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 22px;">童年,只有再回憶中顯現時,才能成就那份完美。沙面,除了讓我無法忘記的往事,最難忘的就是教會我識字做人的母校和老師,還有一群與自己一起長大的同學,回想那一件件兒時不起眼的事情,點點滴滴,依然回味無窮!</b><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走在沙面大街上,仿佛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過去那個年代的往事,多么渴望回到從前……每個人都擁有自己五彩繽紛的童年,童年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它是你一生的開始,擁有著它等于擁有一生。</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看看新時代的沙面導覽圖,不知為什么感到如此陌生,僅僅一個甲子年,一切都變了,不僅是街名地名,連環境氣味全變了,想尋回過去,一切已成碎片。</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作為廣州沙面島上現在唯一一間學校:沙面復興路小學,現更名為沙面小學,是我的母校,始創于1947年的春天,圖片上的校舍已是文革后重建的,雖然老校的原貌相片沒留下多少,但卻永遠留在老沙面仔女的心里。</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廣州解放后,租借地沙面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收歸管理,沙面房屋歸政府的一些機關單位和宿舍,各國領事館使用管理。所以從沙面小學出來的學生,多是政府機關的子弟,由于自身條件良好,大都被稱為有任性,驕嬌二氣的"壞性格"。這樣的性格跟了我們一輩子,也沒幾個人能改變。</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過去60年了,當我站在學校門口想拍張全景時,這班小校友的態度根本不友好,粗聲粗氣地叫我走開。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學校的情景,覺得我們比他們更懂事,更有禮貌。</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學校當時的地段叫"復興路",所以沙面小學的前身叫"沙面復興路小學"。這張老校舍照片的確來之不易,連沙面小學現時的網站都沒能見到舊時的校舍。全靠62級四班李志豪同學精心復原,終于能給我們留下一個記憶。據學兄回憶,它最初是由私立沙面小學與復興路小學在1956年合并而成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我們62級三班羅仲哲同學1980年畫的鋼筆素描畫,看他對老校還是情有獨鐘。據1985年入學的小學弟回憶:“1986年這所老校舍被拆,他們分散到沙面各處零散上課,直到四年級才回到新校舍,真是滿滿的回憶?!?lt;/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張是近期(2017年7月)羅仲哲同學重新憑記憶再畫的老沙面小學全貌,這是老沙面人對自己母校的一種思念!一種情懷。(以上兩張作品由羅仲哲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學校至今雖然已蓋了高樓,但依然沒有自己的校園,連棵樹都沒有,課外的一切活動還在島上的大榕樹下進行。</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85年舊小學還能見到一角,真不知道攝影者到底想拍什么,但現在連這些沒水平的相片也要視為寶貝,因為真是太缺舊校舍的相片了。記得學校旁邊的道路以前沒有這么整潔,跳沙池沒了,一塊塊四方磚沒了,變成一條冷冰冰的水泥路……但過去的痕跡永遠銘記在我們的腦海中。</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唯一一張老師們在老校區的教工辦公室工作的照片,大家還記得自己有沒有到這里面來被老師訓導???(由小學陳洪策老師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1949年沙面小學第二屆學生的畢業合影,其中照片中前排左5是沙面小學女校長歐陽愛梅,1948、1949年任職兩年,至2014年去世,享年95歲。這是非常難得的照片?。ù耸掠尚W55級潘鋼同學,也就是歐陽校長的兒子證明)。</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沙面區五十四小學(現在的沙面小學)學生與老師在校門口歡迎解放海南島歸來的解放軍。那年的沙面小學校長是我大舅媽黎淑儒。見圖一左后三排靠邊戴帽子的女士,時間一晃幾十年,大舅媽也去世多年了,老照片才浮出水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在沙面區五十四小學(即現在的沙面小學)的校長黎淑儒為學生頒獎,她是我的大舅媽,一個溫柔、嫻淑、優雅的老師。(以上兩張照片由她兒子黃啟葉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張老照片是小學老師的合影。里面有不少大家熟悉的老師,一晃我們都成中老年人,照片中的老師,又都在何方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相片上的老師都那么年輕,這是文革前老師們的大合照我一眼就認出我的班主任屈婉文和教我數學的辛素輝老師。左起前排老師有:黃尹智、黃卓君、羅寶琳、辛素輝、葉佩蓮(財務),中排:吳平林、吳潤添、陳洪策、黃德昌、羅葆藩(校長)、容潔冰、屈婉文、鄺尚志、羅寬見、梁少蘭,后排:( )、( )、林子誠、朱尚熹、陳錦云、李麗華、陳寶芬(主任)。感謝吳平林老師的熱情支持,順利將老師們的名字基本排列出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張相片不知是哪一年,但感覺是文革前,老師們去旅行,當然那時的旅行也局限于市區,這是我們常去過的烈士陵園,幸虧老師們留了影,讓我們這些學生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年輕風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是誰——把無知的我們領進寬敞的教室, 教給我們豐富的知識? 是您!老師!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我們成長。由衷的謝謝你們!這張相片中有我們熟悉的老師,從前排開始,李學強,黃壽慶,黃君智,陳洪策,黃卓君,黃xx,鄭國洪,良叔。</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陳洪策老師與吳平林老師的合影,他們倆都是語文老師,都寫得一手好字,讓受教的學生至今依然難以忘卻,佩服不已。這次我編輯的沙面小學專輯,托賴陳老師送給我這么多老照片,讓所有沙面小學的師生們能有機會從照片中看到沙面小學所走過的軌跡。(注:照片下的那行字是陳老師生前記錄下來的)。</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文革后80年代中期,沙面小學老師們在老校門前的合影,我看到的都是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小時候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眼前………我虔誠地祝福老師們:康樂、如意!</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你們都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我們的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師矣。"我深深地記得這句話,感謝老師為我們付出的激情與汗水!</b></h1> <h1><br></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文革后他們都沒有調離沙面小學,而是教孩子教到退休,可以說桃李滿天下,正如詩中寫道: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蓋了新校樓后男老師們的合影,每一張笑臉都是那么的熟悉!雖然不一定能全部叫得出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的音容笑貌永遠不會忘記。(以上九張照片由小學陳洪策老師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張拍于1996年,一晃過去20年了,不知為什么,我總覺得他們似乎在默默地注視著我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有用之才。</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1998年2月幾位小學老師聚會時的合影。雖然他們已白發蒼蒼,但依然神釆奕奕。記得他們的名字嗎?(照片由小學陳洪策老師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你們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你們卻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這張拍于2006年,我們的老師們,多保重!</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2016年12月學校退休老師們聚會的留影,祝福老師們身體健康,永遠開心快樂!??</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2017年7月30日,沙面小學67級的同學冒著烈日,到陳洪策老師拜訪。陳老師同中國共產黨建黨同歲,今年已96歲高齡了,但依然精神矍鑠,他們老夫婦與同學一起開心相聚,并即興賦詩一首!詩中寫道:"同窗友情高山厚,師生情誼深海洋……"的確如此。在此我們祝陳老身體健康,長命百歲?。ㄕ掌砂妮纪瑢W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95歲高齡的陳洪策老師精神還很好,對2017年1月去探望他的小學高年級同學記憶清晰,還把他保存的同學照片給大家看,完全不像95歲高齡的老人。我們衷心祝愿陳老師身體健康!(照片由馬達弟同學提供)</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2017年10月我在老人院與我的小學班主任屈婉文老師的合影。作為我的啟蒙老師、老鄰居的屈老師,沒想到如今又與我母親一起入住老人院,這也許就是緣分吧!</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2018年3月28日沙面小學的部分退休的老師相聚在沙面。很多老師已經進入耄耋之年,但是依然精神矍鑠,真是難得!學校對我們大家來說,除了留下了許多難忘而美好的記憶,更多的是心中那種依依不舍的感覺……(照片由62級鄺小鷗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2019年2月1日春節前夕,我在老人院又遇到屈婉文老師在與她小兒子打乒乓球。已經88歲高齡的屈老師精神狀態不錯,難得堅持體育鍛煉。我深深地祝福她健康長壽!</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2019年10月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學校的音樂老師崔漢超譜曲的新歌《你是我的信仰》,在全國原創歌曲選拔賽中入選《歌聲飄過七十年》大獎賽30首經典歌曲獎之一。這既是老師在八十高齡到來的時刻,給自己熱愛并執著一輩子的音樂事業劃下了個圓滿的句號,也是老師對這份神圣的工作的新的挑戰。為老師點贊?。ㄎ淖钟晒鈨和瑢W撰寫)</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入選新歌《你是我的信仰》的歌曲。曲調聲音悠揚婉轉,純潔好聽,溶入了老師對祖國一片赤誠之心!</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請大家欣賞入選歌曲中的一小段。</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崔老師在沙面小學工作十幾年,對學校充滿著濃濃的愛意,也給了他這次入選的歌曲帶來了靈感。他感慨地說:“ 這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驛站,她讓我真正地懂得了人生,忘我工作并奉獻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讓我們衷心祝賀年過80,才華橫溢的崔老師不忘初心,寶刀未老!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ㄒ陨先龔堈掌汕覃惾A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從這張老照片就可以知道沙面小學雖然是全國聞名的學校,但卻沒有校園操場,每天的廣播體操就是在沙面島的大街上進行。</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從街道燈柱回憶這是1964年拍的,為什么當時會拍下這些照片?誰還會有相片呢?碎片般的回憶多么希望能連接起來。(以上兩張照片由小學陳洪策老師提供)</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學校門口的街道上做廣播體操,想必現在的孩子們都難以接受。當年沙面小學還是全國第一批試點5年制義務教育的學校,竟然連操場都沒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兩張在舊校門前的老照片純屬難得??磳W生排隊的前景小樹叢,就是那時大草坪周邊種植會開大紅燈籠花的小樹,當年我和我的同學們常淘氣地偷偷拔花芯吮吸里面清甜的花汁,至今仍難以忘記。</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一張沙面小學紅領巾小工廠的珍貴留影,從照片中看到我們以前曾經勞動過的地方原來這么擁擠不堪,條件如此惡劣。真是造就了我們這代人能吃苦耐勞。(照片由袁康文同學轉發)</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們沙面小學以前沒有自己的體育場館,整個島就是天然的體育場。老照片中就是我們小學上體育課,沿著堤岸跑步呼吸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所以那時我最愛上體育課。(照片由李志豪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里是在文革中學校為體育課新建的沙池,文革前這里是一直望到沙面尾的大草地,看到原來不少學生為校正視力遠望的綠油油的草地變成一大堆沙池,真讓人心疼。據66級的于周同學回憶說:“對沙池記憶猶新,不記得是4年級還是5年級的校運會,在此獲得跳高、跳遠雙冠軍……還清楚記得當時是我們常稱之的王大樹老師興奮地告訴我這一消息,一切仿佛還是昨天的事……”(照片由于周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現在的學生是很難理解沙面小學竟然就是這樣在大街上體育課,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上課的,而且非常高興在街上上課!</b><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張老照片大家還有印象嗎?這是2001年以前,修建在沙面島外的六二三路慘案紀念碑。記得每年的6月23日沙基慘案紀念日,學校老師都會組織同學們到這里向死難的烈士獻花,舉行紀念活動。不知為什么2001年把高大醒目的紀念碑拆了,按1926年紀念碑原貌復建一個很不起眼的紀念碑?,F在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紀念碑的方位?更不會舉行紀念活動,沙面小學也不例外嗎?(圖片由李志豪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沙面小學的文體活動在全市也很有名,前國家主席劉少奇觀看小學的陳敏同學鋼琴演奏后與其留影。</b></h1> <h1><b>這是一張十分珍貴的相片。1961年中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和陳毅副總理出國歸來,沙面小學的同學到白云機場迎接。經60級二班方穗同學和崔漢超老師確認:相片左起:陳嘉慧同學、周恩來總理 、梁蓉蓉同學、黃建佳同學、陳毅副總理、葉小穗同學、楊福群同學。</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看相片讓我覺得那個年代的人顯得如此純樸謙虛,無人會炫耀自己曾經如何輝煌,真是難得!這么多年過去了,幸虧相片曝光,才得知這幾位大姐姐原來是那么榮幸見過周總理,并合影留念。(照片系省外辦內線提供的檔案記載。由羅仲智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后沙面小學一直以其出色的教育成績名列前茅,前國家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來校參觀欣然題詞。原來題詞已經找不到,這是由關山月補書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前國家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來校參觀時的留影,誰還記得陪同郭老參觀的同學是誰嗎?經小學58級林海德同學提供的信息,陪同郭老的三位學姐是:左起,側面第一位是小學56級的林美生同學,第二位是56級的林月葵同學,第三位,也是在郭老邊那位,57級的大隊長施平同學。</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后沙面復興路小學經常有歡迎、接待外賓及中央領導人的任務,所以設有外事接待團,專門負責外事接待活動,在國內享有盛名。比我們高年級的班級有的以蘇聯衛國戰爭英雄卓婭和舒拉命名,還接待過英雄的母親;有的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英雄保爾.柯察金命名。圖片是沙面復興路小學外事接待團在白云機場接待外賓,大家能看到有誰嗎?據說是63級一、二班的部分同學為主。(照片由羅仲智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沙面有不少外國領事館,所以有外交官員的孩子們在我們學校就讀。這張照片是上世紀60年代拍的,一對外國夫婦攜女與沙面小學老師同學的合影。據62級鄺小鷗同學回憶:這是是1964年上學期,在我們(2)班學習的阿爾巴尼亞同學什內辛卡和愛娃要離開回國(其父是中阿輪船股份公司的阿方代表),當時我們在放暑假,臨時通知了部份同學回校歡送,留下這張珍貴的相片。(相片左起第一排: 周穗華、鐘廣建(她們倆是60級2班) 、葉珠江、 趙偉英、容端美、張敏毅、什內辛卡、魏原、徐小平、鄒小平、巫小虹、葉俊萍;第二排左起: 吳小平、 高春杰、 劉華玉、王曉蕾、 秦春生、XX 、袁康平、 何堅、賈向民、 楊非亞; 后排左起:外事辦翻譯、崔漢超老師、什內辛卡的父母、 陳寶芬主任 、朱尚熹班主任、 羅寬見老師、屈婉文老師 、大樹王老師。)</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戴上鮮紅的領巾,穿上美麗的衣裳。。。"還記得這首歌嗎?想起20世紀60年代的我們,如花一般地幸福生活學習。相片是當年小學比我們高一、兩屆的幾位同學去接待外賓后拍的,從左往右,60級二班的鐘廣建同學、61級班的崔丹穎同學、61級一班的梁小明同學、60級二班的姜麗清同學,現在她們都在哪兒呢?(照片由姜麗清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張照片刋登在當年廣東畫報的內頁,里面三位意氣風發的少先隊員就是我們小學59級、61級和62級的學生,經其他同學仔細辨認:照片的左一是61級的楊延同學,右一是59級1班的黃建良同學,中間是62級2班班長何堅同學。不知今日他們身在何方?相互間還有來往嗎?(照片由Yoyo Yeung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張彩圖是1964年3期廣東畫報封面,從右往左:62級一班的袁岱同學、三班的戴偉民同學、韓子軍同學,幫戴紅領巾的是崔丹穎同學,高我們一年級。隨著時間的流逝,戴偉民同學也已英年早世,除了嘆息,我無話可說。</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看看這幅宣傳畫上的小男孩,整個小明星一樣,他就是韓子軍同學。右手邊的正在戴紅領巾的是62級一班的袁岱同學。幫戴紅領巾的女孩是誰?</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我們的學兄馬達弟同學1953年在私立沙面小學二年級時的成績冊,保留至今的確難得。</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我們的學兄馬達弟同學1958年的沙面小學畢業證書,十分珍貴。我們小學畢業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間,所以根本沒有畢業證書,連張畢業照都沒有,往事不堪回首。</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1962年小學的學生手冊,那時還是5分制,每個星期都有學習的分數和評語,老師和家長就靠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來聯系。不知現在的學生還有沒有建立這種手冊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20世紀60年代的我們學校的學費等收據,看看那時我們的學費、膳食費、活動費只要幾元錢人民幣,真是現代人不可思議之事。</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文化大革命開始那年學校頒發的榮譽獎品,一張簡單的圖畫,后面油印上一行紅字,寫上學生的名字就行了。如今這么簡單的獎品自己瞇著眼睛都可以復制幾百張…,但對于當時的學生來說可是莫大的榮譽。</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這是沙面小學62級一班陳允同學小時候的演出照片,現在他已經是現任中央音樂學院室內樂教研室主任,小提琴教授,中國愛樂樂團首席、助理藝術總監。</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陳允同學和他4歲時教他拉小提琴的啟蒙老師鄭日華先生,還有他的二姐陳怡作曲家(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終身教授)在沙面前敦睦路2號他家天臺的合影。(照片由陳允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著名女作曲家陳怡博士是沙面小學60級的學生,住在前敦睦路機關幼兒園樓上。她也是我們沙面小學驕傲?,F任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校區音樂舞蹈學院終身講座教授,她是首位在美國舉辦個人專場多媒體交響作品音樂會的女作曲家,亦是一位作品多產并在全球被演奏最頻繁的為數極少的專業作曲家之一。照片是她在美國與前江澤民主席和前美國副總統戈爾的合影。(照片由陳允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2018年11月,中國交響樂作品回顧展演暨第六屆中國交響音樂季廣州音樂會開幕,第一場的第一首曲目,就是由在國際業界享有盛譽的著名作曲家陳怡博士應廣州交響樂團邀約、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譜寫的管弦樂曲《珠江序曲》。這是當晚演出結束后,陳怡在臺上與觀眾致謝!</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陳怡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入選美國文藝與科學院院士的美籍華裔作曲家,曾獲美國文學藝術院頒發的艾夫斯作曲家大獎。這是陳怡夫婦與小學音樂老師崔漢超在星海音樂廳門口的合影。崔老師為沙面小學有這般出類拔萃的學生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陳怡闊別半個世紀回到羊城,與一眾沙面小學的老師同學相聚星海音樂廳,憶昔共賞交響樂。(以上三張照片由方穗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沙面小學77級李小燕同學,她原住沙面復興路22號農墾廳宿舍,是技巧運動世界冠軍。1983年,在美國舉行的第五屆技巧世界杯比賽,李小燕獲女子雙人全能冠軍和第一套動作冠軍。她現已定居美國。圖中她是在廣州2010年舉辦的亞運會揭陽站跑44棒的火炬手。(照片由羅仲智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我們報社子弟,大家稱他“尤尤歲月”。是小學61級1班的學生,1963年小小“尤尤歲月”在沙面小學大樹旁留影,45年后“尤尤歲月”又回到沙面小學,按照45年前的甫士在大樹旁拍照留念??上Ю闲I嵋阎亟ǔ尚滦I幔⌒ 坝扔葰q月”成了老老“尤尤歲月”,但他與沙面小學的情結,也代表了我們這代人,如百年樹木一樣永遠流長,永遠不變。(照片由“尤尤歲月”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沙面珠江邊的白鵝潭,曾經是島上的地標,只要在這留影的,一看相片就知道是沙面島。可惜現在白鵝潭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在這里留影的學生仔現在又在哪里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我們62級三班梁金蘭同學、曾丹琪同學、王惠玲同學、周丹華同學、于允暉同學在沙面小學舊校舍的合影,想必她們雖然已上中學,但還是情系沙面。(照片由于允暉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1969年7月我和發小62級四班張文毅同學在人民橋上的合影,背景就是沙面島。那時我們的父母已經都去了五七干校,我們成了沒人管的孩子。那段時光也鍛煉了我們的自立能力,這代人就是這樣成長起來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我們小學的同學,也是報社的子女,左起張文毅、張敏毅、我和朱文軍,我們是一起在報社長大的,文革后的1980年春節在朱文軍家小聚。時間真的飛快,轉眼文毅已抱孫子,敏毅也遠走他鄉,在美國成為畫家,而文軍卻因患乳腺癌,已在2002年去世,想起心里總不是滋味。</b><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文革結束后的我們仨一次重逢。我1980年10月從韶關調回來后,竟然在華南植物園偶遇小學的同學葉鳳女和張文毅,但也僅此一次。后來就聽說葉鳳女是長期腎病后導致腎衰竭去世了。想起只覺得時間飛快,人怎說沒就沒。照片是在植物園拍的,左起:葉鳳女、我、張文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照片上左手邊的沙面小學69級四班邱麗華同學,是我在沙面敦睦路的鄰居,右手邊的男生是當年沙面唯一混血家族的大兒子,50多年后的今天他們竟然在廣州濱江東路遇見了,真難得。</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解放后小學的第一屆畢業生(1952年)的合影,那時是從沙面幼兒園畢業,就進入沙面小學學習,也就是說這張照片是他們幼兒園的畢業照,也是沙面小學的入學照。沒想到那時幼兒園與小學有這種聯帶關系,60多年過去了,他們都去了哪里呢?(照片由馬達弟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復興路小學59級一班的畢業照,當時這幾個班都拍了畢業照,為什么我們就沒有拍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復興路小學59級二班的畢業照,看他們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一晃50多年過去了,現在他們都去哪里了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復興路小學60級一班的畢業照,從照片可見,從1961年開始實行教育體制改革,在廣州試行十年一貫制中小學學制,當時能接收沙面小學畢業生,實行5年制中學的學校有兩間,一間是省實驗中學,另一間是市實驗中學,即現在的南武中學。在全國的小學都是6年制,唯有我們學校實行5年制教學,讓大家都有一種優越感,好像我們走在了人家的前頭。其實是否真有好處,無人知曉?,F在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了,小學還是6年制又為何解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復興路小學60級二班畢業照,照片中有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鄭國雄老師、副校長羅寶藩老師、教導主任黃碧珍老師(1963年接替原教導主任劉寶芬老師)、少先隊輔導員崔漢超老師、鄺尚志老師、陳錦云老師、教自然的黃老師、教體育的黃老師(印尼歸僑,他在1964年離校,王樹盛老師接手教體育)。(部分資料是62級4班李志豪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沙面小學60級二班50年后回校聚會的合影,與1965年畢業的合影相比,不僅是年齡的唏噓,而是同學都去哪兒了。。。(照片由方穗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沙面小學59級和60級的老師學生50年后回母校聚會全體師生的大合影,你們能認識幾個?</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60級二班部分學生與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執教他們的班主任陳錦云老師一起春游的合影。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可惜如今陳老師已去世了。但老師與學生的友誼永遠長存。(照片由60級二班方穗同學提供)</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61級一班,班主任是鄺尚志老師,在廣州烈士陵園的合影。</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62級二班原1-3年級班主任朱尚熹老師與部分女同學的老照片。據鄺小鷗同學回憶:1974年5月朱老師調去荔灣北小學任教后,偶爾碰到我,之后我約上當時還有聯系的同學,一起到廣州上九路的“琳瑯”照相館合影留念。前排左起:馬蓁、朱老師、鄺小鷗,后排左起:唐虹、高聰、曾樂怡、魏任冰、張敏毅。如今44年過去了,朱老師已于2016年在美國病逝,魏任冰和張敏毅也在美國定居多年,大家已過花甲,各自在家頤養天年。往事如煙,留下的只有更多回憶。(照片由鄺小鷗同學提供)</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90年3月,我們62級三班的同學與我們小學班主任屈婉文老師聚會在中央酒店,當年還健在的劉漢林同學出資這次活動。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有時同學已逝去,老師也因患病不認識我們了,但聚會帶來的歡樂我想大家會銘記心中。</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1990年12月沙面小學62級三班部分同學與屈老師、辛老師、黃老師在小學門口留影。</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2年7月,沙面小學62級全體同學舉辦入學50周年慶生活動,大家邀請了當年執教的老師一起參加了活動。合影前排從左到右依次排列的老師是:辛素輝、屈婉文、黃寶銳、陳錦云。如今一晃又過去11年了,照片上的同學已有四人去世了,只嘆歲月不饒人,大家且珍重!</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我們三班的合影。后排右二的劉漢林同學與我從小學一直上到高中。沒想到2012年是他最后一次與同學們聚會,過后不久就因癌癥去世了。我當時在美國聽到這個消息,真后悔自己沒參加此次校慶。</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4年沙面小學62級4班的部份同學在廣州聚會,可以說我幾乎都認不出來他們小時候的舊模樣。不管怎樣說,能相識到白了頭,還能坐在一起聊天飲茶,也是一種緣份。</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2015年8月16日我們62級的全年級同學60周歲慶生,一班的陳允同學(前排左5)贊助此次活動。我們戴上久違的紅領巾,相聚在沙面陶然軒酒家,慶賀一甲子。似乎記憶停留在過去的時光中,那種青春和朝氣又一次的光臨,我們暫時生活在童話般的世界里。</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2017年春,小學62級2班的部分同學特意去珠海探望曾當過他們班主任,已退休到珠海定居的吳平林老師。同學們給已80多歲高齡的吳老師戴上紅領巾,大家共憶當年泛泛師生情。(照片由62級2班鄺小鷗同學提供)</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沙面小學低我們幾屆的同學合影,真讓我們羨慕,我們怎么就沒拍呢?里面還有不少是我們報社的子弟。這位老師叫吳婉娥,我現在還記得她年輕時的一舉一動,太熟悉的面孔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張照片終于有同學證實是64級一班同學的春游合影。照片中的老師叫羅寶林。據說這班不少同學都是天驕之子,不知現在他們都在哪里高就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2019年12月,64級一班部分同學與班主任羅寶林老師相聚在沙面小學,參加64級畢業50周年的志慶活動!羅寶林老師已經86年高齡,依然精神抖擻地與大家回顧難忘的歲月!五十滄桑情依舊,桃李攜手恩師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小學64級二班的同學在越秀公園春游時的合照,他們的班主任是朱尚熹老師。真是太珍貴的相片,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照片里的同學已經模糊,但它記載了那個時代,那個讓我們永遠回味的時代。</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沙面小學64級三班的合影,站在遠處的老師隱隱約約感覺到是何老師,辛勤的園?。∮质且粡堈滟F的照片還有忘不了的回憶。</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64級三班部分同學與老師1996年(上圖)與2016年(下圖)在廣州東山聚會時的合影。悠悠歲月,時光荏苒,一生中有太多的風景讓我們無法忘卻,又有太多的事情想記住卻又無能為力。只知道能夠相聚相知是一種緣分,只能說一聲且珍惜珍重。(上圖:后排右起姚晨鐘、王際豐、楊洋、胡翔、曾廣源、嚴一平、謝國偉、利國光、王林耀,前排左起唐季、何小馳、朱軍、陳曦、李復馨老師、丁虹、陳碧、王小雅。下圖:下圖:后排右起姚晨鐘、王林耀、謝國偉、利國光、王際豐(班長)、宋代修 、曾廣源、嚴一平、胡衛平,前排左起何小馳、唐季、陳曦、丁虹、陳碧。)(資料由64級三班陳?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沙面小學65級二班女生的集體照,坐在她們中間的是班主任吳婉娥老師。照片上一群樸實、活潑、美麗的女學生圍繞在老師身邊,幸福滿滿!就是不明白,小學不是女校啊,男同學都去哪了…?現在終于真相大白,原來當時此班男女同學分開拍,可惜沒有男同學的合照。(照片由65級二班馬雪萍同學提供)</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沙面小學65級二班全班同學的兩幅合照。上圖是他們剛上一年級時的合照,看照片的背景,想必是清明節在廣州烈士陵園;下圖是他們五年級小學畢業的合照,看照片背景是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畫像,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最難得的是:他們從一到五年級的班主任都是吳婉娥老師,5年的師生陪伴,深情厚誼永難忘?。ㄕ掌?5級2班熊穗愛同學提供“一年級入學照”和由梁澤民同學提供“五年級畢業照”)</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沙面小學66級一班去廣州烈士陵園不知是春游還是掃墓后的合影,我只認出我們的鄰居小汪林。想起那時每年的清明節,我們一定會去烈士陵園或烈士紀念碑獻花,掃墓,接受愛國主義教育?,F在的學校還有這種活動嗎?</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沙面小學1968年66級四班同學春游的合照,雖然比我低四屆,但里面的小伙伴我都似乎很眼熟,原因就是他們多是我們同學的弟妹,我大妹也在其中。真想知道帶隊的何老師,不知近況如何?據于周同學回憶:他們的班主任何福萍老師,其丈夫黃壽慶,也在沙面小學的語文老師,后來去了羊城晚報社當記者,但也已去世了。(照片由于周同學提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2015年7月66級四班同學聚會的合影。他們的班主任何福萍老師也參加了聚會。小學畢業后,他們幾乎失聯,經過幾番周折,雖然才找回十幾位同學,但也是難得的一次相聚,我祝愿他們開心快樂?。ㄕ掌捎谥芡瑢W提供)</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67級四班全體同學,能看得清班主任是誰嗎?一晃如隔世,真不想時間過得這么快,只爭朝夕這句名言如今深有感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67級五班班主任李學強和班組干部的合影,后面的大幅油畫“毛主席去安源”,讓我們難忘那個年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67級五班全體同學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張歡快的老少先隊員照片,雖然大家已年過半百,但依然充滿著青春活力。這是小學67級的同學們在2017年舉辦入學50周年的活動,并邀請學校部分老師參加,前三排從左至右:黃寶銳,葉權生,李學強,王樹盛,鄭國洪,阮靜霞、何福萍,簡寶杰,李旭華老師。(照片由67級包文菁同學提供)</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沙面小學69級四班1973年在越秀公園秋游時的合影。左起第四排第一位的是他們的班主任陳學軍老師,聽說她后來離開學校出國了。歲月悠悠,不知陳老師現在一切安好嗎?同學們都想念您啊……(照片由69級四班邱麗華同學提供)</b><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6月1日沙面小學建校75周年,在大坦沙校區舉行建校75周年慶典,師生們一起自導自演的校園情景劇《時光里的?!贰,F任沙面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姚丹發出邀請各屆老校友回家的邀請函,讓我們為之動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回去參加慶典活動的老同學和92歲高齡的鄭國洪老校長,現任校長姚丹(左一)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62屆八位和65屆兩位校友在慶典活動上,興高采烈地相聚一堂。時間一晃沙面小學也建校75周年,我們只期盼學校越辦越好,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ㄕ掌赏趿州x同學提供)</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編寫的"沙面那點事"引起了老沙面的人的共鳴,在此謝謝大家。近期重新在美篇分六集編寫“沙面那些事”,沙面小學是其中一集。這次收集的照片有部分來自"沙面那點事",移至美篇是為了能更祥細地記載養育我長大的沙面和教育我成長的母校。其實里面的新老照片多數是小學老師和同學提供的,全靠大家支持和信任,我才有這么多老照片和資料通過美篇平臺整理和編輯岀來,在此我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和信任。??????</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請繼續關注“沙面那些事——復興路(上)”)。</b></h1><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阿拉善右旗|
连城县|
泰和县|
湖口县|
洛隆县|
昌图县|
剑川县|
固阳县|
华安县|
陆河县|
香河县|
青冈县|
无为县|
兖州市|
甘德县|
皮山县|
巴林右旗|
云和县|
惠东县|
汕尾市|
淮阳县|
托克逊县|
安泽县|
沛县|
靖江市|
铜山县|
阿拉善右旗|
新密市|
洪泽县|
图木舒克市|
阿图什市|
巴中市|
普格县|
桂东县|
错那县|
尉氏县|
正镶白旗|
贡山|
建始县|
佛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