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安道爾,世界袖珍國度之一</h3> <h3>趙志敏老師這樣評價:你可能不知道的一個小國……安道爾</h3><div><br></div><div>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都德曾說過:“沒有去過安道爾那還算什么旅行家”我是去年才知道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有這么一個小國,面積只有467平方公里,才9萬人口,這是個被大山包圍的小國,剛進入這個國家,就被高聳入云雄奇險峻的比利牛斯山脈所震撼,這個小國平均海撥1100多米,是歐洲地勢最高的國家。</div><div>早在1278年法國和西班牙簽訂和約,對安道爾享有行政權和宗教權。然而在之后幾百年里,這兩國爭奪安道爾的沖突一直不斷,終于在1993年,安道爾通過全民公決宣布成為一個主權國家,同年加入聯合國。</div><div><br></div><div>走進首都安道爾城,你會有一種穿越的感覺,這里長期的與世隔絕,比歐洲其他國家保留了更多的規模很小的石頭建筑,造型樣式規模都不起眼,小城建在高山峽谷之間,寸土寸金。</div><div>這位法國作家可能在那個年代交通不便,進入這個國家遇到了比李白過蜀道還難的比利牛斯山脈,面對極為險峻的高山峽谷,風光自然險俊神奇,也許就是在這樣自然條件下寫下了不到安道爾不算旅游家的那句話。</div><div>我觀安道爾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石頭小城,根本算不上是一個國家,好多人把它吹得神乎其神,說他是避稅天堂,我真想不出來買什么東西要到這里來避稅,這里有什么東西值得你買,滿城都是地攤一樣的小商店,連一個像樣的商店都沒有哪有什么名牌可買。來時看了幾本小冊子神吹安道爾,如何是避稅的天堂,真不知這些人憑什么寫的這樣的文章,就那么幾排小商店,轉的遍遍也沒有發現什么世界名牌……</div><div>不過進入安道爾你要是有充足時間沿著比利牛斯山脈行走,沿途的高山古堡確實是風光無限。</div> <h3>達利時鐘</h3> <h3><font color="#010101">摩納哥的港口,不歸摩納哥管理</font></h3> <h3>5月24-26日F1賽事,在摩納哥舉行,震耳欲聾的汽車馬達,爽</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愜意的窄巷,晨曦灑在睡不醒的路人身上。我們的旅程要去意大利的人文勝圣地Positano波西塔諾和阿瑪菲Amafi,一路美景,但是道路狹窄,我坐車暈到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Positano的海邊住房與炮臺,這里度假夏天太熱冬天11月至4月又很少有游客,基本關門了,下面介紹一非常愜意的酒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轉發才子趙志敏的微信:懸崖峭壁上的小鎮………風光絕美的波西塔那從賓館沿著意大利地中海海岸去波西塔諾,懸崖邊上的公路極窄,很多地方會車都很困難,不停地轉彎,讓暈車的人感到頭昏目眩。這真是“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大美風光總在險絕處。一面懸崖下是湛藍湛藍的地中海,一面是千仞、萬仞的絕壁山峰,用李白的:“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的詩句描述這里是多么精準,可惜浪漫的地中海并沒有請過浪漫的詩人李白……快接近景區時,懸崖上出現了房屋,并且越來越多。大家一下興奮起來,在站立不穩,搖搖晃晃的車箱中,往外拚命照個不停,三個多小時的顛簸,終于到了波西塔諾。這也真是個坑爹的地方,山區沒有停車場,汽車停在懸崖邊公路略寬處,所有人下車得貼著路邊玩命的地跑,要跑好遠的路才能到景區。大家只有一個目標,用最短的時沖到山下去,沖進景區去,時間絕不能浪費在懸崖邊的公路上。大家都忘了下車先找衛生間的習慣,后來有的人真憋的夠嗆……波西塔諾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海灣突出的岬角,一面貼山、一面是萬丈懸崖直插地中海。這個絕美的小鎮沿著懸崖蓋滿了房屋,層層疊疊、危如累卵,我常用鱗次櫛比來形容這樣的風景,但今天我突然發現這個詞用在這不準確了,這些懸崖峭壁上的房屋如同多米諾骨牌排著隊,像要集體跳海一樣岌岌可危,意大利人的浪漫、的嚴謹,的聰明才智竟然造就了這樣一個好像要隨時集體跳海的小鎮,說立即跳海也有些夸張,但在這樣的地方如果遇到泥石流或者山體滑坡,其后果真是難以想像,但人家就這樣安全的過了一年又一年,迎來了世界上數不清的一批又一批游人。這突然出現的大險、大美、大絕的風光,讓人發瘋。讓人癲狂,讓人忘記了干渴、饑餓、疲勞,讓人大腦一片空白,每個人神色慌張,互相也顧不上打招呼,哄的一下就都跑?了,每個人就一個目標,趕快沖到山下去,把最美的風光拍下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不管你在任何角落,美景都在眼前</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炮臺下面是海濱,來度假的人們還可以下水,6-10月天氣好,溫度低啦只有曬太陽了</font></h3><h3><font style="color:rgb(0,0,0);"><br></font></h3><h3><font style="color:rgb(0,0,0);">沖進意大利最美的懸崖小鎮……波西塔諾</font></h3><div><font style="color:rgb(0,0,0);"><br></font></div><div><font style="color:rgb(0,0,0);">這個懸崖峭壁上的小鎮,給人以無與倫比的視覺沖擊。人們都紛紛沿著多如血管一樣的小巷往山下匯去,特殊的地形造就了到處都是憋死牛一樣狹窄拐彎的街道,沿途全部是商店、酒吧、咖啡屋,摩肩接踵、熱鬧異常……</font></div><div><font style="color:rgb(0,0,0);">一位作家形容波西塔諾是一個夢,你在時由于激動她恍恍惚惚,不是很真切,當你離開后他變得栩栩如生,永遠印在你的腦海里,他說的真是很有些道理,他在我記憶中永遠是掛在懸崖上,壓在頭頂上的一座絕美小鎮。</font></div><div><font style="color:rgb(0,0,0);">李白在夢中游了天姥山……夢中瑰麗奇險的太姥山,讓他迷迷糊糊,起床后這些景象變得真切起來,他大為驚駭。于是寫下了千古絕句“忽魂悸以魄動 、怳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font></div>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在阿瑪菲教堂外plaza喝杯啤酒吃披薩。教堂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內部的古跡告知你不同年代的修繕與遺留痕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門欞..透過門欞看靈精古怪</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天永遠是藍色,沒有.....</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這就是索倫多海邊景色..見到了一對芬蘭客人向他們學習,他們這里居住10天來度假.我們只住了兩夜,在這次下榻的酒店隔壁的是一對德國人,在這里最好7天,周圍走走,這是度假??,讓我們羨慕</font></h3> <h3>轉趙志敏老師微信:悠揚的鐘聲在山谷中回蕩,世界上最小,最古老的國家………圣馬力諾</h3><div><br></div><div>離開了安道爾這個?珍小國,黃昏時分來到了一個比安道爾更小的國家,圣馬力諾共和國。</div><div>我們住在高高的山頂、晚鐘悠揚,遠遠傳來在山谷間回蕩,鐘聲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國度。</div><div>圣馬力諾是意大利的國中之國,距威尼斯和佛羅倫薩僅僅兩個小時車程,但她卻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共和國。</div><div>圣馬力諾,我從不知道也沒有聽說過這個國家,今年突發奇想,要想走遍全世界必先走遍歐洲,在查歐洲地圖時,才發現了圣馬力諾這個國家,他太小了,用阿拉伯數字在地圖上作為代表,所以我過去沒發現這個國家。</div><div>黃昏中,這座山頂城堡顯得神秘高深,來不及安頓好住處就來到了皮亞內羅廣場。政府部門前有一座自由女神象,是圣馬力諾人數百年來追求獨立與自由的象征,1876年正式揭幕。其年輕而驕傲的女神形象也成為圣馬力諾的象征。這座雕像由一位柏林的貴婦人所贈,雁過不忘留名,在雕像的底座還有這位貴婦人的肖像。這位貴婦人喜好名氣,當局為了表達感謝之情,還特意授予其女公爵的榮譽稱號……</div><div>黃昏的圣馬力諾古城任然人流似水,許多人很晚很晚都在這座古城里徜徉……</div> <h3>70歲的健將老者與我同框,非常非常愧疚,身體精神狀態都超過我這個半百老頭,每天騎車從圣馬力諾低處平原到到這這個山崖上的三連城堡,而且還是寫圣馬力諾歷史的作者,早晨8:30,看到這位騎山地車來到圣馬力諾市政廣場,然后回家在11點在回到這里上班。這個古老而有很小的共和國,人民生活在自由民主,非常諧和的社會環境,雖然是彈丸小國,非常富有。每一屆的世界郵票設計都獨得頭籌,人民開心快樂生活,國家沒有隊,只有450警察保安人士,而且也沒有一個交通紅綠燈。禮讓規矩生活。</h3> <h3>日出日落都美麗,時間超級富裕,有時間轉了三四趟三個碉堡還好,買了旅游簽證</h3> <h3>napoli新城堡</h3> <h3>漫步在早期居住的場所,留云借月看古,賞析嘆息猶在,趙老師微信留言:如同進了陜北高原……意大利梅特拉</h3><div><br></div><div>這曾經是意大利一個非常偏僻,非常貧窮的地區。<br></div><div>中午的陽光極為強烈,站在梅特拉的一個觀景平臺上,到處是灰白一片,突然感到這是不是陜北的黃土高原,把這里的街道隨便改造一下,加上幾個羊肉泡饃小店,我覺得這里拍陜北的電視劇,是再好不過的外景地了。</div><div>遠古時,這里的人家都住在石頭洞穴里面,1963年德拉貢家族發現了巖洞壁畫“原罪洞穴”,這個考古事件引起了轟動,至今這個教堂進去仍不讓拍照。這個家族和當地人把洞穴改造成了酒店和餐廳。這里經常被稱為“薩西”,意思是“石頭之城”,這里擁有迷宮般的山洞和位于山洞中的教堂,其中一些教堂可追溯到羅馬時代,199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div><div>1945年一位作家有關巴西利卡塔地區極度貧困的小說《基督不到的地方》出版,使人們關注到這一被遺忘的地區,并使意大利人感到恥辱,從那時起梅特拉就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div><div>如今這里已經成了旅游的地方,雖然并不是那么熱門,但足以使這里的人富了起來。有這樣的文章評論意大利的梅特拉,“貧窮到奢華”</div>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早餐后,我們來到‘耶穌受難曲’的拍攝場地梅特拉Matera,位于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地區的古城梅特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當地為史前時代穴居人村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梅特拉擁有一條350-400米深的石灰巖地帶有高原區。由于土質松軟,所以當地人便把挖出的裂罅地帶作為居所,在山谷地帶和兩處天然地陷的地方,形成連綿延伸的洞穴。而當地人稱這些房屋為“Sassi”,可解作石頭、居所、教堂或貧民的容身之所。從貝維德雷瞭望臺可以覽盡大教堂和整個石屋住宅景觀。人類在此地最早的定居時間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而在此之后,也在人類歷史上留下許多輝煌時期。梅爾吉勃遜挑選「受難記:最后的激情」場景時,就是看上這里不為文明侵擾的質樸,像極了二千年前的耶路撒冷。梅特拉-沙西石屋及巖窟教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驢子在那里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微笑是美好的問候,在古巖洞教堂外,碰到了意大利的游客家庭,小女孩他們來自阿貝羅貝洛,是我們的下一站</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石頭房子:建議日出的時候自己來看景,一排排錐形建筑在依稀晨光中宛若霍比特人的天堂,美輪美奐。</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阿貝羅貝洛古鎮坐落在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亞地區,這里有著意大利最獨特的民居——TRULI土利屋,由白墻和用灰色扁平石塊堆成的圓錐形屋頂組成,有些屋頂坡面上畫著神秘的文字和圖案,分布在錯落起伏的山丘上。據說這些房子從13世紀就已經出現,現在鎮上有超過1500座這樣的屋子,很多還仍然有人居住,有些則被改造為餐館、商店和咖啡廳。人們一開始建土利屋是為了逃避房產稅。其實這些屋子很容易拆除,所以很多家庭可以把它拆了又馬上跑到別的地方再建一座,到1979年的時候,阿貝羅貝洛古鎮還沒真的有人是“定居”的呢。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font></h3> <h3>趙志敏老師說:不能錯過的白色艷遇………意大利南部的天堂小鎮“阿爾貝羅貝洛”</h3><div><br></div><div>阿爾貝羅貝洛是意大利南部的一個小鎮,人口約一萬人。城內的楚利建筑世界知名,199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div><div>小鎮四周被橄欖樹圍著,阿爾貝羅貝洛在意大利語的意思是“美麗的橡樹”因此也有人稱它為麗樹鎮。</div><div>走進小鎮,白墻、灰瓦,使人感到干凈,清爽。小蘑菇頂的房屋看上去十分有趣,多么像藍精靈動畫世界里的景象。奇特的建筑,淳樸的民風,藍天、白墻,灰瓦,圓屋頂,一切猶如童話國度,讓人過目不忘。浪漫的意大利人還稱贊他為“旅行中不能錯過的白色艷遇”。</div><div>這些房屋都很古老了,這里原來是自然條件最差的不毛之地,何時開始有人居住己無從考證,最早的石屋可追溯到12世紀。那以后越來越多逃避天災人禍的人到了這里,就地取材用石灰巖建屋。慢慢人多了,國王允許容易拆除的這一類型的圓頂石屋合法存在,就形成了今天阿爾倍羅貝洛地區獨特的陶爾利村落。</div><div>這些建筑使用石灰巖塊,圍成無拄無梁的圓形房屋,建至適當高度,再用片狀巖片向上堆砌,每片逐步收窄封頂,形成了圓錐形尖頂。這是一種人類最原始的建屋方法、全球獨此一家。</div><div>發展到今天一些豪華的石屋已成樓房,屋頂有心形,鳥形,日月形等裝飾,有高大的屋頂,畫著傳統但卻無人看得懂的圖案,整個小鎮給初來乍到的人一種非常新奇的感覺。</div><div>現在慕名來小鎮旅游的人太多了,你如果有興趣可以住這種房屋的酒店,我跟朋友開玩笑說,這些房屋千萬不要有外力作用下的晃動,一旦一片巖石松動脫落,整個屋子都有瞬間倒塌的危險,當然這種幾率可能太少了,人家在這生生息息都一千年了。</div>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夜晚的科森扎,南部一個遭受地震又重建的城市科森扎游覽,科森扎在卡泰納科斯蒂埃拉山東坡、卡拉蒂河上游。在1783、1854、1870、1905年的地震中城市數次被毀,后重建。有中世紀羅馬式大教堂,收藏藝術珍品甚多。</font></h3> <h3>傳統手工藝制作皮鞋匠人</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意大利就是個靴子,西西里島是靴子前的足球</font></h3> <h3>坐渡輪來到了西西里島,開車到陶爾米納</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美麗的珍珠Bella島嶼</font></h3> <h3>酒店超級美麗,在懸崖峭壁上,做三次電梯才能到居所,最高處</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古希臘劇場,還不算世界文化遺產,古跡太多了,年代的問題不夠吧!歷史的長河在不停的節點上留下痕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樹下的兩人是北京出發的自駕游客人,她游歐洲駕照(中國駕照在意大利不能使用)</font></h3> <h3>遠山近景..ETNA火山3200米海拔</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一直在噴出氣體,大型噴發時幾年前的事,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意大利西西里島東岸的一座活火山,海拔3200米以上,是歐洲海拔最高的活火山,與其他活火山一樣,埃特納火山的高度處在不斷變化中。埃特納火山噴發狀況十分活躍,自2007年以來發生20余次噴發,累計百萬人傷亡。意大利政府為監測火山狀態成立了多個監測站,頻繁的火山噴發帶來極為肥沃的土壤及大量的旅游資源。</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在卡塔尼亞的大象廣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夜幕前的卡塔尼亞酒店</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意大利歌劇的美聲唱法引入第一人,貝里尼</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青蔥歲月少男少女</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日落下地中海</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地中海的晚霞</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神殿之谷</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在阿格里真多的小城街景</font></h3> <h3>土耳其臺階,白色沙灘</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渡輪到馬耳他<br />virtue公司</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約翰之死油畫-圣經故事</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情侶</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圣約翰教堂,十字軍團的盛典場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馬耳他的英國海軍基地防御基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古老曬鹽風景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老人前往教堂作彌撒</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馬耳他藍窗景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藍窗情侶</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曬鹽風景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藍洞景區馬耳他</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pelican 餐廳</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帕福斯德希臘阿波羅神殿遺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樹下老人祥和微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銀匠的目光.歡迎遠道的朋友</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戀人一生一世的承諾與守護,塞浦路斯是愛神維納斯誕生之地,這里拍婚紗照的好地方,一年婚紗攝影旅游帶來300億美元效益</font></h3> <h3>尼科西亞在古代是一個被稱為萊德拉(Ledra或Ledrae)的城邦。萊德拉的國王——奧納薩茍瑞斯(Onasagoras)在前672年曾向亞述國王以撒哈頓進貢。后大約于前300年由托勒密一世之子里夫科斯(Lefkos)重建。在古希臘、羅馬時期,萊德拉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鎮,在當時被稱為里夫科西亞(Lefkothea)。348年,第一次有基督教的主教——特力菲力歐斯(Trifillios)踏入此鎮。約10世紀時,沿海城市帕福斯及瑟拉米斯(Salamis)在此時受到威脅,居民開始遷往內陸,使得尼科西亞逐漸變得重要,也成為了島上的首府。城市中心保留了16世紀時期的威尼斯要塞,將古代及中世紀的部分城市給包圍了起來,目前保存完整。萊德拉街(Ledra)是現在最熱門的商業街。</h3><h3> <br /></h3><h3>1192年:塞浦路斯國王呂西尼昂(Lusignans)即位,1489年時成為了威尼斯的屬地,1570年大約兩萬名居民死于奧斯曼帝國的圍城,后來在1571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h3><h3> <br /></h3><h3>呂西尼昂國王的即位,也造成了"尼科西亞"一詞的出現。原因是法蘭克十字軍將里夫科西亞(Lefkothea)的發音,念成"尼科西亞"(Nicosia),此訛傳成為了現在廣為人知的名稱之一。在這時期的法蘭西人,經由城市將文化擴展出去,并在15、16世紀,建立許多的宮殿、豪宅、教堂和修道院。呂西尼昂國王的陵寢位于圣索菲亞大教堂(St. Sophia Cathedral)中,現址在北方的土耳其人占領區,被改宗成為了塞利米耶清真寺。1821年:希臘人以武力反抗了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其后成功獨立。1835年霍亂襲擊了尼科西亞。1857年大火燒毀了城市的大片區域。</h3><h3> <br /></h3><h3>1878年大英帝國控制了塞浦路斯,并將尼科西亞設為首府。</h3><h3> <br /></h3><h3> <br /></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塞浦路斯的綠線之下,北部被土耳其族占領,世界上只有土耳其承認他的存在,聯合國維和部隊阿根廷藍盔部隊在這里執勤。</font></h3><h3><font style="color:rgb(0,0,0);">1960年:塞浦路斯獨立時,尼科西亞遭遇大型暴亂。1974年因希臘所支持的政變造成土耳其入侵,部分城市區也被土耳其人占領,目前占領區的邊界由聯合國軍隊進駐,為塞浦路斯聯合國緩沖區。2003年起經30年隔絕后開放邊境。</font></h3><h3><font style="color:rgb(0,0,0);"><br /></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仁化县|
石嘴山市|
耒阳市|
鞍山市|
潼南县|
廊坊市|
茌平县|
陇南市|
阜平县|
同德县|
七台河市|
铜川市|
岑巩县|
洛扎县|
佛学|
凤山县|
连平县|
尉犁县|
麻江县|
太白县|
仁布县|
九寨沟县|
赞皇县|
松溪县|
巴东县|
江门市|
安福县|
荥阳市|
仙游县|
通许县|
南靖县|
渑池县|
嘉定区|
慈溪市|
太仓市|
襄樊市|
固原市|
广昌县|
英吉沙县|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