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67efb">海魂<br><br>這是一方九龍璧文房清供石,由于其上"山島聳峙"如"洪波涌起",故名海魂。它披紅掛彩,蒼翠欲滴,就象婆娑的美人般秀色可餐;它山形高低錯落,曲讞生幽,宛若夢中的海上圣山。<br>海以山為骨,山乃海之魂。"日月之行,如出其中;星漢燦爛,如出其里。"</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花火鴛鴦<br><br>纏纏綿綿、卿卿我我、如膠似滕。<br>好一對兒白頭偕老、終生相伴的恩愛夫妻。俏鴛鴦,永遠在火一樣的愛琴海中共渡良霄,<br>美呀美,那小日子就像紅高梁般鋪天蓋地……<br><br>(注:此石為馬達加斯加紅瑪瑙)</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玉鳥<br><br>這只天然形成的戈壁瑪瑙玉鳥,既有完整的形體輪廓,又有鮮活的細部特征。即真鳥身上所有的形體部位幾乎在它身上都能見到。請看:<br>它有鳥頭,頭上有喙。它的喙不僅生得比鸚鵡還大,而且活靈活現(xiàn),彷佛正在回頭悠揚婉轉地嗚叫……<br>在鳥頭距喙不遠處,一粒嵌進瑪瑙凹糟中的沙子,恰到好處地為它添上了一只黑眼珠。這只黑眼珠滾瓜溜園、非常傳神,真鳥的韻味頓時從鳥身上呼之欲出。<br>它還有鳥腹、鳥背。鳥腹園潤、飽滿;鳥背生得肉坨坨的,有一種復蓋著羽毛的蓬松質(zhì)感。它還生有鳥尾和鳥足。扇形鳥尾晶瑩剔透,上面顯出許多細密的花班。鳥足伸進樹洞里,就像穩(wěn)穩(wěn)地站在樹椿上。<br>玉鳥的整體造型昂首回望、顧盼生輝,充滿了靈性和動感。看見它,人們心中自然會聯(lián)想到電影《阿詩瑪》中那段動人的愛情旋律:"馬鈴兒響來喲玉鳥唱,我陪阿詩瑪回家鄉(xiāng)〃……(原載北京《中國收藏》雜志)</font></h1> <h3><b><font color="#b04fbb">何當共剪西窗竹<br><br>《何當共剪西窗竹》是一方罕見的石英質(zhì)畫面石,它圖案鮮紅、色澤艷麗,既有夢境的朦朧,又有情態(tài)的逼真,情節(jié)虛實結合,意蘊幽長。<br>更奇特的是,它用極大的空間刻畫了一男一女兩個不同性別的人物。男的站在山巔秉燭吟誦;女的似在聚精會神地聆聽來自遠方的聲音。<br>這幅奇畫真實地再現(xiàn)了晚唐詩人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表達的詩歌意境:<br>"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br>何當共剪西窗竹,卻話巴山夜雨時。"<br>石上的男女分明是一對兒被時空阻隔的戀人,他們望斷關山,只能憑借一支臘燭來點亮思念之情。<br>同時它又通過畫面展示了另一種思念。那就是我們看到有條鴻溝將這一男一女分成了兩半。它比一千多年前古人的思念更為強烈。臺灣詩人余光中在《鄉(xiāng)愁》中說:"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而在這塊石頭上我們見到的則是一線窄窄的海峽。"淺淺的海峽"只能讓"我在這頭,愛人在那頭";而窄窄的海峽卻讓我和心愛的人近在咫尺,遠隔天涯。<br></font></b></h3> <h1><font color="#b04fbb">驚天一跳魚化龍<br><br>這是一方名為"驚天一跳魚化龍"的長江圖紋石。其上出現(xiàn)了一幅十分奇妙的圖案。只見一條紅色的錦鯉從水面騰身躍起。這驚天一跳居然蓋了龍的帽——跳到了另一條試圖起飛的龍的上面,讓龍驚得目瞪口呆,從而演釋了一個魚化龍的古老故事:<br>戰(zhàn)國史書《竹書紀年》對魚化龍的典故有過這樣的記載:"江海大魚薄集龍門數(shù)千不得上,上則為龍……"過去傳說中的大魚有溯江而上、繁殖產(chǎn)卵的習性。"魚化龍",即鯉魚跳龍門是多少人夢魅以求的成功之路,它不僅鼓勵人們勇攀高峰,也是新常態(tài)下"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生動寫照。<br></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嘯傲煙霞<br><br>這件英石帶給人們的藝術美感,絲毫不亞于一件人工雕塑作品。它不僅具有靜態(tài)的物像美,更具有"鷹"姿颯爽的動態(tài)美。它寓動于靜,連時間和空間都被它的氣場和美感激活了。而這樣濃郁的詩性美,完全是從一塊被隱于荒野的自然原石中產(chǎn)生的。而使石頭產(chǎn)生美感的力量就來自賞石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br>不過,形體創(chuàng)作只是審美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還有另一個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叫意象創(chuàng)作。詩言志,物象和詩一樣均為志的載體。抒情、寫意才是對創(chuàng)作的最高要求和終極目的。<br>在"嘯傲煙霞"中,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形象本身的深刻寓意。"嘯"者,"梟"也。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稱劉備為梟雄。可見"梟"是帝王的象征。然而"梟"在此處的寓意卻完全變了。僅管它仍有帝王的范兒,卻不像劉備那樣苦苦參與梟雄之間的爭斗,而是"返璞歸真","道法自然",如閑云野鶴般"嘯傲煙霞"。</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仙壽恒昌<br><br>長江石"仙壽恒昌"形似泰岳,色如霓虹。它既有"一覽眾山小"的凜然氣勢,又有"云霞出海暑"的媽然秀麗。<br>它既有幾分具像,又有幾分抽象——令你無法準確說出它是誰?<br>但它卻透過美的氣質(zhì)告訴你,什么是洪(紅)福齊天,什么叫仙壽恒昌?</font></h1> <h3><b><font color="#b04fbb">溯漠魂<br><br>這是一塊采自宜昌的長江圖紋石,由于它天生麗質(zhì),人們一眼就能發(fā)現(xiàn)圖中的美人形象。創(chuàng)作的難度在于如何為人物定位。中國古代的美人太多了。面對一大片鋪天蓋地的龍卷風,定誰都不合適。"龍卷風"、"沙塵暴"是塞外的產(chǎn)物,能夠在大漠環(huán)境中生存的美人,非王昭君莫屬。<br>西漢王昭君又稱明妃。兩千多年前,她為了百姓和國家的安寧遠嫁塞外去西域和番。杜甫在《詠懷古跡五首》中寫道:<br>"一去紫臺連溯漠,獨留青冢向黃昏。<br>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偑空歸夜月魂。"<br>請看,一個窈窕紅顏雖死葬塞外,卻把心留在了家國。而之所以導致她"空歸"的原因,就在于大漠塵暴鎖昭君!<br>詩中所指的"明妃村"就在今天的遠安縣香溪河畔。今天的昭君故里和其它好多地方都有她的造像。這些人造的昭君均懷抱琵琶、環(huán)佩鳴響、非常具像。但依我看來,都不如石上自然形成的"昭君"美。石上呈現(xiàn)的昭君身處惡劣的大漠環(huán)境,沒有那么多迷人的現(xiàn)代色彩。但她卻是一個借著月色還魂的遠古幽靈。她像天安門前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樣,是一座跨越二千多年的"歷史豐碑"!人工藝術作品只能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而石上的巾幗英雄卻永遠話在我們心中!</font></b></h3> <h1><font color="#b04fbb">慎宗追遠,落葉歸根<br><br>這塊根畫石具有很深的象征意義和美學內(nèi)涵。它形象鮮明、色彩斑斕,令人過目不忘。天然形成的根狀物呈腦血管狀,如"春蠶吐絲"般宛延向前延伸,與東晉顧凱之在作畫時運用的"鐵線描"極為相似。<br>根的象征意義在于,它是"興業(yè)之本"、"立國之基"。即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之源和每個個人族譜文化之源。<br>文化最重要的性質(zhì)是歷史;歷史最重要的性質(zhì)是"根本"。人們對歷史文化的崇拜,其實就是對根本的崇拜。習總書記諄諄告誡全黨要"不忘初心",要始終不忘《共產(chǎn)黨宣言》、始終不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而對每個個人而言,"不忘初心"就是要守住家、國的底線。每一個成龍、成鳳之人切記要做好兩件事情:一是不忘回饋社會,多參加公益事業(yè);另一是慎終追遠、認祖歸宗。由此看來,無論家也好、國也好,都與根文化的性質(zhì)有關。那就是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從哪里來,再回到哪里去。熟話說,"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只有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才能免遭亡國、敗家之禍。所以,根文化是一切成功人士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的保護神;同時也是一個國家鞏固政權、永遠保持繁榮昌盛的保護神。</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br><br>這種含有白色石英晶體的黃臘石在云南被稱作金包銀,能從上面見到大量的銅錢花。從強光電筒顯示的透光性來看,此石應在凍臘之列。<br>從廣義上講,黃臘石屬于造型石,它與紋理畫面幾乎無緣。但在這方黃臘石上卻出現(xiàn)了一幅罕見的浮雕圖案。即石頭左側露出了一張羞答答的女郎面孔。她長長的頭發(fā)被風吹起,后腦勺上好像還插了一朵嬌艷的玫瑰花。女郎側身、半遮面孔、背對著人群、深沉地低下頭,似乎是想要避開那些正在身后追尋自己的目光……<br>唯美是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從這方黃臘石上,找們是不是也能看到它的影子呢?</font></h3> <h3><b><font color="#b04fbb">奴是嫦娥離月宮<br><br>《貴妃醉酒》是京劇"梅派藝術"中極富盛名的代表作。由于它在藝術上爐火純青,深受群眾喜愛。1962年,國家郵政總局將"梅蘭芳舞臺藝術"制成郵票,后又鑄成金幣在全國限量發(fā)行。在郵票和金幣上,均能見到一個極為經(jīng)典的舞臺動作:即楊玉環(huán)酒后失控的美妙神態(tài)。此時的楊玉環(huán)頭戴鳳冠,身著霞披,身子一邊往下蹲,兩臂一邊呈倒"八"字形往上舉……這本來是一個醉酒后的倒地動作,卻被梅先生表現(xiàn)得妙不可言。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終于在人們的神思暇想中,被定格在了"千年一嘆"的歷史瞬間。<br>更為奇妙的是,楊貴妃這個失手坐地的醉態(tài),竟赫然出現(xiàn)在了《奴是嫦娥離月宮》的長江畫面石上。<br>石上的"貴妃醉酒"影像虛幻、飄逸朦朧。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圖中人物醉態(tài)可掬、雍容華貴,與郵票和錢幣上的"貴妃醉酒"圖案異曲同工。僅管天然圖像和人工作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人們心目中仍能喚起那齁韻味十足的京劇唱腔:"海島冰輪初轉騰……那冰輪離海島……奴是嫦娥離月宮。"</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寶像觀音<br><br>《寶像觀音》是一幅黑底白花的"水墨人物畫",它不施丹青,光彩照人。觀音造像凸出石面,又有木刻板畫淺浮雕的藝術特色。<br>眾所周知,"天然造型“"很難縮小它同人工藝術品之間的完美差距,它可以做為加工素材,但不能成為真正義意上的作品。因為藝術僅管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藝術是對生活的典型化和深加工。<br>但"天然造型"中也有極少數(shù)鳳毛麟角非常接近人工藝術品,甚至就是不需再作加工的成熟藝術品。<br>什么是"寶像觀音"?所謂"寶像"就是石上這種已被藝術化了的神壇法像。它與廟堂里供奉的、或名家丹青高手塑造與描繪的觀音十分吻合,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件擺脫了天然造型石束縛的成熟藝術品。<br>由于觀音高度的普世價值,世上有太多、太多的"泛觀音"。只要稍有一星半點的女人味,都會被稱作觀音。但那不是藝術,而是一種俗不可奈的"泛藝術"現(xiàn)象。<br>"寶像觀音"的價值在于,它"雖為天工,宛若人作"。觀音整體呈現(xiàn)側身端坐和俯首頌經(jīng)的姿態(tài)。她像阿拉伯婦女那樣只露顏面,身體的其它部分均為"天衣"覆蓋。"天衣"頂部有一個蓋住額頭的冠,然后再用這種帶冠的天衣沿著后腦勺披下來裹滿全身。它沒過雙滕和臀部與下面的寶座相連。觀音側身像氣定神閑、曲線分明,那種神人合一的禪境呼之欲出。"恍覺身入維摩室中與菩薩對語,眉捷鼻翼皆動。"</font></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扶余县|
云南省|
惠州市|
精河县|
闽清县|
任丘市|
紫阳县|
辛集市|
濮阳市|
哈巴河县|
定日县|
卓资县|
阿城市|
临泉县|
富川|
伊川县|
黎平县|
宁波市|
莲花县|
铁力市|
通州市|
图们市|
自贡市|
湘潭市|
大悟县|
开原市|
清水县|
泸州市|
牟定县|
浦县|
朝阳市|
邹城市|
进贤县|
南通市|
宁强县|
岳阳县|
观塘区|
平阴县|
宝兴县|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