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我的安第斯印象

翱翔(Huey)

<p class="ql-block">校友欄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安第斯山縱貫南美大陸,是世界最長的山脈。他北起加勒比海岸,南到智利,全長近9000公里。它由北向南穿越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厄瓜多爾、阿根廷、智利等國。安第斯山脈很高,多處山峰的海拔高度在6-7千米,因此,安第斯山脈沿線的國家多為高山之國,像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海拔在2600米;厄瓜多爾首都基多海拔在2800米;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海拔4000米,號稱外交官的墳墓,因為有的外交官到任后不久,由于高原反應,睡了一覺之后,第二天就再也沒有醒過來。安第斯山脈沿線除了高山,山下還有著名的亞馬遜河。亞馬遜河河面寬闊,水量充沛,南美大多國家都受到它的滋養,特別是它和它的多條支流滋養和造就了雨量充沛,堪稱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熱帶雨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美地大物博,自哥倫布和麥哲倫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先后發現南美大陸之后,當時的歐洲航海大國們先后登陸南美。西班牙占領了南美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葡萄牙占領了巴西,荷蘭占領了蘇里南,并開始了對南美的殖民統治。這也形成了以西班牙語為主的文化體系對南美的統治(只有巴西是用葡萄牙語,蘇里南用荷蘭語和圭亞那用英語)。除了西班牙人以外,后來意大利人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人(包括猶太人),還有阿拉伯人陸陸續續來到了南美。同時,一些黑人作為奴隸被販賣到了南美(以巴西和加勒比沿岸為多),后期還有日本人和中國人移民來到南美大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班牙人登陸南美大陸之后,大肆屠殺當地的印第安人,很多地方的印第安人基本被殺光了。為躲避屠殺,印第安人躲進高山才得以生存。西班牙的殘酷統治激起了人民的不斷反抗。19世紀在玻利瓦爾和圣馬丁兩位南美解放領袖的領導下,反抗力量推翻了西班牙的統治,南美得到解放。隨后,上述兩位領導人手下的將軍們在他們各自占領的地盤兒紛紛宣布了獨立,形成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包括巴拿馬)、玻利維亞、厄瓜多爾、烏拉圭,秘魯、阿根廷、智利等多個獨立的國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些年,我去過幾個安第斯山脈沿線的國家。下面我就把我這幾年記錄下來的這些國家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以及我的一些感悟,用美篇的方式做以小記。</span></p> <p class="ql-block">委內瑞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委內瑞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委內瑞拉曾經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國家,它自然資源豐富,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各種金屬的礦藏。它風景秀美,有湖泊,有高山,有雨林,有美麗的海岸線。另外,它是一個出美女的地方,多屆世界小姐都出自委內瑞拉,但你在大街上卻很少能看到漂亮的姑娘,真不知這些美女藏到哪兒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來,由于產業結構不均衡,過分依賴石油,以及其他種種方面的因素,委內瑞拉的經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社會治安也變得越來越糟糕。大家編了個順口溜,說委內瑞拉是風景如畫,美女如云(盡管看不到什么美女),石油如海,強盜如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去過委內瑞拉多次,但從來沒在市區照過相,是出于安全的考慮,因為那里搶劫都是動槍的,這也是為什么在這里我沒有放首都加拉加斯的照片的原因。</span></p> <h3>加拉加斯的軍人俱樂部</h3> <p class="ql-block">加拉加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   從首都加拉加斯開車3個小時進山,有一個德國后裔居住區(德國村)。據說在20世紀初,委內瑞拉和德國簽訂協議邀請一批德國人到委內瑞拉定居發展,于是這一批德國人坐船前往委內瑞拉。當船經過兩個月的航行到達委內瑞拉時,委政權發生了變化,新政府不承認老協議,不讓這批人上岸。后來,經過交涉終于讓他們登岸,但不讓他們在首都居住,把他們安排在遙遠的深山。于是,這些德國人就在深山里定居了下來。到現在,他們的后代仍然保持著德國的生活習慣。進入德國村,你感覺仿佛到了德國的山村,德式房屋,到處鮮花,從房屋出來的都是高大德國面孔的白人,和非(洲)歐(洲)混血和非印(印第安)混血的委內瑞拉當地人形成鮮明的對比。每次到委內瑞拉,一有機會我都會到德國村來一趟,放松一下,品嘗一下地道的德國美食,補充一下精神和物質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德國村</span></p> <p class="ql-block">德國村</p> <p>德國村風光</p> <p>在德國村用餐</p> <h3>紅樹林</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倫比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哥倫比亞是安第斯沿線的重要國家。它與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秘魯巴西等國接壤,它的地理環境與這些國家相似,有高山,有雨林。哥倫比亞是南美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它的油氣產量在南美名列前茅。另外,和委內瑞拉一樣,哥倫比亞也是一個出美女的國家。和委內瑞拉不同的,是在哥倫比亞的街道上你還真能看到一些美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哥倫比亞的首都是波哥大。波哥大海拔高度有2600米,還是會感覺到一些高原反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國人的眼里,哥倫比亞總和毒品、游擊隊、綁架脫不開干系。但在首都波哥大和旅游勝地卡塔赫納等旅游城市,由于安保工作做得不錯,還是比較安全的。另外,哥倫比亞除了美女,還有世界聞名的哥倫比亞咖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首都波哥大</span></p> <p>波哥大街景</p> <p>波哥大街景</p> <p>哥倫比亞警察</p> <p>旅游城市卡塔赫納老城堡</p> <h3>卡塔赫納</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厄瓜多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厄瓜多爾西班牙語是赤道的意思,這個國家因赤道而得名。距首都基多50分鐘車程的地方有一個赤道紀念碑,那里標出了地球南北的分界線。首都基多建在安第斯山的山谷里,它的海拔高度在2700-3000米。每次到基多,我都會有些高原反應,每晚最多只能睡3-4個小時,偶爾還會感到頭痛。常到基多的人都會提醒新來的人洗澡不要用太熱的水,不要喝大酒(在高原酒量都會變大),因為這些行為會給你帶來危險。除了高原,厄瓜多爾還有茂密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河和它的多條支流流經厄瓜多爾),美麗的海岸線和神奇的島嶼——加拉帕戈斯群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厄瓜多爾人口中,除了少數白人(西班牙后裔和其它歐洲國家的移民)和數量不多的黑人,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和印歐混血人。可能是高原的緣故,厄瓜多爾的山地印第安人身材較為矮小,可能是和高原上氧氣稀薄有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讓人想象不到的,厄瓜多爾是鮮花的出口大國。之所以說想象不到,是因為我在厄瓜多爾并沒看到很多花。另外,厄瓜多爾還是個水果出口國,過去咱們吃的香蕉很多是從厄瓜多爾進口的。</span></p> <p class="ql-block">飛機上拍基多</p> <p>赤道紀念碑,這是南北緯的零度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經過重新測量,原來以赤道紀念碑為零點確定的南北分界線有誤,真正的緯度零度線是在距赤道紀念碑100多米的地方(如圖)</span></p> <p>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城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翻越海拔4100米的安第斯山。很明顯,到了這個高度,山上的植被和山下是不一樣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翻過高山,下到雨林,我們乘坐快艇沿那坡河(亞馬遜河支流)去到雨林深處。</span></p> <p>沿岸的熱帶雨林</p> <p>雨林</p> <h3>晚霞中的雨林</h3> <h3>雨林里的印第安婦女</h3> <p>雨林印第安人住的高腳屋</p> <h3>印第安漁民</h3> <p class="ql-block">雨林里的大嘴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首都基多向太平洋飛行兩個小時(大約1000公里,就來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的圣克魯斯島。加拉帕戈斯群島是由麥哲倫發現的,后來達爾文在這島上寫了著名的《進化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加拉帕戈斯群島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群島平均海拔十幾二十米,最高的山就100多米。島上原無居民,現在的居民都是在這里做旅游生意的。真正島上的原住民是動物,這里野生動物很多,但絕大多數都是海洋動物,如:海鳥、海獅,海龜(玳瑁)、蜥蜴等等。但真正在島上生活時間最長的是一種巨龜(現有個巨龜快200歲了)。這也是為什么有人把加拉帕戈斯群島稱為巨龜島的原因。另外還讓我感興趣的,是島上海鳥,特別是軍艦鳥和藍腳鰹鳥。軍艦鳥在發情的時候,雄鳥會鼓起紅紅的膆子;藍腳鰹鳥成年后兩只腳會變成藍色,很有意思。</span></p> <p>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漁船</p> <p class="ql-block">雄軍艦鳥</p> <p class="ql-block">雄軍艦鳥</p> <p>藍腳鰹鳥</p> <p>藍腳鰹鳥</p> <p>巨龜</p> <p>海獅</p> <p>玳瑁</p> <p>蜥蜴</p> <p class="ql-block">蜥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阿根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根廷是南美強國之一,與巴西和智利號稱南美ABC。阿根廷曾經相當富有,當時美國人之間說誰富有會拿阿根廷人做比喻:“你富得都像阿根廷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根廷的人口中白人的比例很大,這與西班牙殖民時期大肆屠殺印第安人有關,據說當時阿根廷境內的印第安人基本快殺光了。白人中除了西班牙后裔外,還有陸續移民來的意大利,二戰后逃來的德國人,以及其他歐洲國家來的人,還有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阿根廷地處南美大陸南部,赤道以南,南北跨度大,因此造就了阿根廷風光的多樣性,有高山、雨林、高原、沙漠、雪山,還有冰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阿根廷的牛肉相當有名,到阿根廷不品嘗當地的烤肉是相當遺憾的。當地也有幾家不錯的中餐館,都是大陸人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根廷的葡萄酒也很不錯,和智利、美國、南非、澳大利亞都是葡萄酒界的新世界成員。以門多薩為代表的阿根廷葡萄產區,氣候和土壤都非常適合葡萄生長。由Malbec葡萄釀成的紅葡萄酒,是阿根廷葡萄酒的典型代表,她色澤濃艷,口味醇厚,大家有機會可以品嘗一下(國內也有賣的)。</span></p> <p class="ql-block">下面圖中建筑上的圖案是貝隆夫人,大家應該聽過這首歌“Don't cry for me Agentin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根廷的首都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布宜諾斯艾利斯西班牙語的意思是“好空氣”,說明當時西班牙人來到阿根廷時,這里的天空是多么透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你會感覺好像來到歐洲。滿眼的歐洲建筑,音樂廳、教堂等等,還有像歐洲人一樣的行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總統府廣場旁的圣馬丁大教堂,里面安放著南美解放領袖圣馬丁的棺槨。</span></p> <p class="ql-block">圣馬丁的棺槨(蓋著阿根廷國旗)</p> <p>布宜諾斯艾利斯</p> <p>太陽花(一個向著太陽張開的大型機械花)</p> <p>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王府井大街”---佛羅里達大街</p><p><br></p> <p>布宜諾斯艾利斯街景</p> <p>著名的阿根廷烤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Boca(博卡)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老區。當初意大利人從這里上岸,并在這里定居。移民來這里的意大利青年男女能歌善舞,著名的探戈就是被他們發明的。另外還有一個讓博卡出名的,就是著名的博卡青年隊。</span></p> <p>街頭探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Iguazu falls(伊瓜蘇瀑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伊瓜蘇瀑布,地處阿根廷、巴西、烏拉圭三國交界的處,它全長4公里,落差80米,是世界最大的瀑布,是阿根廷、巴西共同的著名旅游勝地。</span></p> <p>伊瓜蘇瀑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ariloche(巴里洛切)號稱南美小瑞士,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她地處Patagonia高原,有雪山,有湖泊,有森林,有草原。她有點像新西蘭南島的皇后鎮,只是我覺得巴里洛切的鎮子不像皇后鎮那么精致罷了,當然,哪個更漂亮還是要看每個人的喜好。</span></p> <p>巴里洛切風光</p> <p>遙遙酒店占據了巴里洛切最漂亮的位置</p> <p>巴里洛切風光</p> <p>巴里洛切風光</p> <p>巴里洛切風光</p> <p>巴里洛切林中的小教堂</p> <h3>紅皮樹林</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Calafate(卡拉法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從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向西南飛兩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地處Patagonia高原上的卡拉法第市,這是到Moreno冰川的必停之地,再從這里到Moreno冰川還有45分鐘左右的車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Moreno冰川地處阿根廷與智利交界處,是一個冰川群,極其壯觀。在Moreno冰川很少能見到太陽,但當太陽從云縫中把光線射出來,上萬年的冰川就呈現出藍色。隨著上游的擠壓的溫度變化,時常有冰垮塌下來,發出悶悶的巨響,很震撼!</span></p> <p>Calafate(卡拉法第)</p><p> </p> <h3>Patagonia高原</h3> <p>去Moreno冰川的沿途風光</p> <p>草原放牧人</p> <p>沿途看到羊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Moreno冰川(常在國家地理或自然節目里看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萬年形成的冰川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藍色。</span></p> <p>坐船近距離欣賞冰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阿根廷的門多薩地區是葡萄酒的重要產區,這里的土壤和氣候非常適合葡萄生長,以Malbec葡萄釀造的紅酒是阿根廷葡萄酒的典型代表。</span></p> <p>Malbec葡萄釀造的上等紅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秘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秘魯是我最喜歡的南美國家之一,它民風純樸,對中國人非常友善(這是讓人喜歡的關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秘魯人中,大部分是印第安人,然后是白人(西班牙后裔和歐洲的移民)、印歐混血,還有中國和日本的移民。日本在19世紀末通過政府間的協議向秘魯輸送了大量移民,現在日本移民后代在秘魯有很高的地位,秘魯前總統藤森就是日本移民后代。中國移民后裔在秘魯的地位也很高,華裔曾當過秘魯議會議長和政府總理。以前秘魯很落后,藤森總統執政后推行改革,國家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目前,秘魯是南美少數的GDP正增長的國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秘魯的地理環境也比較多元。秘魯有高山,著名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就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由于海拔高,使得部分印第安人躲過了西班牙人的追殺,保留了印加人的血脈。秘魯也有熱帶雨林,還有沙漠。秘魯濱臨太平洋,有較長的海岸線,魚產豐富,盛產魚粉(用作飼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94年初第一次來秘魯,當時秘魯還處在光輝道路組織的紅色恐怖之中。光輝道路組織是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游擊組織,他們的目標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后期它演變成了一個恐怖組織,經常實施綁架,襲擊等破壞活動。由于中國已經開始改革開放,它們認為中國變修了,1994年年初他們炸了中國大使官邸,把圍墻炸塌了,但沒有人受傷。后來這個組織被藤森政府基本消滅了,秘魯社會回復了安定,經濟得以發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說近期這個組織又開始冒頭了,中國在秘魯的公司住地遭到了搶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圖是印加古城馬丘比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秘魯首都利馬,濱臨太平洋,隨著這幾年的發展,利馬變得越來越漂亮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利馬的海玫瑰餐廳(利馬的高檔餐廳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利馬開車6個小時就到Nazca(納斯卡),在這乘坐這6人小飛機在空中俯瞰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納斯卡地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速公路旁就有地畫,只是在地面上看不到。</span></p> <p>納斯卡地畫(蜂鳥)</p> <p>納斯卡地畫(章魚)</p> <p>納斯卡地畫(卷尾猴)</p> <p>地畫(孔雀)</p> <p>山坡上的人像</p> <h3>印第安姑娘(很像中國人)</h3> <h3>印第安人</h3> <h3>秘魯的蜂鳥</h3> <p class="ql-block">安第斯猩紅霸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距利馬3小時車程的鳥島觀鳥。這里有灰企鵝、鵜鶘、鰹鳥、鸕鶿等多種海鳥。</span></p> <p>灰企鵝</p> <h3>鵜鶘</h3> <h3>鰹鳥</h3> <p>鸕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參觀關于“光輝道路”的展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光輝道路組織曾是一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游擊組織,后來演變成一個恐怖組織。</span></p> <p>“光輝道路”對領袖的崇拜多像我們當年的文化大革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智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利是世界上國土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東西窄(最窄處只有幾十公里),西臨太平洋,東與阿根廷接壤,南與南極相望(去南極都先到智利)。智利生產葡萄酒,智利的葡萄酒是新世界葡萄酒的優秀代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智利的人口和阿根廷一樣,也是白人居多,好像白人的比例比阿根廷還稍大更大一點。這可能是因為近幾年不少秘魯人跑到了阿根廷,阿根廷的印第安人口有少量增長,白人的比例稍有縮小。智利是南美和中國建交最早的國家,并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良好關系。</span></p> <h3>智利首都圣地亞哥</h3> <p>圣地亞哥街景</p> <p>圣地亞哥街景</p> <p>Concha y Toro酒莊</p> <p>葡萄園</p> <p>葡萄園</p> <p>酒窖</p> <p>酒窖藏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棱县| 铜梁县| 济南市| 武鸣县| 得荣县| 抚松县| 遵义县| 新巴尔虎右旗| 柳林县| 思茅市| 天峨县| 新绛县| 新安县| 噶尔县| 家居| 石狮市| 垫江县| 宣汉县| 韩城市| 灵石县| 金山区| 固始县| 凯里市| 尖扎县| 德兴市| 柳江县| 阳新县| 湖州市| 景德镇市| 定陶县| 翁源县| 天柱县| 苍溪县| 合江县| 镇平县| 钦州市| 临沭县| 新安县| 呼玛县| 阜康市|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