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連州地屬粵北石灰巖地區,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不管是在東陂的地下河還是湟川的兩岸,尤其在馬面灘一帶山巒深秀,妙趣天成,擁有三峽、水閘、霧海、奇峰、秀木、瀑布。 湟川河畔洋湄路終點平頭山,就曾高聳座古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假始這山頂上寶塔沒拆,連州就不僅是雙塔之城那簡單啦,“滾滾湟川水,巍巍寶塔山”了。</font></h1> <h3><h1><font color="#010101">清乾隆三十六年版《連州志》圖錄</font></h1><h1><font color="#010101">這張圖里很清晰地標點兩座寶塔的位置。</font></h1></h3> <h3><h1><font color="#010101">清同治九年版《連州志》圖錄</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圖里(1)是慧光塔;(2)是寶塔山的塔。</font></h1></h3> <h1><font color="#010101">一個風水佬將連州最壯美的寶塔抹掉,但不知什么因素又讓這個歷史消失了,幾乎不能在傳說、歷史故事中查閱到,也沒法找到連州寶塔山的任何記錄。如今的連州又有幾個人知到這極之令人怦然心動,夢縈神往的寶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走到洋湄路的終點,三十年前就有石板石級上到半山腰上。</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1972年以前,這是去鐵墩坪、馬面灘的維一陸道,也是去十二嶺、箭纜砍柴的必經之路。八十年代初早晨常常沿石級跑步到山腰上。而今,石級全部消失了,上山之路已雜草叢生。</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先人們敲鑿出來的石板路消失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連州城南群山上,“樹雄心、立狀志重新安排連縣山河”,在寶塔山湟川河懸崖絕壁上開鑿出條“紅旗渠”。</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那是一個激情的年代,為了水,人們硬是在大山深處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了一條“人工天河”……。一錘一釬,苦干幾年!民兵們就是靠自己的雙手和堅強的意志創造出了人間奇跡!</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當然,那火紅年代人定勝天之事業兩年后就草草收場了,在我的記錄中,紅旗渠是沒通過水的。只成為我們出入馬面灘、箭纜上山玩、砍柴的通道而爾。</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雖然水渠無實質通水,但水渠長期積有水,在寶塔山那段,人們一般都走護堤上。護堤上面寬約30cm,我們可是挑著擔柴在上面行走??纯茨憔椭卸辔kU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敢在這段挑柴行走在護堤上的人永遠不可能有畏高癥。</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我從小學三年級起就帶上弟弟常走此路上山砍柴。</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連州慧光塔,位于連州市慧光路南端慧光公園內,始于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公元468年),具有1500多年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磚塔之一,如今只能孤獨聳立在連州城里,它的兄弟已成了寶塔山上的青磚堆堆,叫它怎能不傾斜。</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我們都記住了巾峰山、雙喜山,可不能忘記連州也有寶塔山; 慧光塔古樸典雅,造型獨特,被譽為“東方斜塔”,而被人為拆掉的古塔更是壯美巍峨,因為其建立在峭壁的寶塔山上。</font></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平舆县|
武隆县|
蛟河市|
麻栗坡县|
寿宁县|
镇巴县|
上栗县|
泾源县|
秀山|
大庆市|
海阳市|
甘肃省|
元江|
杨浦区|
崇义县|
大足县|
岳池县|
辽宁省|
巨野县|
永嘉县|
绍兴市|
金秀|
台北县|
白山市|
灯塔市|
兰西县|
阜新市|
藁城市|
托里县|
乌鲁木齐县|
双辽市|
留坝县|
隆子县|
巴南区|
杭锦后旗|
吉林市|
太白县|
华宁县|
桃源县|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