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川江絕唱 上

周一兵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號子頭走了,這個噩耗還是他的兒子告訴我的,其實他的兒子也快六十了,經歷過太多的風風雨雨,電話里他的聲音平靜。<br>他告訴我說:“父親走的很安詳,回光返照的時候,還哼了句號子呢?!?lt;br>“平水調還是上水調?”我問。<br>“都不是,就是他老人家平時總喜歡掛在嘴邊的那句:哥呀我……今天呀——多快活…… ”說到這,我聽到他的聲音哽咽了,可大滴大滴的淚水卻從我的眼眶中涌了出來。</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熟悉號子頭的人都知道,“哥呀我,今天多快活!”這句詞號子頭時時刻刻在唱,早晨唱,晚上唱,高興的時候唱,難過的時候也唱。哪怕是拉纖時舍命搶灘,拼死保貨的緊要關頭,他的嘴里都會沒頭沒腦的蹦出了這句唱詞來。誰也不知道他的這句詞是從哪來的,唱的時候也不需要拉纖喊號子時那樣“一唱眾合”。他只是唱給他自己聽的,作為川江纖夫的號子頭,他必須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他很快活,他必須快活,即便是沉了船丟了貨,他裝也要裝出快活的模樣……因為他是峽江船工們的頭,是大江之王,他不能輸!也輸不起!</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第一次遇到號子頭還是30多年前呢,當時我沿著金沙江追蹤一個淘金人的傳說,在金沙江邊的小城屏山迎江門前,登上號子頭的那條可以隨時停靠木船——如今這些船已經在長江上絕跡了——和這些能夠在生人面前坦坦蕩蕩赤身裸體,“搖著錘子,甩著卵子”的川江拉纖的漢子們打起了交道,在峽江湍急的水流中,在這樣一個狹小的船艙里,我們一起“上過水”也“下過水”。在川江上整整生活了20天。</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們一起烤過糍粑、一起泡著陀陀茶擺過龍門陣,一起喝過紅苕酒抽過大工字牌兒的雪茄煙。困了就睡在艙板上,醒了就坐在船頭看他們拉纖記錄他們唱的號子,原本以為這自古就留下來的日子還會過得很久遠,沒想到他們這么快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那伴隨了峽江千百年高亢豪邁的號子轉眼間竟成了千古絕唱。</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30多年了,許多如煙的往事已被歲月的風吹散了,能留下的只有最強烈的震撼。在那些和川江纖夫打交道的日子里,除了纖夫們如何拉纖,如何吼川江號子。有一件事兒令我至今難忘。記不得具體是哪一段航道了,只記得那是在金沙江中,當時我們逆水行舟,船工們吃力得拉著纖繩喊著號子,“嘿嗨、嘿嗨”的吼聲響徹峽谷,突然號子頭的聲音尖銳而嘹亮,那是搶灘拼命的信號,從船頭看去,波濤洶涌的江流之中白花花的泛著一片浪花,在那白色的浪花中,無數的巨石從水下露出黑乎乎的身軀,江水奮力撲向頑石,源源不斷的后浪推進前浪呼嘯而至,拍打出漫天的水霧,險灘之前波浪滔天,水霧蒸騰,漩渦飛轉,地動山搖,濤聲猶如雷鳴。系在船桅和船身上的纖繩,仿佛是一根根繃緊的琴弦,在江風中“嗡嗡”作響。我再也坐不住了,脫光了衣服跳下船去加入到船工們的行列。正當我扯著纖繩“嘿嗨、嘿嗨”的進入角色,突然一聲怒喝霹靂般的在頭皮上炸響:<br>“瓜娃子,狗日的!你日瘋倒顛光董董的跑到這里做啥子!”<br>我回頭一看,看見了號子頭的那張怒不可遏的臉。</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你們在這拼命,我坐得住嗎?”我辯解道。<br>“苕氣!下雨天出太陽,你咋個這么假晴(情)薩?你龜兒子少在我面前燈兒晃的,你要是跟斗撲爬得跌倒水里,你狗日的淹死了,誰也沒得梭邊邊!給老子滾回船艙巴適去!”<br>號子頭怒氣沖沖的滿口“龜兒子、瓜娃子、狗日的”真地把我惹火了,我也跟著對罵起來:“我操!你說誰呢?!老子全國高校游泳比賽拿過冠軍,就你們川江上這點浪,算個球!掉到水里也用不著你她媽瞎操心!”<br>號子頭在船工中從來就是說一不二的,我當著眾人的回罵一定讓他極其惱火,于是一連串的四川臟話劈頭蓋臉向我砸來:“錘子! 你娃兇哦,我都被你搞附了。少在老子面前空了吹,你瓜不兮兮的還敢跟老子逗硬,老子是主你是客,客人就要聽主人的,你曉不曉得!你看你戳眉戳眼趴唧唧的一身肉,還游泳冠軍呢?那個信你!你個瘟豬,你個青鉤子娃娃,你瘋扯扯的跳到攤上,出了事兒我可就貓抓糍粑脫不了爪爪。你哈皮撮撮的還穿著條窯褲(四川很多地方把內褲叫的窯褲,因為當時我實在沒好意思像船工一樣脫得一絲不掛),緊綁綁的巴巴適適筋勞得很!安逸哈?我看你把褲兒穿錯了地方,籠到腦殼殼上嘍,把個眼睛都給蒙到了!滾你媽賣麻批!滾!你給老子滾回到艙里去!”</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誰想到呢?本來是一片好心,卻換來這一頓的怒罵,我一個人坐在艙里生悶氣。接下來幾天,我和號子頭誰也沒有跟誰說話,橫眉冷目的。氣氛雖有些緊張,不過冷靜下來想想,人家到也是為我好,為我的安全擔心。不過憑空遭到一頓痛罵,心里總是不好過,反正在船上也呆不了幾天了,不理他就是了。</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川江上下起了小雨,黃昏時分,在一個平緩的江灣,船停了來,江灣中還停著其它的幾條木船,號子頭下了船,不一會就拎著兩尾魚一只鴨子回到船上。<br>艙里飄來燉魚煮鴨的香味,伴隨著飯菜飄香的是號子頭哼唱的順水小調,他可真喜歡唱歌呀。<br>“破費一席酒呦,<br>可解九世冤;<br>吝惜九斗碗呦,<br>結下終身怨?!?lt;br>結尾還是他那句著名的“哥呀我,今天,多快活呀……”</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吃晚飯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小雨繼續下著,江帆漁火,星星點點的散布在平靜的河灣,晚飯后我坐在船頭,欣賞著川江夜景。號子頭端著一碗當地釀造的紅苕酒,蹲在了我身邊。<br>號子頭:“瓜娃子,雨下大了,咋個還憨迷日眼的坐到這里?神戳戳的??煺覀€塑料袋把腦殼籠起?!?lt;br>我沒理他。<br>號子頭又把酒碗推到我面前 :“咂口酒薩,暖和一下。”<br>我搖了搖頭。<br>號子頭(滿臉賠笑):“呡一口薩,瓜娃子,你到四川做啥子?”<br>“耍!”我學著用四川話沒好氣的回答。<br>號子頭:“都耍國啥子地方?”<br>“沒耍啥子地方?!?lt;br>看我愛搭不理的,號子頭又回到艙里……<br></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噠、噠、噠、噠、咦噠、咦噠……”<br>船艙里傳了出來一陣節奏鮮明清脆響亮的敲竹板聲音,這聲音讓我頹唐的精神為之一振。我是來采風的,民間的藝術對我可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br>“號子哥要說三跳子嘞!”船工們紛紛聚攏了過來。<br>“噠、噠、噠、噠、咦噠噠……<br>好一個冒兒沱在南邊上。”<br>“咦噠、咦噠、咦噠噠……<br>好一個皮鼓敲不響?!?lt;br>“噠、噠、噠、噠、咦噠噠……<br>好一個銅鑼打不昂?!?lt;br>隨著“噠、噠、噠、噠、咦噠噠”的節奏,號子頭從船艙里來到船頭,手中拿著三塊竹板子,一邊相互敲擊,一邊手舞足蹈,半說半唱著,還不時用眼角撇一下坐在船頭的我,看見我拿出了筆記本,正飛快的作紀錄,他表演得更來勁了。</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咦噠、咦噠、噠咦噠……<br>好一個花鋪蓋抓不上床?!?lt;br>“噠、噠、噠、噠、噠咦噠……<br>好一個花枕頭不招郎——”<br>“咦噠、咦噠、咦噠噠……<br>好一個書生到川江呦?!?lt;br>“噠、噠、噠、噠、噠咦噠……<br>喜歡上四川的好風光。”<br>……<br>號子頭半說半唱,還不時作出一些滑稽的動作,那眉飛色舞的眼神和得意洋洋的樣子精彩極了,把船工們看得也跟著他手舞足蹈起來。同樣停靠在江灣里的其他船上的船工,也都從船艙里走了出來,站在甲板上大聲的喝彩、鼓掌</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突然,號子頭挺直了身子站到船艏,沖著暗淡的天空昂起了頭,他的一只手籠到嘴邊,那一聲熟悉的峽江號子就從他瘦骨嶙峋的胸腔中嘹亮的噴涌而出:<br>“呀!……喔嗬!……喂威唉!……”。煙雨朦朧,江灣沉寂,悠長的“喔嗬”聲在峽江上空回蕩。<br>聚攏在一起看熱鬧的船工們條件反射般的“嗨喲……喲唑…嗨唑…喲嗨 …嘿嗨…!”呼應起來,沒有指揮卻整齊劃一。<br>  <br>號子頭“手提搭帕跑江湖呃,哪州哪河我不熟耶……”<br>合:嗬喲…喲唑…嗨唑…喲嗨 !<br>號子頭:“重慶下來兩條江呃,大佛寺出來要搭幫……”<br>合:嘿嗨…嘿嗨…嘿嗨……。<br>號子頭:寸灘黑石呃朝陽的河呦,對夾石過河朝陽壩喲<br>合:嘿嗨…嘿嗨…嘿嘿嗨……。<br>號子頭:上陽下陽有花姑娘呃,唐家沱靠頭要排樁,銅鑼峽的古跡在半巖上呃……<br>合:嘿嗨…嘿嗨…嘿其著。<br>……</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此時此刻,我意識到號子頭是在用這種方式,為我這個來四川“?!庇譀]有“?!边^啥子地方的“瓜娃子”介紹川江風光呢,他試圖用這種方式為那天痛罵了我一頓賠罪??粗鞘萑绮竦纳碥|,看著他被陽光烤得焦黑的肌膚,看著他那認真演唱的樣子,我一下子覺得號子頭可愛極了。他的性格寧折不彎,他也決不會虛心下氣得向什么人賠罪,可他一旦覺得傷害了你,他可真會哄人呢……</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當我重新打開這些三十年前的紀錄,發黃的紙頁上留著大滴大滴的水痕,那不是雨水,是我當時奪眶而出的眼淚,我可愛的號子頭啊,我知道你是在哄我開心,可你拉了一天的纖,喊了一天的號子,你就不累嗎?<br>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天號子頭為我表演的叫“三跳子”,據說“三跳子”起源于隋朝,當時隋煬帝四處巡游,為了保證旅游中不降低皇帝的生活質量,制造了巨大的“彩船”,這些彩船完全靠人力拉纖行走。為此征用了成千上萬的船工。船工們受不了押船官兵的暴虐紛紛逃跑,可逃跑了以后怎么活命呢?于是逃走的船工就把拉纖用的竹纖板截作三塊,敲著這三塊竹板去賣唱,討些小錢過日子,這種專門用于乞討的演唱后來慢慢的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俗稱“三跳子”。</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號子頭):“喲——嗬——嗬……喲——嗬——嗬……<br>一聲號子我一身汗,一聲號子我一身膽……<br>(眾船工):嗨唷—嗨唷——<br>(號子頭):三聲號子哎——又一灘勒……<br>(眾船工):嗨唷—嗨唷——”<br>這雄壯渾厚滄桑悲涼聲嘶力竭的峽江號子,這搶灘搏命刀口舔血的吶喊聲曾經在峽江上空回蕩了千百年,隨著川江纖夫的大本營屏山小鎮淹沒在向家壩水庫百米之下,隨著號子頭永遠的離去,恐怕再也聽不到了……</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號子頭)“養家糊口來拉船呦,掙到銀子把家還……<br>(眾船工):“嗨——嗨佐——哦竭搓——”<br>……<br>  曾幾何時,這川江號子的跌宕起伏節奏鏗鏘的音調與那水綠如藍,峰巒如炬的川江形影相隨,仿佛滾滾而來的江水,在這綿延的深山峽谷中流淌。當點點江帆由遠及近,從水天之間徐徐駛來,與那孤帆遠影相隨相伴的必定是站立船頭的船工們高亢激昂的川江號子……</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川江——指的是從宜賓到宜昌1000多公里的長江上游江段, 航道艱難,險灘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根據有關資料記載:重慶至宜昌之間的600多公里航道,落差達120多米,有311處礙航險灘,像青灘、泄灘、崆嶺灘這樣著名的“鬼門關”就有37處。川江航道在船家眼里看來,同樣是一條“難于上青天”的蜀道。</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那時進出長江三峽的船只大都是木船,除了極少數載客的“攬載船”外,絕大部分都是商船:有官方的鹽船、米船;有裝運大豆、生豬和高粱的船;還有裝運河沙、條石的船……木船的動力來自船工的體力。</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船的大小按照“橈”來計算。根據《說文解字》:“橈”是名詞,是指船槳?!痘茨献?主術》中記載:“夫七尺之橈而置船之左右者,以木為資?!彼栽谖难晕闹校4步小巴@@”或者“停橈穩纜”。在川江上航行的商船一般有二、三十匹橈的,大一點的也有四十匹橈的。<br></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進出川江分為“下水”和“上水”,出川是下水航行,湍急的江水裹挾著木船,速度極快,所以李白才會發出“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感慨。但是川江航道上險灘密布,暗礁如林,稍不留神便會一頭撞上去,船毀人亡。所以,在疾速的下水航行時,橈工們必須緊張的站在木船的兩側,根據船老大的號令,或逆水別漿,或奮力激劃,把條十幾噸甚至幾十噸的笨重木船操作得猶如一條靈活的“過江之鯽”,在死亡和生存之間穿行……</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號子頭:“船出南津關呀,兩眼淚不干……<br>眾船工:嗨——嗨佐——<br>號子頭:要想回四川呦——<br>眾船工:嗨——嗨佐——<br>號子頭:難于上青天——呦……”<br>……<br>船要返回四川逆江而上的時候被稱之為“上水”,上水航行就更難了,那簡直就是一場人的體力與大自然的拼搏。此刻船上的橈工們就變成了船下的纖夫,他們赤裸著身體,弓腰折背,一只手筆直的垂向地面,另一只手緊抓纖繩,沉重地喊著號子,“腳蹬石頭手扒沙”,的一步一步拚著命的拖呀扯呀……硬生生地把一船船的物資逆著江流拖回了家……</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號子頭):“西陵灘如竹節稠……<br>(眾船工):嗨佐——嗨佐——<br>(號子頭):灘灘都是鬼見愁……<br>(眾船工):嗨佐——嗨佐——<br>一代又一代,船工們就是這樣拖扯著沉重的木船行走在川江之上,他們邊走邊唱,那蒼涼低沉的“嗨佐……嗨佐……哦竭搓……”的聲音,便在峽江之間的山谷中千百年的鼓蕩起來……</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號子頭):青灘泄灘不算灘呦……<br>(眾船工):呀——呀——嗨——嗨——嗬——嗬——<br>(號子頭):崆嶺才是鬼門關……<br>(眾船工):哦竭搓——”<br>……<br>拉船的漢子們喊著號子負重前行,時間久了,那號子聲就如兩岸的青山,激流的江水一般,變成了川江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在拉纖的過程中,這些船工們多數時間都是赤裸著身體,總出水進水的,衣服粘在皮膚上,粗糙的纖繩很容易就將皮膚磨爛。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有不少纖夫裸著。為了防止皮膚被凍裂,他們下水前都要在身上涂抹大量的豬油。于是天地間便出現了一群“吊兒郎當”的男人,川江上便走來了一幫毫無遮掩的漢子。他們唱著喊著,一唱一故事,一喊一關情,向滾滾東逝的江水訴說著命運的坎坷,向起伏延綿的青山歌唱著人間的喜怒。嗬喲之聲,山鳴谷應,時而悠揚,時而悲壯……</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號子頭:“號子不喊不寬懷嘞 ……,<br>眾船工:“呀…嗨喲…嗬喲…喲唑…嗨唑…”<br>號子頭:“ 喊起號子勁兒就來耶……”<br>……<br>駕船的橈工也稱船工,所以川江號子又稱為船工號子,它聲韻悠揚,節律有致,伴隨川江壯闊的波瀾和汩汩的濤聲,鑄成了川江美妙的旋律,它從遠古傳來,回蕩云天,聲聲不息,被稱為“川江的魂?!?lt;/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拉船的纖繩是用竹篾編的,結實而又粗糙,何止是人的皮膚啊,即便是江邊堅硬的石頭,竟然也被這些“風里雨里走天涯”的川江漢子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用纖繩磨礪出來一道道深深的纖痕。于是,這些石頭便被船工們“勒”出了一個新名字:纖夫石。</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號子頭:“一根纖繩九丈三呃——<br>合:嗨佐、嗨佐、哦竭搓<br>號子頭:父子代代肩上栓呃——<br>合:嗨佐、嗨佐<br>號子頭:踏穿巖石無人問啊——<br>合:嗨佐、嗨佐<br>號子頭:誰知纖夫心里寒呦”<br>合:嗨佐、嗨佐、哦竭搓<br>……<br>當年在川江邊上行走的人都會經常見到一塊塊被纖繩勒出深深溝壑的巨大巖石。為了借勁兒,纖夫們往往把纖繩套在這些大石頭上逆水拖船,久而久之,江邊那些巨石上便刻下了拉纖人一代代的辛勞。</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回想起來我對“纖夫”這個詞最早的認識還是來自前蘇聯呢,在中蘇友好的年代,我接受的是全面的蘇聯式教育,上藝術課的時候,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我們最經常欣賞的作品之一,每當欣賞這幅油畫的時候,輔導老師就會把一張《伏爾加船夫曲》78轉的膠木唱片放在留聲機上,于是:“嘿嘿—喲嗬,嘿嘿—喲嗬,齊心合力把纖拉,拉完一把又一把……伏爾加可愛的母親河,河水滔滔深又闊……背起纖繩汗水灑,踏開人間不平路……”沉重的曲調和列賓的油畫有聲有色向我們展示著“十月革命”以前俄羅斯人民的苦難。</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至今我還記得俄羅斯詩人涅克拉索夫的詩《大門前的沉思》呢:<br>“走上俄羅斯河畔——在偉大的俄羅斯河上, <br>那回響著的是誰的呻吟? <br>這呻吟在我們這里被叫做歌聲—— <br>那是拽著纖索的纖夫們在行進!……”<br>雖然涅克拉索夫是在列賓畫了《伏爾加河纖夫》兩年之后才寫下了《大門前的沉思》,而當時老師卻告訴我們:列賓之所以會畫出《伏爾加河纖夫》,正是為了給涅克拉索夫的不朽詩行作插圖。因為在革命家們看來:涅克拉索夫遠比列賓更符合那個時代的要求。我們就是這樣被謊言灌輸著仇恨長大。以至于當我真的和峽江的纖夫們打交道,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最輝煌的時期,整個川江上共設立了24個拉纖站,每年要給2萬艘以上的大小木船、輪船拉纖。大江截流以后,到2002年年底,川江上的拉纖站只剩下了7個。現在三峽水庫已蓄水至175米,“高峽”真的出了平湖,昔日的激流已變成了庫區航道,青灘、泄灘、崆嶺灘已不復存在。拉纖的船工已不再有用武之地,川江的漢子也已無法在凜凜江風中暢快的吼上一嗓子了。一切都回歸于徹底的沉寂,就如同根本不曾出現過這個世界上,那些曾經演繹過驚心動魄、展示過綺麗多姿的三峽水道,已然成為了純粹的回憶。</fon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武陟县| 延寿县| 新闻| 三亚市| 米泉市| 乌恰县| 肇东市| 山东省| 五家渠市| 惠东县| 彭山县| 咸阳市| 喀喇| 凌云县| 巴中市| 内江市| 津南区| 曲阜市| 灌阳县| 英山县| 唐河县| 巨野县| 胶州市| 隆林| 靖边县| 岑巩县| 黄石市| 高密市| 平罗县| 彭山县| 陈巴尔虎旗| 黄浦区| 江阴市| 扶绥县| 吉安市| 思南县| 东乡县| 潞西市| 招远市|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