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小時候覺得時間很慢,總是盼望著快點長大、快點長大…………。</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在期望中,春去冬來、斗轉星移,來不及準備,來不及猶豫,我們卻懵頭闖進了青年時代。那時的我們單純、幼稚,都懷著美好的夢想,決心學好文化知識更好地報效祖國。歷史卻和我們這一代人開了個玩笑。</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從初中到高中畢業,(1971年一1976年)在這五年中基本沒有學到多少文化知識。那個年代實行半工半讀育新人的辦學方針,多半時間在學工學農。每年有1一2個月的時間,在工廠學習車床加工、翻沙鑄造。去校辦工廠學習機械維修。</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記得每年十月以過,我們都會到農村去幫農民收割莊稼、打壩造田、興修水利。還要去校辦農場照料實驗田。</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我們是接受"紅色"教育最多的一代人。學校經常請老英雄、老紅軍、年長的貧下中農,講述革命傳統教育和憶苦思甜教育報告會。使我們從小就懂得愛憎分明,在我們心靈深處充滿著對社會主義的無限熱愛,對舊社會的無比痛恨。</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本應該安心學習文化知識的時候,卻被卷入"文革"運動的洪流中。經常停課鬧革命,四處游離。絕大部分人成了紅衛兵,每天抄寫大字報,參加各種各樣的批斗大會。參與我們那個年齡不該參與的政治運動。我們這一代人,是在動蕩中長大,經歷很多,知識很少。</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雖然沒有學好文化知識基礎差點。但確實培養了我們能吃苦耐勞、不怕困難,懂得勤儉節約、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直到現在不管是在工作、生活中,我們巳然保持著幾十年前,養成的那種能吃苦、講奉獻的精神和不變的人生價值觀。</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在我們最需要繼續深造,求知識才能的年代里,歷史卻再一次和我們開了個玩笑。記得當年最流行一句話"我們都有兩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閑飯。到農村去、到廣闊的天地去鍛煉"。</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1976年高中畢業后,我們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積極報名和千千萬萬知識青年一樣,告別了父母到農村插隊落戶。</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我插隊落戶在萬花公社、花園屯生產隊。全大隊就我一名知青,到了生產隊扛起鐵锨和鋤頭,和農民干同樣的農活,吃同樣的飯,住同樣的窯洞。那可真是苦上加累。白天上山勞動,晚上收工后自己做飯。這樣的生活整整苦熬了三年多。</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雖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也讓我學到了農民那樸實善良的品格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更有那忘不掉和他們的情懷!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留在了廣闊農村大地。</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知青年代雖然已成為歷史,知識青年生涯雖然已過去了四十一年。但這段知青生活在我頭腦中已成為了一段抹不掉的記憶,并時常在腦海中浮現?,F在回憶起那個年代的許多往事,更是有激動、有感慨、有迷惑、有無奈、有更多的酸甜苦辣。</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1976年和全國人民一樣,經歷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三位領袖逝世帶來的無限的悲痛。 經歷了唐山大地震帶來的災難。經歷了舉著標語小紅旗上街游行,歡呼打倒"四人幫"的無比喜悅。見證了十年動蕩的"文革"結束。</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1978年伴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才開始逐步走上改革開放的征程。</b></h1><h1><b> 1979年中央作出決定,知青全部返城工作。我招工到市食品公司當了一名營業員。在那個年代物質極為貧乏,所有的日用消費品和副食品類一律憑票供應。當時每人每月憑票供應1斤肉、3兩油、27斤糧食……。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市場商品供應慢慢也豐富充足了,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徹底取消了憑票供應制。</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1985年以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鼓勵全民下海經商,允許個人承包經營。打破國營企業"鐵飯碗"制,所有行業按市場經濟模式運作。市場放開以后,個體工商戶迅速崛起。大集體和國營企業,尤其商業系統幾乎都是名存實亡,職工面臨著下崗和再就業。為了養家,開了自己的食品門店,到縣城收過雞蛋賣過肉。雖然很累很辛苦,但心情舒暢、干勁十足!</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1988年到城區城市信用社工作。為了多吸收存款、按時收回貸款,經常是早出晚歸、加班熬夜。也接觸了許多社會上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和他們交往過程中,讓我學到了做人的基本原則和不能觸碰的道德底線。</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1991年三十三歲時,很幸運調入人行陜西融資中心延安辦事處工作。</b></h1><h1><b> 2000年四十二歲時,到人行保衛科工作至今。從此工作也穩定了,也不那么辛苦了,也輕松了很多,也不再為生活難而奔波。生活水平也一天比一天好了?;仡櫷簦恢挥X從童年、青年到中年,四十五歲就這樣在一路匆忙中走過!</b></h1><h1><b> 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驀然回首青春足跡依然是那么的清晰!一路回望,曾經的許多事我是那么的青澀,又那么的懵懂,天真里透露著許多無知與輕狂。</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回首逝去的年華,青春歲月就像幾片薄薄的紙,它只能濃縮成一部影片匆忙的幾個鏡頭。激動和憧憬仿佛就是昨天,青春和今天仿佛就是一夜之隔,時間的列車怎么就那么快地駛過了青春的月臺。而我竟沒有來得及領略青春月臺的風景,懵懵懂懂的來到下一個站臺!即將步入退休行列!</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我們是新中國最不尋常的一代人。我們有著名種頭銜,紅衛兵、知青、大集體工人或國營職工、下崗職工。在家庭中我們上有老下有小,即要孝老又要養小。為了家和兒女們有些人還在默默地工作著。一路走來,我們實在不易。所以我們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家庭,卻唯獨對不起自己。</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現在我們都到了退休年齡,希望我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不論生活窮與富,不論地位高與低,讓我們學會享受生活,幸??鞓愤^好自己的余生。祝福有相同經歷的伙伴們,健康平安、永遠年輕、幸福快樂度過每一天。</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巜青春歲月:寫在四十五歲之前》</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是對自己四十五歲之前</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人生經歷的小結 </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 </i></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也是對自己四十一年</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工作履歷的簡介 </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 </i></b></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 寫于2017年2月21日晚</i></b></h1><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沁水县|
班戈县|
山东省|
井冈山市|
二连浩特市|
沈丘县|
陆丰市|
德化县|
藁城市|
两当县|
浪卡子县|
庆云县|
册亨县|
和平区|
云阳县|
江北区|
密云县|
灵武市|
杭锦后旗|
夏河县|
神农架林区|
平远县|
湘乡市|
广南县|
九江市|
绥宁县|
瓮安县|
定结县|
彰化县|
健康|
泰顺县|
富阳市|
永泰县|
奉新县|
广德县|
扬州市|
营口市|
调兵山市|
富裕县|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