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往色達,一路的風景迷人,穿行在高山草甸,到達色達后放置行李,下午前往天葬臺,然后到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日暮時分返回色達縣城入住。 翻越得勒山埡口時回望上山的盤山路,蜿蜒曲折,云霧繚繞。 埡口4517米,雖然有一點點冷,但是拍照熱情還是蠻好的。 埡口的“六字真言” 這個就是得勒湖,雖然湖泊不大,卻是藍天中漂浮的云彩不斷的變幻,湖邊彩色的經幡隨風飄動,全部倒映在湖水中,特別美妙與迷人。 湖面隨天空的顏色變幻莫測,颯是好看! 天葬,其實是藏族最普通的葬法之一,據統計,僅在西藏自治區就有上千座天葬臺,還不包括其他省的藏區天葬臺,藏民中除了因中毒、暴病或者傳染病死亡之外,一般人都有資格天葬。藏人推崇天葬,倒不是因為肉體可以隨著鷹鷲上天堂,而是他們認為拿出這具已經失去靈魂的“皮囊”來喂食鷹鷲,是最尊貴的布施,這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所以大多數藏人都愿意在百年之后實施天葬,在藏人眼里,天葬臺與骯臟、恐怖沒有一點關系,這里只有高貴和圣潔。
由于關系藏區的風俗,天葬禁止拍照,看看禿鷲吧! 到達了喇榮溝邊了。 喇榮溝口的藏族小木屋 藏傳佛家的元素映入眼簾。 虔誠的藏民在石板上雕刻六字真言 修行的覺姆 修行的扎巴 喇榮寺五明佛學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境縣城東南方約20公里處,海拔40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環繞之中,溝里的僧舍,以佛學院的大經堂為中心,密密麻麻搭滿了四面的山坡,不計其數的絳紅色小木屋,延綿無數,一眼望不到頭。 德將多吉于1880年在此興建佛學院,樹立寧瑪派講修法幢。1980年法王晉美彭措吉祥賢在第一世敦主仁波切的修行地——色達喇榮溝、即大密乘虹光身靜處,創建了修學不偏佛法的大學院。 這里的僧舍很壯觀,連綿數公里的山谷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梁上分布著幾座寺廟和佛堂,建筑規模雖都不很大,但裝飾考究而輝煌;身披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來來往往,空氣中充滿生機和祥和氣氛。 當你真正第一眼看到佛學院的時候,你才明白它給你帶來的視覺以及心靈的震撼。 在這個充滿信仰的世界里,全然不自覺的會讓自己的靈魂跟隨起舞,反復誦念經文來洗滌心靈,忘卻塵世中的疲累和掙扎,得到身心的平靜。這就是佛的神奇。 磕長頭的藏族婦女! 我們仿佛來到另一個世界,無論是漫山遍野的小木屋,還是僧眾和居士身上的長袍,以及大殿的墻體,全部都是紅褐色的。 在佛學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建筑,叫做壇城。壇城的梵文名稱為“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平時是人們轉經的場所。 走過壇城,突然遇到雨夾雪,在山頂小路上遇到美景。 像耶穌之光,可遇而不可求!! 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數千間赫紅色的木屋,如眾星拱月般簇擁著幾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 多年前,第一次在某個攝影論壇看到色達的片子,那片紅色的世界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令人久久不能忘懷。可以說,我為的就是來色達——這個遠離塵世的佛國凈土。 這里沒有瑣碎、執念、斗爭、功利,沒有一切這些世俗物,人們完全是另一種狀態的,他們在為去另外的世界做準備,或者,思考著這個世界和這段生命的更深層的意義。 夜幕降臨下的佛學院 漫山的燈火震撼著我,不是一座山而是連綿的山上,全是燈,千千萬萬,每一個后面都是一間屋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三台县|
富锦市|
施秉县|
寻乌县|
信阳市|
义乌市|
长阳|
麟游县|
莱芜市|
和硕县|
衡南县|
买车|
开封县|
贵德县|
胶南市|
定结县|
漳浦县|
通江县|
东丽区|
湖南省|
民勤县|
娄烦县|
连城县|
三台县|
团风县|
丰宁|
六安市|
和林格尔县|
荣成市|
仁寿县|
普兰县|
黄大仙区|
玉环县|
洞头县|
临沭县|
镇赉县|
濉溪县|
长汀县|
长子县|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