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隨著重慶舊城改造步伐的推進,重慶渝中區山城巷棚戶區也將隨之消失。</h3><h3> 據資料記載,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此巷上口是法國傳教士修建的“仁愛堂”和“仁愛醫院”。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坡上立桿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這里曾被評為重慶“最美小巷”。它濃縮了重慶歷史文化與市井風情,被譽為老重慶的活化石。</h3><h3> 山城巷依山而筑,沿重慶老城墻內側向上而建,這里地勢陡峭,面臨長江,可遙看石板坡長江大橋和菜園壩長江大橋的雄姿,可眺望南岸的城市風光,可觀萬里長江的波濤,可賞山城美麗的晚霞。</h3><h3> 山城巷是一條有百年歷史的重慶老街,它起于南紀門,止于領事巷,在老重慶時代,是一條連接上、下半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全部是由石梯道組成,在這里能體會到重慶爬坡上坎的街巷特色,具有典型的山城特點。這里有100多年歷史的“仁愛堂”;曾經有過法國領事館;有具有抗戰時期的上海石庫門建筑特色的“厚廬”;有具有山城特色的吊腳樓;現在有修建在陡峭“魚鰍石”上的山城第三步道的棧道。</h3><h3> 2016年年底,這里由政府組織拆遷,居住在棚戶區幾十年的居民將移居它地搬進新的家園。</h3> <h3>俯瞰在懸崖邊上的山城巷</h3> <h3>站在公路邊,仰望建在懸崖邊的山城巷。</h3> <h3>沿懸崖邊修建的山城步道。</h3> <h3> 從中興路出城方向公交車站往下約50米的“山城步道”牌坊進入山城巷</h3> <h3> 進入“山城步道”牌坊沿左邊石梯而上就步入山城巷。</h3><h3><br></h3> <h3>山城巷2號</h3> <h3>在這里,過去的時光能倒流;</h3><h3> 昔日的足跡能尋覓;</h3><h3> 那時的體溫能感受。</h3><h3>山城居茶室迎接來往旅游的賓客。</h3> <h3>居民們正在看房屋征收公告<br></h3> <h3>山城巷43號</h3> <h3> 即將消失的山城巷在拆遷征收中,到處都懸掛著鼓勵居民拆遷的標語。</h3> <h3>| 厚廬是抗戰時期四川軍閥劉湘下屬蘭文斌師長的官邸。</h3><h3> 抗戰時期,由于國民政府的統治中心移至重慶,大批的要員,軍閥,買辦,地主等達官貴人也云集陪都,他們大肆修建公館。這些官邸建筑雖然量不大,但做工考究,與當時的普通民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建筑風格上有的模仿外國近代小住宅形式,有的還有地方特色。蘭文斌官邸就具有上海石庫門建筑的特點。</h3> <h3> 厚廬原建時只是一樓一底,不知什么時候又加了一層樓。上面白墻就是后來加的,從建筑角度看,它就是破壞了原設計結構,加得不倫不類。</h3> <h3> 在厚廬小樓后面,還有一個不小的院落,石砌的門楣上,也刻著“厚廬”二字,與前面石庫門上的字出自同一人之手。</h3> <h3> 石朝門上,四個陰刻大字模糊不清,聽當地居民說是“長永樂康”。</h3> <h3> 在山城巷55號處,往左邊就進入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山城第三步道的棧道,直走就是到仁愛堂,出山城巷到領事巷。</h3> <h3> 仁愛堂是1902年由法國人創建,它分教堂和醫院,“仁愛堂醫院”,1944年改為“陪都中醫院”,也是重慶第一中醫院的前身。教堂僅存神父樓和經堂,現在作為渝中區仁愛敬老院使用。仁愛醫院絕大部分因危房被拆除。</h3> <h3> 法國人創建的“仁愛堂醫院”,1944年改為“陪都中醫院”后,原四川省重慶中醫學校在此辦學多年,因學校搬遷至九龍坡區楊家坪,這里漸漸荒廢成了一片廢墟。</h3> <h3> 矗立在斷垣殘壁中的法式塔樓,如今只能從殘破的西洋樓中,想象當年仁愛堂的雍容繁華。</h3> <h3> 山城巷建在城墻上,現在第三步道的棧道懸挑在城墻中,現已是重慶“一日游”的一大游點。</h3> <h3> 聽說山城巷正在拆遷,我2016年12月初先后去了兩次拍攝,那里的原住居民大多數正在辦拆遷手續或搬遷,多數棚戶房都人去樓空,部分地區一片狼藉,但是來來往往的游客和拍照者還是絡繹不絕地游走在山城巷的各個角落,都想記錄這即將消失的山城巷,把山城巷定格在自己的手機里,相機中。相信再過20年、30年,拆遷前的這些照片,也將進入歷史照片的行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昌县|
鸡泽县|
沂南县|
盐津县|
隆德县|
原平市|
大化|
皮山县|
兰州市|
湘西|
鱼台县|
富顺县|
建德市|
会同县|
景德镇市|
垣曲县|
临高县|
大冶市|
阳朔县|
砚山县|
平江县|
桂阳县|
伊吾县|
霍城县|
铜梁县|
青浦区|
临汾市|
锡林浩特市|
喀什市|
资兴市|
达拉特旗|
永胜县|
集贤县|
永川市|
康乐县|
东宁县|
孝义市|
德钦县|
轮台县|
洛扎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