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縱觀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的文化,文明進步最快莫過于廁所文化,從原始隨地到人群集居時旱坑水廁,都是因為經濟發展而決定廁所形狀,中國農耕經濟文明發展,人們如廁也就地點集中了,鄉村廁所多是旱坑蹲式,城鎮多是戶戶木桶,王相將候的廁所,就不知道是怎么建的,看《紅樓夢》里丫頭晴雯,起夜小解就知道了,應該是有個院子放上木桶,白天有專門人收走,人糞可是莊稼的上等肥料,所以才有俗語:肥水不流外人田一說。</h3> <h3>人類3歲小孩,父母就要教會他們自理擦屁股,可是舊時中國窮,擦屁股材料奇缺,聽說有用,樹枝的,石頭的,瓦片的,還有木片的,有錢的人家用草紙,或破舊衣服剪裁成一小片的,我小時候在野外內急就用過樹葉,找那種細小樹葉,順著樹枝反向一勒,一大把葉子在手上,擦的屁股很干凈,當然平時用各種各樣的紙比較多,草紙用的最多,黃的白的那種粗草紙,擦拭屁股的痛,現在已經不多見了。一般出門口袋里裝上幾張廢紙,那時用衛生紙人真的不多,后來上大學時,還經常用報紙,用報紙上廁所同學也很多,所以廁所經常堵塞,學校發現,廁所里就放上一個垃圾桶,丟手紙,那個時候市面已經有衛生卷紙賣了,但是大家手里都沒有幾個錢,用公家報紙最多人了。后來都用上衛生卷紙,有一次問一西北來的同學,你們鄉下用什么解決?他說用黃土圪塔。80年代中期去了一趟西寧,下火車后去車站公廁方便,碰到一位藏民漢子如廁,直接用磚頭擦屁股,甚是吃驚,以至后來上公交車碰到藏民,老遠聞到一股難聞味道,躲著遠遠的。(這里沒有歧視的意思)</h3> <h3>中國80年代公廁雖然有人打掃,但是實在不衛生,有時連下腳地方都沒有,味道難聞,臟還臟,男廁所門上墻上到處是亂寫亂畫的打油黃色詩句,外國人來中國上廁所,直接掩鼻子,說中國衛生太臟了,到90年代公廁開始承包給私人,衛生就好了很多,但是收費,小便5毛,大便1塊。一個看廁所的比大學老師收入還高,人民怨聲載道,各地政府加大廁所建設,2008年后公廁終于可以免費上了,隨之而來是廁所標語,什么“來也忽忽,去也沖沖”,“前進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尿不進,說明你短小”等等,鋪天蓋地中國人外國游,廁所里寫上警示中文語的報道。針對就是中國人上公廁不沖廁所陋習,實際上人不愿沖怕臟手的心理,廠家也設計出用腳踏式沖洗,紅外感應沖洗等,但是,仍然免不了有些無素質的人,不講衛生公德,便后不沖洗廁所,紙不丟進垃圾桶。</h3> <h3>到了21世紀現在,中國的公廁衛生有很大的進步,前一段時間出游就發現有一間公廁搞很不錯,設計很人性化,男人立式小便器兩則加寬,為了隱私男人很自然就貼近,尿進去了,根本不需要什么提示語,長式小便槽設計的像個花店似的,沖廁所的水也不濺到人身上,上前一步也就很自然了,由于中國人多,公廁還是要設個垃圾桶,防止廁所堵塞,家里就沒有必要在衛生間放個垃圾桶了。</h3> <h3>中國廁所文化,現在已經幾乎絕跡了,亂寫亂畫的現象很少,中國鄉村里也開始了廁所革命,多用上水沖廁所,沒有去調查過,應該中國人都用上衛生紙,一般家里還用上新式馬桶蓋,蹲廁改為坐廁,所以改革三十多年從上廁所來看,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廁所文明進步最明顯,有圖為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屏东县|
弥渡县|
津南区|
措勤县|
海城市|
广昌县|
安康市|
肥西县|
老河口市|
崇义县|
大邑县|
尼勒克县|
灯塔市|
连平县|
镇沅|
阿巴嘎旗|
南靖县|
罗山县|
钟山县|
林芝县|
绵竹市|
南充市|
靖边县|
泽州县|
苏尼特右旗|
谷城县|
邵东县|
郧西县|
增城市|
舒城县|
阿城市|
嫩江县|
元氏县|
黎城县|
健康|
米泉市|
临泽县|
东乡|
炉霍县|
邹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