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11日,繼走訪了大涼山喜德縣麻風康復村之后,我再次隨著涼山州麻風綜合防治項目辦的幾位工作人員,盤旋過一山又一山,趕往普格縣麻風康復村走訪。雖然那天已經雨過天晴,卻好事多磨,在進村的路上遇到了一輛壞在半路的大卡車,唯一的山路被它占據,我們租來的小面包車無法通過,大家只好下車步行。并且還要把帶給村民的物品肩扛手抱,負重前行。
山路崎嶇,群山沉寂,一步一喘,走在山巔,金沙江在陽光下白練如洗,桉樹林立,核桃樹肅穆,四野蔥郁,不時有彩色蝴蝶翩翩飛過,這是一個令人迷醉的世外桃源。 雨后天晴,泥巴路已經干了,深深的車轍如一些彝族老人臉上的刻痕。 這個項目辦剛剛招聘的小胖子,只幫我們扛了一箱水上山,然后掉回頭一去不返。一問才知,他和租來的面包車直接掉頭回家了。赤裸裸的逃兵! 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第一次走進中國大山貧困地區,體驗生活。 后來村上派了三輛摩托車前來迎接我們,解了我們負重前行之圍。 山路崎嶇,是山民們唯一的希望之路。 成熟的玉米等待采摘。 山里的蜈蚣橫行霸道。 走過泥濘,才能到達坦途。 延綿不息的金沙江。 15歲患病、后來自學成才的湯醫生。四十多年來,他是普格縣麻風病康復者的救星和守護神。他幼年時身患麻風,躲入深山,后因年輕又略通文化,便被送去培訓為麻風病醫生。他是彝族,本名冗長繞口,麻風病綜合防治辦員工給他起了個漢名,湯醫生,一叫至今。 湯醫生陪我們去病人家走訪和送藥上門。一路講述自己的故事。 蒼茫大地,一老一少在播種著明天的希望。 我們首先到達五保戶錢志昌老人家中。 錢志昌老人今年72歲,原是云南人,11歲患病,被族人趕出家門和村莊,沿路乞討來到大涼山,住過6年山洞,幫人放過牛,種過地,吃盡千辛萬苦。后來因病雙腳殘疾,平時跪著走路、做事、種地、修路。老人雖然遭遇不幸,卻生性頑強樂觀。說起過去,豪情萬丈,頗有點“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 老人半世坎坷,卻意志堅定。書桌上擺滿書籍,兩本舊版新華字典已被翻閱得面目全非,老人從未上過學,卻滿腹經綸,令我自愧不如! 錢叔叔從書本里掏出幾百元錢,硬要塞給我們:家里做飯怕你們吃不慣,你們拿去下館子,我有錢……見我們拒絕,老人又要去捉雞。最后,我們說吃幾根熟玉米,老人這才開開心心地帶我們去廚房。 錢叔叔親手種、親手煮的玉米,甜糯可口。 錢叔叔對我們講起往事,慷慨激昂,往事雖然不堪回首,到如今,卻可以笑談如風…… 雖然是跪著行走,卻走得偉岸!行得頑強! 錢叔叔年輕時,曾先后有三個健康姑娘喜歡過他,但被他“趕走”,怕自己的病影響姑娘的一生。現在的老伴是個被兒女遺棄的麻風老太,兩人相依為命。他們的婚姻也許與愛情無關,卻比愛情更高尚。 老人脫下跪行的護膝,穿上鞋子,陪我們去走訪其他人家。因為老人可以為我們做彝語翻譯。 看著老人蹣跚而行的背影,恰似世上大寫的人…… 我們來到一戶有著一段唏噓故事的病人家中。這是奶奶帶著一大一小兩個孫女。 這是年近七旬的爺爺,他身有殘疾,正在修建豬舍。 這家出了一位令我敬佩的“爸爸大學生”。這位爸爸今年22歲,讀高中時因當地風俗而早婚,妻子半文盲,他婚后依然堅持上學,最終考上了成都某大學。父親高齡且殘疾,但十分支持兒子,賣豬籌錢送兒子深造,母親一人承擔十多畝土地,并養育兩個孫女。“爸爸大學生”的妻子堅決反對丈夫讀書,擔心丈夫日后拋棄自己,最終拋下一個三歲、一個一歲的孩子,以離婚告終。
我們在他家走訪時,父母均不懂漢語,全由錢叔叔全程翻譯。
這是一個令人聽來心情沉重的故事,卻又有著一個令人滿懷希望的走向。爸爸大學生,我們敬佩你!知識改變命運,大涼山光明的未來,就在你和更多熱血沸騰的大涼山青年們的努力奮斗中!
這位就是“爸爸大學生”,想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彝族男孩。如有愛心人士愿意資助他完成大學學業,請與我聯系! 我把代帶來的點心和巧克力給兩個不諳世事的孩子,他們吃得很開心。 白云深處,大山之巔,有多少人在苦苦奮斗和掙扎? 大涼山特有的避魔在做迷信活動。聽說這戶人家的男主人病了幾個月,去了西昌的醫院看病未果,只好請來避魔驅魔辟邪。 這是當地政府免費贈送的具有彝族特色的家具。 這兩個女孩令我揪心——她們分別十三和十四歲,小學畢業后便輟學在家。問她們為何不讀書,一個答:成績不好,不想讀。另一個答:不讀書有什么關系啊,反正有那么人不讀書……這句話讓我震驚!震痛!我開始苦口婆心、以親身經歷給她們說教,總算讓她們明白了“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一個說:我已經后悔輟學了。另一個說:我也后悔了……
可喜的是,這個村里已經產生了四個大學生。大多數的孩子都熱愛學習,大多數的父母也支持孩子讀書,見識外面的世界,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們在森科洛村村長家走訪。村長正在收玉米。妻子在地里掰玉米。他負責運輸回家。兒子則負責將玉米剝掉外皮,再倒進谷倉。 這是村長家的小兒子,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周末回家幫父母掰玉米。
他的大哥大學畢業,去了云南做大學生村官。是全家人的驕傲。也是這孩子的榜樣。 屋頂上的貓。 希望的田野。 這位黃衫少年,學習十分優異,聰明懂事,在普格縣民族中學初一800名學生中,排名第17名。
本來以他的成績,可以讀西昌一中。可是孩子說:我怕別人得知我來自麻風村而欺負我……我聽了幾不覺眼眶一熱,我理解孩子。但我相信,這孩子,一定會是個棟梁之才。
愿意資助他的好心人,請聯系我! 孩子的眼神里,透出倔強而聰慧的光芒。期待好心人資助他! 這是孩子的獎狀。他說還有很多可惜找不到了。 我們和少年全家人合影。孩子的父母都是麻風病康復者。孩子很懂事,有點少年老成。
當我們臨走時,我問他想對我們說些什么,他想了想,憨厚地說:謝謝你們來看我,我會努力,不讓你們失望……
多么懂事的孩子。我笑說他像一亇小干部,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這兩天的走訪令我感觸頗深,尤其涼山州麻風病綜合防治辦的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令人十分動容!他們平均年齡大約二十七八歲,正是美好年華,卻甘愿為人人談之色變的麻風病們服務,幾乎每月出差。別人出差也許有機會乘飛機、坐高鐵、睡星級賓館,而他們卻只能坐著租來的面包車,一圈又一圈地盤旋在大涼山的崎嶇山道上,睡在麻風康復者家中,與他們同吃同住。項目辦負責人許顯鳳進入這項工作至今已有十年,大涼山地區麻風病人她都能如數家珍。見到她來,病人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又來啦?你身體好嗎?親切如親人。
這兩天的所見所聞,令我對這個團體的所有人刮目相看。待我有時間慢慢靜心寫寫他們。
下午,涼山州麻風病綜合項目辦主任許顯鳳帶我繼續走訪村民。這家人住在半山腰,我們頂著驕陽,先走馬路,再走泥濘羊腸小道,腸道兩側野草叢生及肩,我們兜兜轉轉,結果在玉米陣中迷了路,穿過稻田,踩過牛糞,終于到達村民家。雖然辛苦,卻也欣慰。 在玉米陣中迷路了 兜兜轉轉,終於中找到了半山腰的人家。 這家也有一個令人揪心的故事——17歲的女兒曾經被騙賣到廣東某地,生下女兒後,丈夫患病去世,後來女兒才帶著孩子逃回家中……如今,還有一個妹妹在讀初中。一家人靠幾畝地艱難生存。 病人畸形的腳掌。雖然麻風病已經痊愈,卻已在他身上留下不滅的殘疾印記。 雙腿行走不變的妻子。 地里的南瓜,是豬們的糧食。養豬,也是他們的經濟來源之一。 看玉米的孩子。 村民從鄉政府馱回政府免費發放的核桃樹苗。山村代步工具也從徒步、馬,就變成了現在的摩托車。 可愛的彝族孩子!愿他們走出祖輩麻風病的陰影,鳳凰涅槃,山路彎彎,終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這次大涼山之行,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山區的落后貧窮,而是村民的樂觀質樸、政府的大力扶持、公益人士的無私奉獻,以及大涼山的山清水秀。
通過這一周的走訪,我發現,大涼山正在發生質的改變。以前從“騰訊頭條”上看到的令人揪心的大涼山窮山惡水的印象,只是十分偏遠地區的一個角落。而那些角落,也將隨著政府和社會公益人士的關注和關心,逐漸變得美好。為他們祝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谷城县|
洛阳市|
永济市|
盐亭县|
吉安市|
精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原平市|
宁化县|
金堂县|
陇川县|
贺兰县|
玉田县|
海林市|
义乌市|
永丰县|
灌南县|
余江县|
平原县|
邹城市|
墨竹工卡县|
天祝|
大化|
旬邑县|
南川市|
琼结县|
响水县|
灵寿县|
石渠县|
邻水|
伊川县|
平阳县|
辽阳市|
镇沅|
阿克苏市|
香格里拉县|
阿荣旗|
克拉玛依市|
三穗县|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