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010101"> 今天要吹吹“牛”!<br><br> 26年前的今天,我離開北京到英國,在牛津大學材料系的John Hunt教授手下工作了約不到三年的時間。Hunt 教授絕對是我遇到過的最具有科學智慧的人,他也是在凝固理論方面,世界上公認的有最多原創工作的學者。我和他在一起具體的成果就是我們建立了一個關于枝晶凝固的Hunt-Lu model,這已經被同行認可為一個里程碑式的工作,至今仍被廣泛引用。但對我個人來講,牛津時代更大的收獲是友誼和朋友。在這兒我認識了一大堆有趣又有才華的中國人。<br><br> 90年代初期正是中國人思想最活躍的時期,牛津那時候有不少中國人常常聚在一起聊中國的事,學聯主席饒子和就組織一些座談會,請一個外來的嘉賓做主講,然后大家討論發言。牛津的學人之中,給人印象最深,最有思想也最能侃的莫屬華生,楊沐和張維迎。他們的發言往往有鮮明的論點,不僅邏輯清晰,而且語言精彩,這于是成了我越來越愿意參加這些座談會的原因。后來我們學牛津大學著名的學生組織 Oxford Union,也搞了一個中國辯論會,王謂季先生做主席,我做秘書長。<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那時候牛津的中國學人經常湊到一起,自己做幾個菜,侃天說地。左起:呂述祖,饒子和,子和的愛女燕寧,馬晉紅,張維迎。誰也想不到,這三位和我一起吃飯的朋友20年以后都成了中國了不得的人物。</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這是1992年我們請來金庸,座談會以后部分人的合影。前排坐者左起為錢于軍,金庸和我,后排左二為熊克英,接下來是惲鳴嚴繼霞夫婦和王謂季。<br><br> 我那時候還抽煙,而且很厲害,我在Michigan Tech. 認識的一個英國朋友David說我是個Chain smoker。我剛到牛津的時候,就有一封這位老兄從倫敦寄給我的信已經在系辦公室等著我了,信封上直接寫著:“To Dr. Shu-Zu Lu, a chain smoker with American accent。”<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1991年3月,David來牛津看我時合影。他后來又回到美國,完全拋棄了理工科的背景,成為一個出色的畫家,專門為Catholic church作畫。<br><br> 我那時幾乎不到一小時就要從實驗室里跑出來找地方抽一支,隔壁工程系一進門有個“大堂”允許吸煙,于是就成了我經常光顧的地方。我總是坐在靠東北的一個角落,逐漸的,就有不少中國人經常過來找我聊天,天南海北,什么都侃。我歲數比他們都大不少,所以他們也喜歡聽我瞎吹牛。最常來的有王謂季,陳德松,秦才東,黃漪,高陽,何宏,鄭鋼鐵,惲鳴,楊曉紅,李景紅和韓青有。工程系的張素琴也常常會來探一個頭,一聽我們在聊和金錢無關的事則馬上掉頭就走。張很有經濟頭腦,后來離開牛津大學以后果然成為一個成功的生意人。王謂季還給我這個”點兒”起了個名字,叫“Gossip corner”,加上我這支煙槍,不久大家就都知道了牛津有一個愛侃的“老呂”。<br><br> 1993年3月底,我離開牛津大學,到美國Michigan Tech. 工作。臨行前有不少朋友來到工程系的這個大堂送我,讓我非常感動。<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朋友們特為擠到工程系大堂內我的Gossip Corner一起合影,我平常就是經常坐在這個角落休息(1993年3月)。</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和來送我的朋友在工程系和材料系之間的過橋上合影。前排左起:張素琴,高揚,xxx, 陳大軍,肖平,鄭鋼鐵,黃漪,王培毅;后排左起:饒子和,高褔,幼幼,小謝,陳德松,李景紅,xxx, 宗亞平,我,xxx, 王謂季,何宏,張維迎。時間久了,有幾個人的名字都不記得了(1993年3月)。</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和王謂季,黃漪的合影。謂季是我忠實的戰友,黃漪則是我忠實的球友。謂季是一位行勝于言的人,那時候對他印象最深的是某星期日的早晨,看到他在培毅兄的指導下,把自己汽車的發動機全部拆開,清洗之后再全部復原(1993年3月)。</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謂季和黃漪在拿到博士學位以后都留在了英國,在大學里任教,現在則都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教授和學者。這是19年以后我們再次聚首在倫敦的合影(2012年9月)。<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與饒子和,張維迎合影。子和是一個愿意而且善于駕馭大局面的人,他的這種本事在牛津時代就已經顯現出來,時任全英學聯主席。維迎那時候在牛津讀博,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思考者。如果你只聽見他說一句話,你會覺得他是一個土的掉渣的西北老農民(他在臺上吼出的《黃土高坡》像模像樣),你多聽幾句,就會覺得這家伙說的有道理,再一直聽下去,你就會和我一樣,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1993年3月)。</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一不留神,身旁的哥們兒都成了名人。23年之后,子和早已成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還有一大堆官銜。維迎則不僅是北大知名教授,經濟學家,更是一位敢于直言的公眾知識分子。我呢?頭發都白了(2016年3月)。</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與高褔,何宏合影。高福是一個一口鄉音卻充滿了智慧,語言幽默而且調皮的人。何宏則是一個特別執著和認真的人,那時候正沉迷于氣功,后來就真的回國潛心研究特異功能了(1993年3月)。</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3年之后,高福也成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還是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官不小。現在電視上也可以常見到他,可他一點架子也木有,還是那么調皮,那一口山西應縣的口音也一點兒都沒改。何宏還是叉著腰,他也早已是中國研究特異功能最權威的專家,現在則是德國科學院亥姆霍茲聯合會中國首席代表,(2016年3月)。有興趣的話,諸位可以聽何博士講那些識破諸如耳朵識字之類所謂特異功能的故事@ http://www.kaolafm.com/zj/B9vtx4Sq.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br>請諸位注意,看我們穿衣服的風格都一點兒沒變,23年了,真有意思。<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016年3月7日,部分原牛津的朋友在清華甲所相聚。前排左起:張哲,馬晉紅(張維迎夫人),張衛紅,施亞菲,孫琳,后排左起:何宏,鄭鋼鐵,高福,呂述祖,饒子和,張維迎,廖小罕,崔桂永。</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010年8月12日部分原牛津的朋友在北京相聚。前排左起:馬晉紅,陳怡平,施有秋,張衛紅,后排左起:高福,陳錚鳴,呂述祖,羊國光,華生,饒子和。</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009年5月23日陳青小妹召集幾位牛津朋友和鄧亞萍一起飯局。左起:崔桂永,陳怡平,陳青,鄧亞萍,饒子和,呂述祖,張哲。這時候的“小崔”已經實在是不得了了,風度翩翩,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銀行家,俗稱“大款”,我們吃飯一般都是他買單。青妹當年還只是一個需要人照顧的小女孩,現在則不僅已經是一位雍容大度,有獨立見解,有思想的知識女性,而且也成為一位坐鎮劍橋,滿世界到處飛的成功女老板。</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009年2月五家牛津的朋友在北京大董烤鴨店相聚。前排左起:婁華寧(呂太),張哲(崔太),張衛紅(高太),馬晉紅(張太),陳殊(何太),前面是高褔夫婦的女兒,旁邊是何宏夫婦的兒子,后排左起:張維迎夫婦的兒子,張維迎,呂述祖,崔桂永,高福,何宏。值得一提的是,張哲,衛紅和晉紅這三大都市美女,都是在學生時代就與這三個窮小子定下終身,特別是二紅,找的還都是一口西北話的農村娃,可謂是真有眼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早早地就買下了潛力股。反過來看,也可以說是這幾位男士的魅力不可阻擋。其實,這幾位女士本身也都是女強人,例如馬晉紅現在就是TNC(The Nature Conservancy)中國首席代表,以前則是愛立信東北亞執行副總裁,不得了啊!</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006年7月5日牛津朋友在京大聚會合影,坐者左起:張華堂,王培毅,張杰,饒子和,呂述祖,鄭鋼鐵,崔桂永,立者左起:張衛紅,馮映紅,劉平,何宏,肖平(魯慧),廖小罕,孫琳,高秀琴,張哲,張建國,婁華寧,高福,xxx,高斌,高曉明。</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005年10月16日牛津朋友在京聚會合影。坐者左起:婁華寧,馬晉紅,陳青,張哲,張衛紅,鄭太太,陳殊,曾華,后排立者左起:高福,鄭堅平,呂述祖,饒子和,崔桂永,沈俠(最高者),王謂季,何宏,張維迎,譚鐵牛。</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br> 牛津之所以牛就在于它有很多真正的巨人,無時不刻地秀給你做人的榜樣。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就有了開闊的新視野,很多事一下子就明白了。不僅你懂了很多,還知道一定要自己獨立思考,于是在不經意之中,就讓你既學會了做人,也實實在在的長了本事。<br><br> 如此這般,我當年身旁的哥們兒,如今就也都成了名人。<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2014年2月15日惲鳴嚴繼霞夫婦在牛津宴請當年在牛津的部分朋友,盛況空前。</fon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历史|
龙江县|
五台县|
弥渡县|
新龙县|
宁化县|
樟树市|
通山县|
札达县|
泸定县|
绥江县|
贡觉县|
塘沽区|
五莲县|
玉山县|
南阳市|
郯城县|
呼伦贝尔市|
新乡县|
永兴县|
宜昌市|
东阿县|
九江市|
建阳市|
来凤县|
嘉善县|
洛川县|
紫金县|
阳谷县|
西乌|
于都县|
乌审旗|
镇沅|
高雄县|
新龙县|
南陵县|
城步|
延川县|
临沂市|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