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突然之間看到媽的背駝了,以前耿直的腰桿和麻利的動作已不復存在,腳步變得遲疑而緩慢,那一雙終年勞碌的手已經顫微微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感覺母親老了。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長這么大從來沒為我的母親寫過只言片語,也不曾說過一些暖入人心的話,這大概與我的性情有關。以前常會覺得媽為兒女做事都是理所當然的,我也已習慣了母親為我做的總總哪怕是細微的付出。直到有一天我做了母親,經歷了養兒艱辛的體驗,我才有了切身的體會,母愛這個字眼才有如此清晰的光環籠罩在一個平凡女人的頭上。我也更深地體會到這個世上除了自己的父母沒有誰會從一而終地愛護你、包容你、遷就你、忍耐你,這大概就是母愛的偉大之處。它沒有朋友間利益的得失,少了夫妻間愛的對等,不求回報,任勞任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回想媽的一生是艱辛和坎坷的,生活給了她太多的磨難,時代造就的創傷讓她們那代人經歷了顛沛流離之苦,多災多難之痛,艱難困苦的生活磨練了她吃苦耐勞,堅韌頑強的個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我珍藏的相冊里至今仍保存了幾張我兒時和媽媽的合影,都是些年代久遠的黑白照片。我媽當時也就是三十多歲的光景,著裝卻像一個老太太,穿著寬大的棉襖,棉褲,清一色的帶襟衣服。在黑白影像里,是看不到媽穿艷麗如花的顏色的。事實證明,媽有孩子后的確不曾穿大紅大綠的衣服。她的衣服不外乎兩種顏色,夏季月白色,冬季深藍色,更別說綾羅綢緞的衣服了。那個時代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如同黑白照片那樣灰色暗淡,恰似一簾風雨飄搖過的天色,折射出樸實無華的光芒。年輕的一張臉卻被老成持重的衣著掩蓋了青春的氣息和活力,沒有花枝招展的衣著亦沒有笑顏如花綽綽動人的生機,只有一張和善樸實的臉。這大概就是他們那個時代勞動婦女的一個縮影吧!也難怪我媽上了年紀之后,我們再給她買深色的衣服,她總不滿意。八十歲的年紀總想穿鮮艷靚麗的衣服,我想,那是她對自己年輕時的一種補償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p> 在我兒時的印象里,從不曾看到媽大白天躺在床上或是無所事事地閑坐著,媽總在忙綠著,不是為孩子的穿著,就是地里的農活。那時,不像現在隨便在哪兒就能買到衣服。一是沒錢,二是交通不便,即使走上半天的路扯上幾尺布還要花錢請裁縫做。因為生活艱苦,是極少花錢請裁縫做衣服的。平時全靠手工,棉花收了開始紡線,然后染色,再用織布機織成格子圖案的布匹,再做成棉衣。做件衣服是很費時費力的,何況全家老小那么多人,不但衣服要做,鞋子也是一針一線納的。晚上總看到媽坐在床頭借著昏黃的燈光,用錐子穿過厚厚的鞋底,再用麻繩穿過針孔,用那雙磨了老繭的手一針針勒緊,一晚上不知來來回回要拉多少次,經常一不小心就會扎破手指。母親在終年的忙碌中,天天在重復著繁重的體力勞動。從農田回來,又要紡線織布,還要納鞋底子,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基本都是靠媽的一雙手。</p><p> 我那時還小,在家幾乎沒干過農活。在收麥子的季節,有一次,一個小伙伴說要去田地給他的家人送水,我就跟著跑去了。我看到媽在方圓百畝的麥田頂著烈日大把大把地收麥子,利索而決絕。正午的陽光曬得人頭暈眼花,媽蹲在麥田頭頂著一方頭巾,一干就是一天,再由哥哥把麥子裝在很高的馬車上運回麥場,用鄉鄰的馬駒套著碾子壓出麥子,通常天都黑透了,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里。那時,一年四季連收帶種全是手工作業。那時的人真的很辛苦啊!尤其是女人,不但要生養孩子,家里家外都要干。即使這樣還常常是過著食不果腹、居無定所的日子。</p><p> 媽就在這沒完沒了的農活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晚上我是看著她納著鞋底睡著的,早上,是在她擔水做飯的聲響中醒來的。</p><p> 有一次,爸說,你媽的手除了不能寫字,沒有她干不了的活。媽雖然沒機會上學,可她明事理,好為人,懂得知識的重要,常會見字就問,邊看邊學,后來也學會了不少字。 </p><p> 雖然年幼,可記憶里,媽超強的勞動仍能記憶猶新。我記得在這樣一個收玉米的季節,玉米收了以后坐在門外刨玉米粒的情境。常常是吃過晚飯以后,全家老小都坐在玉米堆里用起子飩,昏黃的汽油燈下,大家都在熱熱鬧鬧地邊干活邊說著趣事,通常坐到夜半時分。我懼怕一個人在摸黑的屋里睡覺,也常坐在大人身邊直到體力不支,迷迷糊糊地睡著。</p><p> 體力上的苦我是親眼目睹的,可精神上的苦我從不曾知道。在我們年紀稍大些后,聽父親說一些我們從前的家事,說我們年幼時媽的處境是如何艱難,剛從縣城回去的那幾年,因為沒地方住,就借住在大伯家幾十口人的大雜院里,生活上的苦不必說,就是婆媳姑母之間也常逼得媽無處可逃。我媽嫁給父親時也就是十七、八歲的光景,可卻擔起全家的重擔。家里家外洗衣、做飯、干農活、挑水、磨面、織布,沒有媽不會的。可即便是這樣還免不了受婆婆和小姑子的氣。我的奶奶也許是覺得熬到婆婆份上了,有一種頤指氣使的感覺。對我媽很是刻薄,總是故意找茬,百般刁難,我媽為此忍受了不少勞累之苦,精神之痛。但我媽是一個很有志氣的人,不但能在惡劣的環境中頑強生存,自強自立,而且裁剪做衣樣樣都會,又心底善良,樂善好施,遠近沒有不讓我媽幫忙的。即便是奶奶對她那么刻薄,在奶奶晚年臥病在床的時候,常能看到我媽精心服侍。那時,我們的生活還不富裕,我們一家吃粗糧,總能看到媽給奶奶另備大白饅頭和炒雞蛋,奶奶幾次都流淚不止,大概因為良心上過意不去吧!媽受了她一輩子的氣到晚年對她還是如此孝敬。</p><p> </p> <p> 爸說:你媽是一個大德、大善、大度、大愛之人,雖然沒多少文化,可骨子里有著不凡的氣度,是平常人很難做到的。我曾問媽是如何做到以德報怨的,媽說,過去的都過去了,奶奶如何對我是她的錯,我不能將錯就錯,那不是成了怨怨相報,世代為仇了嗎?面對老弱病殘,我無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過去的都過去了,不必永記在心,那樣,新愁舊恨讓人心里永不快樂。 </p><p> 我的媽媽能干賢惠又善良,有著頑強、隱忍、寬厚的性情。在飽受屈辱和磨難中仍能以“慈善為本、常樂為宗、施舍惟機、低舉成敬”。能不計前仇,以德報怨,我相信,這是人品的一種較量。是善良終將戰勝邪惡,教養征服粗俗的結果。母親的胸懷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可也有著寬厚仁慈、高風亮節的氣魄。這是我想到當今有許多家庭中,當面對家庭利益沖突的時候,如果能想想兄弟情同手足的情分,還會再爭了嗎?當父母需要服侍的時候,想想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你還會斤斤計較了嗎?如果面對家庭內部之爭人人都能網開一面,都能以平和包容之心寬以待人,或許會讓山雨欲來的險境步入柳暗花明的勝境。你會享受到雨過天晴的美好,可以讓世界呈現化干戈為玉錦的祥和。</p><p> 感謝我的媽媽用高貴的品格給我上了一堂人生教育課,現在媽媽已經81歲的高齡了,希望我的母親有生之年能盡享天倫之樂。最后祝媽媽福壽綿長、幸福安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河县|
邻水|
万盛区|
醴陵市|
荃湾区|
延安市|
桐庐县|
陆河县|
黄陵县|
曲沃县|
偃师市|
思茅市|
永年县|
黑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康市|
乌苏市|
河间市|
岱山县|
茌平县|
个旧市|
福贡县|
陕西省|
富宁县|
彭州市|
石棉县|
安多县|
谢通门县|
中卫市|
乌鲁木齐县|
武定县|
砚山县|
新余市|
景东|
柏乡县|
瑞丽市|
麻城市|
马鞍山市|
张家界市|
临海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