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驢馬配》上:<br>我們插隊的故事:天林<br> 快來看!快來看!隨著一起插隊女生她的聲聲尖叫,大家想一定是有什么好事了。<br> 很快我們插隊的男生、女生大家隨著她叫聲的方向來到了現場。當男生、女生到了現場時大家全呆了、懵了、塞語了。<br> 平時愛開玩笑的大家這時候沒有一個知道說什么好。看吧,看不下去,不看吧從所未聞,更從所未見。<br> 關鍵的是大家出于好奇,口里不能說,心里還是很想看看,有的雖然口里說著走吧!走吧!但是她們的腳并沒有離開那個地方。<br> 這場景把男生真是大開了眼,見了世面。把女生可真是傻了眼,羞紅了臉,恨不能地下有個縫縫鉆進去。<br> 村里人愛紅火,看熱鬧的人在驢圏圍墻邊上有說的,有笑的,有指指點點的。<br> 滿臉縐紋胡子拉茬的張老漢在土仡梁上坐著,從嘴里抽出叼著的漢煙袋在地上邊磕著煙灰,邊漫不經心地說:"唉!這年頭啊,人還不如這牲靈呢,這牲靈還,還…"<br> 張老漢話還沒有說完,蹲在張老漢前面的一后生蹭的就站起,厲聲打斷張老漢的話。<br> 后生反駁張老漢道:"張老漢啊,你可是不能這樣的說啊!你這是思想有問題,這可是反動話!怎么就沒有一點的政治思想和階級覺悟呢!"<br> "怎么個說人不如這牲靈呢?你是對社會主義不滿還是反對農業學大寨"。<br> 張老漢一聽不再言語。他把煙袋鍋子伸進煙布袋里不停的捏著煙絲。<br> 就在打火點煙絲的同時,張老漢斜著眼看了看側面站著的知青男女。<br> 似乎感覺到剛才說話不注意場合了;似乎覺得沒有注意政治思想了;似乎感到這不是作為貧下中農應該說的話。<br> 后生把張老漢嗆的不敢再說什么了,旁邊的一對村里的小后生和小媳婦又逗上了。<br> 那小媳婦手里拿著一小塊白色的確良布,白色的確良布上面繡著一對鴛鴦戲水。一只是紅色的,一只是藍色的煞是好看。<br> 那英俊的小后生說:"小媳婦你這手里是繡的什么啊?是拴在那兒的公馬和母驢嗎" ?<br> 漂亮的小媳婦柳葉眉一挑,杏殼眼一瞪,說道:"你是眼瞎了、腦殘了、狗咬了、還是被門夾了,你重看看是繡的什么?"<br> 小媳婦一撇嘴道"這是一對鴛鴦!紅的是公的,藍的是母的。繡在白色的布上是夫妻恩愛到白頭的意思,懂不懂?傻貨"!<br> 末了,還用她那纖細靈巧還沒有曬黑的小手食指在小后生腦門上點了一指頭。<br> 小后生并不無趣,他看著這小媳婦長的俊秀小巧,玲瓏可愛,又逗說道:<br> "你說那大公馬像不像你家老漢呢?你老漢長的又高又大,五大三粗,那個事你能吃得消"?<br> 小媳婦說道:你就懂個毬,你知道甚是五大三粗呢?<br> 小后生說道:是你不知道吧,我來告訴你。五大就是:二手大,二腳大,一個頭大。三粗就是:脖子粗、腰粗、"三條腿"粗!<br> 小媳婦紅著臉嘻說道:"就知道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張開口就知道你放的是驢馬屁,四條腿的話。"<br> 又說:"你家的"勺子"是放碗里?放瓢里?還不是放在鍋里。盡替古人瞎操心哩,回家問你老婆去"。<br> 說的小后生啞口無言,使著鬼臉嘿嘿嘿傻笑著。<br> 圈內驢馬熱鬧還沒開始,圈外有如戲場甚是熱鬧。<br> 我們插隊的永紅大隊有一匹大公馬,雖然長的又高又大可既不駕車更不耕地。<br> 平時村里人和我們叫它是"種馬",是大隊專門、專人、精心飼養用來交配,發展本村畜牧業和對外交配創收的。<br> 在春秋交配期,這匹公馬享受著比我們知青這些人還高級的待遇。它每天的伙食是:黑豆五斤,玉米十斤,飼草不限。<br> 在全村的牲畜中,什么兔子呀、雞呀、豬呀、羊呀、牛呀、驢呀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這些小字輩的牲畜它們的待遇比起大公馬是望塵莫及,想也別想的。<br> 大公馬它為什么這樣的尊貴能這樣的受到款待,除了它天生的姿色外,重要的是它可以傳宗接代,有很大的經濟價值。<br> 馬配馬生馬,驢配驢生驢,馬配驢生騾。<br> 騾子是什么?是生來會受苦。可以駕車,可以耕地是農村人生產、生活的重要工具。有生之年除了受苦還是受苦,不能干活了還是人們的一口美味。<br> 大公馬一生的風光,騾子一生的苦難,沒情侶,沒下代,用村里人的話說就是:"騾子的慫什么也做不成"。<br> 基于這些原因那大公馬自然就是至尊至上了。<br> 喂養這大公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話說"人不得外財不發,馬不吃夜草不胖"。<br> 所以,飼養員除了睡的晚起的早給它飼草飼料外,半夜三更還得起來服待這大公馬,給草給料。因此大公馬長的膘肥體壯,重量達八百斤有余。<br> 這大公馬威風凜凜,高高昂立的大頭,明亮的大眼睛,小耳朵里外透亮、挺立、有力健壯的四肢,碩大的四蹄,光亮油滑的皮毛,一看就是個好"后生"。<br> 那年代人都少吃沒穿,個個清瘦無澤,難怪這大公馬人見人愛,何況小母驢見了定是當仁不讓。<br> 這大公馬可是遠近聞名的好"后生",附近村子的人全是知道的。就是在城郊的村子也是遐爾聞名。<br> 說起永紅大隊我們這些上山下鄉插隊的知識青年可能人們不知道。可是,只要說起永紅村的大公馬好多人倒是都知道,都會伸出拇指嘖嘖稱贊。<br> 春天的一日,臨村的一頭小母驢要受種了,價格二十塊。這價格在現在說來是算什么錢,可是在那個時候這可是大價錢,是我們永紅大隊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br> 那時一個人一天最多掙十分是一個工,一個工價值三五毛。二十塊是一個壯勞動力近二個月才能掙到的錢。<br> 說了半天這些知青男女他們在現場看到了什么呢?現場是怎樣的呢?只見飼養員老胡,老達二個人在忙碌著。<br> 老胡是個小個頭年紀五十歲有余,穿著個掖襟子夾襖,大襠褲。那褲襠就象里面藏著什么東西似的,格外的顯眼,曾經有人就懷疑喂大公馬的黑豆是不是放在那個地方揣回家了。<br> 腰里拴著的一根布腰帶本是藍色的,可是褪了顏色看上去藍不藍,灰不灰的變成了土色。<br> 這腰帶是農村人自己用織布機織的那種粗布。那腰帶是一根長長的長布條,就象是擰麻花一樣的擰住,纏腰后兩頭一插。<br> 他脖子上掛著個一頭是木桿桿,一頭是銅頭頭的煙鍋。一根細繩子的另一頭是裝有煙絲的小布袋。<br> 那木桿桿上的銅煙鍋由于長年累月的用手摸已經是錚亮閃光,那裝有煙絲的小布袋雖然是個布袋,大概也有年頭了,手捏得雖然沒有銅頭煙鍋那般閃閃發光,倒是油膩的油亮油亮。<br> 老胡的形象在農村還是很有典型性的。<br> 他性情溫和,待人和善。他手里牽著的高頭大馬則是易怒、易暴、性情剛烈,他確有老達手里牽著的小母驢般的溫和。<br> 老達高挑大個要比老胡年紀略小點。他上身穿著個破舊的灰色的軍干服,下身穿著個膝蓋和屁股都有補釘的褲,不倫不類中西不像。上衣腰里,一根退了色的黃色帶扣,帆布腰帶緊緊勒著,把上衣的下部分勒的像個裙擺似的四下傘開,看上去很是滑稽。<br> 老達這人可是個急性子,脾氣大且倔,用村里人的話來說就是牲口脾氣。你要好來他比你還軟,你若是要硬來他可是不吃那一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吃軟不吃硬。<br> 因此說,老達除了倔強脾氣有點像小毛驢外,從風格上看和他手里拉著的小毛驢是截然相反,反倒是有老胡手里大公馬那樣的烈性。<br> 說來也笑,為什么大個老達不拉大公馬呢?為什么小個老胡拉著個小母驢呢?這個就不說了,大概是出于他們的專長自然分工的需要吧。<br> 再說,大公馬小母驢本就不般配,只是為了下一代的更優良,更健康的需要,人為的拉郎配罷了。</h1><h1><br>下集《驢馬配》下:</h1><h3><br></h3><h1>2016.1.25天林<br> </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苗栗县|
聊城市|
普洱|
湾仔区|
泽州县|
清苑县|
竹北市|
博野县|
延长县|
花垣县|
绥滨县|
噶尔县|
义乌市|
凯里市|
南通市|
中卫市|
夏津县|
永川市|
泽州县|
兴化市|
甘洛县|
密云县|
夏津县|
得荣县|
延安市|
太仆寺旗|
荣昌县|
奎屯市|
武夷山市|
开远市|
奇台县|
本溪市|
和龙市|
金秀|
唐海县|
肇东市|
敖汉旗|
云和县|
洪江市|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