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報載,2018年春節期間,全國上路人數達12億人次之多。這個當代人的大遷移,攪動了中國,攪動了中國經濟,亦震動了世界。我是攪動者之一。屈指一算,我的北漂生涯的二十五個春節中,就有二十三個的春節是返鄉過年的。無論車上擠也好,路上堵也罷,與家人團聚當然是第一要務,但年俗的魅力不可小估。</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高速公路上堵車,是近幾年才看到的情景。</span></p> <h3><font color="#ff8a00">高速公路上堵車,卻變成了大型停車場。</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看著無法行駛的長龍車隊,只好下車抽口水煙解解悶,回鄉過年的苦與樂只有自己知道。</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家鄉年俗,誕生于農耕社會,發展于南國,逐漸固定了一些模式。海南三造水稻,農歷歲末,早造插秧完畢,農民洗腳上田不再農事了,加來田洋一片空曠,惟有一望無際的象地毯似的綠油油的秧苗在寒風中擺動,惟有熱鬧的是家家戶戶都在添置甚至更新家私,籌辦過年。臘月二十四,點燈燒香,歡送灶君,感謝灶君一年辛勞,過年放假;二十五,大清潔大掃除;二十七、八兩天,趕集辦年貨;二十九張貼春聯;年三十即除夕,殺雞宰鵝,闔家美食年夜飯。飯前要舉行叩拜祖宗儀式。這是數千年來中國人的信仰傳統中最重要的一環,感謝祖輩恩德是中國人唯一的宗教。平時家里用餐,都是先男后女,惟屬年夜飯,男女闔家合圍聚餐。小孩則穿新衣服,一手拿著飯團,一手拿著雞腿,滿街跑滿街瘋。年初一何時開門放鞭炮,亦有講究。一般是把主人的生辰八字,結合年份,請當地有名氣的祖師爺掐算,定下幾時開門迎新。由于各家不盡相同,所以年初一鞭炮聲此起彼落,連續不斷,就此道理。開門后給小孩壓歲錢。初一早餐,鎮上的和鄉下的有所區別。鎮上大部分人家吃豆腐白菜芹菜會燒的大盆菜,叫做吃素,席間不許說話,連咳嗽都要強忍。鄉下的初一早餐,則照樣大魚大肉,還有地瓜酒來伺候。爾后,大人不出門在家守歲。家鄉的正月初一,打牌搓麻將成了大人們的娛樂專利。這可樂壞小朋友們,全身著新裝,三五成群,拿著壓歲錢買玩具買鞭炮在大街上玩耍取樂。年初二初三親戚相互拜年時,鞭炮禮品和小孩的壓歲錢一樣不可少。進家前先鳴鞭炮,恭喜發財。飯桌上無雞不成宴,已成了潛規則。難得一年的團聚,酒后的話題更是五花八門,訴說一年來的喜怒哀樂、事業上的成就以及生活中樂趣,七嘴八舌,熱鬧不斷。在鄉下,初四初五是最熱鬧的,剛出嫁的女孩必須帶著丈夫回娘家拜年,臨高話叫“移腳”。這“移腳”可苦了女婿,女婿們要串家走戶,從村頭喝到村尾。熱情好客的娘家的叔伯們,拿出自釀的地瓜酒,先干為敬。為了尊重長輩,為了不丟女婿的尊嚴,女婿們只好碰碗回敬,三碗為界,然后自由發揮,自我掌握。酒量好點的女婿還可以經得起這“酒精”的考驗,酒量較差或不行的女婿,那只好在丈母娘家昏睡半天一夜才能把妻子帶出村口。</font></h1> <h3><font color="#ff8a00">加來墟的“白石廟”。</font></h3> <h3></h3><h1><font color="#010101"> 初五后,在鄉下開始“巡公”,各村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抬出廟里的“神爺”從村頭巡至村尾,各家各戶點香燒燭,迎喜神賜天禧。有些村莊還要巡到已搬去鎮上住的家戶,一排拖拉機的隊伍,非常壯觀。有的村還配上八音隊,唱響五谷豐登的幸福生活曲。</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大年十三晚至十五元宵節深夜,是家鄉鎮上最熱鬧的三天三夜。田里耕種的農民、經商的小販、在校的學生、在外鄉工作的游子以及遠嫁的女兒也帶親家老小,從街頭巷尾從四面八方匯集白石廟,熙熙攘攘地爭先恐后地觀看春游隊伍。只見,俗稱“巡公”即游神活動開始了,長老帶出抬出廟里的“神”出廟游行。不少市民村民,有的扮演孫悟空、豬八戒、唐僧、包公以及仙姑、玉皇大帝等神仙,濃妝艷抹加入春游隊大鬧元宵。敲鑼打鼓,舞獅摘青、抬公上身。最精彩亦最讓人驚呀亦最叫人困惑不解的是“穿令”。在鑼鼓喧天喧鬧中,“公”開始“穿令”:用一根長長的鐵條在眾目睽睽下穿過臉部(腮幫)竟然滴血不出,香火飄蕩掌聲雷動,“公”在眾星捧月下被抬上神椅開始巡游,這是堪稱一絕的場景。據說“穿令”的人都是公祖或神明選定,場面令人震撼,鐵條上還掛滿了人民幣。一條足有上千人的龐大隊伍的長龍,迎著鑼鼓聲鞭炮聲,鉆進街巷,為大地蒼生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萬事和諧。</font></h1> <h3><font color="#ff8a00">“神秘的穿令”真讓人驚訝。</font></h3> <h3></h3><h1><font color="#010101"> 十五元宵的夜晚,“巡公”隊伍在白石廟吶喊,又開始“巡公”了,鎮上各家各戶擺上食物訴天祭祖迎神。還有,在加來中學的舞臺上,廣場舞的大媽們喜笑顏開歡快地跳起廣場舞,展現了她們青春健康豐滿的喜悅。還有,木偶戲、臨戲和瓊戲,一出出勵志的戲劇向人們訴說著善良、孝道、勤勞等故事。舊民俗就這樣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這個充滿魔力與激清與躁動與野性與狂歡的經久不息的民間活動,把一年一度的春節推向高潮。然而,高潮就是閉幕,十五一過,人們就開始忙于生計了。</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家鄉年俗也是與時俱進。我每年返家,都沉浸在沐浴在濃郁的年俗里。近十年,家鄉一年一變一個樣,鎮上的新市路、機場路、寶來路、鎮東路和前進路等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已見到四層的五層的高樓大廈撥地而起。還有,家鄉的幾條主要街道都增加了綠化帶和人行道,到了晚上,鎮上閃閃發光的KTV,路邊飄香四溢的燒烤檔,在LED路燈照明下,把鎮中心照得燈火通明。</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鄉以前以種水稻和種地瓜為農產品為主,近十幾年改種季節瓜菜,尤其是種辣椒種南瓜為主。年前的加來洋都是一片片綠色的辣椒,一行行長勢喜人的南瓜,大部分農民都在地里干農活,鎮上的商鋪變的冷冷清清。路上裝滿辣椒的三輪車、金鹿拖拉機隨處何見,瓜菜交易點熱鬧非凡,聽到的是辣椒價格的聲音和看見一個個充滿幸福笑臉的鄉親……</span></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年大年三十晚上,我正凝神觀看央視的春晚,十一點剛過,就被“噼哩啪啦”鞭炮聲及“嘭隆嘭隆”煙花焰火聲,打斷了我的雅興。以前都是十二點后才放鞭炮,近幾年不知何因,放鞭炮的時間總往前移。也許是鄉親們的辣椒豐收,生活富裕了,誰都不甘居后,晚放不如早點放,或許是興趣愛好相同的人,早點放完鞭炮才能出門,不約而同去試試新年“筑長城”、“拖拉機”和“斗地主”的手勢吧......</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春節是歷史的也是現代的,人人都希望過春節,都愿意過春節。成功者,失敗者,順利者,挫折者,年老者,年輕者,都把過年當做一個階段的終結,一個新時代的起啟。成功者希望好運連連,百尺竿頭更進步;失敗者期望把晦氣霉運留在昨天,重整旗鼓從頭再來,吐故納新,喜慶吉祥,來年好運。一年一度的春節,給予人的是盼望期望希望愿望。</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這就是家鄉年俗的魅力所在。</span></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环江|
石泉县|
日土县|
抚顺县|
霞浦县|
张家界市|
佛学|
凭祥市|
南漳县|
临高县|
紫阳县|
平昌县|
武鸣县|
久治县|
广元市|
中方县|
和平县|
阜南县|
灌南县|
万山特区|
雷州市|
遂川县|
姚安县|
沈丘县|
赣州市|
敦化市|
鹿泉市|
游戏|
丰镇市|
苍溪县|
南汇区|
中超|
马龙县|
建平县|
勃利县|
青铜峡市|
藁城市|
开江县|
溧水县|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