強烈。花園對面蘇格蘭風格紅色建筑就是毛利皇宮,現為羅托魯瓦博物館。這原是英女王的駐地,走時送給了毛利人。</h3> <h3>溫泉地熱公園。1886年塔拉威拉火山噴發曾經摧毀了這兒的地貌,遍地的熱泉卻持續下來公園的空氣中彌漫著硫磺的氣味,老遠就看到熱泉沸騰,雪白的霧氣直噴天空,場面很是壯觀。既可以走到近處看溫泉從多處石縫石孔中涌出,也可以站在高處縱觀全景,我覺得比黃石公園的間歇泉更具觀賞性。這里的水溫高達百度,地面都是火熱的。不少人躺在石頭上享受著,我坐了兩分鐘就燙的受不了啦!</h3> <h3>愛歌頓牧場是新西蘭面積最大的觀光牧場。看到了著名的美麗諾羊(產毛)羅姆尼羊(產肉);花奶牛、紅鹿;鴕鳥等。</h3> <h3>我比較喜歡羊駝,它的眼神很獨特,永遠流露著溫順和無奈,讓人頓生憐愛。</h3> <h3>奧克蘭130萬人,曾是新西蘭首都,現仍是新最大城市和南太平洋的樞紐。城市城市佇立在塔斯曼海與太平洋之間。清新、優雅,大片的綠地、海灘,連續三年蟬聯全球最適宜城市前三名。在東海岸、豪拉基灣,我們看到人均帆船最高的城市"千帆之都"的壯觀景象;海港大橋把城市分成南北兩部分,放眼望去,一派繁華的都市景象。這是工黨紀念碑。</h3> <h3>西海岸的穆里懷海灘,海景極其壯麗,不論是全景、鳥島、還是黑沙灘。特別是海浪的層層波瀾,每一層都是不同的藍色,加上那些在海浪中勇敢搏擊的人們(沖浪、釣魚、海泳),更為海洋增添無盡的美麗和魅力!</h3> <h3>黃昏時分的馬信海灘。</h3> <h3>著名的活火山"伊甸山"是奧克蘭重要象征之一,形成于2-3萬年以前,高196米。站在山頂,視野開闊,可眺望全市風光的最佳之地。我們登上去,正接近黃昏,余暉下的奧克蘭嫵媚至極,現代化建筑和古色古香的維多利亞式建筑沿海灣相互輝映。加上山坡上休閑的人們,更有特別的意境。實在流連忘返不愿離去。</h3> <h3>澳新旅游遇到了空前多的同胞,有時就是中國方言海外大薈萃。雖然會有些不文明的行為,但大中小城市的中國人都能出國,也讓我驕傲。澳新還有"XX功"都遭到嗤之以鼻。祖國富強人民富裕,他們那一套怎么會有市場呢?地陪說,08年藏Du風波時,在澳華人組織"護國軍",僅悉尼就去了5萬人,首都堪培拉人口才7萬。附近一片紅海洋,數萬人連唱三遍國歌,令國人自豪令外人膽顫!我愛旅行,愿意探尋未知的世界、感受異域風情。但每次出國的經歷都讓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受祖國的溫暖和美好。澳洲藍天綠地確實多,原因之一是面積世界第六,人口卻不及北京市。我在新藏川蒙及晉陜等地的照片比起出國游的毫不遜色甚至更美。走過許多國家了,如果論風景的多樣性和美麗程度而言,中國超過世界如何一個國家。</h3> <h1><b> 青春永不老,攜手夕陽紅!</b></h1> <h3>五四青年節16位"60后"青年歡樂聚會。天空碧藍如洗,蟒山天池水平如鏡。廖同學的農家院,葡萄架下綠成蔭,杏櫻柿桃果實累,夫唱婦隨、茶香飄逸。農家樂歡聲笑語話不斷,酣暢淋漓盡興飲;珠聯璧合"為了誰","我愛你中國"最抒情。據說人的一生,最快樂的是兩個10年:1-10歲和60-70歲。我們曾一起度過第一個童真十年-同一個大院同一所小學;之后各自歷經坎坷奮斗不懈;如今要攜手走過第二個第三、四……個十年。我們的口號是"相伴夕陽紅,一個不能少"! </h3> <h1><b> 五月的皖南</b></h1> <h3>5月份與戰友夫婦同游皖南。仨戰友先在合肥小聚。市郊的大圩鎮雖沒有驚艷的景致,但戰友同享田園風光、鄉村野趣,實在好開心。</h3> <h3>開車沿雨霧蒙蒙的太平湖緩行,則風光宜人處停靠,恰有棧道,雨亦打住,悠閑漫步,別有一番意境。太平湖在黃山、九華山之間,早先是一條流了五千年的大河,1957年太平縣(今黃山區)修建的陳村水庫(當年全國百個水利工程之一),居民遷居,原來的村鎮成為湖底老街。這里也演變為安徽最大的人工湖-太平湖,有312平方公里。我們只是掠過它很小的一個邊緣。</h3> <h3>傍晚抵屯溪區。平日里擁擠不堪的屯溪老街,因雨而游人稀落,更適合閑逛。被雨水沖刷得油光光的石板路、雪白的馬頭墻、各色的雨傘和昏黃的燈光,相互輝映,竟是異樣美麗的圖景。這就是著名的"煙雨徽州"吧!照片中撐花傘的戰友是很稱職的"女模"。</h3> <h3>雨夜中,彎彎的月牙孤傲的懸在空中,清晰而圣潔,是不是在向人間發出微笑呢?</h3> <h3>黟縣的西遞和宏村,都是5A景區,徽派民居的代表作、白墻黛瓦、青山綠水,都是令人驚艷的美麗,風格卻不盡相同。西遞村,近千年歷史,鼎盛于明末清初。據說始祖為唐昭宗之子,因變亂逃匿于深山之間,改為胡姓,后繁衍生息,成為盛大村落。我們從村口的巨大功德牌坊開始,沿著青石鋪地的街巷前行。雖有許多店鋪,但大多賣本地產的茶葉、糕餅、菊花茶等。別致的馬頭墻翹檐、 精美的木、石、磚雕,雅致的屋內陳設,濃郁的文人氣息,總是吸引我們駐足。</h3> <h3>"官廳"對面有座5層的客棧,付點錢可爬樓觀景,300多明清古民居盡收眼底,白黛相間,蔚為壯觀。</h3> <h3>村中有兩條溪流從緩緩流過。按村民指引,順著溪流登上村邊小山的觀景臺,可看到被綠色田野和群山環抱的村莊。可以想象,油菜花盛開和秋花爛漫之時,這里更是何等的美麗!</h3> <h3>宏村,更為震撼。兩村同為明清時期的徽派民居,西遞儒雅,而宏村則更為靈秀。村口的南湖極為嫵媚,彎彎的拱橋,岸邊的垂柳,錯落的白屋,甚至川流不息的人流,都成為這江南水鄉的點綴。下午天空放晴,藍天白云的映襯讓村莊更靚麗奪目,我們簡直不愿意挪到腳步,真可以說是一步一景處處景。</h3> <h3>村中的街巷很窄,曲曲彎彎如迷宮一般。村中央的"月沼"是一個圓形池塘,環繞著一圈民居,也盡情展現著當地的民俗:倚門遠望的姑娘、石盤石欄上晾曬的竹筍、池邊的竹排、墻上掛曬的火腿、湖畔浣洗的民婦……濃郁的生活氣息,更增添著千年古村的魅力。</h3> <h3>"十三樓"在村后部山坡處,曾是最早的13戶居民之宅屋,旁邊就是村中水源地。古宏村的人工水系非常了得,溪水引入村莊后,變成暗渠進入家家戶戶,被稱為中華一絕。</h3> <h3>夕陽時分又來到南湖,天上有片片白云水中亦片片白云,湖中的橋影、人影、樹影,與湖上的哪個更真?宏村之美,真好似天上人間!</h3> <h3>歙縣許村鎮棠樾村的牌坊群,游人稀少。棠樾村以鮑氏后裔居多,且出了不少富商高官,一進村就是鮑氏的兩個大祠堂-世孝祠、敦本堂(男祠),還有情懿堂(女祠);祠堂之外是著名的鮑氏七牌坊。牌坊是中國一大特色,不僅國內多,國外很多唐人街口也以此為標志。安徽好像更甚之。棠樾七連座該是世界之最吧。每一座都背后都有故事。其中兩座是皇帝御制,即國庫撥款建造。乾隆下江南曾褒獎鮑氏為"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繡江南第一鄉"。20年前來此地,汽車可開至牌坊旁;如今周邊的油菜田都被圈入景區范圍,百姓就在牌坊旁收割,倒給孤寂的牌坊們增添些生氣。</h3> <h3>村外不遠的"鮑家花園"也被拉入同一景區連帶售票。面積很大300多畝,有小河,綠地,建筑,盆景,江南園林特色。</h3> <h3>九華之美,不僅在于山峰和巖石,更得益于寺廟與山體之巧妙契合,相互襯托互為點綴,有的竟建在懸崖峭壁之上,真說不清二者誰是誰的陪襯。而九華松雖無黃山松的名氣大,但其形態也異常俊美,多挺立在嶙峋怪石之間、更有孤然傲立于高大巨石之巔者,實令人贊嘆。還有漫山遍野抹不開的濃郁之綠,淡綠、深綠、青綠、黛綠,或層次分明或融合其間,仿佛一曲舒緩的樂章在胸中起伏。九華之美,印在心中!登九華之愉悅,何止在心胸!</h3> <h3>坐了纜車再上下攀爬,經拜經臺到天臺寺(地藏寺)、大悲寶殿,再到天臺頂、一線天;最后登上1344米的九華最高峰-十王峰,才領略出九華山不止是佛教圣地,還有奇異壯美的風光。天臺峰是九華主峰,地藏寺則是九華最高的寺廟,號稱"中天世界"。寺前巖壁上有"非人間"的巨型石刻,令人浮想聯翩。</h3> <h3>對面的十王峰,因無廟宇只蒼松翠柏,且山路更為陡峭,很多達45度角以上,故幾無游客。其實站在這里遠眺地藏寺,更感"天臺"之名副其實。九華景區方圓100千米內號稱有99峰。今日天氣極其給力,陽光燦爛,藍天耀眼,白云飄浮;放眼望去,層巒疊嶂,逶迤起伏,確有"一覽眾山小"、"天地任我行"之感,內心之愉悅真是妙不可言!</h3> <h3>天臺峰的介紹板上有一句"凌空入勝景,飄然登天臺",包含了我和先生的名字,也與我"凌空飛舞"之名及照片頗為契合。我們與九華有緣啊!</h3> <h3>九華山寺廟、庵極多。通慧禪靈、化城寺、祈園寺、旃檀林、上禪堂、廣濟庵等,基本一顧而過。香火最旺的是華嚴寶殿和肉身(真身)寶殿,擁滿了三叩九拜的人們。華嚴寶殿正值晨禱時刻,僧人們洪鐘般的誦讀響徹殿堂內外。</h3> <h3>"肉身寶殿"始建于唐代,原名金地藏塔,俗稱"老爺頂",坐落在西神光嶺上。經歷次修建,形成了佛抱塔,塔外有塔,塔外有廟宇的奇觀。爬四百多臺階方可抵達。這是九華山最重要的寺廟,是地藏王菩薩坐化圓寂后坐塔安身之地,肉身現在地宮內不能參觀。大殿門口高懸著乾隆御筆"東南第一山"的匾額。站在地藏殿前,俯瞰九華廟庵林立,或黃或紅或白,實在艷麗!中國的寺廟真是世界建筑史之瑰麗華彩的篇章!</h3> <h1><b> 京城現彩虹</b></h1> <h3>5.23下午京城陣雨,傍晚突現絢爛彩虹,且異常清晰!手機搶拍留住精彩瞬間。正好為我的2016上篇劃一個句號。下半年西行探尋黃河源頭,有更多精彩在后面。</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枣庄市|
始兴县|
安远县|
南部县|
运城市|
双峰县|
永清县|
孝感市|
唐海县|
周口市|
桑日县|
白城市|
泉州市|
增城市|
鄂温|
泸定县|
区。|
航空|
鄂托克前旗|
通化市|
蒲江县|
马边|
凌海市|
余姚市|
桐城市|
咸丰县|
松潘县|
秭归县|
夏邑县|
扶沟县|
同江市|
唐海县|
都匀市|
梁平县|
夹江县|
儋州市|
汝阳县|
宁阳县|
武义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