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靈渠</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一次知道靈渠是今年國慶期間,央視滾動播出特別節目《江山多嬌》,其中有一段就是介紹靈渠,看后感嘆歷史古遺之余覺得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h3><h3><br></h3><h3> 靈渠位于桂林北部57公里處的興安縣境內,全長37.4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214年),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四川都江堰、陜西鄭國渠齊名。當代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稱之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h3> <h3> 第一張圖就是全國水路運輸路線概況,那一小段紅色的是靈渠,藍色的就是水路運河。漓江、湘江同起源于廣西桂林,漓江源起華南第一峰之稱的貓兒山,水流向南經過桂林流入廣東珠江;湘江源起興安縣內海洋山脈,水流向北經過洞庭湖接壤長江,兩江水流南北反向背馳而去。</h3><h3><br></h3><h3> 當時秦國為了收復現今的嶺南統一中國,花費五年時間修建了靈渠,用于運輸軍隊打仗供給糧草。靈渠雖然只有短短的37.4公里,但可以把湘江和漓江水路相接,把全國南北水路運河全部貫通。成為秦代以來中原與嶺南的交通樞紐,為秦始皇統一中國起了重要作用。</h3> <h3> 圖2和圖3就很直觀的展示了水利工程設計和構造。圖2所示左邊的是漓江,水流向下往南桂林方向流去;右邊的是湘江,水流向地圖上方往北經過湖南流向洞庭湖。</h3><h3><br></h3><h3> 由于湘江水量大,漓江水量小,修建靈渠時就考慮把湘江水部分引入漓江。但湘江水位又要比漓江低很多,所以就修建了圖中看到的人字型大壩,把水儲起抬高水位,以人字壩把湘江水三七分流,三分通過南渠引入漓江,七分通過北渠流入湘江。</h3><h3><br></h3><h3> 大壩修建把湘江攔腰截斷后影響了船只通行,于是就在大壩右側修建了北渠,北渠長4公里后再匯入湘江,供船只通行和分流江水。</h3> <h3> 下圖就是湘江整個人字壩視圖,圖最上方小的是南渠,下方大的是北渠,中間是被截斷的湘江。</h3> <h3> 介紹完歷史后看風景,大壩上風光無限,江水清澈倒影清晰可見!</h3> <h3> 大壩上水少時可行人,水大時會漫過大壩直接流入湘江。</h3> <h3> 順著南渠一路走,一渠兩岸的古建筑、水街、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水鄉韻味盡顯,漫步于此猶如倘洋于一條歷史文化長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秋之海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海洋銀杏林其實不需要多作介紹,我也沒有深入了解,但網上一搜就是滿屏秋天的童話。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有大批的攝影師、戶外驢友趨之若鶩,帶著帳篷?來到這里體驗睡在‘’秋天的童話‘’里的感覺。</h3><h3> </h3><h3> 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只要有故事就從來不缺人。所以,出來玩我們大可不必清高的抱怨哪哪哪因人多而變了味,用心去發現用鏡頭去捕捉美,即可!</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以下照片都是現場抓拍,分享作為一段旅途的記憶,遇見也是一種美!</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榕江县|
盐亭县|
威远县|
庆城县|
巴彦县|
霸州市|
忻城县|
北票市|
大渡口区|
杭州市|
营山县|
浪卡子县|
宁都县|
德保县|
辽阳县|
额敏县|
颍上县|
南宁市|
香港|
安泽县|
土默特右旗|
贵德县|
磐安县|
萨迦县|
休宁县|
内黄县|
通江县|
紫云|
寿光市|
岳阳市|
安岳县|
慈利县|
巫溪县|
鹤岗市|
邵东县|
黑龙江省|
青阳县|
五大连池市|
洪洞县|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