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河 口 往 事</h3><h3> </h3><h3>60年前,一甲子輪回,在澄城縣城的西面有一座繁華的集市,當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聚集了河南、山西、內蒙、安徽、山東、陜北、陜南等各地的人們,河南人居多,官話是河南話。有一條小河從此地經過,河水清澈,有魚有蟹,還能作為人畜飲用,河上有一座低矮的小橋供人們通行。這就是一個叫"河口"的地方。</h3><h3>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洪水,有洪水就有災難,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挾卷著20多米高的巨浪,在那年的一個夜晚將河口的浮華沖得干干凈凈。</h3><h3>一切歸于平靜,一切又要重新開始,經歷過無數次水患的河南人沒有流淚,而是默默地在更高的山腰上打窯洞。心里恨恨的罵著老天爺,但骨子里始終有那么一股勁,想當年,民國二十幾年,老家發大水,一條扁擔,一頭是鍋,一頭是娃,后來的"河南擔"由此而來,路上餓了隨時支個鍋烙河南餅吃,到陜西后,挖兩孔窯洞,租幾畝薄田,甚至下煤窯,養家糊口,安身立命,也不就這樣過來了,大不了從頭再來。從此,河口人注定有了一種不服輸,不放棄的性格。</h3><h3>時間是個好東西,苦難的回憶逐漸在人們身上結痂,被淡忘,生活在繼續進行,河口也經歷了大躍進、文革、分地、改革開放,但她始終是封閉的,像一個國中之國,婚喪嫁娶、民風民俗一直繼承著原來的傳統,官話還是河南話,即使娶進來了當地的媳婦,用不了三個月,一個地道的河南人就被打造出來了,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她有著一種莫明奇妙的吸力和張力,很多事情被潛移默化的同化。</h3><h3>改革開放以后,很多人按捺不住寂寞,開始嘗試著開煤礦、做生意,由于政策允許,更由于那種敢說敢干敢拼的精神,有成事者靠挖小煤窯資產達到百萬甚至千萬,有靠勤奮在建筑行業成為領軍人物,有靠跑運輸在縣城購房數套,有靠販煤經歷著人生的大起大落,有靠交往在西安、北京等大城市成就一番偉業,也有很多在澄合礦務局上班,過著穩定安逸的生活。</h3><h3>就是在這個封閉但又不保守,開放但又不自大的環境里,塑造了河口人樂觀豁達,豪爽熱情的性格。因都是外地人,親戚少,所以好熱鬧,好交朋友,講義氣,重感情,即使老家在河南的一個地區,相隔數百公里,都成了親戚。認干親的也比較多,逢年過節走動頻繁,誰家有事都能熱心相助。有優點就有缺點,河口人愛說粗話,愛喝酒,愛賭博,愛趕時髦,愛打腫臉充胖子,愛窮大方,有時也會為點蠅頭小利鬧得不可開交。</h3><h3>當河南人名聲大噪,國際知名度越來越高時,一些關于河南人的段子層出不窮,例如"十億人民九億騙,河南人民是教練"、"防火防盜防河南"、"河南人能造原子彈"、"重工業是砸石頭、輕工業是彈棉花、娛樂業是耍猴",河口人聽到這些,只是付之一笑,因為與澄城老哥長時間的和諧相處,已經少了一些圓滑和欺詐,多了一些憨厚和誠信。</h3><h3>經歷了數年的瘋狂開采,河口成了塌陷區,好些房子都綻開了口子,成了危房,加之小煤窯全部停產,河口己經慢慢走向敗落。現在的河口人基本都搬到了縣城,分散在縣城的四面八方,誰家有事還能湊在一起,談談過去,聊聊家常,吹吹未來,也算是人生的一種幸事。</h3><h3>希望居住在各個地方,奮斗在各個行業的河口人幸福快樂,因為我們曾經是一家人。作者:師志剛</h3> <h3>河南遭受特大旱災,五谷不收,祖輩們為了謀生,扶老攜幼,因災荒而流落他鄉……</h3> <h3>大河口全景</h3> <h3>80年的傳承雖然短暫,但她精神永恒,河口傳人承載著把她發揚光大!!!</h3><h3>這里聚集了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你能從他們的言談話語,與喜怒哀樂中感受到不同時代的印記,聽那勵志與鼓勵的話語,能使你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聽那妙語連珠的笑話,能使你笑的,前仰后合;聽那敘說著河口曾經的美,能使你仿佛到了詩情畫意的夢境。那時的家,溫馨,幸福將伴你一起走入甜蜜的夢鄉,聽那敘說先輩艱辛的創業歷史,能使你潸然淚下!!!</h3><h3>河口有靈,河口有魂,河口的靈魂凝聚成河口往事群的平臺,回來吧!河口的傳人!回來吧!你只要走近她,了解她,讀懂她,依靠她,她就能給你帶來豐盛的精神大餐與回報,回來吧!河口傳人,傳承的不都是記憶而是對故鄉的熱愛,窮家難舍,故土難離,回來吧!從現在開始你的傳奇,河口往事將成就你的傳奇,這里就是你成就夢想的加油站,不管你身處何方,家鄉的親人都在期盼你平安,幸福,鍵康,快樂,宏圖大展,讓家鄉的親人為你驕傲吧!!!!</h3><h3>天青色而等煙雨,而我們都在等待著你的到來。</h3><h3> 作者:師志剛</h3> <h3>這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小時侯生活的地方,更是我的家鄉,隨著時間的變遷,這里早已沒有人居住,雖然很窮,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東西,更是一種精神,快樂,簡單,艱苦,樸素,堅強,讓我的小時候充滿了歡聲笑語,與城市的喧囂不同,更能讓我感到一份靜謐,多年以后我在次回到這里,它的模樣還是如當初一般,雖然已沒有了人煙,但我還是依舊如此愛它,因為這是我夢開始的地方。</h3> <h3>家鄉的小橋流水,你是我童年的樂園,美好時光!永遠懷念。小橋在我的記憶中,是那樣的清晰,是那樣親切,還時時走進我的夢鄉。 </h3> <h3>一條小河蜿蜒過,兩旁家院依山坡,往日場景今何在?只怨歲月太蹉跎…作者,趙東升</h3> <h3>洞子窯曾經是我們上下學經過的地方,靜靜地離去,漸漸地一切都將成為回憶,童年,好像這溫暖的春風,一閃而過,卻給人留下了生活篇章中最美好的回憶。</h3> <h3>澄城縣堯頭鎮小河口團結橋建于1972年,施工單位是當時叫"澄合煤指"建安處一工隊修建,在橋建壘到將近一米高時,也就是下午2點多時。河渠突然漲起洪水,天氣晴朗,也沒有下雨,當時工地的材料、水泥、沙子都堆放雜河灘上,工人們還在緊張的施工,看到這突發的災情的到來,沒有一個人跑,一個個奮不顧身的搬運搶救材料,當時河灘上有水泥大概5噸左右,工人們硬是一袋一袋的往高處搬,有的工人被洪水沖走多遠,抓住樹枝又爬上來,繼續搬,其中有一個叫白智業的工人被浪花卷如幾十米又反上來繼續搶搬,這種場面感動了河口的群眾,也紛紛沖上去搶運,一個個手拉著手的將材料安全的從洪水口里搶出來,經過大家的堅持不懈與努力,團結橋終于竣工,最后取名于《團結橋》!在當年的8月份開始通車!作者:師志剛</h3> <h3> 河口的河真清,清的能看到水中游逸的魚,兩條潺潺流水的河呀!左邊彈琴,右邊唱歌,聽河邊蛙叫蟬鳴,蜻蜓點水,看水中鴨群嬉戲,好似鳥語花香的江南風光,河口的河 美!</h3><h3> 夕陽西下,一縷彩虹出現在石橋上方,不同視角好似一個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婀娜多姿,似青春之花待綻放,又似太空漫步,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折射出河口的橋,美!</h3><h3> 華燈初上,一對對情侶相約蓮花池旁,荷塘月色婉在池中的一朵并啼蓮,似在對他們訴說著什么,好不愜意!池邊的一片竹林隨風搖曳,高風亮節;花前月下的俊男美女在這江南范兒的環境中談情說愛,河口的景 美!真美!</h3><h3> 河口的山,南臺東臺,交相輝映,一個個小院依山而建,似秦瓊與敬德身著鎧甲,守候著這里的安寧與祥和。夜幕降臨,窯洞的燈光又似繁星點點,宛如都市夜景,令人心曠神怡,河口的山 美!美不勝收!</h3><h3> 河口的溝,東溝西溝,溝溝相連,宛如一對孿生姐妹心心相印,兩邊層層梯田,金黃的麥浪一浪高過一浪,溝里的五月鮮大黃杏,令你垂涎欲滴,不停的在咽著口水,看那一樹槐花,似身著潔白婚紗的少女,令你目不暇接。河口的溝 美!真的很美!</h3><h3> 養育了包括二礦眾多生靈的那條母親河已面目全非,南臺東溝已滿目蒼夷,老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河口80年的滄桑巨變,使她已無可能煥發青春,我們不能因為她老了就不去贊美她,不能因為她老了就忘記她,她養育了我們三代河口人,80年的文化積淀,河口精神永存!</h3> <h3>照片上的老人,經常撿垃圾堆里的東西吃,經常用石頭把自己頭砸出血的牛人,每次見他都是這樣,從我懂事時他就是大人了,估計現在六十,七十了吧,可算是陪伴我們長大的人,他叫憨子精(吉)娃,我離開家鄉好多年了,他一直在那里過著那樣的生活,從照片能認得出當年英俊的模樣,現在非常健康,而和我一樣大的許多人都已經倒下,人們都很驚訝,其實沒什么,我早就明白了,這就是我們自身強大的調節機能,免疫系統,給我們展示的奇跡!</h3> <h3> 拿起這支塵封已久的筆,我感慨萬千,追憶、品吊、擔子、籮筐、衣不遮體、饑寒交迫,就這樣我們的先輩以堅強的毅力與智慧,勇于開拓創新,造就了一個繁榮的河口盛世。</h3><h3> 這繁榮使人聯想起車馬大店子夜時的燈火闌珊,開店的、煮饃的、拉坡的、善良的河口先輩接待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看萬家燈火,猶如繁華都市,車水馬龍,街旁叫賣著花生、西瓜與香煙,哪條溝進去沒有煤礦,當地人戲稱我們是礦子,他們不知就是這些礦子的先輩給他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繁榮,帶來了地域經濟的發展。</h3><h3> 我們的先輩人才濟濟,從發明冶煉焦炭的薛全等一些爺爺輩的老人,到嘔心瀝血辛勤教育他們子女的鄭、李二位老師,從名醫張繼周爺爺的濟世救人,到剛正不阿的劉成子叔叔,從我們量體裁衣的裁縫奶奶,到鐵娘子裝車的大軍,輝煌的故事,枚不勝舉。應為他(她)們放歌,應為有他們而感到自豪與驕傲,應為他們樹碑立傳,澄城的發展與繁榮離不開他們的豐功偉績,盡管他(她)們與世無爭。</h3><h3> 河口的傳人讓我們匯聚在河口往事的平臺上,用我們的智慧、堅強與自信,去努力、去奮斗、去爭取、去再造輝煌。讓我們繼承和弘揚先輩的優良傳統,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氣概,再造河口盛世,讓我們無怨無悔,驕傲地說我們是河口的傳人。 </h3><h3> 愿于河口傳人共同探討,共同修改指正。愿河口傳人,微笑多多、健康多多、幸福多多、掙錢多多。</h3><h3> 作者:師志剛 </h3> <h3>已荒廢的石溝衛生所,歲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華,剩下的只是一個被歲月刻下深深印痕的傷痕累累的軀殼,和一顆滄桑的心。</h3> <h3>我的母校紅衛中學,學校以變得頹廢,像極了廢棄的莊園,一天天走向衰老,校園已荒蕪,時光如梭,給我留下只有記憶了…</h3> <h3>堯頭窯遺址</h3> <h3>以上圖片圖文是我收集整理制作</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平凉市|
区。|
铁力市|
玉溪市|
通许县|
安吉县|
和静县|
盐池县|
金山区|
和田市|
南京市|
隆回县|
南昌县|
昭通市|
云和县|
绥芬河市|
凯里市|
安塞县|
桦南县|
绩溪县|
比如县|
永吉县|
胶南市|
桐梓县|
喀喇|
永新县|
汶上县|
洱源县|
乌鲁木齐市|
花莲市|
九江县|
上杭县|
微山县|
宜春市|
富锦市|
开原市|
启东市|
文安县|
广灵县|
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