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倆喜歡自駕游,主要是因?yàn)樽择{自由隨性,時間、線路不受限,隨時都可以變化,這不,2025年的自駕游,我們原本沒計(jì)劃浙江泰順的,4月3號到福鼎前,老黃說到了福鼎,離泰順不遠(yuǎn)了,去泰順看看廊橋吧,走走泰順,一切都順嘛!話不多說,泰順走起。先看看線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泰順有著“中國廊橋之鄉(xiāng)”的美譽(yù),4月4號,從福鼎出發(fā),前往泰順,首站直奔泰順廊橋文化園景區(qū),而后駕駛著自由的小車,順序游覽仕水矴步、雪溪胡氏大院、劉宅橋、三魁廊橋、薛宅橋、永慶橋、西洋廊橋、包拯故居、下洪龍鳳廊橋,南慶橋、交垟土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泰順廊橋文化園景區(qū),位于泰順縣泗溪鎮(zhèn),園區(qū)有兩座著名的廊橋——北澗橋和溪東橋,還有一個泰順廊橋文化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澗橋,為疊梁式木拱廊橋,被譽(yù)為“世界上最美的廊橋”。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嘉慶八年(1803年)重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橋邊千年古樹掩映,古老的民居錯落有致,橋下溪水潺潺,紅鯉戲波,古樸而靈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泰順廊橋文化博物館內(nèi)展示的泰順廊橋模型、圖片,廊橋數(shù)量之多,建筑風(fēng)格之獨(dú)特,完全超乎我想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溪東橋,又稱上橋,是編梁木拱廊橋,距北澗橋幾百米,建于明隆慶四年(1570年),重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道光七年(1827年)大修。橋兩頭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造型優(yōu)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仕水矴步,位于泰順縣仕陽鎮(zhèn)溪東村,始建于明代,明中葉被洪水沖毀后移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于現(xiàn)址,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水損后重修,是泰順境內(nèi)長度最長、寬度最寬、齒數(shù)最多的矴步。從遠(yuǎn)處看,仕水矴步宛如一串古樸的琴鍵,靜臥于波光之上,行人往來,步步生韻,仿佛演奏著一曲江南詩意序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雪溪胡氏大院,泰順縣雪溪鄉(xiāng)橋西村,是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胡氏祖居慶元官塘,明天順年間,胡道嚴(yán)徙居今泰順雪溪西岸,為當(dāng)?shù)睾鲜甲妗髦梁鷸|偉一代,從道光十二年起至同治甲戌年先后建造了胡氏大院、鳳垅厝、鳳垅頭厝等民居,胡氏大院歷經(jīng)三次建造,耗時40余年才形成如今的規(guī)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劉宅橋,又名仙洞虹橋,位于泰順縣三魁鎮(zhèn)劉宅村水尾,為雙層伸臂式平梁木廊橋,始建于明永樂三年(1405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兩度重建,現(xiàn)存建筑保留大量明末清初構(gòu)件。橋內(nèi)設(shè)有供人休息的地方,二樓樓閣是秋天迎福祭祀的場所(我們沒上去)。橋兩頭檐角高翹,錯落有致,生動靈現(xiàn),是泰順眾多屋式木平橋中造型最為精巧別致的一座,橋頂?shù)募公F“雙龍戲珠”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黃同志為了找到一個好的拍攝角度,在這田地里穿,一個不小心摔一跤,所幸沒大問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魁廊橋,是泰順縣三魁鎮(zhèn)秀溪邊村的一座新建的木拱廊橋,采用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建造,為目前中國單孔跨度最長的木拱廊橋。橋上“雙龍戲珠”“龍鳳呈祥”等雕刻裝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與獨(dú)特的藝術(shù)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廊橋還沒完全竣工,我們也沒多停留,繼續(xù)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薛宅橋,坐落于三魁鎮(zhèn)薛內(nèi)村,建于清咸豐六年(1856年),疊梁拱式木廊橋,拱矢斜度大,是泰順斜坡最陡的廊橋,造型古樸獨(dú)特,氣勢雄偉壯觀,載入《中國橋梁史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6年9月15日,受莫蘭蒂臺風(fēng)影響,薛宅橋被洪水沖垮。洪水過后,當(dāng)?shù)匮杆匍_展木構(gòu)件收集工作,眾多村民自發(fā)參與,短時間內(nèi)找回了90%以上的原木構(gòu)件,專家組通過技術(shù)手段對原構(gòu)件進(jìn)行探測、分析,確定可繼續(xù)使用的原構(gòu)件,并遵循“修舊如舊”的理念,于2017年11月修復(f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到達(dá)這里可不容易,根據(jù)導(dǎo)航提示,在村里轉(zhuǎn)過來轉(zhuǎn)過去,怎么走都能聽到導(dǎo)航提醒“您已偏航”,就在準(zhǔn)備放棄的時候,老黃從一居民區(qū)小巷里看到了廊橋,正是我們尋找的薛宅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慶橋,位于三魁鎮(zhèn)戩州村下溪坪自然村,始建于清嘉慶二年(1797年),全長33米,寬4.5米,距水面高8米,橋屋十二間,中央為二層重檐樓閣,翼角高翹,青石砌筑單墩,為伸臂式平梁木廊橋,是泰順唯一一座未經(jīng)修葺的國保級廊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洋廊橋,是一座新建的廊橋,橫跨于泰順縣三魁鎮(zhèn)西旸峽嶼村水尾溪上,于2011年春動工建設(shè),2012年冬竣工落成。三重屋檐,翼角高翹,橋棟上塑造“鰲魚雙吐水”,兩邊橋頭二層各設(shè)一閣樓,四角飛挑,頗有吞云吐霧之勢。橋兩頭的大理石護(hù)欄雙面精雕著飛禽走獸、青山流水,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包拯故居位于泰順練源,據(jù)歷史記載和包氏族譜考證,包拯在幼年時曾隨母親回到這里祖居,以避戰(zhàn)火。他在泰順大安練源度過了童年時光,直至17歲時隨父親離開泰順,之后未再返回。然而,包拯與泰順的淵源深厚,其祖先包馱公的墓碑上刻有"包拯公前十七世祖"的字樣,且泰順的包氏宗譜中也有詳細(xì)記載包拯及其家族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到泰順大安練源時,村里幾乎所有農(nóng)舍的墻上都是有關(guān)包拯公的墻繪,整個村子的村民也都姓包,雖然如今的“包拯故居”可能并不是包拯公曾經(jīng)的住所,但做為一個旅游景點(diǎn),我們覺得管理太不到位,房屋破爛不堪,院子里雜亂無章,實(shí)在有些遺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洪龍鳳廊橋,屬于木拱廊橋,由陶勝利先生獨(dú)資捐建,2013年動工,2014年竣工。橋身造型獨(dú)特,橋屋灰瓦紅身,飛檐翹角,具有典型的中式建筑風(fēng)格,遠(yuǎn)看宛如一條巨龍橫跨在溪流之上,氣勢恢宏。橋內(nèi)的梁枋、斗拱等構(gòu)件上往往雕刻有精美的龍鳳圖案以及花卉、人物等,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寓意著吉祥如意,體現(xiàn)了當(dāng)?shù)刎S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湛的雕刻技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遠(yuǎn)遠(yuǎn)的都可以看到南慶橋了,道路實(shí)在有點(diǎn)窄,不進(jìn)去了,到交垟土樓門口看了一下,因光線不好,留待明天。進(jìn)泰順縣城,入住全季泰順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月5日,今天繼續(xù)打卡泰順廊橋,從縣城出發(fā)往東北方向,依次游覽仙居橋、百丈碗窯窯址、文興橋、文重橋、福慶橋、庫村古村落,返回縣城后再到交垟土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仙居橋,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仙稔鄉(xiāng)仙居村水尾,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貫?zāi)竟袄葮颍冀ㄓ诿骶疤┧哪辏?453年),歷史上多次毀于水患并重建,現(xiàn)橋?yàn)榭滴跏辏?673年)重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距古橋不遠(yuǎn)處是一座與古橋平行的新建公路橋,雙橋平行,歷史與現(xiàn)代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百丈碗窯窯址,跑空了,當(dāng)?shù)厝烁嬷驔]管理,人根本走不到窯址跟前,想看就去縣城博物館里看。得,不看也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興橋,位于筱村鎮(zhèn)坑邊村,橫跨于玉溪之上,是一座獨(dú)特的疊梁式木拱廊橋,其最大的特點(diǎn)是左右不對稱,橋身向一邊傾斜,呈西高東低之勢,被稱為“廊橋中的比薩斜塔”,在眾多廊橋中別具一格。該橋始建于清咸豐七年(1857年),民國十九年重修,1988年被列為泰順縣第三批文物保護(hù)單位。2016年9月15日,因臺風(fēng)“莫蘭蒂”帶來的暴雨,文興橋被洪水沖毀,2017年經(jīng)修復(fù)后重現(xiàn)光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興橋是我們來泰順看過的廊橋中最出片的,不僅是因?yàn)樗?dú)特的建筑風(fēng)格,周邊環(huán)境也是最佳襯托。古橋下溪水潺潺,溪流邊搖曳的金黃油菜花,盡顯厚重的歷史與自然的碰撞、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重橋,又名東洋橋,是位于泰順縣筱村鎮(zhèn)東洋村的一墩兩孔伸臂梁式木平廊橋,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屢建屢毀,民國十年(1921年)由當(dāng)?shù)貛状蠹易搴腺Y重建。2016年9月15日,臺風(fēng)“莫蘭蒂”帶來的暴雨使文重橋被洪水沖毀,2017年3月啟動修復(fù),10月主體工程提前完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福慶橋,原名漈下橋,始建于清道光廿八年(1848),后被大雨沖毀,清光緒六年(1880)由當(dāng)?shù)剜l(xiāng)紳捐資重建,加固橋基,改名福慶橋,1990年8月20日再度毀于臺風(fēng)洪災(zāi),2013年重建,2020年正式落成。新橋四墩三孔三層檐,四周翼角高翹,由三條單獨(dú)的廊橋連成一個整體的廊橋群,是目前全國最長的木拱廊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庫村古村落。位于泰順縣南浦溪鎮(zhèn)的庫村古村落,是泰順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村,自唐元和七年(812年)始,歷經(jīng)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發(fā)展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村落布局沿襲唐宋特色,依山而建,村溪環(huán)繞,古民居群錯落有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陰井,開鑿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道路、圍墻、房屋等多由鵝卵石砌成,街巷用大卵石鋪中間,小卵石、塊石鋪兩側(cè),卵石墻墻腳寬墻頂窄,部分墻面有幾何圖案或吉祥紋飾。當(dāng)?shù)厝擞址Q之為“石頭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交垟土樓,位于泰順縣羅陽鎮(zhèn)上交垟村,是浙江省唯一的極具閩南風(fēng)格的客家土樓古民居,是從福建同安遷徙到泰順上交垟村的曾氏家族于清咸豐年間所建,隨著曾氏家族在此不斷發(fā)展壯大,人口增多,土樓無法容納更多村民,于是在周邊擴(kuò)建了水城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我們已完美結(jié)束泰順廊橋的自駕。看廊橋橫跨溪流,古樸優(yōu)雅;走進(jìn)庫村古村落,感受唐宋遺風(fēng);探秘交垟土樓,驚嘆先輩智慧!泰順之旅,不虛此行,同時我們也結(jié)束了浙江段的游玩,明天就該進(jìn)入福建啦。</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邢台市|
赤水市|
成武县|
平乡县|
田林县|
冀州市|
泰和县|
文山县|
拉孜县|
呼图壁县|
娄底市|
赤城县|
新野县|
华容县|
巴东县|
神农架林区|
馆陶县|
拉萨市|
赫章县|
犍为县|
巴南区|
醴陵市|
巨野县|
固镇县|
商都县|
邯郸县|
色达县|
全椒县|
东光县|
岫岩|
湟中县|
定结县|
安远县|
海阳市|
白朗县|
新丰县|
神农架林区|
二连浩特市|
汪清县|
繁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