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噶丹?松贊林寺</p> <h3>噶丹松贊林寺<br></h3><h3>是云南省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h3><h3>也是康藏地區有名的“十三林”之一</h3> <h3>清康熙年間<br></h3><h3>康臧一帶由于教派之爭而引發戰亂</h3><h3>五世達賴喇嘛在蒙古和碩特部的幫助下</h3><h3>用武力平息了戰亂</h3><h3>于康熙八年(1679年)奏請康熙帝批準后</h3><h3>親自占卜選址</h3><h3>決定在原噶瑪噶舉派的孜夏寺廢址上動工建寺</h3><h3>三年后</h3><h3>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寺院完工</h3><h3>五世達賴又賜名噶丹松贊林寺</h3> <h3>原噶丹松贊林寺占地面積為500畝<br></h3><h3>寺院依山而建</h3><h3>最外圍筑有橢圓形城恒</h3><h3>開設五道城門</h3><h3>里面是僧侶的住房</h3><h3>八大康參(can)</h3><h3>為各自教區俗誦經拜讀的地方</h3> <p>位于最高處</p><p>居全寺中央的扎倉和吉康兩大主殿</p><p>扎倉大殿由116根柱子支撐</p><p>為斗拱金剛杵梁建成</p><p>可容納1600人念經</p><p>是全寺僧侶和朝佛香客活動的中心場所</p><p>整個寺院仿布達拉宮格局而建</p><p>所以有“小布達拉宮”之稱</p> <h3>噶丹松贊林寺一名還富有深邃的佛教寓意<br></h3><h3>"噶丹"指的就是天界六重天中的四重天</h3><h3> —— 兜率天宮.即彌勒凈土</h3><h3><br></h3><h3>另外,"松贊林寺"中的"松"就是藏語"三"的意思。而"林"則藏語意為幸福的樂園之義。</h3><h3>至使松贊林寺這個寺名不僅賦予了深邃的佛教寓意。而且,還具有了美妙的詩情畫意,成為了人們禮佛與尋求心靈歸宿的理想去處。</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格冬節</p> <h3>藏歷 11 月 26 至 29 日<br></h3><h3>為 噶丹·松贊林寺 的 格冬節 </h3><h3>格冬節即跳神節(亦稱“羌姆”,vcham-mo)</h3><h3>格冬為二十九拋朵瑪(食子)之意</h3><h3>是藏傳佛教寺院宗教舞蹈中最為重要的一種,也是一項跳神驅鬼的宗教活動,該節日是藏傳佛教諸神及護法亮相人間的盛大法會</h3> <h3>這一天,寺院僧人帶著各種代表神佛護法憤怒相的面具,在長號鑼鼓等樂器伴奏下,循序漸進的舞蹈一整天<br></h3><h3>對于格冬節上表演的這種羌姆舞,在民間的說法是但我結束今生進入死亡中陰的那一刻,會遭遇很多兇神惡煞的鬼鬼神神,如果每年都有機會朝拜羌姆舞,就好比在反復排演和適應中陰道,屆時就不會因為受到驚嚇而迷途。</h3> <h3>旭日冬升,大殿廣場,彩幛錦縵、香火繚繞,法號鼓樂此起彼伏,氣氛莊嚴神秘而歡快,成千上萬的藏族同胞及來自四方的游客團聚在殿廣場,翹首以待密宗諸神的依次竟相,手舞足蹈,這是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不僅如此、也將是一次洗凈心靈、佛法浩瀚、普度眾生的圣會。<br></h3> <h3>格冬節在藏語里,“格”是9月的意思<br></h3><h3>“冬”準確的音應該是“度”,是匯集的意思</h3><h3>以前很多牧場、田地都是寺院的財產,租給平民放牧耕種,每年到了藏歷9月,所有的租都收齊了,寺院就會舉辦慶賀豐收的活動。</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佛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藏歷的正月十五,是香格里拉松贊林寺的迎強巴佛節也叫迎請彌勒佛繞行寺院儀式。松贊林寺,近萬名信教藏族群眾詠唱贊歌,敬獻哈達,為新年祈愿。</p><p><br></p><p><br></p><p> </p> <p>松贊林寺迎請強巴佛(未來佛)環繞寺院的活動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整個活動在祥和的氣氛中進行。</p><p>為迎接未來佛——強巴佛,松贊林寺舉行了盛大的“祈愿大法會”,藏語叫“默朗欽布大法會”,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重要的佛事活動之一。當天凌晨4時,寺里的僧人就開始誦經,9時將強巴佛從大殿迎到寺廟廣場,然后繞寺一圈,藏族群眾紛紛把手里的哈達敬獻給未來佛,并祈愿新年吉祥、平安、如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雞寺</p><p><br></p> <h3>白雞寺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后山頂上<br></h3><h3>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藏教寺院</h3> <p>當地百姓會把自家養的雞帶來供奉神靈</p><p>久之寺里就有很多雞</p><p>看到到處是自由自在的雞</p><p>它們不會被殺了吃掉</p><p>它們可以幸運的在這里頤養天年</p><p>因為它們是供奉給神的</p> <h3>這里地理位置高.視野開闊<br></h3><h3>站在高處能一覽古城全貌</h3><h3>是欣賞香格里拉日出和日落景觀的好地方</h3><h3>隨處可見的掛在山頂山口</h3><h3>道旁以及寺廟等各處被認為有靈氣地方的五彩經幡</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獨克宗古城</p><p><br></p> <h3>唐儀鳳、調露年間(公元676-679年)</h3><h3>土蕃在這里的大龜山頂設立寨堡,名“獨克宗”,一個藏語發音包含了兩層意思</h3><h3>一為“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另為“月光城”</h3><h3>后來的古城就是環繞山頂上的寨堡建成的</h3><h3>與此呼應的是在奶子河邊的一座山頂上建立的“尼旺宗”,為“日光城”,其寨堡已經沒有了,原址上是一座白塔</h3><h3><br></h3> <h3>獨克宗古城依山勢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歲月久遠的舊石頭就著自然地勢鋪成的,至今,石板路上還留著深深的馬蹄印</h3><h3>那是當年的馬幫給時間留下的信物了</h3><h3>對于穿越茶馬古道的馬幫來說,獨克宗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也是馬幫進藏后的第一站</h3> <h3>傳說當時的建城理念是緣于有活佛在古城對面山頭遙望古城,發現大龜山猶如蓮花生大師坐在蓮花上一般,故古城建設布局形似八瓣蓮花,形成因自然變化的空間</h3> <h3>在古城的興建中,建筑材料大都就地取材</h3><h3>工匠們發現當地出產的一種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墻的涂料,于是古城民居外墻皆涂成白色,這種風格一直沿用至今</h3> <h3>月夜,銀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嬈,于是,當地人就把古城稱做“獨克宗”</h3><h3>“獨克宗”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寶寺</p> <p>大寶寺</p><p>是迪慶境內較為著名的佛教圣地</p><p>位于香格里拉縣城東15公里處一座小山巒上</p><p>海拔3300米</p><p><br></p> <h3>寺名藏語稱“乃欽吉哇仁昂”<br></h3><h3>意為“五佛圣地”</h3><h3>此寺原為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寺院</h3><h3>清康熙時被強令改宗格魯派</h3><h3>劃為松贊林寺屬寺</h3> <h3>遠遠近近、四面八方的香客把這里當燒香拜佛的圣地<br></h3><h3>這個圣地所蘊含的宗教意味和秀美清幽的自然環境使香客神牽魂繞</h3><h3><br></h3> <p>大寶寺</p><p>是較早的香格里拉藏傳佛教寺之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依拉草原</p><p><br></p><p>依拉草原是迪慶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p><p>依拉藏語意為“豹山”</p><p>因傳說中依拉草原門戶內北邊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p> <h3>保護區地勢平坦.三面環山.冬春季節.山嶺積雪<br></h3><h3>納帕海與依拉草原其實是連成一體的</h3><h3>雨季時,水份比較充足</h3><h3>大部份草原被湖水復蓋</h3><h3>就成為海,非雨季時,水少草多</h3><h3>湖水退化,就變成了草原</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納帕海</p> <p>納帕海意為“森林旁的湖泊”</p><p>納帕海位于香格里拉縣城西北部</p><p>距縣城8公里</p><p>是個季節性高山湖泊</p><p>也是云南省少有的亞熱高山沼澤和沼澤化草甸</p><p>其三面環山,山峰海拔3800—4449米</p><p>一面與大中甸盆地相連 </p> <p>納帕海藏語稱為“納帕措”</p><p>漢語意為“森林背后的湖”</p><p>此湖在夏末秋初大量積水,再加上青龍潭、納曲河、旺曲河水的注入,形成大面積湖面</p><p>到冬春季節,明水面縮小蕩漾的湖水就變成大片的沼澤草甸</p><p>冬天里,我國特有的珍禽黑頸鶴就飛臨沼澤草甸越冬</p><p>納帕海由此于198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p><p><br></p><p><br></p> <h3>納帕海西北山上<br></h3><h3>是中甸古寺----衷欽寺的遺址</h3><h3>古樹參天,郁郁蔥蔥,四周斷垣殘缺,瓦礫遍地,該寺建于明末,毀于清初教派之爭</h3><h3>據史料記載,該寺有一尊三丈六尺高的強巴佛像,明代旅游家徐霞客曾慕名欲前往參觀,被麗江木氏土司所阻攔未能如愿而報憾不已</h3> <p>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揚名于黑頸鶴</p><p>可除了黑頸鶴之外,這里還有省級保護動物灰雁、斑頭雁和灰鶴及大量水禽,堪稱飛禽的一個樂園</p><p>這里還有美麗的自然景觀</p><p>順中甸城西的公路前行8公里,在高原春天的懷抱里,一片廣闊的草場展現在視野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普達措國家公園</p> <h3>普達措是焚文音譯,是舟湖的意思<br></h3><h3>普達與西藏的布達諧音,有普度眾生的 意思</h3><h3>措是湖的意思</h3><h3>因此,普達措有普度眾生抵達苦難彼岸之湖的意思</h3><h3>顧名 思義,普達措國家公園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保存著完整的原始生態系統</h3> <h3>普達措國家公園分布著種類豐富的植物,有 71 科,214 屬,485 種<br></h3><h3>其中國 家級和省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松茸菌、油麥吊云杉、長苞冷杉、金鐵鎖、桃兒 七、星葉草和穿心莛子藨 7 種</h3><h3>主要觀賞植物有報春、杜鵑、綠絨蒿、鳶尾以及 長松蘿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屬都湖</p><p><br></p><p>碧水蕩漾</p><p>平靜得像一面鏡子</p><p>湖邊的植物倒影在水里</p><p>鳥兒都會看錯</p><p>不小心停到湖里的樹上</p><p>吸著清新的空氣</p><p>看著美妙的景色</p><p>絕對讓你流連忘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彌里塘</p><p><br></p><p><br></p><p><br></p><p>藏語的意思為“佛眼草甸”</p><p>傳說中,它是佛祖的世間眼</p><p>可以看透世事 消除知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塔海</p><p><br></p><p><br></p><p><br></p><p>碧塔海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p><p>相傳天女梳妝時不小心掉了鏡子</p><p>鏡子破碎形成了許多高原湖泊</p><p>碧塔海就是其中的一塊鑲有綠寶石的、最美的鏡片。</p><p><br></p> <p>藏語中“碧塔”意為株樹成氈的地方</p><p>碧塔海的水由雪山的雪融化和溪流匯聚而成</p><p>晚上杜鵑花落下,被魚誤食</p><p>由于杜鵑花里含有微量的神經毒素</p><p>魚吃多了就會浮在水面上</p><p>這就是當地著名奇觀的“杜鵑醉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滇金絲猴國家公園</p><p><br></p><p><br></p><p>公園合圍面積334.16平方公里</p><p>滇金絲猴是中國云南特有物種</p><p>特級保護動物,生活在三江并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與大熊貓并稱國寶</p><p>她是世間最美動物之一,生活在人跡罕至的高海拔地區,松蘿、苔蘚、植物嫩芽、果實是她的主要食物,是本地居民心中精靈</p> <h3>瀕臨滅絕物種滇金絲猴分布地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決定啟動國家公園建設<br></h3><h3>以此保護這種與熊貓齊名的中國“國寶動物”有著猩紅色“性感”嘴唇的滇金絲猴</h3><h3>長著一張最像人的臉,面龐白里透紅</h3><h3>黑白灰相間的絨毛在陽光下透出光環般的燦黃</h3><h3><br></h3> <h3>保護區內除了滇金絲猴以外<br></h3><h3>還能觀賞到眾多的國家珍惜動植物</h3><h3>有國家珍惜的一級植物:如玉龍蕨、獨葉草、云南紅豆杉、匪木等</h3><h3>二級植物有金鐵鎖、油麥吊云杉等</h3><h3>境內還棲息著眾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h3><h3>如:云豹、金雕等</h3><h3>二級保護動物黑熊、獼猴、錦雞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達摩祖師洞</p><p><br></p><p><br></p><p>維西縣塔城鄉其宗村是一個藏族聚居的村子</p><p>其環境可謂山清水秀,田園村舍倚山臨江,掩映于各種果木的濃蔭之中</p><p>村子東面約6公里處的高山,人稱阿海洛山,因達摩祖師洞,又稱達摩山</p><p><br></p> <p>達摩山樹木蔥郁,山頂有巨型巖崖</p><p>達摩祖師洞位于崖壁上</p><p>此洞本為天生巖洞,藏傳佛教傳入迪慶后</p><p>民間傳說達摩祖師在此山洞中面壁十年而成佛,在洞壁上留下面壁影像、留下頓足成洼圣跡,此洞由此便得名達摩祖師洞</p><p>大約在清初,信仰佛教的人們沿崖壁疊木為基,依洞筑成禪房數間,達摩祖師洞就成為佛教徒們朝拜的圣地和修煉的場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拉格宗</p><p><br></p><p><br></p><p><br></p><p>千年樹齡的菩提樹</p><p>它穿越千年時光,在巴拉格宗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傍倚峭壁,櫛風沐雨一千多年而依舊郁郁蔥蔥,生機勃勃,仿佛在與歷史對話。</p><p>據《金光明最勝王經》所載,菩提樹有守護神,謂之菩提神樹。上師說鳳凰乃是此樹的守護神。</p><p>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p><p>因此此樹又名“鳳凰菩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拉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p>巴拉為藏語譯音,意為自巴塘而來的藏族村。相傳,很久以前,格薩爾王手下一位大將厭倦了常年不斷的戰爭生活</p><p>一日,夢見三位神女把他帶到一個神山林立的仙境般的峽谷,那里沒有戰爭,沒有煩惱</p><p>翌日,他向佛教師講述了這個美好的夢,佛教師告訴他,這是雪山山神的旨意,要你去尋找和諧寧靜的家園</p><p>于是,大將帶領家人和手下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為尋找夢中樂土跑遍了康巴地區的山山水水。當他們翻過崩波崗格宗雪山時已是深夜,斷糧缺水、精疲力竭的人們一一昏倒在地,第二天醒來不禁驚喜萬分,眼前這個山峰環繞,隔離塵世,依山傍水的地方,正是他們要找的理想家園、夢中的格宗(白色堡壘)雪山。于是,他們在此定居了下來。由于大將一家是巴塘人,所以把這里起名為巴拉村,村后面的雪山便被人們稱為巴拉格宗雪山。千百年來,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過著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般生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格宗雪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p>位于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交界</p><p>海拔5306米,是云南省第11高峰、香格里拉縣第一高峰,目前無攀登記錄</p><p>格宗雪山大致成東南西北走向,山脊呈排牙狀,西南側三條橫向小山梁分別鏈接巴拉格宗雪山的格宗奔松峰</p><p>格宗奔松呈金字塔狀,西南向的山體受氣候影響,風蝕、雪蝕嚴重,積雪較少,山槽多為碎石;東北側山體4500米以上可見積雪,向上多為雪巖或冰巖混合,4600米處有一鞍部,較為平緩。</p><p>雪山主峰為錐體,坡度較大,攀爬難度較高。萬壑絕壁,綠草蔥蘢,繁花如織,疑為仙人遺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巴拉佛塔</p><p><br></p><p><br></p><p><br></p><p>位于巴拉格宗神山東北方,是景區的主要景觀之一,天然而成的金字塔形山峰身披白雪巍峨聳立在天空下,形似藏族宗教中用來裝藏舍利和經卷等物的建筑物——佛塔。</p><p>因此被人們稱作“香巴拉佛塔”。</p><p>在佛塔的前方,兩座大山形似端坐誦經的喇嘛和展開的經書。</p><p>此天然佛塔、經書、老喇嘛三座高山被人們形象的譽為“佛、法、僧、”三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格里拉大峽谷</p><p><br></p><p><br></p><p>由尼西巴拉格宗峽谷與格咱碧融峽谷兩段景區構成.在這“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兩千多米長的峽谷絕壁上,蜿蜒穿行在香格里拉大峽谷中的懸崖棧道似一條飛騰在江面上的巨龍,朝著東面格咱碧融峽谷方向延伸。</p><p>這里,千百年來無人涉足,它的一草一木、山石水土都是大自然原汁原味的杰作,走在水平的棧道上,仿佛進入龍宮神界,又仿佛進入夢幻世界。抬頭仰望,兩翼群峰直通天際,懸崖峭壁直劈江中;兩翼山體似畫中的仙山神域,清香木、高山櫟、藏柏和云冷杉等喬灌木構成的植被蔥蘢翠綠,點綴山崖,飄逸的云霧繚繞其間;望腳下,江水奔流,綠波拍岸,在棧道上行走的你與水聲相伴,宛如仙翁俠客穿越在深峽中的水面上,又似飛龍乘云、騰蛇游霧。正如孫髯翁詩言:“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峽斗石為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梅里雪山</p> <h3>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徳欽縣境西部橫亙著一座南北走向的龐大的雪山群,它就是聞名遐邇的梅里雪山,全長有150公里。 梅里雪山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當地的藏族人民為它命名,賦予它神性,又與它世世代代保持著血肉聯系</h3><h3>“梅里”一詞為 徳欽藏語mainri”漢譯,意思是“藥山”,因盛產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h3><h3>梅里雪山是雍仲本教圣地,雍仲本教有四大神山之說,主要有阿里的崗底斯山、林芝的本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德欽的梅里雪山</h3><h3>梅里雪山是一座神山,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并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h3> <h3>梅里雪山處于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是一座北南走向的龐大雪山群體,北段稱梅里雪山,中段稱太子雪山,南段稱碧羅雪山,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3座,稱“太子十三峰”。主峰海拔6740米,東經98.6°,北緯 28.4°</h3> <h3>梅里雪山主峰說拉曾歸面峰,為藏傳佛教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h3><h3>峰型有如一座雄壯高聳的金字塔,時隱時現的云海更為雪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h3> <h3>主峰海拔高達6740米</h3><h3>是云南的第一高峰</h3><h3>是人類至今仍未能征服的“處女峰”</h3><h3>也是唯一一座因文化保護而禁止攀登的高峰</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長江第一灣</p> <h3>長江第一灣</h3><h3>位于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城南部沙松碧村與麗江石鼓鎮之間</h3><h3>萬里長江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騰而下</h3><h3>巴塘縣城境內進入云南,與瀾滄江、怒江一起在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穿行</h3><h3>到了香格里拉縣的沙松碧村</h3><h3>突然來了個100多度的急轉彎,轉向東北</h3><h3>形成了罕見的“V”字形大彎</h3><h3>“江流到此成逆轉,奔入中原壯大觀”</h3><h3>人們稱這天下奇觀為“長江第一灣”</h3> <h3>關于江灣由來.民間傳說:</h3><h3>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姐妹結伴出游</h3><h3>半途發生爭執,大姐、二姐固執地往南走了</h3><h3>金沙姑娘立志要到太陽升起的東方尋找光明和愛情.到古鼓后,告別兩個姐姐</h3><h3>毅然轉身東去</h3><h3>金沙姑娘轉身處,就成了長江第一灣</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崩</p> <h3>雨崩村位于云南梅里雪山東麓德欽縣云嶺鄉境內,四面群山簇擁,地理環境獨特 </h3><h3>因目前無公路可通,進入雨崩有西當方向和尼農方向兩條驛道,以西當驛道更為方便 </h3><h3>需徒步或騎騾子,上坡12公里,下坡6公里,翻越3700米埡口</h3><h3>加之,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的念慈母峰下五子峰腳下,景色優美,民風淳樸,真乃世外桃源</h3><h3>雨崩村分上下村,上村可以通往攀登卡瓦格博的中日聯合登山大本營</h3><h3>而下村通往雨崩神瀑,沿途可以看到古篆天書、五樹同根的奇景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崩神瀑</p> <h3>雨崩神瀑位于云南德欽縣云嶺鄉境內的卡瓦博格峰南側,有懸巖傾瀉而下的瀑布,被稱為“雨崩神瀑”,藏族 人以到雨崩神瀑下沐浴作為一種潔凈心靈的修煉</h3><h3>“雨崩”,意為經書,其名與離村不遠的“石篆天書”勝境不無關系</h3><h3>雨崩,是梅里雪山上海拔最高的一個村寨</h3><h3>雨崩神瀑景色隨季節變化而變化</h3><h3>春夏冰雪消融,瀑布水流增大,落入地面,濺沫飛揚,雨季瀑布較為壯觀,平時只是山上垂下如哈達般千絲萬縷的水線</h3><h3>據說雨崩瀑布是卡瓦格博尊神從上天取回的圣水,能占卜人的命運,還能消災免難,賜恩眾生。藏傳佛教信徒朝拜梅里雪山,必定沐浴雨崩圣瀑<br></h3><h3>陽光斜射升騰,游人穿瀑而過能見彩虹繞身。秋冬時節,水流變小,山風過處,有時凌空擲地,有時貼壁瀉下,變幻萬千,遠觀如素帛飄飛,近看似明珠垂落。朝圣者視瀑布為圣水,爭相沐浴、飲用,還盛入瓶中帶回家中供奉。<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崩冰湖</p> <h3>雨崩冰湖是梅里雪山冰川融化的雪水匯集而成形成的深綠的海子,是雨崩村的主要水源。</h3><h3>站在冰湖旁邊的小山坡上,碧綠的湖水倒映著藍天白云,周圍是連綿的白色雪峰。</h3><h3>雨崩冰湖也叫“大本營冰湖”</h3><h3>冰湖海拔高度約為3800米</h3><h3>冰湖是典型的冰漬湖</h3><h3>是由冰川運動侵蝕地表而形成的</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尼農大峽谷</p> <h3>尼農峽谷屬于干熱河谷,和雨崩里面的景色迥異。峽谷里面溫度較高,冬季也不冷。</h3><h3>這里是從尼農出雨崩的必經地,相對西當溫泉線路程更長,但全程下坡,相對舒適</h3><h3>如果從此路進雨崩是全程上坡,會相對難走。</h3><h3>這段路大部分只有1米寬左右,有的地方寬度只有40-50cm,一旁是陡山峻嶺,另一旁是懸崖深澗,從這里徒步需要注意安全</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湖</p> <h3>神湖是在梅里十三峰的中海拔6600米的女神峰緬茨姆峰下,是藏民每年8月15轉湖的地方。湖水為雪山冰川融水,被人們視為神圣之水,只能喝,不得洗手、洗腳、洗漱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尼汝村</b></p><p><br></p><p><br></p><p><br></p><p><b>尼汝村地處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帶,位于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東北部的洛吉鄉境內,全村都是藏族,生活在尼汝的藏民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生活,世外桃源般的尼汝也被稱為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被譽為“世界第一生態村”。</b></p> <p><b>尼汝村以擁有許多原生態的牧場、高原湖泊而聞名香格里拉,這里牧場廣闊,水草豐茂。每年夏天牧場里鮮花奕奕、綠草茵茵,成群的牛羊在高山、湖畔、牧場間游弋,牛群點點黝黑,牧笛聲聲入耳,到了秋天,紅火的狼毒花染紅牧場,美麗著高原。</b></p><p><b>尼汝村周邊牧場、湖泊雖不通公路,卻成了許多徒步愛好者們的天堂,尼汝至亞丁的徒步路線堪稱經典,聞名國內外。</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千湖山</b></p><p><br></p><p><br></p><p><br></p><p><br></p><p><b>千湖山是個季節性非常強的景點,每年的五月下旬至八月間,這里就變成令人動容天然大花園,讓人輕易沉醉期間,恍然間覺得這里或許是世外桃源、或許是人間仙境、或許就是天堂...</b></p> <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千湖山位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村委會境內,在海拔約3800米至4000米的山間散布著大大小小三百多個高原湖泊,故名“千湖山”。 </b></p><p><b>每年的五下旬至七月初是千湖山杜鵑盛開的時節,姍姍來遲的春姑娘喚醒了生長在這的大量高山杜鵑林,黃杜鵑、紅杜鵑、白杜鵑、紫杜鵑花海把千湖山變成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六月至八月,無數的野花則占領了這里的草甸,它們姹紫嫣紅,爭奇斗艷,輪番上陣,你方謝罷我方開,把千湖山妝扮得格外迷人;到了九、十月這里的樹則被秋風吹得五顏六色。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水臺</b></p><p><br></p><p><br></p><p><br></p><p><b>白水臺位于香格里拉市東南的三壩鄉白地村,是中國納西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b></p><p><b>相傳納西族東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羅從西藏學習佛經回來,途徑白水臺被其美景吸引,于上就留下來設壇傳教,并在此修煉成道。</b></p><p><b>因此白水臺被納西人奉為東巴道場,是納西族東巴教徒的神圣之地。</b></p><p><b>白水臺是由于碳酸鈣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觀。含碳酸氫鈣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鹽逐漸沉淀,長年累月就形成臺幔,好似層層梯田,故被稱為“仙人遺田”,其面積約3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華泉臺地。從遠處看去,青山掩映中的白水臺造型逼真,酷似層層梯田,在陽光照耀下,又仿若攝影作品中凝固的瀑布一般。</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碧沽天池</b></p><p><br></p><p><br></p><p><b>碧沽天池位于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的聯合村,因地處碧沽牧場,故得名碧沽天池,當地人稱其為“楚璋”,意思是小湖。碧沽天池雖小,卻是個寧靜美麗的地方,清澈透明的湖水,綠草茵茵的牧場,成片的杜鵑林、無數的野花、茂密森林和自由自在的牛羊以完美的方式詮釋著大自然的和諧。</b></p><p><b> 碧沽天池也屬于季節性的景點,每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碧沽天池就是杜鵑花的世界,湖畔的杜鵑花海如同系在天池的美麗花環,令人心醉。此外,六月至八月間,無數的野花會相繼在這里綻放,五彩繽紛,美輪美奐,有人認為這里就是天堂的后花園。</b></p><p><b> 碧沽天池因電影《無極》而成名(是該電影外景取景地),也因《無極》差點毀于一旦,當時劇組破壞了碧沽天池約500平方米的草甸和杜鵑林,并遺留下了大量垃圾(多為塑料制品),當時修建約100米長的沙石路面將難以恢復。大自然雖有修復自我的能力,但這樣的傷口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愈合。</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中甸花海</b></p><p><br></p><p><br></p><p><b>小中甸花海是季節性的景區,位于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南部的小中甸鎮,是麗江通往香格里拉的必經之地。小中甸鎮擁有聞名天下的花海,是國內最出名、最大的花海景觀之一,杜鵑花、狼毒花、格桑花、報春花等在這里花開成海,花海主要的景觀點有:小中甸鎮周邊、214國道沿線(小中甸鎮聯合村至和平村)、千湖山、碧沽天池、洋塘曲等地。</b></p> <p><b>每年5月下旬到9月是小中甸鮮花盛開的季節,處處花開成海,步步鮮花陪伴。最先開放的是杜鵑花,密密層層,鋪天蓋地杜鵑花5月下旬至7月初綻放,6月上中旬為盛花期;6月至8月,數十種野花相繼綻放,紅的、黃的、白的、粉的、紫的,爭奇斗艷,五彩斑斕。</b></p> <h3><b>到了9月,小中甸就成了狼毒花的天下,大片大片紅似火的狼毒花映紅草原,異常絢麗,令人流連忘返。</b></h3><h3><b>香格里拉的狼毒花其實是在6月間開放,花朵為金黃色,直到枯萎前,狼毒花才會變成火紅色,在10月間枯萎。</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生橋</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b>圣水溫泉</b></p><p><b>藏語稱為"杜宗此卡"或"白究鬧羊"</b></p><p><b>因為蓮花生大師曾在此沐浴而得名</b></p><p><br></p><p><b>相傳在吐蕃王朝時期,藏王讓大臣到印度迎請了佛教高僧蓮花生大師到藏區傳教。</b></p><p><b>蓮花生大師為弘揚佛法普渡眾生,他的足跡曾踏遍藏區南北,不辭辛勞到達康巴地區。</b></p><p><b>一日大師來到碩都崗河畔,因正值盛夏河水暴漲,大師沒法渡河而去,便在山下住宿。</b></p><p><b>夜間山神得知消息,便施展法術搬來巨石一塊橫在大河上面恭請大師過河。</b></p><p><b>此時山神見大師一路風塵而至已疲憊不堪,便又用神杖在橋邊涌出幾眼溫泉匯成湯池,讓大師痛快洗浴一番才繼續上路傳教。</b></p> <h3 style="text-align: left;"><b>這一傳說使天生橋溫泉充滿了藏區特有的藏傳佛教色彩,使人無形中生產虔誠之心。</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蓮花生大師沐浴過此溫泉后,當地藏民稱天生橋溫泉為"圣泉"。</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因此每年在藏歷新年前后,附件各村各戶的藏族人民紛紛趕到圣水溫泉,參加一年一度的洗澡會。</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溫泉池里共同沐浴,一起享受這溫和滋潤的天然之水,洗去一年的煩惱與疾病。這便是"澡塘會",又叫"沐浴節"。</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傳統澡塘會的時間為七天,每天都以泡澡的形式度過。</b><b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哈巴雪山</b></h1><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哈巴雪山位于香格里拉縣東南部 是喜瑪拉雅山造山運動及其以后第四紀族構造運動的強烈影響下急劇抬高的高山 最到峰海拔5396米 而最低江面海拔僅為1550米 山勢上部較為平緩 下部則陡峭壁立,望之險峻雄偉而又美麗神秘 "哈巴"為納西語 意思是金子之花朵 </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內呈立體狀分布著高山寒凍植被帶、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叢、冷杉、云杉、針杉、山地常綠闊葉林帶等,植物種類繁多</b></h3><b><h3 style="text-align: left;"><b>保護區內有蟲草、貝母、珠子參、天麻、雪蓮等名貴藥材</b></h3></b><b><h3 style="text-align: left;"><b>而蘭花、百合、報春、龍膽、野牡丹等名花隨處可見</b></h3></b><b><h3 style="text-align: left;"><b>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棲息著一類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野驢</b></h3></b><b><h3 style="text-align: left;"><b>二類保護動物雪豹、獼猴、小熊貓、金錢豹、原麝、馬麝等</b></h3></b><b><h3 style="text-align: left;"><b>還有黑熊、棕熊、野豬、花面狐、鸚鵡和多種畫眉鳥。</b></h3></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哈巴雪山主峰終年冰封雪凍,顯得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環立周圍,遠遠望去,恰似一頂閃著銀光的皇冠寶鼎。</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隨著時令、陰晴的變化交替,雪峰變幻莫測,時而云遮霧罩,寶鼎時隱時現;時而云霧飄渺,絲絲縷縷蕩漾在雪峰間,"白云無心若有意,時與白雪相吐吞"。</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br /></b></h3><h3><br /></h3> <h3><b>覆蓋在哈巴身上的冰川被當地人稱為"雪海",位于哈巴頂峰西北坡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為長年冰雪崩塌下滑堆積而成,冰層達幾十米厚,終年不化</b></h3><h3><b>高山冰磧湖(黑海、黃海、灣海)則是大理冰期時的古冰斗積水而形成的冰川遺跡,是"三江并流"地區內唯一的"大理冰期"冰川遺跡分布區</b></h3><h3><b>置于如此高的海拔,水至清而極冷,更無藻類魚類的雜音,不似人間</b></h3><h3><b> 人跡罕至的雪山之上,每一塊石頭、每一掛冰川、每一棵花草都吸取了自然的精華而顯得那么的靈氣十足。</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秀山|
神农架林区|
三台县|
开平市|
民勤县|
从化市|
封开县|
洪洞县|
贵溪市|
久治县|
涿鹿县|
嘉荫县|
陇川县|
拉萨市|
沙洋县|
高陵县|
汨罗市|
阳原县|
涿州市|
绥德县|
永清县|
天柱县|
龙山县|
锦州市|
凤台县|
伊通|
扎赉特旗|
庆阳市|
泰来县|
丰台区|
扎兰屯市|
凌云县|
成安县|
布尔津县|
郑州市|
南投市|
肥东县|
赤壁市|
疏勒县|
自治县|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