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端午節是5月31日,周六。兩天前去中國超市買好了一袋甜粽子,紅豆沙的。今年因為在孩子家幫帶小外孫,沒有空包粽子。多年來,幾乎每年都是自己包,肉粽、甜粽都有。包粽子的過程蠻享受的,特別是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一起吃。</p><p class="ql-block">這里每年有劃龍舟的活動,熱鬧,尤其端午節前后。老年村里還有龍舟俱樂部,不過成員都是外國人,美國人,只有一位華人,她是我的朋友,我稱她“楊門女將”。</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這年齡喜歡感慨。自古英雄千千萬,但在自己心中,屈指可數。</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屈原</b></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學歷史時認識了這位古人英雄:他的兩次流放,他的高寒理想,他的熾熱情感,他的正義剛強,他的跳江壯舉,還有他那不朽的詩魂——這一切讓我永遠記住。</p><p class="ql-block">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中國最早的大詩人、浪漫主義文學奠基人。出身貴族,主張聯齊抗秦、改革圖強,因受讒被流放。秦軍攻破郢都后,他悲憤投汨羅江自盡,后人紀念他,逐漸形成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包含《惜誦》《抽思》等篇。</p> <p class="ql-block"><b>張純如</b></p><p class="ql-block">張純如,《The Chinese in America》的作者 ——一位不曾相識卻似相識的年輕朋友。她,這樣一位讓父母無盡懷念、牽掛的女兒,也深深打動了我,讓我的心隨她的家人一起感傷。</p><p class="ql-block">十幾年前,一位美國老華裔朋友看完這本書《在美國的華人》后,特意送來給我們讀。書如其人,我正是通過書認識了她。她,正如其父母所說,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既不外向也不內向,恰如其分。她,正如大眾所說,美麗、純潔、善良、認真、正直。我想說,她的品格是天然的、近乎天使般的。</p><p class="ql-block">這本書,張純如說是<b>寫給美國的情書</b>。我明白,我體會到她心中那份深情與執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視上述故人為英雄朋友。且不說他們已逝、他們的年齡、性別,甚至從未謀面,為何這么認為?很簡單,不怕人笑,只因為他們是好人。這是我心靈的回應: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中,有我認同和共鳴的部分。即便我為他們感到傷心,甚至不完全同意他們最后的選擇,這份認同依然真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感激有緣能從書本上認識他們,尤其在端午時,從古到今,深深懷念他們。</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注: 圖片2.5.6 選自網上,請勿轉載。謝謝!圖3為張純如所著《在美國的華人》封面拷貝; 圖4為張純如的母親所著《無法忘卻的女子》封面拷貝。我買了這本書,其中有一章,女兒張純如深情寫給母親的那首詩《我的母親》,讀到時禁不住令我淚水直流。母女深情,令人感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以下摘ChatGPT</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張純如</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ris Chang,1968–2004),美國華裔歷史學者、作家、記者。她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讓世界重新關注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震動國際輿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但人們可能忽略她另一部重要著作:《在美國的華人》(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這是一部系統梳理美國華裔歷史的力作。書中講述自19世紀早期華工遠赴北美修鐵路、淘金,到今天華裔在美國社會各行各業的奮斗與成就;既揭示種族歧視、排華法案等沉重歷史,也展現華裔移民對美國發展的重要貢獻。張純如在書中不僅記錄史實,更傾注了情感,她說這本書是寫給美國的一封情書,既是對美國的熱愛,也是對美國社會公正、包容的呼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她的人生雖然短暫,卻以文字留下了長久的回響。研究與寫作中,她投入極大的熱情與力量,也因此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最終不幸早逝。她被許多人視作正義、良知的化身,也是華裔群體的驕傲與痛惜。</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Ying-Ying Chang)于2011年出版了一本英文回憶錄,書名為《The Woman Who Could Not Forget: Iris Chang Before and Beyond The Rape of Nanking》(《無法忘卻的女子: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前后的生命軌跡》)。該書由 Pegasus Books 出版,理查德·羅德斯(Richard Rhodes)作序。 在這本書中,張盈盈以母親的視角,深情回顧了張純如的成長歷程、求學與寫作生涯,以及她在撰寫《南京大屠殺》期間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張盈盈強調,張純如的自殺與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無關,而是與她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所遭遇的精神壓力密切相關。她希望通過這本書,澄清外界對女兒去世原因的誤解,并紀念張純如為歷史正義和人權所做出的貢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這本回憶錄不僅是對張純如一生的真實記錄,也展現了一位母親對女兒深深的愛與懷念。它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視角,了解這位致力于揭露歷史真相的作家背后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謝謝閱讀!</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研县|
五家渠市|
房山区|
元谋县|
汾西县|
扶沟县|
清原|
兴国县|
沐川县|
晴隆县|
藁城市|
沈阳市|
石狮市|
兴国县|
盱眙县|
铜山县|
钟祥市|
仙桃市|
巫溪县|
璧山县|
临桂县|
榕江县|
柳江县|
麻城市|
开封县|
拜城县|
柞水县|
定结县|
康定县|
邻水|
梁平县|
高唐县|
慈溪市|
元氏县|
舟曲县|
正宁县|
贞丰县|
宿州市|
文安县|
阿拉尔市|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