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我們插隊的小豆提醒:“今天是我們進藏42周年”,我又將此帖看了一遍,并做了小修改。這是我們的芳華。我年邁的老母親還特意提醒我:“不要忘記當年藏族干部對你們愛護的恩情”</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2016年對我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四十年前,我們北大附中的四名同學(朱樺,余誠,李穎,黃迎春)和其它學校的十一名同學(王麗梅{年輕帶隊老師},韓一波,晉源,吳衛新,馮葒,沈燕,沙崇浩,劉建華,何剛,胡平,周福來)自愿赴西藏插隊落戶。最近翻出當年的舊相冊,插隊的情景又歷歷在目,勾起了我許多難忘的回憶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 那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是十年動亂結束的前期,按規定高中畢業生必須到北京郊區插隊。大概是為了迎接更大的挑戰,不虛度年華,我們自愿選擇了去西藏插隊。滿懷抱負的我們當作了決定后,只想著早一天去西藏邊疆參加建設,但沒想到這對養育我們的父母來說是多么艱難的抉擇!記得孟廣平校長請來家長面談,明確提出只要他們不同意,學校就不能批準我們去西藏。我當時不敢將此告訴母親,因為怕她去了學校一時心軟會改變主意,所以在父親去學校之前,我懇求他一定要支持我的決定。這是我一生中唯一懇求父母的事情。在此,非常感謝父母對我一貫的理解與支持!此照為我們四人去西藏之前,與黃迎春父母在我家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 在北京工人體育館的歡送大會上我作為赴藏同學代表發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3. 十五名北京知青赴藏前在天安門前合影留念。再見了北京! 戶口遷出了北京,不知何日而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4. 我們從北京乘火車到甘肅柳園,再換乘汽車走青藏公路進藏。途中有幸參觀了還未對外開放的敦煌莫高窟。我們第一次看到輝煌的佛教藝術寶庫,莊嚴神秘,令人屏聲斂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5. 當時走青藏公路是非常艱苦的。大部分時間在海拔4000米以上,還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一路上高寒、高海拔的惡劣條件和不習慣的飲食是對我們的第一場考驗。很多同學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反,頭疼、嘔吐。但是同學們還是互相幫助、鼓勵,克服了重重困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6. 經過二十天的行程,我們終于抵達拉薩,并受到了當地領導和群眾的熱烈歡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7.在拉薩我們進行了短暫的參觀學習,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當時尚未開放的布達拉宮。這座有1300余年歷史、集宮殿、城堡和寺院為一體的宏偉建筑曾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也是藏傳佛教的圣地,藝術和珍寶的殿堂,令人嘆為觀止。 此片為我們一行同學在布達拉宮前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8. 當時我們還受到了現身說法的階級教育。照片上的大媽給我們看她被奴隸主砍斷的手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9.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已完全適應了拉薩的高原氣候與環境。我們與當地的一個籃球隊進行了一場友誼比賽。雖不及他們身高與健碩,但遇到中學就號稱“運動健將”的我們,他們還是甘拜下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0. 我們十五名知青被分在拉薩郊區和山南地區插隊。我和另外七名知青去了拉薩郊區的堆龍德慶縣東嘎公社,我在三隊,還有了藏族名字 - 格桑旺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1. 藏族同胞中與我最親的莫過于三隊隊長朗杰了。他年輕好學,樸實能干,可以講簡單漢語。他象我的大哥,我也常常到他家喝酥油茶、蹭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2. 這是朗杰隊長的兩個可愛的女兒,活潑可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3. 從我們插隊的第一天開始,縣、區、公社各級領導都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此照是我們在知青大院前的合影,坐在中間帶眼鏡的是我們縣委書記才仁多杰(后任西藏自治區水利廳長)。他是我所認識的最好的愛國愛民的好領導,他不但平易近人,而且還把我們當成他的親生子女來關愛(直到現在也是)。前排右一是我們的公社書記格列。他也是年輕有為的好干部,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務實和思想開化;左二是隊長朗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4. 這張是在前達賴夏宮殿羅布林卡的合影。前二是公社副書記旺姆,她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領導,善良而美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5. 在西藏插隊,讓我們愛上了這片土地,更深深地愛上了這里的藏族人民。他們是那樣的淳樸善良,對我們的關懷和照顧終生不忘。他們既吃苦耐勞,又能歌善舞。每逢過年過節,我們的知青大院便成了他們聚會的最佳場所,他們喜歡飲酒、唱歌,會輪流給你唱三首祝酒歌,敬三碗青稞酒,按習俗這敬酒不能不喝。記得我平生唯一一次喝醉酒就是在那里的一次聚會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6. 出工前。此時,轉業軍人張丹也加入了我們的行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7. 為了更好地學習藏語,我們分別住到了藏民家里。我分到了五隊隊長(中)家。他家很簡陋,我住在只有半邊屋頂的一間屋里。晚上不知被什么東西咬醒,開燈一看,被子里有好多臭蟲!我看著星星,再也睡不著了,臭蟲從木頭縫中一個接一個爬出來,出來一個我就碾死一個… 因而徹夜未眠。第二天將此事告訴了隊長,他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就將野草弄濕了放在床邊試圖擋住臭蟲的侵犯。雖比先一晚好一些,但還是防不勝防。就這樣過了三個月睡不好覺的日子,藏語雖然有了提高,但人也瘦了一圈。這是我在西藏生活最艱苦的一段時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8. 有一天公社書記叫我跟他到附近一個機修廠,看看我們的拖拉機是否修好了?因為我說漢語,溝通方便。到了那里,一個工人把拖拉機發動了,然后對我們說:“修好了,開走吧”!原來那工人以為我是司機呢。我楞了一下,可是書記很從容地對我說:“開走吧”。我也二話沒說和書記上了拖拉機。此時書記小聲對我說:“沒關系,慢慢開”。我雖然從來沒有開過車,但是中學學工的時候也知道離合器和掛擋什么的。就慢慢地沿著公路把拖拉機開回了公社。回去以后,書記說:“你就開拖拉機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19. 因為公社的拖拉機手生病了,又正好遇上秋季種冬小麥和青稞的季節,書記就叫我和余誠負責全公社的秋耕。那段時間,我們倆日夜在不同生產隊耕作,輪流睡覺。有一次,我實在太困了,居然一邊開拖拉機一邊睡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0. 每年秋收和秋收后是一年最勞累的季節,場院就象戰場。因為電力不足,只有晚上來電后才可以使用脫粒機,所以我們隊分三組輪流夜班,每晚都有一組執行打場任務。麥子根部的泥土加上谷物的碎片在脫粒機的轟鳴下煙塵滾滾,就是帶著毛巾口罩一夜下來鼻子和喉嚨里也都是黑黑的塵土,而每次我都奮勇爭先站在最前沿,負責往脫粒機里輸送谷物,自然吸塵最為嚴重。更痛苦的是,一晚夜班之后,第二天還要照常出工。只好利用中間休息的時間在草垛里瞇一會,秋收是我們在西藏勞動最艱苦的時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1. 秋季到冬季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有人看守場院。這段時間我和另一個藏族兄弟就一直住在場院的小草屋里帶槍過夜,十二月份的西藏之夜可真冷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2. 我們還在當地組織了科學種田小組,我和黃迎春參與其中。這是我們和旺姆書記(右三)在觀察青稞的生長情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3. 開春以后,麥子發芽,小草也隨之發芽。不多久,我們的勞動就是拔野草,每人長長的一籠,一字排開。鄉親們(大部分是婦女)一邊彎腰拔草,一邊唱歌,拔得很快,一會就把我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我是腰酸背疼,有力也使不出來 。這時我突然想到如果用除草劑,就可以不受這份兒罪了。想到中學學的什么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而除草劑可以殺雙子葉的雜草,而對單子葉的麥子沒影響。我把這想法跟隊長朗杰說了,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我從附近的農技站弄來除草劑,用北京知青辦送我們的噴霧機和隊長找了一塊地進行了實驗。很快就把一大塊地給噴完了。說實話,我當時心里真沒有底,唯恐雜草沒殺死而麥子都死了,那我的責任可就大了。焦急地等待了兩天,令人興奮的是雜草都死了,而麥苗安然無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4. 西藏早晚溫差大,作物生長期相對較長,所以成熟了的東西好象都特別大個兒,比如大白菜和白蘿卜就比內地大多了,這也為糧食高產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科學種田組的另一項實驗是:想創造世界小麥單產的最高記錄。這一想法又得到了隊長朗杰的大力支持。我們在選地、選種、施肥、耕作等各個生產環節進行優化,以便給予小麥最佳的生長環境。就拿施肥來講,為了施有機肥,村民一改隨地小便的習慣,早上家家戶戶將尿液倒入我們準備好的一個大油桶內。沒過多久,大油桶就灌滿了。另外,我還居然跟幾個年輕人,到村后高山上的山洞里(照片上可以看到那黑黑的山洞)掏野鴿子糞,好象那里從未有人光顧過。我們第一次試驗就畝產高達1500斤(具體數字記不清了,只記得距世界紀錄相差不多)。后來因我不得不離開去上大學,這項實驗就被迫中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5. 我們入藏第一年的主食主要由國家供給,第二年則完全和村里藏族同胞一樣自給自足。開始吃糌粑(青稞炒熟磨成的面粉)時,因特別不習慣而一直消化不好,本來就不胖的我又瘦了將近三十斤。那時的蔬菜和肉食也很少,我們不時借機找些野味來吃。記得我們曾到隊里的牛圈掏麻雀、打野狗,也曾偷偷把隊里腸梗阻的死馬屁股割下來煮肉吃。這張照片是我們炸魚的戰利品,而藏族人是不吃魚的。當時,我們找附近部隊要來炸藥,自制好簡易炸彈后,一人從激流的上游扔下炸彈, 爆炸后水下的魚就會翻滾上來并順流而下,我就在下游迅速打撈起炸昏的魚兒。有一次炸彈半天沒有動靜,好在我及時連滾帶爬跑上岸,否則后果真不堪設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6. 在西藏插隊兩年后,我們終于回到北京過春節了。生活條件的巨大改變,使我的體重直線上升,當虛胖的我再回到西藏時就病倒了。記得歸隊的第二天,我就用買回的零件修理手扶拖拉機。可當天晚上就開始頭疼欲裂,第二天病情加重,口吐粉色泡沫,呼吸困難,全靠當時在公社的王麗梅和黃迎春照顧。第三天正好外賓參觀,陪同外賓的縣委才書記得知我的病情后,立即派出他的吉普車送我到拉薩最好的人民醫院搶救。當我看到兩位女生眼睛都哭紅了的時候,還不知原委,后來才得知我得了肺水腫,肺部感染連病危通知都下過了。幸好醫院治療此病很有經驗,將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7. 大病之后,縣委決定抽調我們幾個知青到縣中學教書。當時西藏的教育水平還很落后,全縣就一所初中,學校的學生都是從各公社招來的優秀生,他們畢業以后須回到公社擔任小學教師。因大多學生家離學校很遠,交通又不便,所以他們住校學習,兩周回家一次。他們每次返校,都會給我們帶些家里的好吃的。學生在校生活很艱苦,睡地上,吃糌粑,但他們學習非常用功。我們那時還給他們新開了物理、化學和英文等課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8. 遺憾的是我們因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要去讀大學而沒有教這些孩子多久,這是臨別時與孩子們的合影。其實,從心里割舍不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在剛上大學的一天,我居然收到幾十封孩子用漢語寫給我的信,當時感動的心情無以言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9. 2011年8月,在闊別西藏三十五年后,我們又登上了北京-西藏的列車,沿著著名的青藏鐵路再次來到了拉薩,回到我們當年插隊的地方。途中,當列車長知道我們的故事后,還給我們的行程以大力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30. 見到與我們最親的縣委才書記的情景,興奮的心情就像孩提時吃到了蜜糖的感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31. 當年的區委書記貢覺卓瑪不知我們來訪,其實是我們之前有意跟她保密,當她上車看到我們時,驚喜萬分,仿佛時光倒流而去,我們都回到了年輕時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32. 為了與鄉親們見面,村里特地將雪頓節提前,在村委會院內搭了戲臺, 將鄉親們邀來與我們歡聚一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33. 格列書記講話,老縣委書記和區位書記都來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34. 來到三隊隊長家,和隊長太太安珠在她家的新房合影。我們回來也看到了原公社的巨大變化,因發展的需要這里已和拉薩連成一片,鄉親們蓋起了一座座新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35. 見到隊長太太和她的兩個女兒。當年的小姑娘(照片12)已人到中年,遺憾的是朗杰隊長已在前幾年因病去世,永遠離開了我們。大女兒告訴我們,隊長病重的時還一直在打聽消息,很想與我們見上最后一面。可惜因各種原因,沒能聯系到我們。聽到這里,我眼睛也濕潤了。隊長,我們來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36. 跟才書記、格列書記和旺姆書記合影。時隔三十五年后,我們的鬢角都已斑白,臉上也長出了許多皺紋,但是我們與藏區的情誼卻越來越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37. 余暉下的布達拉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38. 羊卓雍錯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40. 再見了西藏!這些老照片雖有些模糊,卻是我們在西藏三十個月插隊生活的縮影。很慶幸我和我的知青伙伴在那個青澀而青蔥的不幸年代,有這樣彌足珍貴而讓人終生難忘的插隊經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39. 這張是才書記七六年給我們用藏文寫的“民族大團結萬歲”。我們在之后編輯的一本畫冊中寫到:感謝西藏這塊圣潔的土地!是西藏讓我們幾個人,還有很多立志獻身西藏的人走到了一起!“我們在最艱苦的時候相互激勵、相依為命、共度艱難,這種精神和情感如今已跨越了三十五個年頭,并從國內延伸到國外。是西藏那清澈的天空、巍峨的雪山、遼闊的草原、晶瑩的湖水,更是那淳樸智慧的藏族人民一切的一切, 讓我們領悟到了什么是大自然的美好和博大,什么是人的胸襟和情懷。</span></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1日我再次回到東噶村,看望高齡的格列書記。非常高興我們今生有幸再次相逢,也非常高興他和太太身體健康!祝他們健康長壽,我們的友誼長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都兰县|
泰宁县|
南雄市|
兴安盟|
金阳县|
毕节市|
龙泉市|
霍城县|
象州县|
历史|
江门市|
炉霍县|
怀仁县|
平顶山市|
张家川|
宿州市|
永登县|
土默特右旗|
资溪县|
仁寿县|
波密县|
汾阳市|
泰顺县|
稷山县|
淮南市|
安丘市|
上思县|
大关县|
屯门区|
宁河县|
曲沃县|
马公市|
巴楚县|
斗六市|
新和县|
昌江|
金阳县|
灵川县|
百色市|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