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這一周是我的電影周,連著看了5場電影,似乎把這一年的電影都看完了。不過看看日歷,這一年差不多也快結束,沒幾天了,默。。。</h3><h3><br /></h3><h3>想著該寫一些什么。試著寫一些吧。好久不寫影評,手生了。腦子也跟機器一樣,不用就會生銹。</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2 《你的名字》:烏龍還是天意?★★★★☆</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看這部片子純粹是一場烏龍事件,因為我們原本是要看《血戰鋼鋸嶺》的。就在走進電影院之前的一秒鐘,我還無比堅信,等下看到血肉橫飛、斷胳膊斷腿丟腦袋時,自己會忍住不低頭。燃鵝,等等,看著電影票上的字,我當時就有點兒懵了。是真的懵,瞬間智商為負的那種。WTH!心里碎碎念:難道是買票的時候手滑了?不應該啊,怎么會這么弱智?近視是近視,還不至于眼瞎到看不出五個字和四個字的區別嘛~~短短幾秒鐘,上演無數內心小劇場,可謂"壯懷激烈"。然后,我便裝作若無其事,輕描淡寫地對那人說:"我好像買錯票了"。。。<br /></h3><h3><br /></h3><h3>雖然我自己是個大齡的動漫迷,但很少和他一起看動畫電影,最近一次還是看《大魚海棠》。記得當時他看完還蠻激動,被我鄙視了,后來還不得不寫了一篇影評,以證明自己的鄙視其來有自。好與壞,都是通過比較得出的結果。這一次,我想,就當做給某人補補課吧~</h3><h3><br /></h3><h3>新海誠,也常常會被人拿來和宮崎駿作比較。其實,他們是風格不同的兩個人,也就不能說他們兩人水平孰高孰低。宮崎駿的動畫美在風骨,新海誠的動畫美在浪漫。雖然都是刻畫少男少女,宮崎駿的主人公身上大多帶有率真果敢堅韌的性格,即便是女孩子,也是活潑、樂觀的,有股男孩子般的帥勁兒。她們看人的眼神總是讓我想到沈從文邊城里的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和山頭黃麂一樣……"就是這般感覺。而新海誠筆下的少年,則更多的是帶著那個年齡特有的彷徨猶疑未知,一片粉紅,像櫻花季,唯美又傷感。</h3><h3><br /></h3><h3>這部片子依然如此。在結局來臨之前,故事的走向是模糊的。就像影片里引用的《萬葉集》里的那首和歌《黃昏之時》:誰彼/我莫問/九月/露沾乍/君待吾。黃昏,晝夜交替、晦明變幻,當一切漸漸失去清晰輪廓的時候,你會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h3><h3><br /></h3><h3>"扭曲,纏繞 ,有時又還原,再次連接。這就是結,這就是時間。"</h3><h3><br /></h3><h3>正因為打破了時間的結界,三葉和瀧才得以見到彼此。</h3><h3><br /></h3><h3>說實話,影片后半段,真的很虐心,因為不知道男女主會不會在一起。不想再看到《秒五》那樣的結局。不過,好在最后是個HE,或許是新海誠自己也終于厭倦了錯過和分離的老梗吧。</h3><h3><br /></h3><h3>"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正巧趕上了,那也沒有什么別的可說,唯有輕輕問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看到影片最后,我腦海里浮現的就是張愛玲的這段話。誠哥用了107分鐘把男女主虐來虐去其實也就是為了表達這個意思。</h3><h3><br /></h3><h3>不管怎么說,這樣一部讓我少女心爆棚(就算活到80歲,我依然少女心,好了吧?)的片子,我覺得給個★★★★☆應該不算高~</h3><h3><br /></h3><h3>現在回想一下,當初買錯票會不會是種天意呢?感謝主,幸好,是新海誠。</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3 《血戰鋼鋸嶺》:信仰的勝利 ★★★★</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h3><h3>一直覺得梅爾.吉布森像個布道者,無論他本人是不是個傳統的基督徒,他的電影都在替他傳遞一種"信仰"的力量,從《勇敢的心》到《耶穌受難記》再到《啟示》,莫不如此。</h3><h3><br /></h3><h3></h3><h3>如果《血戰鋼鋸嶺》不是基于真實的歷史,這部電影所塑造的超級英雄戴斯蒙德.道斯大概會缺乏現實說服力。人們難免會質疑:一個人真的可以靠信仰拿自己的血肉之軀對抗槍林彈雨嗎?這難道不是老梅的又一次"暴力美學加英雄主義"的自說自話?但,現實有時候就是比小說更離奇。一個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的士兵,不僅自己沒有成炮灰,還挽救了75條生命。75,不是個數字,它更像是上帝給多斯的獎賞,像他自己祈求的那樣:主啊,求求你,幫我多救一個。</h3><h3><br /></h3><h3></h3><h3>那些仿佛是不怕死的像潮水一樣一波一波沖上來的日本兵是沒有信仰的嗎?他們當然有:"為天皇效忠"。只不過他們的信仰和多斯的信仰,一個是殺人,一個是救人;一個教人死,一個讓人活。</h3><h3><br /></h3><h3></h3><h3>跟整部電影讓人血脈僨張的戰爭場面相比,更令我動容的是影片最后對多斯本人和老兵的一段采訪。有一個鏡頭是當老兵回憶那段往事的時候眼角流下了一行淚。戰爭就像留在他們身體里的彈片一樣,將是永生難以磨滅的印記。</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4 《28歲未成年》:尷尬的不止年齡 ★★</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在家門口的電影院看的,整個電影廳包括我倆在內一共就四個人,約等于包場啊~嘖嘖!</h3><h3><br /></h3><h3>但即便如此,電影剛開始10分鐘,倪妮再美再媚眼如絲也無法阻擋我的尷尬癥來勢洶洶,要不是因為實在想看看張大導演的女兒到底能把電影拍成啥樣子,我還真恨不得拔腳就走。</h3><h3><br /></h3><h3>劇情、人設什么的,我都懶得說了,沒那個必要。還有那個狗血的結尾是怎么回事?導演是想告訴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嗎?這三觀簡直不能忍~</h3><h3><br /></h3><h3>倪妮今年28歲了,跟她演的角色涼夏一樣的年齡。遠遠稱不上老,底子好的話還可以裝嫩賣萌,說自己17歲也都有人信。但是,她畢竟不是17歲、可以任性妄為可以隨時重新開始的年齡了。電影可以超現實,而現實就是現實。表演經驗的積累、閱歷的增長、人物的沉淀對演員的自我成長來說太重要了。</h3><h3><br /></h3><h3>想想鞏俐同樣在28歲的時候,演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兩相對比,你就知道,對倪妮而言,接拍這樣一部電影,尷尬的真的不止年齡。</h3><h3><br /></h3><h3><br /></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6 《長城》:一場沒有味覺的饕餮"剩"宴 ★★☆</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有多少人是沖著張藝謀大導演的金字招牌和馬特達蒙去的?這樣的同學請舉爪。至于景甜,這位電影唯一的女主角,對不起,請原諒我的孤陋寡聞,沒看過她演的任何一部戲。</h3><h3><br /></h3><h3>看完電影,就倆字:失望。三個字:還我錢!四個字:江郎才盡。六個字:扯大旗做虎皮。還要我繼續嗎。。。</h3><h3><br /></h3><h3>劇情弱一直是張藝謀片子的硬傷。這一點,在《長城》中依然顯得尤為突出。如果去掉那些華麗麗的特效場景,整部電影的內核就只剩下一個:打怪獸!乒乓五四一頓亂打,打完就完。至于男女豬腳"心有戚戚焉"的"信任",在我看來不過是想強行拔高電影的逼格,趕鴨子上架,結果費力不討好,還搞得電影不倫不類。要么商業,要么文藝,總得占一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從這一點來看,老謀子有點貪了。</h3><h3><br /></h3><h3>也許有人會說,場面好看啊。"恢弘,震撼,視覺盛宴",拜托~這些評價張藝謀片子的御用字眼,都用爛了好伐?可惜,自英雄始,到滿城盡帶黃金甲,再到奧運會開幕式,我們早已被張式視覺轟炸般的審美熏陶得見怪不怪了。別再說"超越想象"了,真的,因為一切都在想象中。比方說射箭,現在閉著眼都可以知道它們在鏡頭里會是個什么樣子。莫非老謀子真的老到要不斷地克隆自己然后消耗掉自己的地步了嗎?不僅如此,還要依葫蘆畫瓢,向歪果導演致敬:饕餮的眼神活脫脫就是侏羅紀公園里的恐龍;而人獸的第一場大戰則讓我瞬間想到了指環王。</h3><h3><br /></h3><h3></h3><h3>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干癟得不行,就算是五軍五色也難掩其活道具的事實。話說,我們的CG寶寶"饕餮"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男一號吧?瞬間明白為什么沒有愛情戲碼了。</h3><h3><br /></h3><h3></h3><h3>只可惜了馬特達蒙,空有一身演技,卻全程面癱。</h3><h3><br /></h3><h3></h3><h3>總之從電影院出來的感覺就像是下館子吃飯,胡吃海塞了一頓看上去很美,實則味同嚼蠟的大餐。胃是填滿了,可又覺得什么都沒吃到、沒吃飽,不解饞。</h3><h3><br /></h3><h3></h3><h3>我猜,"饕餮"大概也是沒有味覺的吧,所以一直吃一直吃,直到最后把自己也吃掉。</h3><h3><br /></h3><h3>p.s:昨天看了張藝謀自己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和預期,真的有種蜜汁自信啊。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對中國傳統和民族文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把Ta們片面化、符號化的階段,這樣做是擔心太深奧了那些歪果仁看不懂進而影響了影片的國際化嗎?哦,想得真周到~可謂用心良苦~BUT,如果張藝謀真的認為,那些被閹割得只剩下軀殼、徒有其表的中國符號可以堂而皇之地代表中華文明的精髓,那么我只能說:張藝謀,你也不過是個有追求的攝影師罷了!</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7 《羅曼蒂克消亡史》:★★★☆ 絕望到脊梁骨發冷</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h3><h3>不能不說,這部片子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梅林茂的配樂和膠片的色彩。</h3><h3><br /></h3><h3>電影一開始,壓抑遲緩的鋼琴、深沉蕭瑟的夜晚以及章子怡空洞的臉,就已經為整部電影的基調做好了鋪墊:時局動蕩的上海,人人自危人人自保。無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命運其實都是一樣的,被時代裹挾著,身不由己。他們就像是俯拍的建筑廢墟下一粒塵埃,渺小脆弱,無處藏身。天空永遠是那么陰郁,看不見太陽。</h3><h3><br /></h3><h3></h3><h3>習慣了平鋪直敘、直奔主題的中國式敘事的觀眾,也許一開始對這種非線性的穿插跳躍式的敘事風格會有些不適應,但隨著情節的展開,抽絲剝繭般,故事的空白一點點被填滿。那些隱藏的真相浮出水面,與隱晦的暗示一一對應,于是,所有的謎底,都昭然若揭。華麗的袍子,爬滿了虱子;精致的面具底下,百孔千瘡,鮮血淋漓。</h3><h3><br /></h3><h3></h3><h3>葛優是個老戲骨,這一點毋庸置疑。他飾演的陸先生(葛大爺居然有頭發,有點兒意外),外表斯文,喜怒不形于色。電影一開始,他不落痕跡地讓手下剁了周先生小三的手,揭示了其上海黑幫的背景。這里插一句,從剁手開始,電影就開啟了殺人模式。他表面有個姨太太,鐘欣桐扮演的小五,但他對她,只有義務沒有愛。他真正愛的或者說是心底里藏著的那個人,其實是章子怡演的小六,一個天真虛榮13點的交際花,夢想是當演員,嫁給了大BOSS(倪大紅飾演),卻紅杏出墻給他帶了大綠帽子。"我有時候會想到你,你應該是在北方"。陸先生的這句話,我認為是整部電影里最接近"羅曼蒂克"的一句話了,也只有這時才能從這個殺人不眨眼的黑幫大佬身上看出他對小六那秘而不宣的情感。他也愛家人,可惜的是,影片最后他依然冷血地讓杜淳殺了自己的親外甥。"我看透了你所謂的博愛",在那樣一個誰在前一秒鐘愛著、誰就在后一秒中死去的亂世里頭,一切都淪為自保的籌碼和工具。</h3><h3><br /></h3><h3>淺野忠信飾演的渡部,是陸先生的妹夫。這個日本人,娶了上海女人,講地道的上海話,和上海男人一樣著長衫戴禮帽,但他開日本餐館,每晚獨自吃日本料理,像所有日本人一樣喜歡養貓。他的骨子里仍舊是個不折不扣的日本人,不僅如此,他還是個被軍國主義洗腦的軍人、日本間諜。就像陸先生在影片開始說的那段臺詞:"這些人沒有正常人的情感,他們不喜歡現在的這些。高樓啊,秩序啊,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他們都不喜歡,或者是有其他什么目的,毀掉了上海也不可惜。"渡部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可以這樣說,這個人物是整部戲里隱藏最深、也最復雜的一個。隨著渡部真實身份的曝光,一切表面上的其樂融融溫情脈脈,都被擊得粉碎。在國家、親情和欲望面前,他也許掙扎過,但終于還是身不由己地墮入到人性的黑暗深淵里去了:弒妻、強奸、亂倫,背叛,最壞的人生也不過如此。而在戰敗之時,他依然貪戀這樣殘破的人生,只要能活著。</h3><h3><br /></h3><h3></h3><h3>章子怡飾演的小六、袁泉飾演的吳小姐、霍思燕飾演的妓女,她們除了身份的不同,就其個人命運而言,其實都是一樣的。生逢亂世,男人為了自保可以犧牲女人,而女人為了自保就只能祭出自己。章子怡復仇之后流下的淚水,袁泉望向丈夫時被絕望逼紅的雙眼,霍思燕聽到童子雞說"我來養你"嘴角邊的淺笑,無一不是那個動蕩年代里一個女人最終歸宿的注腳。無奈也無解。</h3><h3><br /></h3><h3></h3><h3>影片最后一幕,陸先生孤身一人前往香港,在海關被扣留,當他默然毫無抵抗地摘掉頭上的帽子時,我們知道,他以及他身后的那個時代,都已經隨著時光,消失殆盡了。</h3><h3><br /></h3><h3></h3><h3>"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The wasted time。這真的是一部讓人絕望的電影,絕望到,脊梁骨發冷。</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濮阳县|
金昌市|
辛集市|
五峰|
中江县|
合肥市|
临西县|
黑水县|
和龙市|
轮台县|
夏津县|
峨眉山市|
浮梁县|
雅江县|
皮山县|
会东县|
荥经县|
五大连池市|
六安市|
汕头市|
子长县|
蒲城县|
南宫市|
平顶山市|
肥乡县|
广平县|
永清县|
台中市|
长治市|
阜宁县|
额尔古纳市|
繁峙县|
虎林市|
绥中县|
徐汇区|
科技|
昔阳县|
河曲县|
神木县|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