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010101"> 我的童年<br><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時常在細細地回思,回思記憶中的那些年…… <br> <br> 在人一生的記憶中,最溫暖的是童年。五歲之前的事情我沒有留下任何記憶。我的故事大多是從媽媽和姐姐們那里知道的。<br><br> 《一》我的出生地<br><br> 1952年9月18日我來到這個世界。我的家在沈陽遂川甲街的一個有假山花園的大院子里。我是爸爸媽媽的第三個女兒。<br> 姐姐說那個花園是我們兒時的 <百草園>,我們和鄰家的孩子盡情地在園子里追逐游戲。 <br></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我的第一張像片</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三歲時從有花園的房子搬到南八馬路。<br> 那是一座日本人侵占東北時蓋的三層樓房,在周圍低矮的房子中顯得十分氣派。房間全部是紅漆地板,有獨立的廚房、衛(wèi)生間,煤氣、自來水一應俱全。<br> 搬家那天媽媽抱著弟弟,(我們已經有了可愛的弟弟) 我和兩個姐姐跟著爸爸。姐姐說小小的我舉著一把大大的黑陽傘走在隊伍中,像一只行走的大蘑菇。</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姐姐 二姐 我</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爸爸是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是抗戰(zhàn)時期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三校由北平、天津遷往昆明的一所臨時大學) 土木工程系畢業(yè)的橋梁設計工程師,媽媽是那個年代少有的高中畢業(yè)生。<br> 我的記憶是從5歲開始的,那時爸爸上班,媽媽在家?guī)液偷艿堋?lt;br><br></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姐姐 二姐 我 弟弟</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那時物資很豐富,媽媽的廚藝又很高。(聽媽媽說她們上學時是有女紅課和烹飪課的) 所以家里的餐桌上天天有美食。可惜我從小挑食,沒有盡情地享用,現在每每想起還后悔不己。那是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br> 開飯時間是爸爸下班到家的時間,這個習慣一直延續(xù)了很多年。以至于我們姐弟結婚后把這個習慣帶到了我們各自的小家庭中。<br> 晚飯后是我們的歡樂時光。我們圍著媽媽玩耍游戲,爸爸偶爾也加入我們的隊伍。<br><br></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幸福家庭</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最高興是星期天,爸爸媽媽會帶我們出去玩兒,經常去的是南湖公園。我們可以爬樹,打秋千,滑滑梯。那時相機還是奢侈品,爸爸手中的相機引來好多人羨慕,兒時好多珍貴的像片就是那時留下的。<br><br></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二姐 我 弟弟</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我和大姐二姐</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五十年代支援邊疆建設,爸爸工作的單位交通部公路勘察四分院要遷到內蒙古呼和浩特。<br> 爸爸祖籍廣東,媽媽祖籍湖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內蒙古對于我們太陌生了。當然這不是我的想法,那年我才六歲。<br> 爸爸媽媽商量的結果是: 爸爸隨單位調往內蒙古支邊,而媽媽帶我們姐弟四人回爸爸的祖籍廣東居住。<br> 1958年冬一個寒冷的夜晚,我們踏著深深的積雪到了火車站,坐上了南下的火車。<br> 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那時火車走得很慢,經常停車。白天怎么度過的我已經沒有印象了,晚上媽媽在硬座下面鋪張報紙就是我們的床。好在我那時不失眠,躺下就睡著了。成年后每次坐火車硬座我都會看看座椅下面,這么低矮窄小的空間怎么能睡下呢?<br><br> 《二》 祖籍廣東 <br><br> 在廣州我們住在田心新村的一套兩居室里。房子是新的,有獨立的陽臺。<br> 媽媽有文化,結婚前又當過老師。街道上辦學校,聘請媽媽到學校工作。媽媽成為了一名教師,她非常喜歡這個工作。<br> </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媽媽和我們姐弟四人</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媽媽工作了,爸爸又遠在內蒙古,奶奶經常從香港過來照顧我們。<br> 三年自然災害來了。媽媽把原來燜飯改成了蒸飯,把米量好了分裝在幾個碗里,上鍋蒸熟。據說這樣飯會顯得多一點。粥里摻上了紅薯,菜是只有一種叫蕹菜的菜。奶奶為了我們不挨餓,每次從香港來都會帶一些面包頭,也就是面包上切下的邊邊角角。面包頭很白也很甜,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那個味道。我們好懷念在沈陽時吃的美食呀。<br> 有爸爸的經濟后盾,又有奶奶的面包頭,比起那些吃野菜樹皮的人,我們是很好的了。<br> 我上學了,就在媽媽任教的學校。上學時常常和媽媽一起去學校,放學時,我會和同學們排著隊對媽媽喊: “貝老師再見!" 媽媽的目光總是在我身上,暖暖的、柔柔的,我不知怎么形容,這一幕一直定格在我的腦中。 <br><br></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中間是奶奶</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我放學早,去幼兒園接弟弟的任務落在我肩上。弟弟的幼兒園在我家對面的胡同里。幼兒園很大很大,像公園一樣。里邊錯落有致的種了很多南方的樹木。弟弟的教室掩映在一片有大葉子的樹林中,露出尖尖的屋頂。每次我都非常擔心找不到教室。<br> 接到弟弟了,我們牽著手沿著林間彎曲的小路回家。幼兒園傳達室的爺爺每次都要問我們:“你們誰接誰呀?" 我怯怯地指著個頭比我還高的弟弟說:“我接他。" 爺爺哈哈一笑,幫我們打開大門。<br> <br></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姐弟四人游泳池旁</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爸爸來廣州看我們??粗行┠吧陌职?,姐姐急忙跑到學校叫媽媽。而我和弟弟在一旁啃著爸爸帶著火車上吃的硬的像木頭一樣的饅頭。那時從呼和浩特到廣州要三天四夜,爸爸就是懷著對我們的思念一路啃著干饅頭過來的。(后來我們才知道饅頭是最好的,供應的大部份糧食是粗糧)<br> 媽媽看著又黑又瘦的爸爸心疼不已。我們在廣州有奶奶的面包,有親情,而爸爸一人在內蒙古……<br></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廣州黃花崗烈士陵園</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三》 北上內蒙古<br><br> 我們一家人要生活在一起。<br> 在廣州生活了兩年半后,爸爸將媽媽和我們姐弟四人接到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人終于又團聚了。<br> 1961年4月17日,我踏在了呼和浩特的土地上。從這一天起,我在內蒙古生活了30年,內蒙古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br> 春天的呼和浩特馬路都在翻漿,踩上去軟軟的。我們驚呼:要掉到地里去了。<br> 一輛大馬車拉著行李和我們到了我們的新家。房子是用磚和土坯蓋的一排排平房,沒有廚房沒有衛(wèi)生間,我們住在其中的一間半。<br> 生活上有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生爐子,第一次從洋井里打水,第一次吃黃金塔(用玉米面做的窩頭)。<br> 雖然爸爸媽媽竭盡全力養(yǎng)育我們,但三年的自然災害還是使正在成長發(fā)育期的我們營養(yǎng)不良,我們全出現了浮腫。為了我們,媽媽跟鄰居阿姨學著在房前的土地上種上了玉米和向日葵。星期天爸爸拿著報紙給玉米授粉,而我們舉著向日葵的大葉子當傘,在向日葵中鉆來鉆去。</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媽媽養(yǎng)了五只雞,我們給每只雞都起了名字。我和弟弟經常守在雞窩旁等它下蛋,下完蛋的母雞會驕傲地咯咯叫著走出來,我們偷偷地拿出溫熱的雞蛋趕快交給媽媽。媽媽會在每枚雞蛋上都寫下:日期、雞媽的名字、這是它今年產下的第XX枚蛋。<br> 很多個若干年后,我在老爸處看到當時媽媽寫給出差在外的爸爸的一封信: 今天XX雞又下蛋了,這是它下的第XX個了,我們留著等你回來一起吃。</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們姐弟四人放學后圍著一張方桌做作業(yè),正好一人一邊??捎袝r候姐姐們的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們來了就坐不開了。媽媽當過老師,又是熱心腸。鄰居的孩子也愛來我家,連做作業(yè)帶打鬧,好熱鬧。<br> 星期天我們的保留節(jié)目仍然是公園,只是比小時候多了一個活動: 劃船。<br>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br> 我上中學了,保送到呼和浩特最好的中學~呼市二中,和大姐二姐成了校友,爸爸媽媽非常高興。幾十年后老爸偶然從別人嘴里聽到二中黎家三姐妹的故事高興地嘴都合不攏。<br><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br> 記憶中爸爸媽媽沒有紅過臉,爸爸是慈父也是嚴父,媽媽是典型的賢妻良母。我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br> 然而一切都在那一天改變了。 <br> 1966年3月4日我和往常一樣去上學。中午回家一進門看見餐桌上擺了好幾盤平時見不到的菜。正要嚷嚷餓了,扭頭看見媽媽紅腫著雙眼,顯然剛哭過。桌上有兩封剛寫好準備寄給舅舅、姨媽的信。我不知所措。上午媽媽去醫(yī)院看病,莫非……。<br> 爸爸下班了。在爸爸的追問下,我們知道原來媽媽得了很嚴重的病~白血病。當時我不清楚白血病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從爸爸媽媽的臉上看到事情的嚴重。<br> 媽媽和醫(yī)生說她有四個孩子要安排一下,第二天去住院治療。爸爸馬上說不等第二天,下午就住院。<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媽媽住院了,再也沒回家。<br> 1966年4月1日媽媽走了。彌留之際已經說不出話了,但是目光一直追著弟弟,大滴大滴的眼淚從眼角滾下,她舍不得我們。</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媽媽最后一張像片</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font></b></h1> <h3><b><font color="#010101"> 我們姐妹三人還穿著媽媽親手縫制的衣服<br><br> </font></b></h3> <h1><b><font color="#010101"> 我的溫暖的童年戛然而止。<br> </fon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讯
|
尚义县|
昌邑市|
都安|
霸州市|
剑川县|
远安县|
黄梅县|
铅山县|
安福县|
白玉县|
准格尔旗|
平南县|
明星|
乐清市|
钦州市|
蓬溪县|
乌什县|
万荣县|
尚志市|
宁阳县|
增城市|
荥经县|
鄯善县|
吴桥县|
留坝县|
集安市|
克山县|
探索|
堆龙德庆县|
平南县|
威海市|
苏尼特右旗|
鱼台县|
西昌市|
广汉市|
仁怀市|
瑞金市|
余江县|
桃园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