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這個美篇是為朋友彭艷紀念她姥爺逝世七周年而制作的。她姥爺馬少波先生曾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解放后曾擔任文化部黨組成員、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和中國京劇院副院長、黨委書記(院長都是梅蘭芳先生)等職,人生經歷豐富。<br> 最近彭艷整理出她姥爺生前的一些照片發我分享。我看到這些老照片,就像看到一本紅色年代老前輩的傳記或回憶錄,它們把我們帶回到五十、六十年代的中國戲劇界,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年代的戲劇繁榮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情景,看到了國家領導人和戲劇表演藝術家的風采。美篇中還展示了馬少波先生的書畫收藏和中央領導、各界朋友為祝賀他從事藝術創作65周年贈送的書畫,這也讓我們走近了老前輩的生活,看到了他們的文藝才華和真摯友情。我很敬佩這些德才兼備的老一代文化名人,雖然他們都已經成為歷史,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為共和國做出的杰出貢獻。<br><br></font></h3><h3></h3><h3></h3><h3><font color="#010101"> 以下內容是彭艷自己的敘述…</font></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 姥爺馬少波(1918年一2009年)與梅蘭芳先生共事多年,是梅先生的入黨介紹人。他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劍筆并用,解放后一直從事文藝領導、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一生勤奮,成果豐碩,著述出 版超過500萬字。勤奮好學、淡泊名利、不斷進取、自強不息是他留給我們最大的精神財富,他永遠活在我們這些晚輩的心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38年,馬少波在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司令部任機要秘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45年6月,馬少波擔任膠東文化協會會長。1946年馬少波(右1)與部分常委攝于萊陽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49年6月,馬少波作為山東解放區代表團的副團長,赴京參加即將召開的全國第一次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49年8月,馬少波在北京戲曲界講習班講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1年,毛主席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題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1年,周恩來總理為馬少波簽發任命書。<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1年4月,馬少波應聘為輔仁大學國文系特邀教授,講授戲劇文學課程。這是馬少波和輔仁大學國文系主任肖璋、教授啟功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5年,中國京劇院成立,梅蘭芳兼任院長,馬少波兼任副院長和黨委書記,這是兩人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5年6月,馬少波作為中國青年藝術團團長、聯歡節評委會副主席在華沙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開幕式上致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5年9月,楚圖南、馬少波(右1)在芬蘭赫爾辛基與芬中友協秘書長芳利克能女士親切會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北京戲劇界在田漢家招待蘇聯戲劇專家列斯理。前排右起:歐陽予倩、舒繡文、列斯理、梅蘭芳、安娥、趙蘊如;二排左起:李超、馬少波、張庚、孫維世、劉芝明、陽瀚笙、田漢;后排右起:歐陽山尊、焦菊隱、刁光覃、鄭亦秋、于是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馬少波(左5)、齊燕銘(右5)等在哥本哈根和丹麥著名舞蹈演員雷烏麥爾(左6)等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6年5月26日至7月17日中國京劇代表團一行86人出訪日本,梅蘭芳任團長,歐陽予倩、馬少波、孫平化任副團長,近兩個月的演出受到日本各界的熱烈歡迎。這是代表團在東京舉行首場演出開幕儀式上,日本前首相、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片山哲致歡迎辭。左起:李少春、孫平化、馬少波、歐陽予倩、梅蘭芳、姜妙香、歐陽山尊(右2)、袁世海(右1)。</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梅蘭芳、歐陽予倩、馬少波、歐陽山尊、袁世海等在大阪與關西華僑在一起。</font></h3> <h3> 中國京劇訪日代表團在廣島受到熱烈歡迎。左起:歐陽予倩、馬少波、劉佳、歐陽山尊。</h3> <h3> 馬少波、歐陽山尊應邀為東京早稻田大學、明治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等18個大學學生廣播聯盟講學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6年10月,馬少波(右2)率中國藝術團赴新西蘭演出。</font></h3> <h3> 1956年12月,澳大利亞著名藝術家威廉·瑞凱茲先生向馬少波贈送其繪畫作品。</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7年6月,瑞典戲劇家協會主席海格爾來華授贈4枚獎章,梅蘭芳獲榮譽獎章,楚圖南、馬少波、任虹獲功勛獎章,周總理親自前往瑞典大使館出席授獎儀式。這是馬少波獲得的獎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馬少波和海格爾在授獎儀式后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9年5月馬少波和周總理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周總理在馬少波陪同下觀看中國京劇院的演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9年,馬少波陪同周總理觀看京劇《摘星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9年,周總理在中南海西花廳召開關于繼承發展程派藝術的座談會。前排右起:周總理、果素瑛(程硯秋夫人)、李嗇華、高維廉、田漢;二排右起:李世濟、侯玉蘭、趙榮琛、梅蘭芳、周巍峙、夏衍、馬彥祥、李超;三排右起:陳毅、王吟秋;四排右起:馬少波(右1)、賀龍(右2)、焦菊隱(左3)、歐陽山尊(左2)、錢俊瑞(左1)。</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9年,馬少波陪同彭真同志觀看京劇《滿江紅》。</font></h3> <h3> 馬少波陪同張治中(右1)、張奚若(右2)、鄧寶珊(右4)觀看京劇《破洪洲》。</h3> <h3><font color="#010101"> 田漢和馬少波在中國京劇院接待日本著名歌舞伎演員中村元右衛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馬少波在中國京劇院接待各國駐華使節,講解中國京劇藝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習仲勛副總理(左1)和馬少波(右1)接見陜西省進京演出的戲曲劇院演員。</font></h3> <h3> 1980年正月初二,馬少波同周揚、蘇靈揚夫婦交談。</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0年4月17日,鄧穎超同志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馬少波創作的話劇《岳云》,與馬少波親切交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1年11月,卓琳同志觀看馬少波改編的昆曲《西廂記》后與他親切交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5年,馬少波應邀擔任14集電視連續劇《蒲松齡》和12集電視連續劇《梅蘭芳》的總顧問。這是1986年1月,馬少波在《蒲松齡》開機儀式上講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6年馬少波在杭州創作戲曲電視連續劇《再起清風樓》時的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8年6月,馬少波劇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9年9月,馬少波(左2)作為中國作家應邀訪問柏林,與德國作家進行交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0年2月,馬少波作為主編在《中國京劇史》首發式上致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2年11月,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成立大會。名譽會長兼基金會會長王光英(左3)、名譽會長高占祥(左2)與副會長馬少波(右2)、簡樸(右1)、曾祥集(左1)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3年10月,馬少波和李慧中(姥姥)應邀重訪日本,受到京都市長田邊朋之的熱情接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馬少波和李慧中在京都嵐山周總理題詞碑前獻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馬少波和李慧中在日本新制作座的歡迎宴會上與戲劇家真山美保親切交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馬少波在日本國立劇院與久違的日本老友滕波隆之(右3)、金井俊一郎(右4)、相之清恒等歡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5年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與馬少波在首屆中國京劇節開幕式上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6年元旦,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辦京劇晚會,馬少波陪同中央領導接見演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6年6月1日,王光美同志代表中國兒童藝 術劇院向馬少波頒贈"良師獎"。</font></h3> <h3> 馬少波、李慧中夫婦與老舍夫人胡潔青親切交談。</h3> <h3> 1997年3月7日《中國京劇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成立合影。編輯委員會主任馬少波(右6)、郭漢城(右7)、劉厚生(右8)。</h3> <h3><font color="#010101"> 2006年,馬少波在人民大會堂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宋任窮同志的賀詞:為文不擇兵器 佳作奉獻人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習仲勛、齊心同志的賀詞:春華秋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李瑞環同志的賀詞:嘔心瀝血弘揚民族文化,睿智大勇,堅持繼承創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王光英同志的賀詞:平生歌正氣 丹心譜華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遲浩田同志的賀詞:主旋律立兩為旗幟鮮明 振國粹興文藝譽滿華夏<br>弘揚國粹 厚德載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魯迅之子周海嬰先生的賀詞:俯首甘為孺子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賀敬之同志題詩:身歷烽火路,筆開菊苑春。關田兩漢后,今馬又一人。<br>他為馬少波捐獻文物書畫陳列室題詞:馬少波同志是久經考驗的革命老戰士,是解放區和新中國著名的戲曲改革家、卓有成就的劇作家、馬克思主義的戲曲評論家。他為我國革命的、社會主義的戲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了解、研究他的生活道路和藝術道路,學習他的創作經驗、工作經驗和理論建樹,對今后我國社會主義戲曲事業和整個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將大有裨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的賀詩:敷演人情申大道,春秋褒貶寫紅毹,藝家心愿稱知己,功在當行一巨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張君秋先生的贈畫:老來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潘潔茲先生的賀畫:獻荔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新鳳霞女士繪、吳祖光先生題的贈畫:紅梅</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br> 馬少波收藏并捐獻的書畫(部分)</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齊白石先生繪 田漢同志題詩<br>田漢詩云:齊翁勞動者,筆力自高古。能使百花開,亦令頑石補。朝鮮尚烽火,臺島臥豺虎。擊楫有同心,聞雞應起舞。田漢題跋:赴朝慰問,返國次日,征塵未除,為少波同志題此。<br>馬少波題跋:白石翁平生極少畫雞,1952年應我"聞雞起舞''之請,欣然命筆,筆墨淋漓,氣勢磅礴。后田漢同志來訪,喜而題詩留念。堪稱曠世雙壁,我珍藏已四十四年矣。歷經劫亂,國寶幸存,乃偶然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李苦禪先生的贈畫:報春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梅蘭芳先生贈詩:<br>波濤千頃筆如神,鴻案眉齊日正春。高舉紅旗心事共,長吟白雪倡隨新。上元火樹供娛目,中圣香醪好入唇。知為升平增少壯,雙修福慧屬君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端木蕻良先生贈詩:<br>翻舊趨新不計年,衣冠優孟伴歌弦。石破天驚驚聾聵,水流云動動山川。正氣歌縈柴市口,岳云曲繞花廳前。樂耕園里雙詞客,豈止風荷二百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荀慧生先生的贈畫:山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尚小云先生的贈畫:花鳥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劉開渠先生贈畫:牡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華君武先生贈畫:迎龍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韓美林先生贈畫: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50年,姥爺與弟弟馬晴波、楊芝亭夫婦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63年,姥姥、姥爺和家人的合影,我(彭艷)是前排戴項鏈的女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姥姥、姥爺在家中,兩人常常詩詞唱和。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9年8月,難得的五世同堂。左起:太姥姥(姥爺母親)、媽媽、姥爺、姥姥、彭艷(懷抱著妹妹的女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04年春節我(彭艷)與姥爺、媽媽、兒子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7年4月25日,祝賀馬少波文學藝術生涯65周年暨收藏品捐贈儀式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首都各界600多人出席,一些中央領導同志和各界朋友送來題詞、書畫。馬少波飽蘸濃墨寫下了"歷史無私,歷史多情"八個大字,這是他歷盡滄桑后的肺腑之言。<br> 他在年屆八秩之際,將多年積累的著作、手稿、音像資料、名人書畫、海內外名人的贈品、自作書畫等14類,共10961件捐贈國家。他的詩句"行行字字丹心鑄,敝帚自珍為國留",展示了老一輩革命者的無私品質和博大胸懷。這是祝賀大會會場。</font></h3> <h3> 馬少波的題詞:歷史無私 歷史多情</h3> <h3><font color="#010101"> 2009年10月11日,戲劇界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暨中國戲劇家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召開。馬少波和其他11位德高望重的老戲劇家獲得首屆中國戲劇獎的終身成就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姥爺,您離開我們已經整整七年了,但在我心里您從未離去,您的音容笑貌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您永遠、永遠與我們在一起。</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晋中市|
邮箱|
海安县|
鄯善县|
沙坪坝区|
稻城县|
西藏|
林周县|
郁南县|
巩义市|
曲水县|
镇江市|
边坝县|
兴城市|
怀集县|
安宁市|
杭锦后旗|
永州市|
五峰|
磐安县|
沙雅县|
怀柔区|
井研县|
民乐县|
静安区|
大庆市|
淳化县|
明光市|
九龙坡区|
申扎县|
穆棱市|
法库县|
昔阳县|
阿城市|
苏尼特左旗|
永仁县|
双柏县|
额敏县|
方城县|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