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篇:迷.離島.鼓浪嶼</span></b></h1><h3><br /></h3><h3>鼓浪嶼是廈門的離島,與廈門本島僅隔一道鷺江海峽,素以美麗浪漫聞名。如果每個人都有一份wish list,我相信這里會是許多人清單上重要的一站。</h3><h3><br /></h3><h3>至于原因,大概也只有你親身經歷過,才可以真正地明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章:從買船票開始</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買船票這件事,特意提前做了些功課。</span><br /></h1><h3><br /></h3><h3>游客白天從廈門本島到鼓浪嶼,可從兩個碼頭:東渡碼頭(郵輪中心廈鼓碼頭)或者嵩鼓碼頭登船。其中東渡碼頭,可到達鼓浪嶼的三丘田碼頭和內厝澳碼頭;而嵩鼓碼頭則只到鼓浪嶼的內厝澳碼頭。</h3><h3><br /></h3><h3>到了夜間(17:50—次日6:30,夏季是18:50-6:30),游客則需要到輪渡碼頭乘船,到達鼓浪嶼的三丘田碼頭。夜間乘船只需要5分鐘就可到達鼓浪嶼。</h3><h3><br /></h3><h3></h3><h3>輪渡碼頭在白天,是只供廈門市民專用的碼頭。</h3><h3><br /></h3><h3></h3><h3></h3><h3>¥35/張往返票,返程20天內有效。<br /></h3><h3><br /></h3><h3>光看文字是不是有點兒暈?一個東渡碼頭、一個輪渡碼頭,傻傻分不清楚。但其實,坐一次船就全明白了。</h3> <h3>由于內厝澳碼頭離商業區比較遠,所以游客通常都會選擇在三丘田碼頭下船。</h3><h3></h3> <h3>夜間內厝澳碼頭就停運了,三丘田碼頭是24小時開啟的。</h3><h3><br /></h3><h3>所以如果你不準備在鼓浪嶼過夜,在內厝澳碼頭下船其實是個更好的選擇。這樣你可以一路走,把沿途主要的景點都轉遍,到三丘田碼頭上船離開,而不必再走回頭路。</h3> <h3>這是供島內市民專用的鼓浪嶼鋼琴碼頭。</h3><h3><br /></h3><h3></h3><h3>對于游客們而言,乘船去鼓浪嶼是休閑度假,而對于在鼓浪嶼謀生的上班族或者上學的孩子們而言,乘船出行則是他們每天必須經歷的生活。</h3><h3><br /></h3><h3>所以,有時候不一視同仁恰恰是一種人性化的表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章:從腳到胃,再到心的路程</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鼓浪嶼是全島禁行機動車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觀光的電瓶車和拉貨的板車。但是,除非帶了年事已高、腿腳不方便的父母,要想領略"無車馬之喧"的鼓浪嶼的美,就需要用自己的腳一寸寸地丈量過去。所以,選擇一雙舒服的鞋子就顯得尤為重要。心之所向素履可往。愛美的女孩紙還是暫時忘掉漂亮的高跟鞋這碼事吧。</span><br /></h1><h3><br /></h3><h3><br /></h3> <h3>美國領事館舊址緊挨著三丘田碼頭。這是上島后最先見到的一處遺跡。</h3><h3><br /></h3><h3></h3><h3></h3><h3>如今這里大門緊鎖,四周草木蔥蘢,我只能透過鐵藝柵欄往里面瞄上一眼。</h3> <h3>三友假日百貨靠近鋼琴碼頭,離三丘田碼頭也不遠。從這里進去,就是熱鬧的龍頭路商業街了。</h3> <h3>進入龍頭路,滿眼的特色小店,鱗次櫛比,目不暇接。文藝小清新、復古懷舊、個性耍酷……總有一款適合你。</h3> <h3>某人,我都不想說啥了……</h3> <h3>這些小店一般都有自己的專屬印章。現在你可以掏出提前準備好的蓋章本或者隨便一個自己喜歡的漂亮本子,挨家地蓋過去了。小店的小哥和妹子通常會熱情地告訴你他家的章放在哪里,有的甚至還貼心地提醒你翻到蓋章本的第幾頁。</h3><h3><br /></h3><h3>有些店已經沒有了,又或者沒有遇見。總之,要想把所有的印章都收集到真的有些難度,需要點兒耐心和時間。</h3> <h3>這頭豬印章烏漆麻黑的,拿在手里好重啊!</h3> <h3>許多小店的店員都會主動地招呼你免費品嘗他家的花草茶或者小點心。如果你吃完喝完不想買也沒有關系,但一定記得微笑和說謝謝。</h3> <h3>據說曾厝垵有家叫做"晴天見"的冰激凌店,只在晴天營業,并且每天只做一種口味的冰激凌。</h3><h3><br /></h3><h3></h3><h3>一種執念,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只要不糾結,就能隨遇而安。</h3> <h3>對于吃貨們而言,喜歡上某個地方只需要一個理由:<i><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有好吃的!</b></span></i></h3><h3><br /></h3><h3></h3><h3></h3><h3>簡單粗暴有效!</h3> <h3>外婆華麗麗地躺槍。哇哈哈~</h3> <h3>在龍頭路的三岔路口,有一個流動攤車:葉氏麻糍。</h3><h3><br /></h3><h3>麻糍是一種用糯米做的小吃:在糯米糍外面裹入花生碎、黑芝麻碎和糖粉混合而成的餡料,揉成團再滾上一層黑芝麻粉。香甜卻不膩,軟糯而不粘,非常好吃。¥10/份,每份10個。因為是糯米,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所以每次買一份剛剛好。</h3><h3><br /></h3><h3>我還喜歡吃綠皮火車家的泡芙和林記魚丸。可惜都只吃了一次。</h3><h3><br /></h3><h3><br /></h3> <h3>另外,在鼓浪嶼音樂廳旁邊的那家蘇小糖對面,店名忘記了,他家的烤魷魚特別好吃。¥20四串,有一點點辣,但吃起來非常過癮,讓人欲罷不能。吃貨啊~</h3> <h3>白天,街市非常熱鬧,游人如織。</h3><h3><br /></h3><h3>但只要你想,總是可以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h3> <h3>拐進一家精致小店,喝杯紅茶,吃塊點心,順便看看墻上的老照片和臨街的風景。</h3> <h3>或者挑幾張明信片,在小小的閣樓之上,認真虔誠地書寫一封寄給未來的信。給自己,給朋友,給摯愛,給任何一個此時此刻最想傾訴的人。</h3><h3><br /></h3><h3>然后,等待。</h3> <h3>如果愿意花更長一些時間,還可以讓街頭藝人給自己畫張肖像。</h3> <h3>遇到可愛的小物,就停下腳步,然后把它收入囊中。小小的滿足。</h3> <h3>時間到了這里,變得慢且悠長。而你愿意為此虛度光陰,并甘之如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章:從日光巖到皓月園</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在島上住了幾天,覺得鼓浪嶼真正值得花錢去看的景點其實也就兩個:日光巖和菽莊花園。</span><br /></h1> <h3>日光巖是鼓浪嶼海拔最高的地方。站在日光巖頂峰的高臺上,可以將全島風光盡收眼底。</h3> <h3>碧海藍天紅屋頂。一個字:美!</h3><h3><br /></h3><h3>廈門世貿雙子塔和鼓浪嶼隔海相望。</h3> <h3>鄭成功當年曾在此舉義屯兵。如今僅存一道石砌的寨門。</h3> <h3>西林別墅與建于日光巖北麓的瞰青別墅同屬于旅越華僑黃仲訓的私產。據說蔣介石1949年返臺之前曾在瞰青別墅住過一晚。</h3><h3><br /></h3><h3>西林別墅現在已辟為鄭成功紀念館,而瞰青別墅作為紀念館的資料室,并未對外開放。</h3> <h3>日光巖山腳下就是"菽莊花園"。</h3><h3><br /></h3><h3>菽莊花園建于1913年,迄今已有百余年了。</h3><h3><br /></h3><h3>此處原是臺灣富商林爾嘉先生的私人別墅,因其字"叔臧",故取其諧音作"菽莊"。1956年,菽莊花園由林爾嘉先生的親屬捐獻給了國家。</h3><h3><br /></h3> <h3>進入菽莊花園的大門,左手邊就是壬秋閣。</h3><h3><br /></h3><h3>此閣建于1923年,因正值壬戌年秋天,故借典蘇東坡《前赤壁賦》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起名為"壬秋閣"。匾額上"壬秋閣"三字即取自蘇公的書法。</h3><h3><br /></h3><h3>有人說蘇東坡的行書"綿里裹鐵",趙孟頫曾評價其"字畫風流韻致"。對書法我是一竅不通,唯覺字體清雅,和這個園子相得益彰。</h3> <h3>入園以后右手邊是馬未都先生的觀復博物館。門臉兒不大,不留神很容易錯過。因為館內???止拍照,所以此處就木有照片了。</h3> <h3>園內亭臺水榭,古雅別致。但與江南園林不同的是,亭臺之下的水引自大海。所以,菽莊花園的別樣之處就在于它的"藏海"。園中有海,氣象自是不同。</h3> <h3>白色花崗巖的長橋,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海邊,此橋是花園主人林爾嘉在他四十四歲生日時修建而成,所以被命名為"四十四橋"。中間巨石聳立,上刻有"海闊天空""枕流"。</h3> <h3>???!!!</h3><h3><br /></h3><h3>在十二洞天居然發現這個。。</h3> <h3>八卦樓(風琴博物館)沒進去,只在外面看了一眼。這張照片是我在匯豐銀行公館舊址旁照的。傍晚時分,光線有些暗了。</h3> <h3>看到門口這棵樹,覺得好漂亮!</h3><h3><br /></h3><h3>后來,我發現鼓浪嶼原來有很多特別美的樹。我在后面會專門有一章【樹與花的寫真集】。</h3><h3><br /></h3><h3><br /></h3> <h3>國姓井。</h3><h3><br /></h3><h3>鄭成功屯兵時為解決將士飲水困難而開鑿的水井。因惠及當地百姓,所以被后人尊稱為"國姓井"。</h3><h3><br /></h3><h3>飲水思源。知道感恩,才有未來。于個人于民族,莫不如此。</h3> <h3>我們住的旅館旁邊就是"毓園"——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這位中國現代婦產科醫學的奠基人,自己終生未嫁,卻親自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真是一位偉大的女性。</h3> <h3>皓月園位于鼓浪嶼東岸,是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修建的紀念園。園內有鄭成功的大型全身花崗巖雕像。雕像高15.7米,威武雄壯、氣勢逼人,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座歷史人物雕像。</h3> <h3>站在英雄雕像下俯瞰鼓浪嶼與彼岸的廈門。</h3><h3><br /></h3><h3>一切都顯得那樣祥和寧靜。只是英雄能否想到,他曾經收復的失地依然在海峽的那一端,那么近又那么遠。</h3> <h3>到海邊去。來這里的人很少。在鼓浪嶼,只要離開龍頭路一帶,喧囂立刻就會被寧靜取而代之。</h3><h3><br /></h3><h3>現在你可以一個人獨享碧海、藍天,濤聲……還有無窮無盡的時間。</h3> <h3>有艷遇~ (^ω^)</h3> <h3>也許是游客太多太鬧了,白天真的很少能夠看到這些敏感、孤傲的小家伙們。原來是在這里躲清靜~</h3> <h3>本來是兩只貓,正拍著又湊過來一只。三只喵很配合地擺著Pose。</h3><h3><br /></h3><h3>完美!</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六章:樹與花的寫真集</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終于寫到這里了,我最愛的一部分。</span><br /></h1><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br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直接上圖~</span></h1><h3><br /></h3><h3>因為它們的美,毋需多言。</h3><h3><br /></h3><h3>任何言語都顯得多余。</h3> <h3>在鼓浪嶼,隨處可見這樣高大的長須古榕樹。</h3> <h3><i>有人說,在鼓浪嶼,迷路才是件正經事。</i></h3><h3><i><br /></i></h3><h3><i>那么,在下一篇里,我就講一講,迷路的事。</i></h3><h3><br /></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敬請期待!</span></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客服|
庆安县|
屏东市|
湟源县|
叶城县|
武陟县|
耿马|
晋江市|
桓台县|
龙江县|
澳门|
建湖县|
浮梁县|
牡丹江市|
临海市|
葫芦岛市|
九龙城区|
西和县|
兴海县|
邵武市|
栾城县|
施甸县|
莒南县|
江华|
无棣县|
景宁|
高碑店市|
体育|
德安县|
冕宁县|
枣强县|
普宁市|
敦煌市|
辽阳市|
海口市|
尖扎县|
西藏|
南皮县|
郎溪县|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