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家鄉的老槐樹</h3><h3><br></h3><h3>二哥打來電話,說老家的宅子漏水,一起回家修房子吧。想想也是,很久沒有回家了,一提回家頓時思緒萬千。老家的房子有些年代,和現在農村的小樓相比,確實有點破爛不堪,修修,也只是權宜之計。于是,我匆匆準備了一些吃食,馬不停蹄就出發了。<br></h3><h3><br></h3><h3>我的老家是博愛縣的狄林村,歷史記載,宋朝有一位叫狄青的大將軍郁郁而死之后,埋葬于此地,后來,狄家人在此守墓,隨后就形成了一個村莊。掐指算來,老家也有千年的歷史了,只是世事變遷,狄家墳墓已不知去向,留下的只是在此世襲繁衍的鄉親父老。</h3> <h3>走向老家的路寬敞而整潔,過去的記憶已找不到痕跡。一場冬雨過后,田里的麥苗郁郁蔥蔥,遠望,一下子就瞅到原來自家的自留地,仿佛又看見勤勞的父親在田間耕作,只是父母已經不在,不免有些物是人非,睹地思人,兩眼不覺有些濕潤。</h3><h3><br></h3><div>走至村口,遠遠就望見了老槐樹。老槐樹不高,但粗壯有力,枝丫四處伸展,有三十個平方大,雖經歷了千年的風霜雪雨,依然精神抖擻。和所有的老槐樹一樣,它身上掛滿了紅燈籠,因為,它愛它的村民,它要為他們做些什么,凡來求子、給小孩、大人看病的,它都盡量滿足,時間長了,老槐樹就出名了。樹紅自然事多,每年老槐樹的香火很旺,成了當地的名樹。當然,這只不過是迷信而已。</div><h3><br></h3> <h3>大槐樹位于村子正中央,枝繁葉茂,好心的父輩們用一堵很厚的圍墻當做它的主枝干,來支撐它年邁的軀體,使老槐樹能安心生長,而老槐樹為了報答村民的厚愛,則是拼盡全力,抽出一條條新枝,長出一片片新葉。<br></h3><h3><br></h3><div>說到老槐樹的來歷,連村里年齡最大的老人也說不出個道道來,于是,村民多次請求上邊給鑒定一下,但終沒有結果。今年初,有幾個專家帶著儀器來考證,左摸摸,右瞅瞅,之后,大驚失色,此樹居然上千年。這下,老槐樹真成了千年古樹,千年名樹,有了身份的老槐樹有了許多粉絲,許多人都慕名拜訪,和老槐樹合影留念,仿佛觸模一下老槐樹自己也可以變長壽了。</div><h3><br></h3> <h3>20多年前,老槐樹經歷了一場生死浩劫,那年,支撐它的圍墻突然倒了,這對老槐樹來說,不亞于滅頂之災,本就干枯的枝干,如果沒有支撐點,非死不可。村民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一場挽救老槐樹的行動開始了,大家有出錢的有出力的,用幾天時間給老槐樹造了個新家,據說,在新圍墻修成那天全村像過節一樣,大家又是放鞭又是唱戲。<br></h3><h3><br></h3><h3>走近老槐樹,雙手觸摸在老槐樹身上,撫摸著它粗糙的身體,仿佛進了時光隧道,所有的往事歷歷呈現在眼前。小時候,大槐樹底下是我們小孩子的樂園,大人在樹底下吃飯、聊天,我們小孩子在月光的映照下,在樹底下捉迷藏,那時大槐樹上有一個大窟窿,那是藏人的最好去處,但由于這個窟窿大家都知道,所以藏在那兒被逮住的幾率也最大,但每次都有人藏進去,每次都是第一個被逮到。那時候,老槐樹底下是全村新聞的發布處,大事小情都從這里傳出,大家圍著老槐樹一邊編竹器,一邊不停地說著家長里短。</h3> <h3>記得有一次,我手上長了滿手的刺猴,家里的老人就說,你下雨天到老槐樹前的石臼里洗手,邊洗邊說,槐樹爺爺睜開眼,給根棒子打猴子。于是,我念念有詞,一邊嘟嚕,一邊洗手,可嘟嚕嘟嚕著,詞卻忘了,可能是心不誠的緣故,洗了幾次,刺猴依然堅挺。之后的日子,我自責了好長時間,怪自己沒有記住咒語,得罪了槐樹爺爺。<br></h3><h3><br></h3><h3>每到春節,才是老槐樹最熱鬧的時候,你家送掛鞭,他家拿塊肉,說說一年的收獲,談談新年的打算,老槐樹一下成了人們互相傾訴的對象。</h3><h3><br></h3><h3>歲月滄桑,老槐樹依舊在,石臼已不在,捉迷藏的兒時伙伴已不在……</h3><h3><br></h3><h3>如今,老槐樹越長越旺,越長越蔥蘢,好像返了童的少年,卯足了勁往上長,又像是一個滄桑的老人守望著他的子孫,見證著家鄉的日新月異。</h3> <h3>家鄉的春天</h3><h3><br></h3><div>星期天,和妻女去焦作探望大哥歸來,路過老家博愛縣城。說是老家,其實,很是陌生,因長年在異鄉生活,也因沒有了父母的牽絆,所以,老家也就變成了填寫履歷時的籍貫了。</div><div>時令已是三月底,正是草長鶯飛、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季節。剛進縣城,道路兩邊的各色花兒爭相開放,弄得自己倒不能安生開車了。于是,干脆停下車來駐足欣賞。</div><div>吸引我們眼球的正是老家新修的公園,公園很大,路北區域應該是水系一部分。其實,很多次路過,只是時間、機緣不巧合,就沒有停下來。</div><div>此時的太陽很大,很暖,實在適合全家出行。</div> <h3>剛進園區,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條新修葺的環城河,河面很寬,很深,水質清澈見底,幾條小魚歡快的在河底游來游去。不用問,這是來自丹河的水源,近幾年,老家不斷挖掘開發水系資源,硬生生將一個沒有一點生氣的小縣城打造成了一個“清晨聽泉聲,夜間繞河走”的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優雅小城。<br></h3><div>再往里走,曲徑通幽處,一簇簇翠竹似迎客松般歡迎遠方的賓客。竹,才是老家的標志。老家種竹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只是這些年來,在人們瘋狂的掠奪下,竹子反倒成了稀罕。我的家鄉——狄林,其實就是盛產竹子的地方。家鄉的竹,分為云竹和斑竹,我家的竹子應該是斑竹,作為從小就在竹園邊生活的我來說,對竹,更應該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小時候,在竹園里捉迷藏,有時候藏著藏著,都把自己藏丟了,因為趴在竹園坑里沒有人找到,自己反倒在坑里睡著了。偷竹筍,也是經常的。為了偷竹筍,記得和哥哥聲東擊西騙取看竹園的本家老爺爺,當然,竹筍也是吃著了,被本家老爺爺逮著挨罵也是常有的。<br></div><div>時光荏苒,轉眼已物是人非,老家的宅子還在,只是沒有了竹園,沒有了父母,沒有了兒時的伙伴,沒有了看竹園的老人。</div> <h3>公園很雅致,有湖,有亭臺,有樓榭,有花草樹木。湖,不太大,幾只游船在湖中蕩漾,湖邊小朋友在大人的看護下尋找小蝌蚪,彎彎曲曲的回廊小道,將園區與亭臺連接,岸上,綠草茵茵,游客或躺或臥,更多的是拿著手機爭相拍攝各色的花兒。梨花、海棠話、桃花、梅花,各不相讓,白得似雪,粉的似霞,紅的似火,于是,將整個公園打扮的分外妖嬈。此刻,最艷的應數紅梅了,看似干干的樹枝,一串串梅花在指頭綻放,她不僅嬌,而且艷,一層層的花瓣緊緊包裹住花蕊,不開則以,一開驚人。“紅梅花開分外嬌,早春蘊意枝頭繞,綻放個性翩躚舞,昂首蒼穹同歡笑。”這大概就是對紅梅的寫照。<br></h3><div>轉眼,已將公園走了一遭,小橋、流水、亭臺、樓榭、花草、樹木留在了手機里,然而,留在我心里的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揮不去的鄉愁和那甜甜的回憶。<br></div> <h3>春天的故事</h3><h3><br></h3><h3>三月,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季節。可這幾天,一場肆無忌憚的風,從早上刮到了中午,又從中午隨意的刮到了下午。如果用“吹面不寒楊柳風”來形容春風的溫暖和溫柔,那么,這幾天的風用“大風起兮云飛揚”是最恰當的了。風很大,自由而任性,樹枝隨風搖擺,樹桿被刮得搖頭晃腦。人,坐在窗戶邊,只聽到窗外像獅子般吼叫,不由人膽顫幾分。</h3><div>風吹過來,陽光灑了一地,天空呈蔚藍色,空氣清新了許多,雖咋暖還寒,單位里的一株白玉蘭花還是傲然盛開,開得婀娜多姿,白色略帶一絲羞紅的花瓣里,裹著嫩黃色花蕊,像是在炫耀,像是在賣弄,周圍所有的花草樹木都努力的汲取著養分,想和玉蘭花一爭高下,只是心力不足,靜靜的等待一個恰到好處的雨水和陽光,燦爛或許就在明天。</div><div>風吹過來,樹木如波似浪,搖搖曳曳,一靜一動皆是景,風來了,陽光就來了,春天就這樣從一場聲色俱厲的寒風中拉開了帷幕。</div><div>單位一株小葉梅的花骨朵悄然呈現,或許在等待一個承諾,或許在等待你一個不經意的眼神。</div><div> 喜歡春天,是因為春天多姿多彩、花紅柳綠。大半下午,瘋狂了近一天的風終于息了,這時的陽光少氣無力,河水泛出粼粼波光。</div><div><br></div><div><br></div> <h3>和妻相約,一起騎車挖野菜。<br></h3><div> 我們倆騎行街頭,風小了,街上也熱鬧起來了,不時幾個頑皮的孩子,蹬著流星鞋從身邊呼嘯而過,道路兩旁,老人們舒適的靠在墻角,嘮著閑嗑享受著春日暖陽。“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廣場上,年輕的爸爸媽媽領著孩子悠閑的放著風箏,時而拽,時而松,風箏在天空中飄來蕩去,風箏在天上,線在手上,放飛的是希望,手里拽著的是幸福。</div><div>春天最好的野菜當屬薺菜了,它生長在田間、溝邊、渠旁,和妻帶著挖菜工具,挎著籃子,來到田野,此時的田野間清澈的溪流變得渾濁,水花歡快的拍打著兩岸,你追我趕的奔向遠方。經歷太長冬天的人們終于得以釋放,迫不及待換去冗厚的冬衣,輕裝上路,田野間、溝渠邊盡情的宣泄他們一冬積壓的能量。</div><div><br></div> <h3>由于一冬干旱,薺菜長相并不好,看上去有些小,有些發黃,每發現一叢薺菜妻都小心的用小鏟連根鏟起。<br></h3><div>薺菜長的象鋸齒,其實很好辨認,薺菜雖是野菜,卻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因為其味道微甜,在野菜家族里是最受歡迎的。</div><div>田野里,挖野菜的人明顯多了起來,不過多是上了年紀的大叔大媽,只見他們的籃子里已是滿滿一籃,他們有的手拿小板凳,或坐或蹲,認真的挖起一根根薺菜。一位大媽十分健談,她說每年春天她都要用幾天時間來挖薺菜,挖多了,焯一下水,放到冰箱里,可以吃到春節。新鮮的薺菜拌上炒雞蛋或者肉,最后淋上香油,然后叫上孩子們,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那滋味,別提多好了。聽著老人津津有味的描述,我們不由加快了挖薺菜的速度,雖然薺菜很小,但我們還是很快就挖了一小籃,回到家,妻又是摘又是洗,然后和上炒雞蛋,于是,一頓豐盛的薺菜餡餃子上桌了,一嘴咬下去,伴著薺菜的清香,那味道實在好極了。</div><div>這時,樓道里里傳出一個稚嫩的聲音,“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孩子們的眼睛里......”春天在哪里,我想,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個答案。</div> <h3>看一場自己的電影</h3><h3><br></h3><h3>掐指算來,看電影已經在我的記憶中丟失20多年了。</h3><div>說起看電影,每個人的記憶大概有不同的版本,尤其是像我們這些生活在農村的70后孩子,更是對看電影有著不一樣的情結。</div><div>當時,農村文化生活貧瘠,一場電影絕對能轟動整個村莊,只要村里晚上放電影,大喇叭一聲吆喝,大半下午就有人拿著小板凳去放映場占地方,往往電影還沒有開始,熒幕前就堆滿了凳子,為占地方發生口角在那個年代是常事。</div><div>記得在我10歲左右,村里放映姜黎黎主演的《紅牡丹》,早早得到消息的我,興奮的往家跑,要把這個消息與家里人分享,由于心急跑快,一腳絆到了大樹樁上,失去重心的我,人頃刻之間向前撲去,整個胳膊肘不偏不倚正好撞在了另一個樹樁上,瞬時間血流如注,痛自不必說,可好心不僅沒有得到家里人的安撫,還挨了一頓批,記得那天好像我把童年的不滿都要哭完,用哥哥的話說,那叫一個天昏地暗。可一到晚上,我就像打了雞血,打著吊帶依然堅強的出現在村頭的電影場。</div><div><br></div> <h3>現如今,偶爾看到胳膊肘上的傷疤,心里還是幸福滿滿。<br></h3><div>那時看電影最煩人的就是等片。由于電影拷貝比較少,常常是幾個村輪流放映同一部電影,所以就得有人去另一個村取片送片,而一部電影多則三盤膠片,少則兩盤,這樣算來,如果一晚上放映兩部片,取片人一晚上至少來回跑十趟。如果兩村近了還好說,距離遠了,跑的距離就可想而知。這邊放完第一盤,第二盤還沒有取來,有的放映員看大家沒有事干,就把第一盤片倒回來再放一遍。而有的放映員則就和大家一起等。所以,往往在正片開始前,放映員就會放映一部加演片,加演片是一些科技知識類的,而我們這些孩子看完第一盤,就開始瞌睡,之后再演什么就不知道了。</div><div>小時候特別羨慕電影放映員,覺得他們太神奇了,居然能指揮動那么多人,就常常想這些人在熒幕后邊會不會下來,于是,我們看著看著就跑到熒幕后邊看有沒有電影里的人,現在想想覺得好笑。</div> <h3>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離家越來越遠,電影卻越看越少。<br></h3><div>雖然遠離了電影這么多年,但生活中還是很喜歡看電影,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更多的是借助電腦,但坐在影院看一場真正意義的的電影,耳邊是逼真環繞立體聲,眼前是氣勢恢宏的動人畫面,隨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起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悲喜哀樂,還是一直有著些許期待。</div><div>昨天上班,同事小美描述他們全家昨晚在橫店電影城看了一場3D電影大鬧天宮,精彩絕倫的立體畫面以及精彩的故事情節,重新勾起了我的電影情節。</div><div>看一場電影,看一場自己的電影。好像從來沒有這么迫切,僅僅就為了看場電影。</div><div>于是,我早早下班,急切跑到電影城買了3張3D大鬧天宮。其實,看一場電影想法已久,只是時間想法一直不協調,也就僅僅想想。去年底,小城有了電影城,所有大片同步放映,看一場3D電影的想法又蠢蠢欲動。</div><div>晚上,終于和妻女坐在了這個音響、畫面一流的電影城,感受了一次天上人間。</div> <h3><br></h3><div>孫悟空在眼前翻飛,變幻的火苗在眼前飄渺,高山、森林在腳下飄過,層巒疊嶂的天庭,鮮艷奪目的仙女,一個個美輪美奐,一個個身臨其境,引人入勝,配上優美震撼的音效,不禁使人贊嘆科技的進步。</div><div>看完電影已是深夜,和妻女走在寂靜寒冷的街道,慢慢回味電影中的畫面,嘴角露出一絲甜蜜、滿足的微笑。</div><div>看一場自己的電影,圓一場兒時的回憶。</div> <h3>換條路走走</h3><h3><br></h3><h3>和妻參加完同學的晚宴,看時間尚早,和妻商量著決定將回家的路延長,走一條我們平時很少走的路。</h3><div>于是,我們調轉車頭,走了一條離家距離較遠的路。</div><div>這是一條遠離了喧囂晚上少有行人的路。路兩邊被垂柳覆蓋著,中間是兩條綠植隔離帶。由于城市的不斷發展,這條曾經是城市的交通主干道,如今卻變得冷清,只有道路兩旁林立的舊廠房還在訴說著過去的輝煌。</div><div>晚上少有人走,自然就冷清。</div><div>和妻推著車子,走在這條曾經輝煌的馬路上,頓時覺得靜悄悄的,螢火蟲在頭頂飛起落下,路旁不知名的小蟲高聲低聲對吟著,路燈下數不清的飛蛾忙著飛向光明,殊不知這樣,他們只會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可他們為了光明,奮身的一撲,那該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啊。</div><div><br></div> <h3><br></h3><div>時而有幾輛汽車駛過,打破了小路的寧靜。</div><div>走在柳蔭匝地的馬路上,身影隨著路燈的延伸,或拉長或拉短,居然有種穿梭時空的感覺,不由想起了小時候。</div><div>記得小時候,也是月圓之夜。那時候的農村,晚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每到有月圓的日子,村里的嗮麥場就十分熱鬧,和鄰居軍、鄰居建等兒時伙伴在月亮地里,大家追跑著踩影子。影子隨著身體的跑動,而不斷變化,想要踩住實在有些難度。月亮地里大家你追我跑就是要將對方的影子踩到自己的腳下,當然,最后影子踩沒有踩到已不重要,演變成派系斗爭那是結果。在哭叫聲中,直到家長追著喊著將一身臭汗的我們揪回家。</div><div>和妻聊起踩影子游戲,妻竟然十分快活,原來小時候的她們也玩過這種很無聊的游戲。于是,我倆童心大發,和妻重溫玩起了小時候踩影子的游戲,當然也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追得滿街跑,而是跑了一小會,兩個人就累得氣喘吁吁,不由得感嘆時間的造化。</div> <h3><font color="#010101">橘黃色的路燈將寂靜的馬路變得有些嫵媚,確實是談戀愛的好場所。垂柳在月光的照射下,更顯婆娑。看天空一輪明月在幾朵白云的襯托下,愈加皎潔。幾對小情侶或依偎,或拉手,從眼前走過,不由多看他們幾眼,頓時感覺自己也年輕了許多,和妻原來各自的手慢慢拉到了一起。路上和妻交流了很多,說了平時沒有說過的話,說了平時很少說的話。不知不覺中,離家的路越來越近,和妻的心也越來越近。其實,那幾日,和妻迫于生活的壓力,總是話不投機,惡語相向,弄得家里緊緊張張,日子相當乏味。一個簡單無聊的游戲,一次無意的換路卻使我倆對生活重新進行了歸捋。有位哲人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如果我們感覺生活枯燥了、乏味了,不妨從一層不變的生活圈走出來,給生活撒把鹽,添把糖,給死氣沉沉的生活,扔一塊石頭,起點漣漪。換一條路走走,或許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或許會有不同的收獲。</font></h3> <h3> 窗外下著雨</h3><div><br></div><div>星期天,原以為睡個懶覺,凌晨四點多,被窗外窸窸窣窣的雨聲敲醒。夏天的雨,就是這樣,說來就來,毫無征兆,也許剛剛還是清空白日,突然就一個雷電,然后就瓢潑大雨。</div><div>聽窗外的雨時緩時急,想想客廳窗沒有關,干脆起床去關窗。走至窗前,看雨不大,沒有風,就隨它了。</div><div>客廳、餐廳通透,站在窗口,雖然沒有風,但還是感覺有一絲涼,人,不由一個激靈,睡意全無。</div><div>既然沒有了睡意,就不睡了。 六月,天亮的很早。雖然是雨天,外邊依然看得清晰。這時的雨下的很急,將樹葉打得沙沙作響,在這寂無人聲的凌晨,雨和樹的結合,使整個大院更顯空曠。這是一場及時雨,終于將多日來的干熱洗去,雨滴落在樹葉上,化作雨珠,只是來不及停頓,就飛落地下。此刻,沒有什么能比樹對雨水的依賴更強了,干涸的樹大口的吮吸著多月未見的甘霖,抖擻精神,盡情的投進雨幕中,任由雨水的肆意撫摸,此時的樹葉,被雨水沖洗得干干凈凈,晶瑩透亮,在路燈的輝映下越發生機。</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我,就這樣沒有目的的站在窗口,看著雨,聽著雨,周圍被寂寞籠罩。站在窗前,腦袋空空的,眼睛盯著窗外。此時,雨越下越小,外邊已有行人晨練,他們或伸胳膊或伸腿,最大限度的將自己的身體融入到雨中。濕濕的空氣將他們整個人包裹,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大口吸入濃度極高的負氧離子,真是難得一個鍛煉的好時機。</div><div>對,別再站了,大好的早晨,怎么就浪費了,我穿上衣服,拉開屋門,沖下樓,融入到晨練隊伍,和他們一起或伸胳膊或伸腿,享受一下夏天下雨的味道。</div> <h3>家有綠色</h3><h3><br></h3><h3>清晨,一縷陽光散淡的穿過窗欞滑進客廳,室內頓時有了溫度,房間里的綠蘿、滴水觀音、垂蘭都欣欣然張開了眼,精神抖擻的投入太陽公公溫暖的懷抱。 </h3><div>客廳不大,卻被各種花草填滿,高大挺拔的平安樹,四季常綠的滴水觀音,翠色欲滴的綠蘿,朝氣蓬勃的吊蘭,高雅脫俗的君子蘭,墻角、茶幾、空調、陽臺、飄窗上,凡是 有空閑的地方就有一盆或者多盆綠色植物。 </div><div>喜歡綠色,或許是人的天性使然。大街上,公園里,一排排一行行,或高大,或低矮,或灌木,或草本,將我們的生活空間打扮得多姿多彩。我曾想,如果生活中缺少了綠色,那該是一種怎樣凄慘的場景。 </div><div>其實喜歡花草已經很久了,總是買了死,死了買,反反復復,周而復始的。這樣算來,家里活的最長的應該是滴水觀音和吊蘭了,從搬進新家它們就和我們朝夕相伴。滴水觀音是從同事家移來的,剛移來時也就拇指般大小,我隨意的把它按在了花盆里,有事沒事澆點水,如今居然長到了一人多高,去年,我將它移到了一個大花盆里,長勢更旺,現在它儼然成了我家花草的代言人了。吊蘭則是在大街上花5元錢買的,沒想到多年以后,它的身影走遍了我的朋友圈。 </div><div><br></div> <h3> 每年的春天是我最繁忙的時候,逛花卉市場和街邊花草市場是樂此不疲。春天,萬物復蘇,正是各色花兒爭奇斗艷的季節,殷紅似火的杜鵑花,風姿卓越的海棠花,雍容華貴的牡丹,嬌艷欲滴的梅花。走入花卉市場就如同走進了植物園,叫上名字的和叫不上名字的,其實,去多了也就沒有叫不上名字的了。</h3><div>整個市場熱鬧非凡,看花的人流連忘返,買花的人在討價還價,大的高達數米,小的則精致典雅。徜徉在花海之中,不由心也靜了許多。心血來潮搬幾盆回家,于是不大的房間盛滿了梔子、杜鵑、紅掌,可這些花好看卻不好養,到家也就是幾個月光景,欣賞完了花也就死了,死了就死了,來不及難過嘆息,沒幾天,花盆里準是又被別的花草所代替。只是,再買已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精挑細選,長葉的常綠植物成了我的首選。</div><div>家里花草雖然很多,但最喜歡的應該是綠蘿了。綠蘿,屬于常綠藤本植物,花語為“守望幸福”。花盆里層層疊疊的綠葉堆砌在一起,將不大的花盆襯的滿滿當當的,遠瞅去煞是好看,橢圓形的嫩葉似一顆顆小心臟,守望在家里,等待主人去關心它愛護它。綠蘿看似嬌滴,生命力卻十分頑強,忙碌時可以對它不管不顧,閑暇時給它一些雨露它就瘋狂的生長,每到春季,我總是三盆兩盆的買回家。就這樣守著它,澆水施肥,看著它長出一顆顆嫩葉。</div><div><br></div> <h3>到了夏天,綠蘿象上足了的發條,藤蔓順著花盆拖了一地,就像一條綠色的瀑布掛在房間,這時的綠蘿成了家里最搶眼的風景,我將綠蘿藤蔓剪成一段一段,泡在花瓶里,不幾天,綠蘿就長出許多小根,再過幾天,綠蘿就由三盆變成了五盆,室內仿佛成了綠蘿的天下。<br></h3><div>又是一年春天,萬物生機勃勃,大地百花盛開,花卉市場里和街邊花攤上又多了許多買花看花的,不用說,那些人里肯定有我,不信,你去瞅瞅。</div><div><br></div> <h3>2012年的第一場雪<br></h3><h3><br></h3><h3>月初的一個清晨。去在上班的路上,許是穿的單薄,冷風毫不客氣地灌進衣服里,整個人感覺涼颼颼的,那種涼,直至刺骨。</h3><div>和同事參加完早點名,三三兩兩的扎堆而行。不知誰大喊了一句:“看,下雪了”。于是,大家不約而同向天上望去。灰蒙蒙的天空,果真偶爾飄下幾朵小雪花,只是很小、很少,你必須認真觀察方可看見。</div><div>很小、很少的雪花在天空中打著漩,他們結伴而來,像是在炫耀,又像是對天空的依戀,不愿輕易落下,你用手輕輕接住,落在手心里,感覺到絲絲小涼;他們向頑皮的孩子,玩累了,要回家了,落在地上,落在衣服上,頃刻間就看不見了;張開嘴,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鉆進去,你也許根本來不及感覺,這些頑皮的孩子就又藏了起來,留給你的是一種愜意,還有一種竊喜。呵呵,這種感覺我不說,你懂的。</div><div>“哦,下雪嘍!”。同事們霎時來了興奮。</div><div>雪花仿佛受到了我們的感染,慢慢的也來了精神,由偶爾的三兩朵,變得稀稀疏疏,到最后竟成了飄飄灑灑。</div><div>一場正如天氣預報所料的雪終于如期而至。紛紛揚揚的雪花,由稀疏慢慢變得密集,變成了一群瘋狂的舞者,天空是她們的舞臺,她們毫不掩飾,毫不羞澀,瘋狂的扭動她們曼妙的舞姿,任由她們把整個冬天的積怨發泄的淋漓盡致。</div><div><br></div> <h3>煞那間,在這些瘋狂舞者的激昂釋放下,大地變白了,房屋變白了,樹木變白了,草坪變白了,人們歡呼雀躍,為第一場雪的到來。<br></h3><div>雪是孩子們的最愛。愛睡懶覺的女兒得知下雪了,就像觸了電,“媽!下雪了。”之后,一陣風似的,人已經到了樓下。</div><div>民諺有云:瑞雪兆豐年。今年麥蓋三尺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雪也是農民的最愛。他們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心里美滋滋的。</div><div>就在大家還在對這場雪殷殷期待時,她們卻來了個急剎車,只是因為這是今冬的第一場雪,她們精力實在不夠,這場雪只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就草草收場。</div><div>2012的第一場雪匆匆來,匆匆去,甚至,焦渴的大地還沒有得到一絲滋潤。或許,她正蓄勢待發,醞釀著一場我們更加期待的皚皚大雪。</div><div>也許某一天,你一打開窗戶,就會看到漫天遍野,惟余莽莽。那時,瘋狂的該是我們了。</div><div><br></div> <h3>睡蓮花開</h3><h3><br></h3><h3>單位花池里的一池睡蓮,悄然綻放。白白的花,綠綠的葉,將小池襯得盎然生機。</h3><div>說是小池,其實也不小,圓圓的,中間是一座不會流水的假山。假山很別致,中間有亭,有橋,設計也大氣。是用南方的紅山石堆砌而成,雖然,經歷了20年的風吹日曬,卻依然煥發生機。一池碧水,鑲嵌著綠葉、白花,假山、小魚相依守望,更是相得益彰。想是單位小氣,雖然假山會流水,但是怕出電費,所以常年自然看不到小橋流水的景。干干的山,干干的橋,見證著每天的日出日落。</div><div>有小池估摸就有了睡蓮,這樣算來,睡蓮也有20年的歷史了。20年來,花開花落。即使花開時,也少有人在她身邊逗留。偶爾幾個賞花的,也是匆匆來辦事的,或許為等不到要找的人,就一腳放在花池上,慢慢的看花,慢慢的看魚,慢慢的等人。</div> <h3><br></h3><div>單位里少有人看花,也許看多了,熟視無睹,或許每個人都忙,其實忙什么,或許他們也不知道。也許哪天心情不好了,看看山、看看水,看看花,或許會豁然開朗。</div><div>中午無事,看外面沒有陽光,拿起相機來到大院。此時的大院,靜悄悄的,偶爾幾只鳥兒從天空中飛過。“割麥種谷,割麥種谷”咕咕鳴叫,想想已是5月末,小麥慢慢泛黃,又到了農民收獲的季節。</div><div>花池周圍植物很多,最耀眼的要數枝繁花茂的月季了,開了謝,謝了開,十分的姹紫嫣紅。但與睡蓮比起來,月季則顯得嬌艷,少了幾分高貴。</div><div>雨后的睡蓮開的正艷,一瓣一瓣的花瓣拖著大黃色的花蕊,顯得熠熠生輝。幾滴雨珠,滑落在花瓣上,頓時將花襯得婀娜多姿,倒更像挽了髻的貴婦了</div><div>“ 池塘碧水漾微痕,暗香來去熏。蔓枝顫動醉黃昏,甜甜睡美人。花蕊密,葉根勻,清風一縷魂。綠裙漂蕩掩朱云,嬌嬌滿眼新。”古人想是看到睡蓮,想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便發如此感慨。</div><div><br></div> <h3><br></h3><div>時而幾只蜜蜂在蓮花叢中飛來飛去,在大片的蓮葉襯托下,睡蓮欲加楚楚動人。“大珠小珠落玉盤”,蓮葉上圓圓的雨滴落滿盤上,使得蓮葉更加翠色欲滴,不由使人生生多望幾眼。</div><div>咔嚓、咔嚓,對準睡蓮一番亂拍,將睡蓮的最美處留在了我的記憶。</div><div>睡蓮悄然開著,她不在乎是誰在看,是誰在欣賞,只不過,到了花季,她要將自己的最美處展示在短暫的季節。</div><div>想想我們人類,每天為了生活,爾虞我詐,花費心思揣摩人心,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你又留下了些什么呢,是不是你人生的最美呢。</div><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边坝县|
金乡县|
平凉市|
华池县|
龙州县|
葵青区|
广昌县|
南投县|
万年县|
济阳县|
武山县|
樟树市|
庄河市|
瑞丽市|
澳门|
彭山县|
通江县|
安阳市|
长子县|
鹰潭市|
新营市|
洪泽县|
阳新县|
邯郸市|
平和县|
台州市|
连城县|
秦安县|
永新县|
澄江县|
澄城县|
贡山|
富蕴县|
金沙县|
石城县|
获嘉县|
龙江县|
临夏县|
罗江县|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