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你還記得因為戴口罩而向中國道歉的那個外國人嗎?</h3><div>2016-12-20 八零后視界</div><div><br></div><div><br></div><div>作者:@喵-湯圓小姐,來源:微在趣聞社</div><div><br></div><div>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一覺醒來,生活的城市不見了。</div><div><br></div><div>2016年12月16日,大范圍重污染天氣正進入最嚴重時段,今日進一步擴散至17省區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橙色預警,專家表示,截至19日,全國重度霾影響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這是今年來范圍最廣、時間最長、強度最強的霾過程。</div><div><br></div><div>而石家莊PM2.5今天更是爆表破千了,這濃度大概可以嚼著吃了吧……</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從2008年外國人在北京戴口罩被國人譴責,到如今中國霧霾被全球側目,PM2.5爆表,昨日北京半數以上路人戴口罩,政府發出了紅色警報。這個一二十年后知后覺的過程難道不值得決策者、官員和全體國民反思嗎?這難道僅僅是哪一個人的責任嗎?是什么使得中國人如此后知后覺,直到難以呼吸才想起來紅色警報呢?</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03年以前,沒有人有關于霧霾的印象,因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沙塵暴吸引了。說起帝都北京,就是滿臉滿嘴的沙子。</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04年,美國NASA在中國上空監測到了一片“褐色的云”,并在向其他國家擴散。然而此時中國人民還根本沒聽說過霧霾這個詞。</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05年,國內媒體報道里開始出現“霧霾”的字眼,但只是在專家報告中一帶而過,和“強對流天氣”、“龍卷風肆虐”放在一起,沒人注意。當年廣東的霧霾時間已經有100多天,但大家依然以為那只是霧,甚至媒體們都沒有把它們分清楚。</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06年,當NASA還在孜孜不倦地給中國的霧霾繪圖,當外媒已經開始熱切研究霧霾對中國經濟和奧運會的影響時,國內媒體還在把霧霾當作“罕見大霧”報道,只關心這種天氣對交通的影響。但學術論文庫里開始出現霧霾的論文,百度知道上開始有人問“什么是霧霾?”。</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一場罕見的霧霾天氣于近日持續襲擊了我國中東部多個省市。能見度小于500米的大霧籠罩山東全省大部分地區,個別地區出現能見度不足100米的濃霧,大霧導致濟青、京福高速公路山東段被迫封閉,山東各機場航班出現延誤。”——新華社</div><div><br></div><div>2007年,國外專家開始研究中國霧霾的致命性,硅谷小伙子開始看中霧霾商機準備建生態大樓,日本抗議霧霾天天往他們那飄。全世界人民都在討論中國人每天吸毒。</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08年,幾個外國運動員戴著口罩到北京參加奧運會,激怒了全國人民,被媒體一頓猛罵,說他們“侮辱中國公眾”、“居心叵測”。最后他們向北京奧組委遞交了道歉信,還對全中國人民公開道歉。同年,美國大使館開始更新每日北京pm2.5的數據。</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我想大家沒有這個必要考慮戴口罩的問題,如果一定要戴口罩,那就是給你的行囊當中多增加了一點份量,我想它是用不上的。”——北京環保局</div><div><br></div><div>2009年,中國開始有人關注美國大使館發布的北京pm2.5數據,當年最高值達到712μg/m。但媒體依舊將此作為天氣預報來報道,只有學術界開始大量發表霧霾相關的論文。</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0年,百度百科第一次出現pm2.5的詞條,新華網開始提醒公眾霧霾可能造成健康威脅,但措辭謹慎,其實說的是霧的危害。</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霧的出現將會誘發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氣象專家提醒相關地區人們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外出戴上圍巾、口罩,保護好皮膚、咽喉、關節等部位。尤其提醒對環境敏感的人注意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新華社</div><div><br></div><div>2011年,北京市環保局質疑美國大使館的霧霾數據不準確,當年pm2.5仍未被列入我國空氣環境指標。</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但必須記住的是,這些改變唯一的根據是我們中國、我們北京自己大氣污染防治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個大使館在干什么。”——北京市環保局杜少中</div><div><br></div><div>2012年,中國環保局直指美使館發布空氣質量數據是“干涉中國內政”。但就在這一年pm2.5終于納入了中國的空氣質量指標。</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中國的環保具有疊加、多因素、壓縮式的特點,所以希望大家要從中國實際出發,暖風吹得游人醉,莫把中國當美國。”——中國環保部部長周生賢</div><div><br></div><div>2013年,東北三省在十月供暖季,開始出現了大規模嚴重的霧霾天,嚴重到進入了百科詞條,pm2.5突破了1000μg/m,封城3天。</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4年,北京市長王安順說北京會投入7600億來治理霧霾,還說出了那句流傳至今的“2017年實現不了空氣治理就‘提頭來見’”。</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應急辦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全市于12月8日7時至12月10日12時啟動預警措施。這是北京第一次發布的空氣污染紅色預警,我們都是見證歷史的人。</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一個人、一個企業和一個國家一樣,分為先知先覺、后知后覺和不知不覺。先知先覺者高瞻遠矚,把握根本,優先解決根本而重要的問題,因而能夠內外兼修,標本兼治,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無論是個人身心,企業發展還是國家社會可以長期保持良性循環。后知后覺者被既得利益推著走,被眼前的矛盾和問題帶著走,總是解決那些很迫切但并不重要,而忽略根本重要的真問題,結果越是忙亂,問題卻越多,矛盾越錯綜復雜,但在最后成為不可藥救的并發癥發作之前,尚能翻然覺醒,飲下苦口良藥,敢于刮骨療毒,甚至壯士斷腕。不知不覺者則是身體并發癥襲來,或者企業已經岌岌可危,或者社會大危機已覆頂而來,仍然得過且過,歌舞升平,甚至準備脫逃而去……卻終于躲不過滅頂之災,最后時刻悔悟又有何用?!</div><div><br></div><div>十幾年來,中國人對于霧霾的反應,已經充分證明我們是一個后知后覺的民族。這和我們的國民性有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喜歡從眾順從不喜特立獨行、喜歡錦上添花不喜犀利憂言。近年來,更是被空前的拜金主義蒙蔽了雙眼,變得更加短視。這也跟主流精英更看重個人和家庭的既得利益擴張,而缺乏國家民族的擔當,更不要說拋棄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div><div><br></div><div>由于我們十幾年的后知后覺,我們現在終于為嚴重霧霾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現在翻然醒悟還來得及。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舉一反三,比如中國各礦山城市的地下已經挖空,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地陷,我們是不是該為子孫后代計,對開采后的坑道用廢石回填?又比如土地招拍掛制度已經造成了世界最高的房價,已經使年輕人背起了無比沉重的負擔,成為房奴,如何能釋放出青春活力和創造力?還比如金融開放,如何防范經濟結構調整、資本項目自由化等三重風險的疊加?等等。</div><div><br></div><div>由于過去多年的后知后覺,現在很多問題已經積累在一起,錯綜復雜,已漸顯并發癥之狀,這時候,要想守住底線,進而扭轉乾坤,走上良性循環。需要立身國家、民族、人民和子孫后代的根本;廣開言路,能夠甄別,善于納諫;能夠系統思維,各歸其位,綱舉目張,有條不紊,各得其所。更需要背水一戰的勇氣和魄力!</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驻马店市|
肃南|
绥江县|
屏边|
瑞金市|
寻甸|
育儿|
商都县|
永顺县|
山丹县|
瑞金市|
政和县|
武隆县|
沙河市|
开原市|
原阳县|
和平区|
盘锦市|
余江县|
五河县|
栾川县|
大埔县|
章丘市|
安阳市|
嵊泗县|
宿松县|
馆陶县|
海淀区|
武川县|
淮北市|
明星|
灵丘县|
二连浩特市|
永宁县|
科尔|
峨边|
民丰县|
福鼎市|
岳普湖县|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