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與病魔相伴、斗爭的日日夜夜

茹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言】 抑郁癥,對人體是一種傷害較大的疾病,重則直接誘發自殺。因此,對于抑郁癥,希望患者早期發現并治療它,盡量避免因為失誤造成的不必要的傷害甚至不可挽回的遺憾。但是對于抑郁癥,你們具體了解多少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關調查顯示,現在我國抑郁癥發病率約為5%,目前已經有超過4800萬人患有抑郁癥,且每年有增長的趨勢。尤其生活在大城市的白領們,在高壓力高競爭的環境下迅速成為此病的高發人群。令人遺憾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忽視治療的后果直接導致了抑郁病癥的日益猖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人勇敢拋棄“病恥感”,在此可以毫不忌諱地說自己是一個抑郁癥患者。回望十幾年來被病魔糾纏的痛苦,一路曲折治療的辛酸苦辣,我覺得有必要有勇氣把這些刻骨銘心的患病治病經歷與感悟,如實記敘出來,告訴所有不了解的人們,讓大家認識此病種并理性待之;告訴那些還在抑郁癥路上苦苦掙扎的患者,愿他們少走彎路早日脫離苦海。就當作我為抑郁病癥做一次科普,也算是為中央電視臺播放的“珍惜生命,關愛抑郁癥患者”公益廣告做一次推廣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若各位讀者看后覺得會起到科普作用就請轉發,哪怕能再挽救一個患者就滿足了我寫此文的初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正 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們常說:人吃五谷雜糧怎能不生病。那么什么病最“難纏”呢?</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6年11月21日我偶然在福建“每周文摘”看到一則消息:剛剛出版的中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雜志上,中國參與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成果公布:“影響國人生活質量常見的非致死性疾病中,其中位列前三位最‘難纏’疾病是……”,一行字未讀完,讓我膽戰心驚的三個字一一“抑郁癥”敏感地映入眼簾。此刻我的心瞬間緊縮冰涼,腦袋卻如火球燃燒,全身顫抖地向丈夫大喊:是“魔鬼”,這個“魔鬼”居然榜上有名啊!(我一直把此疾病稱為魔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堅決不信“鬼”附身</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原本自信是個很明智的人,知道人的快樂和煩惱、幸福與痛苦、高興與憂傷是人生騰飛的兩翼,相伴而生,相比較而存在的。 我曾幻想著自已那么熱愛生活,家庭幸福,事業順利,但凡有點磕絆、小病小災算不得什么,一切都會按照原來設定的人生軌跡平安、快樂、幸福生活到永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4年2月本是一個生機勃發的初春,我剛過完47歲生日沒幾天,一場比痛苦還痛苦萬分的災難降臨于身。我年輕時患上的神經衰弱復發了!連續十天沒合眼,趕緊看病吃藥無濟與事。從此嚴重的失眠又伴隨著頭痛開始了無休止的困擾,此后的人生全紊亂了!感覺天好像塌下來了。“活著”不再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更像是一種負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個夜晚我無法關掉這個世界一切光亮和聲響,服過各種安眠藥還常常整宿未睡,徹底抹殺了我白天和黑夜的界線。白天在單位電腦寫的十幾頁工作文稿,既使夜晚也無法按下記忋暫停鍵,大腦里還在修改著文章,白天則頭痛腦脹的做著沒完沒了各項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期間我到處尋醫問藥,看過中醫科、婦科、神經內科,醫生均診斷為“更年期綜合癥”,分別做過腦部、頸椎體檢排除頭痛是器質性毛病,多次做過針炙推拿拔罐等物理療法,服過無數民間土方秘方,心中祈盼著這討厭的更年期快快結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樣折騰了幾年覺得求醫無望,心情極差,身心疲憊,常常痛苦的忍不住大哭,全家人為我不得安寧。慢慢地家人開始發現我情緒反常,機敏的妹妹懷疑是抑郁癥,勸我去市精神衛生中心看看,被我一口拒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糟糕的病情還在繼續,最終痛苦到再也堅持不下這份固執了,在家人陪伴下只好去看了精神病院心理科專家,當我敘述完自己種種癥狀,又經簡單測試后,醫生說:可以診斷是抑郁癥、焦慮癥。我心里“騰”地反彈起來,口無遮攔的反駁醫生“怎么可能,我從未受過什么刺激,明明是更年期,只要能治好我的頭痛,我就不感覺痛苦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心理醫生告訴我,抑郁癥不是非受到刺激、壓力、打擊等外在因素才得的,部分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者也易患上抑郁焦慮癥,你長期失眠頭痛導致身心痛苦就是得此病的根源。醫生耐心安慰:你還來得及,發展得不算晚(指未到重度程度),你要有信心可以被治愈的,先住院治療一段,但藥一定要長期堅持吃。</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醫囑就這么簡單,我的心結并沒有解開。家人都勸我先按醫生建議治療看看。無奈下我極不情愿地住進了這“瘋人院”心理科,每天掛瓶、吃著一堆寫著古怪藥名的藥。很快藥物反應嚴重發生了,全身癱軟無力、反應遲鈍、手腳發抖……。我意識到若長期服此藥,肯定不能再堅持工作了。</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患病這幾年家人已多次勸我放棄工作,我也曾幾次向領導提出降職或辭職,但領導不準予辭職,說會減輕工作量。說心里話我也難舍為之努力奮斗三十幾年的這份事業,免強答應了吧,更年期總會結束的。但這次堅決不能再干了,既使給予再多的待遇也不能把命搭上!</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此次是帶著抵觸、質疑的心態住院的,治療兩個月病情并未明顯好轉,何況每天面對的都是精神不健康病友心情更糟糕,我以“病情有好轉”為借口向醫生提出出院自帶藥物在家治療。一出院,我義無反顧地辭職了!提前四年結束了職業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原以為辭職回家放下單位一切鎖事有利于治病,可是精神類藥物堅持服了十個月也未減輕我的病癥,再加上藥物反應的不適。因此我更固執認定:自己就不是什么抑郁、焦慮癥,于是自作主張把藥停了,又重蹈覆轍尋找各種治療“失眠、頭痛、更年期”藥物。</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時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對此病的無知、偏見和強烈的心理抗拒,才怡誤了繼續堅持治療最佳時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魔鬼”與我如影隨行</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子在一天天煎熬,漫漫尋醫路越加艱難。一種種新藥服過,帶來一次次更加的絕望。我除了睡眠嚴重不足的苦、頭痛欲裂的苦,心里更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慌緊張、恐懼無助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天黃昏是我最惶恐的時刻,我害怕黑夜來臨,覺得我不能活著見到明天的太陽。感覺心在無邊無際寒冷的大海中掙扎、下沉,真真切切體驗到生不如死的滋味。我剎那間萌生了一種離世的幻覺,覺得肉體和靈魂被撕裂、剝離了。“死”不止一次在心里斟旋著。但面對每一次“死”的念頭都被自己頑強的意念控制住:活著,對家人是一種責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此,我不得不正視自己的疾病,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開始上網查詢曾于我是那么礙眼的“抑郁癥”。終于時隔五年后自己主動再次走進精神病院心理科。很慶幸,這次醫院有了更先進的大腦神經檢測儀器,經檢查各種諸如:愉快、興奮、痛苦、悲傷等等一系列代表個人情緒的指標測定數據列滿了整大張紙,經電腦自動分析結果一目了然,醫生告訴我確診結論:抑郁癥、焦慮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面對科學鑒定結論我無語了,不得不承認我身體里確確實實住著一個劫走我快樂、賞賜我痛苦、擾亂了我正常生活的“魔鬼”。一定要把它趕走!我答應醫生住院治療,今天就住!并哭著懇求醫生“一定要把我基本治愈了再讓我出院啊!”。接下來的治療,醫生很敬業,我也很配合,這次的藥物也比前幾年改善多了,沒那么多不適的反應,治療到后期病情明顯好轉。心情好了我自然會主動向醫生了解一切可能了解到的有關抑郁、焦慮癥的知識和各種治愈病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經過三個月治療,我的心態、情緒與入院時判若兩人。出院時除了睡眠還得靠安眠藥,頭痛也還時有發作外,心情是愉悅的,我堅信只要我堅持服藥,體內的魔鬼終將被我驅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院后我嚴格遵醫囑每月按時去開藥,醫生根據病情變化隨時給我調整藥物。堅持服藥了一年半,這期間雖然也有幾次抑郁情緒小反復,失眠頭痛癥狀減輕到可以忍受,我自以為能治到這程度已經很滿意了,既然“魔鬼”已慢慢無力再折磨我了,何況“是藥三分毒”啊。于是我再次想到停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停藥后偶爾也會發生心理無端產生痛苦的感覺,但往往一過性,心想靠我堅強的意志力這種現象最終會消失的。然而,我想的太天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距第二次停藥半年后因搬新家累到了,終于在2015年春節后,突然發現原來“魔鬼”并非弱小了,還以更兇悍猙獰的面目來侵犯我!除了失眠頭痛瞬間加重,悲觀沮喪的荒謬念頭又開始控制了我,覺得自已無比陌生,所有事物于我都沒有了意義,聽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往極端想,于是哭、大哭、嚎啕大哭!我苦不堪言度過每一天,只要自已多說幾句話腦袋就累,或聽到手機鈴聲響,或聽說朋友要來訪,或將要去辦什么事,或……,凡有事就像驚弓之鳥心跳加速,心慌緊張,因為一緊張腦袋立馬就痛,痛到兩手猛拍胸口感覺就是魔爪挖心,痛到難以言狀的地步。最要命的是除了持續的頭痛,從2016年3月又增加了每天中午開始肚子也跟著一起疼痛。醫生解釋是有的嚴重抑郁癥患者就會伴隨著一種或多種的軀體疼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人又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但無論怎么安撫,我都不能得到一點寬慰。仿佛置身一個荒無人煙的弧島,埋怨周圍的人都不能理解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感覺是“魔鬼”把我的心撕裂成了兩瓣,讓我過著兩種不同的人生。一種是別人看見的原來那個正常的我的人生,另一種是只有我自已能體驗到“魔鬼”在折磨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前只要我頭和肚子不痛,還依然堅持參加朋友同學聚會,依然把自已打扮整整齊齊,依然在別人面前談笑風生,依然假裝自己只是一個普通失眠患者。由于“魔鬼”名聲在外,我害怕人們知道真像,害怕朋友嫌棄我,因此我極力掩蓋,所有精力都用來扮演一個正常的自己,讓我精疲力竭,再也裝扮不下去了。2015年10月以后我被“魔鬼”徹底封閉在家,恐懼到白天不能出門見人,更不愿見到熟人,怕他們看到我無比憔悴的樣子,更怕問起我的病情,尤其看到昔日好友過著退休后自由、放松、健康、穿著漂亮、隨心所欲享受人生的日子,心中無比羨慕,更加據了自己的悲哀沮喪,傷心自卑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抑郁癥這只“魔鬼”,就這樣在我的身體里慢慢吞噬我的細胞,成為日夜跟隨的鬼魅,遮住我的眼睛,耗干我的熱情,消磨我的意志,摧殘我的體質。即使在陽光明媚的日子,我依然無法向外邁出一步。每天徘徊在對生的焦慮、對死的恐懼中,很孤獨無助,常處在崩潰的邊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段時期, 我自嘲自己過著半天人半天鬼的日子,即上午精神好點還可做點人事,下午頭痛、肚子痛各種疼痛發作不得不卷曲在床任由“魔鬼”蹂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與“魔鬼”相伴的日日夜夜體驗不到快樂,基本失去了自由。對我來說,哪怕讓我有一晚不靠藥物的自然睡眠,身體有一天不疼痛、或有一天讓我穿戴漂亮的快樂出門都成為我最大的奢望。“魔鬼”像似體內產生的黑洞,能量憑空消失后,新的能量產生又會在一瞬間消失殆盡。絕望、一潭死水的絕望,快把自己窒息而亡的絕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只好第三次求助醫生,面帶愧疚向醫生講述病情,醫生有點責怪并又客氣地說:我早給你講過這類病例吧,如果一次性沒有徹底治愈,每發作一次都加大治療難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醫生這次沒有要求我住院,說是現在這類藥物質量療效都更好了,可以在家服用,按時來開藥就行了。不用住院正是我求之不得的,至于堅持服藥我已沒得選擇了,表示再不停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醫生的話就是經驗啊,第三次重新服藥到現在已經兩年五個月過去了,然而我還會階段性的在痛苦中掙扎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平日里家人都要待我小心翼翼,唯恐哪句話會刺激到我,不能讓我有一丁點的情緒波動。患病到第十三年(包括所謂“更年期”)除了醫生和家人,沒人知道我患上這種該死的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堅持與“魔鬼”斗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從體內這只“魔鬼”與我如影隨形,治療之路可謂舉步維艱,其痛苦常人難以覺察,很難發現看起來好端端的人其實處于掙扎之中。我的人生被“魔鬼”逼的走上了兩個極端,一頭是現時現刻中的具體可感,另一頭則是人生奈何的虛無。我處在悲觀厭世中又心有不甘,我發病13年,人生有幾個13年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患病前我全身心投入讀書學習工作中,還未真正過上自由快樂的日子。病中的我是多么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渴望太陽,渴望享受世間的美好,更渴望有人將我拉出痛苦的深淵,讓我的余生過上有質量有尊嚴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因為有強烈的生的欲望,面對“魔鬼”我不能任它擺布束手就擒,這么多年我一直沒有放棄與疾病抗爭,我手機里設置的名言時刻鼓勵著我:“世界上最美的三個字不是‘我愛你’而是——‘靠自已’”!是的,病在自個身上,只有自己救贖自己,自己開始行動起來,家人才能施以援手,如果我對“魔鬼”不理不睬,它會變得更強大。既然它已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就得認清它、接納它、直面它。</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據資料顯示,抑郁癥患者大多都具有內省、敏感、執著、完美主義等性格特征。我既已明知是受此性格的影響,就要正視病中的自己,要主動承認目前的困境,拋開對自己所有的不滿,放棄自己過去的成就感,承認自己根本不完美,告訴自己不要背負過高的期望而活,對每天襲來的痛苦與焦慮都要有心理準備,我要用所剩無幾的本能拼盡全力也要與之抗衡。我就可以慢慢每天向反抗抑郁邁出一小步。</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做感興趣事轉移注意力</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接受醫生建議:“找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轉移注意力,減緩壓力……,如果你繼續深陷孤獨,不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跟別人也過不去,越加痛苦的是你自己,越加難受的是深愛你的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試圖尋找過各種減緩壓力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聽音樂</b><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科學研究人們在聽音樂后,壓力降低,呼吸穩定,情緒趨于平和,有益身心健康。音樂,真是上帝給我最好的禮物之一,它陪伴我度過無數疼痛時刻。</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運動</b><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治愈壓力最好的良藥。運動產生的大麻素有助于釋放壓力,減輕身軀疼痛,增加愉快的感覺。但隨病情加重精神被控制在家不敢出門,最近幾個月可以試著天黑后若身體疼痛消失就在小區附近散散步。</span></p><p class="ql-block"> <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精神暗示</b><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時候人在痛苦時暗示自已等會兒會好,明天會更好。就如“吸引力法則”,越想要,越吸引。即使沒得到,也要暗示自己:困難都會過去,明天總能見到曙光。</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做感興趣的事。</b><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幾年為治病我曾在廈門生活幾年,這個花園城市的大小花圃吸引了我,在自家陽臺、房間里種了將近百種的花草盆景,看著親手養植的花花草草,心情也愉悅許多。為消除大腦會胡思亂想的煩惱,只要頭不痛我就繡十字繡畫,培養專注力,繡出的一幅幅精美壁畫送給朋友,朋友喜歡我就開心。</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閱讀</b><span style="font-size:22px;">。閱讀是一種內心和內心的對話。原來是看書,這幾年有了智能手機可閱讀電子書,文章選擇領域擴大,這些正能量作品的底蘊、內涵、啟示給了我力量,焦灼的心靈受到撫慰和溫暖。</span></p><p class="ql-block"> <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堅持寫作</b><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朋友規勸幫助下,我自2017年元月開始使用美篇以來,是美篇幫我解脫了病魔的枷鎖,現在我每天利用上午精神較好時間,寫散文寫詩歌等,寫多少算多少,沒有壓力隨心所欲地寫。寫出的東西得到美篇編輯或朋友認可,便覺得自已還有活著價值。是美篇引導我一起熬過了黎明前的黑暗,讓我回到有陽光的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幾招減壓方式,最見奇效的就是寫美篇,讓我體驗到注意力有了轉移,心情開朗了許多,精神有了依托,己經不像以前那么迷茫沮喪,每天陷入痛苦和焦慮的次數和程度也在慢慢降低。總之收獲大于創傷,從極度自卑變得更自信。</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我目前仍然在與病魔斗爭,還在不斷嘗試針對身體疼痛的新療法,直到找到適合控制疾病為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幾點建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靜下心反思:抑郁癥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心理障礙、情緒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苦悶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身休木僵;部分患者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部分轉為慢性并伴有軀體疼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常心理疾病患者會拖延超過十年才尋求幫助。這類病人往往有“病恥感”,不敢告訴別人,人們往往不不像對高血壓、高血脂那么了解,它至少持續折磨你幾個月至數年,嚴重干擾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玩樂興趣和情感生話。這里我通過自身經歷給相關人員提個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我很抑郁”不等于抑郁癥。前者是情緒后者是病,當你一段時間以來精神情緒變化比較大,特別想哭,就要找心理醫生診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千萬不可自作主張停藥。經驗告訴我,抑郁隨時會發作,你所有的緒情轉好抵不過瞬間的驚恐與焦慮,隨時會將你先前的努力前功盡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家人、朋友等千萬別說“是你想多了”或“你別多想”等類似的話,看似安慰實則刺激。因為這不是簡單的心態調整,它是一種病!不會因為你不去想它病就會消失、你想開心病就不存在。就如高血壓糖尿病,不是性格軟弱才得的,就像不能光靠意志力就能治愈癌癥一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也別問病人“你的病要治療到啥時候會好?”這不僅病人,醫生也同樣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根據醫學理論通俗解釋:精神類疾病遠比身體器質性疾病更難治愈,對患者對醫生雙方都是“難纏”的病癥。你問了只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與病人最親近的家人要主動學習與抑郁癥焦慮癥相關的疾病知識和陪伴護理知識,因為常常你家人一句很無意的話很可能對病人就是一個刺激。多數有自殺傾向者往往來自最親近人對自己的不理解,受家人講話態度、語氣、眼神的刺激而走極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記:由于長年失眠病痛<頭尾患病16年>,后幾年常奔赴福州、廈門、北京、杭州等地醫院治療,終于在2019年8月開始在杭州浙醫大第一附屬醫院精神科住院了三個多月控制住病情,目前只需服安眠藥和少量抑郁癥焦慮癥藥即可大大減輕重苦,從此涅槃重生,開始了我美好快樂的第二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初稿寫于2017年12月,補充于2020年2月</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兴国县| 南康市| 林芝县| 平安县| 日土县| 探索| 宜君县| 武城县| 南部县| 临清市| 浠水县| 张家港市| 永宁县| 搜索| 应用必备| 屏东县| 互助| 定南县| 铁岭市| 依安县| 南陵县| 来安县| 铁力市| 通化县| 清水河县| 苏州市| 方正县| 鄂伦春自治旗| 台南市| 陇西县| 康定县| 上蔡县| 诸暨市| 拜泉县| 凤庆县| 宁明县| 兴国县| 杭锦旗| 台湾省|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