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十月十七日</b></h3><h3> 佛性,最講一個“善”字;平時所說的佛心,就是一顆平常心,平時所說的禪境,就是一個看淡的心境。一個微笑能讓一顆心從容,一個微笑,能將心放寬,它是一種最祥和的語言。心如花開,面露微笑,人生也會一路芬芳,一路向暖。微笑,就是最美的修行。</h3> <h3> 上午六點半,晨曦,微微的寒意,滿滿的虔誠,攀登在通往峨眉山的路上。</h3> <h3> 天空,碧藍如洗,空氣,沁人心脾,懷著朝圣、修行的誠心,感受內心的神圣與富足,那是和宇宙、自然、天地一樣的恒遠、永久。</h3> <h3> 峨眉山地處長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沉積著滾滾長江孕育的巴蜀文化,綿延千年。是長江上游的自然和文化雙遺產之地。</h3><h3> 在千百萬年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中,峨眉山采擷天地之靈氣,是修行者們修行的理想之地。早在5000年前,華夏之祖軒轅黃帝就兩次來峨眉山問道,1000多年前,天真皇人論道峨眉山,這是道教在峨眉山之濫觴。而1900年前,一位修行者在峨眉山修建了長江流域的第一座禪院后,峨眉山便成為了長江流域的佛教發源地,列入中國佛教四大名山。</h3><h3> <br></h3> <h3> 在今天,峨眉山的血脈里仍然流淌著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三教深厚文化之遺韻,優雅而從容的體現著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h3> <h3>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傳佛教于公元1世紀即傳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圣地。<br></h3> <h3> 預備上纜車拜金頂</h3> <h3> 金頂最高處,有一座稀有珍品,稱作“金頂銅殿”,為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妙峰禪師請西蜀藩王潞安捐造的。殿高8米,寬4.8米,深4.3米,上為重檐雕甍,環以繡棕鎖窗,通體皆用銅件焊成。屋頂檐瓦餾金,在陽光映照之下,金光閃閃,迢耀百里,故名金頂。銅殿內置普賢騎象銅像,高5米多,兩旁陳列24尊銅佛,現規模僅次于萬年寺。</h3> <h3> 從1986年起四川省人民政府撥專款350萬元進行重修。同年8月破土動工,經過4年的緊張施工,于1989年建成,移交峨眉山佛教協會管理。新建的金頂華藏寺建筑面積為1690多平方米,整個建筑由高、中、低三重連接組建,分金殿(普賢殿)、大雄寶殿、彌勒殿、祖堂、方丈室、禪堂和寮房等。布局合理,錯落有致,紅墻黃瓦,白玉欄桿,大理石地面,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格局。正門華藏寺匾額為趙樸初會長手書。1990年9月11日,云集海內外200余名高僧大德和千余名各界人士隆重舉行了落成典禮暨開光法會。新建的華藏寺巍峨雄偉,富麗堂皇,雄峙于海拔3077米的峨眉山金頂之巔,使峨眉山更添秀色。重修的華藏寺采取了鋼筋混泥土框架結構及石磚混合結構,配備了防火、避雷、蓄水排水設施。</h3> <h3> 而據導游介紹,金頂包括普賢菩薩金身全部由善男信女捐獻十幾個億建設而成,上圖群主上面那《金頂》的匾,全部由200公斤的黃金鑄造。<br></h3> <h3> 華藏寺高聳于巖頂,相鄰處則是風格平實的臥云庵。寺建于唐,屋頂為錫瓦所蓋,元代時又被稱為“銀頂”。臥云庵內有飯堂和客房可供游客食宿。在飯堂還可以品嘗風味獨特的“峨眉雪蘑芋”。借宿于臥云庵,入夢于白云之上,僅僅這個名字就讓人沉醉了。</h3> <h3> 大雄寶殿殿門正中是黑底金字的“大雄寶殿”匾額,兩側有“愿王圣地”、“靈山一會”、“銀色世界”、“梵宇重光”等匾,都是1990年開光時隆蓮、寬霖、真禪等贈。殿中供奉著銅質金身的三身佛,坐高3米。殿內還有銅磐、銅鐘等法器以及銅鑄像、銅普賢像等佛教文物。</h3> <h3> 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故此殿為殿中之雄。重檐廡殿頂,琉璃瓦屋面,圍臺三層,是傳統殿堂建筑中的最高等級。臺上漢白玉檐廊,踏道從次間前左右拾級而上,正門門框高8.8米,寬9.9米,整塊花崗石門坎高厚重壯觀,為巴蜀第一門。殿中分別供奉樟木雕刻的釋迦如來、迦葉、阿難、十六尊者和西方三圣巨型造像。</h3> <h3> 大雄寶殿圍臺為金剛座,云龍望柱欄桿,前后設有月臺及龍壁,在一整塊艾青色巨石上,浮雕云龍,形象狂猛而矯健。金剛座的腰部刻有釋迦佛應化事跡圖,臺上雄獅駐立,氣勢昂揚。</h3> <h3> 十方普賢象駝銅像,高48米(代表阿彌陀佛的48個愿望),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峨眉金頂的中心。普賢的十個頭像分為三層,神態各異,代表了世人的十種心態。金光耀眼的普賢像會毫無懸念地震懾每個游客,產生一種由心而生的敬畏。</h3> <h3> 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像由臺灣著名建筑師李祖原設計,高48米,其中臺座高6米,長寬各27米,總體重660噸,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外部采用花崗石浮雕裝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賢像。</h3> <h3> 峨眉金頂十方普賢像從2006年6月18日落成至今已達10年,為確保安全以及滿足廣大游客愿望,峨眉山佛教協會決定對十方普賢像進行維修和全身貼金。“十方普賢像原條件有限,除如意和頭部貼金外,其余部分一直沒有貼金。”工期從3月25日起至7月20日結束,整個貼金面積1600平方米,使用99.99%的純金,金箔標準規格為邊長9.33cm的正方形,厚度為0.24微米,金箔非常薄,真金箔手觸即碎,買來的金箔都是夾在兩張毛邊紙中,要配以專用的鑷子才能夾起,動作必須輕。最終貼完薄如蟬翼的24萬片金箔,整個過程歷經18道工序。</h3> <h3> 十方普賢像維修和貼金完工后,峨眉山景區和佛教協會舉行盛大的十方普賢像落成10周年、峨眉山申遺成功20周年、遍能老和尚誕辰110周年等一系列紀念活動。</h3>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人民日報社原常務總編輯謝國明傳發的一段視頻,說是一攝影師在四川峨眉山金頂蹲守三天三夜,阿彌陀佛,終于拍攝到了金頂云海,云蒸霞蔚,瓊樓玉宇,心潮彭拜,虔誠感恩。</p> <h3> 萬年寺是四川峨嵋山歷史最久的古剎之一,相傳為漢代采藥老人蒲公禮佛處。作為峨眉山八大重點寺廟之一,萬年寺的寺院布局十分精美,整座寺院坐西朝東,依次為山門、彌勒殿、無梁磚殿、巍峨寶殿、大雄寶殿。</h3> <h3> 20世紀50、60年代,朱德、陳毅、賀龍三大元帥在工作之隙,先后來到該寺賞蘭品茶。著名的峨眉山“竹葉青”茶葉,由陳毅元帥在寺中取名。1980年小平視察峨眉山時也曾在此下榻。</h3> <h3> 萬年寺海拔1020米,雄踞于駱駝嶺下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萬年寺三字由趙撲初先生所題。</h3> <h3> 萬年寺始建于東晉,唐時慧通禪師駐錫在此,相傳峨眉山五行屬火寺廟屢建屢毀,于是改名白水寺。寺廟建在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諸峰相映,蒼翠環照,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特別是到了秋高氣爽之時,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頂三峰已初飄白雪,而位于中山地區的萬年古剎,正處在一年中的黃金季節。林中色彩斑斕,紅葉如醉,寺內的白水池碧波蕩漾,蛙聲如琴,丹桂飄香,令人怡然神爽,因而稱之為“白水秋風”,為萬年寺的兩大勝景之一。</h3> <h3> 萬年寺的兩大勝景分別為無梁磚殿和白水秋風。無梁磚殿是萬年寺第二殿,又稱普賢殿。該殿全以磚塊砌就,無一木一柱一瓦,雄偉壯觀,頗具古印度建筑風格,其設計思想源于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無梁磚殿400年來經歷了18次地震,卻安然無恙,被譽為我國古建筑史上的奇跡。</h3> <h3> 公元8世紀,禪宗獨盛,全山禪宗一統。9世紀中葉,宋太祖趙匡胤,派遣以僧繼業為首的僧團去印度訪問。回國后,繼業奉記來山營造佛寺,譯經傳法,鑄造重62噸,高7.85米的巨型普賢銅佛像供奉于今萬年寺無梁磚殿內,成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文化、藝術價值極高。</h3> <h3> 這尊銅像高7.35米,重62.1噸,造型為普賢菩薩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蓮花寶座之上。只見,普賢菩薩頭戴五佛金冠,上嵌六顆寶珠,比一般菩薩更加華貴美麗。頭向左微斜,雙眉清秀彎曲,兩眼含神平視,鼻小口端,腮部豐滿,兩耳佩環,頸戴項圈,胸垂珠飾。上身垂直端坐,身著披肩,環系彩帶,胸部半露。雙腿盤曲,坐在蓮花寶座之上,莊重之間,又顯自然。雙臂彎曲,手執如意一只。</h3> <h3> 蓮花寶座為金色,高1.3米,寬2.53米。蓮花寶座下,一頭白色大象,俯首貼耳,目光下視。鼻低垂,六只長牙外伸,四蹄平站于四朵蓮花之上。普賢菩薩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儼然一位貴婦,雍容華貴,典雅端莊。</h3> <h3> 巍峨寶殿</h3> <h3> 行愿樓,又名三寶樓,樓上有三件寶 : 佛牙,貝葉經,御印,當天樓上未對外開放。</h3> <h3> “第一山”三字是米芾的榜書杰作,千百年來為世人所稱贊,但屢遭翻刻。各地“第一山”碑石的共同點,就是將三個字放大,刪去題詩,僅留米芾名款。峨眉山位于萬年寺旁的“第一山”碑就是依照富順碑的拓片翻刻而成。 </h3> <h3> 去往白龍洞</h3> <h3> 白龍洞,亦稱白龍寺,位于四川峨眉山清音閣上2華里,海拔約800米。明嘉靖年間別傳禪師創建,寺后原有四川峨眉山白龍洞上下白龍二洞,相傳為白娘子修真之所,寺因此而得名。</h3><h3> 原來我們杭州白娘子的娘家就在峨眉山。</h3> <h3> 白龍寺清初重建,康熙四十一年,皇帝賜白龍洞僧人祖元大師《金剛經》一部,聯語一禎:“掛衲云林靜,翻經石榻涼”。現有的白龍寺廟建于清末(1909年),民國十七年(1928)毀于火,1953年維修,1980年修復,建筑面積2112平方米。</h3> <h3> 白龍寺分前后二殿,前殿稱三圣殿,內供“西方三圣”和韋馱,后殿為大雄寶殿,供奉華嚴三圣、藥師佛、觀音、地藏。</h3> <h3> 朱德77歲上過峨眉山。</h3> <h3> 1980年7月,D小平76歲登峨眉山</h3> <h3> 1936年蔣介石也曾經上過峨眉山。</h3> <h3> 李白喜歡峨眉仙山,他下山后還寫了一首《聽蜀僧浚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h3> <h3> 下山途中</h3> <h3> 善心永駐,微笑前行,用一顆平靜的心,平和的心態,平淡的活法,滋養出從容和恬淡。 </h3><h3> 只有淡泊寧靜,才是通透的人生。</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顺县|
南开区|
吉木萨尔县|
开江县|
哈密市|
兴文县|
图木舒克市|
贵港市|
修文县|
迁西县|
高尔夫|
固始县|
彰化市|
科技|
天水市|
临沂市|
武乡县|
南部县|
兴宁市|
南岸区|
沙洋县|
淳化县|
贵港市|
长寿区|
略阳县|
句容市|
蒙自县|
儋州市|
宜昌市|
平凉市|
黄梅县|
玉溪市|
南漳县|
青铜峡市|
晋城|
香河县|
乌拉特中旗|
新余市|
介休市|
罗甸县|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