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寫在前面的話</b></h3><h3> 前年春節過后,我與父親生前的至交好友朱民志老先生聯系上了,我去他兒子家拜訪了他們老兩口,在一起激動地聊了很久他與我父親一起共事時的一些事情。他說讓我給他提供一份我父親的工作簡歷,他想寫點紀念我父親的文章。</h3><h3><br /></h3><h3> 因為老母親居住到西安后,多次搬家,把老父親的一些資料都丟失完了,所以我就開始與原二中校長陳高潮聯系,想找回父親的一些資料。最終陳高潮校長從商南縣檔案館查出了我父親的檔案資料(以下記述的老父親的工作經歷,都是依據于父親的檔案資料)。</h3><h3><br /></h3><h3> 今年春節過后,我再次收到朱老先生的微信:"翔鶴,今年是你爸去世20周年。你爸向來潔身自強,不在金錢官階,唯重子女自立,和他身后的良好聲譽。所以,我建議在3月3號以前,你給你爸做一個祭念網頁,祭念你爸逝世20周年。內容:照片,簡歷,紀念詩文,包括原來的和現在寫的。你寫一篇,我寫一篇。稚珉原來有詩。旭麗寫一篇。讓育松他們都寫點什么。就是心里話,不是做文章。如果時間緊,也可推后。但最遲不超過清明節。你們商量一下告訴我"。</h3><h3> </h3><h3> 我收到微信后,隨即給朱老師回了微信:"朱老師,你的建議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我考慮考慮再與姊妹商量一下吧!非常感謝您對我父親的念記!??????我已經把我父親的照片、資料收集整理好了,等我到家天下,回到我母親身邊,靜下心來完成文字工作。有些事情還要問我母親,不知她現在還能不能說清楚?我想真實地再現我父親的一生經歷、他的為人、他的追求和他做人品質的高貴之處!" </h3><h3> </h3><h3> 父親是一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但在我們的心中,父親不僅僅是給予我們生命的父親,而且他是我們的人生導師。父親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他會永遠活在我們幾個兒女的心中。今年是他離開我們二十周年紀念日,我們以這種形式來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h3><h3> </h3><h3> 在此,我們要衷心感謝至今仍然念記他的親朋好友們!衷心感謝至今仍然念記他的那些老同事們!衷心感謝至今仍念記他的學生們!</h3><h3><br /></h3><h3> </h3> <b> 慈父病逝 高橋安葬</b><h3> 父親叫陳文韜。1995年春天父親從美國探親回來,在西京醫院查出疾病,隨即手術后又做了介入療法。他頑強地與疾病抗爭了整整兩年,最終,于1997年3月3日下午一點多因病醫治無效(賁門癌轉移到胰腺),他無奈地告別了人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七十一歲。</h3><h3><br /></h3><h3> 父親帶著對這個世界的無限眷戀,帶著對親人的無限牽掛,帶著對兒孫輩的無限期待,靜靜地去了另一個世界......噩耗傳來,如雷轟頂,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二十年過去了,至今我們仍然能感受到那錐心刺骨的痛。</h3><h3><br /></h3> <h3> 父親去世后,當時靈堂設在父母居住的東新花園小區的一套住房內。</h3><h3><br /></h3> <h3> 父親生前工作的學校陜西省商南縣第二中學和商南縣教育局都送來了挽帳。</h3><h3><br /></h3> <h3> 父親生前的至交好友朱民志先生伉儷親自來家悼念、慰問并敬送了悼詞。原商南縣宣傳部部長,父親的老領導周永昌先生伉儷也親自來家悼念和慰問。</h3><h3><br /></h3> <h3>父親的追悼會在三兆紀念堂東廳舉行</h3><h3><br /></h3> <h3>商南縣第二中學校長主持追悼會并講話</h3><h3><br /></h3> <h3>商南縣文教局領導致悼詞</h3><h3><br /></h3> <h3>子女致祭念悼詞。</h3><h3><br /></h3> <h3>與父親遺體告別</h3><h3><br /></h3> <h3>先父駕鶴歸西去,吾輩痛哭振東堂。</h3><h3>紙灰化作白蝴蝶,淚血侵透黑紗帳。</h3><h3><br /></h3> <h3> 在父親病情惡化之后,我們遵照父親的遺愿,把墓地選在高橋公墓迎春區東25排。</h3><h3> 父親去世一個月后,我們選在清明節為父親舉行了安葬儀式。</h3><h3><br /></h3> <h3> 王稚珉先生用心撰寫的碑文,寄托了我們深深的緬懷之情:</h3><h3> 先父謙謙 親慈藹然 孳孳從教 誨人不倦</h3><h3> 樂群律己 一世謹言 備嘗艱辛 無悔無怨</h3><h3> 謇正篤信 懿行為范 仁厚溫文 質樸勤儉</h3><h3> 育女教子 啟迪后賢 相濡以沫 互勵共勉</h3><h3> 浮生若夢 薪盡火傳 長憶教悔 心香一瓣</h3><h3><br /></h3> <h3> 從此,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與母親一起到高橋公墓掃墓祭拜父親。近十年因母親年齡太大行動不便,沒有帶她到墓園。</h3><h3><br /></h3> <h3>育松和文平每次回國探親,也都會到墓地掃墓,祭拜先父。</h3><h3><br /></h3> <h3>孫女陳說、外孫女周昊雅、外孫董方辰、外孫女王晗(依次從左至右)及孫子陳德宇祭拜爺爺。</h3><h3><br /></h3> <h3> 又是人間四月天, 天堂國里是何年?</h3><h3> 碑前片片蝶花飄, 眼底絲絲淚血煎.</h3><h3> 隱約呼喚聲依在, 依稀相對夢如煙.</h3><h3> 悲情似水歸何處, 歲歲春風泣怙還.</h3><h3><br /></h3><h3>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常常浮現于我們眼前,他對我們的諄諄教悔一直銘刻于我們心中,他待人溫和、善良的人格品質已流淌于我們的血液中。</h3><h3> </h3> <p class="ql-block"> <b>少年失怙,命運多舛</b></p><p class="ql-block"> 父親生于1926年4月8日。他小時候生活在湖北省鄖縣白浪鎮。在他十歲時,我爺爺被土匪綁票,因為我太爺是個秀才,開辦了個私塾學堂,每年要招收七、八十位學生,方圓幾十里路都很有名。我太爺有五個兒子(我爺排行老二,老五從小夭折),其中有兩個兒子跟隨太爺教書,我爺爺沒有職業。由于太爺的學堂辦得好,收的學生多,所以置辦了一些家產,富名在外,因此被土匪盯住了。有一天深夜,土匪把爺爺綁票,家里籌不夠贖金,三天后爺爺被撕票了。因我爺爺突然亡故(死時才四十七歲),太爺悲傷過度去世,弟兄分家,從此,陳家由一個大戶人家走向了衰落、破敗……</p><p class="ql-block"> 我爺爺有兩個兒子,大伯陳文超和我父親陳文韜,伯父比父親大十三歲。爺爺離世時伯父二十三歲,已經高師畢業,結婚成家。我大媽嫌奶奶家窮,常年住在娘家。奶奶一個人帶著尚未成年的父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注:伯父陳文超1936年由河南師范學校畢業后,1937年在河南荊紫關店子鄉小學教了一年書,1938年到西安國民黨戰干團受訓畢業后,留在國民黨獨立工兵十九團任連指導員。1949年他所在部隊在四川成都起義后整編為解放軍工兵第一師。伯父1951年復原回到家鄉務農,復員時他拿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發的復原證。土改時被戴上歷史反革命帽子。文革后被平反)</p><p class="ql-block"> </p> <h3> 爸爸從小就喜愛讀書,但那時家里已破敗的供不起父親讀書。后來還是父親的一個遠房姑姑資助他開始上學,讓他吃住都在表姑家,然后與姑姑家的兒子楊芳生一起上學。表姑家住的離奶奶家很近,父親每天放學后要回家幫助奶奶一起干活、割草,晚上奶奶就用割的草打草鞋,編夠一定數量的草鞋后,奶奶就會讓父親拿到集上去賣。再長大一些后,姑姑家也因生活拮據,不能再資助爸爸上學了,這時,爸爸不得不輟學在家,幫助奶奶種地、上山打柴,打回來的柴除了自家用外,剩余的還要挑到集鎮上去賣,自己攢錢湊學費。就這樣父親艱難地、斷斷續續地小學讀了十年才畢業。后來他又上了私立至誠中學和河南大學的"七七"附中。當時父親的學歷相當于現在的初師畢業。</h3><h3> 我們上小學時,父親每年過年都會找出一個晚上的時間,把我們姊妹幾個叫到一起,給我們講家史,講他求學的艱難和不易,他從內心非常感恩他的姑姑,要我們也要記住姑奶對我們家的恩情。希望我們姊妹幾個能珍惜良好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長大后都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現在回想起來才深深理解父親培育我們的良苦用心。</h3><h3><br /></h3> <h3> <b> 投身教育,孜孜不倦</b></h3><h3> 父親是1950年8月經別人介紹到陜西省商南縣湘河區大嶺觀小學教書,從此,他就正式參加工作,開始了他的職業教學生涯。白浪鎮是一個三省交界處(河南省、湖北省和陜西省),那里有一腳踏三省之說。父親到陜西教書后 ,當時他負責學校的教學工作,因為學校老師不夠用,這時有人提供信息說,河南荊紫關南街有一個叫辛靜云的女子,那女孩子是開封女中畢業的,現在在荊紫關南街小學教書,可以把她請來當老師。父親得知這個消息后,就立即乘船來到荊紫關南街找辛靜云(現在是我的母親)。據母親說,父親拿出了足夠的勇氣,也下了很大的力氣才把母親請到他們學校教書,最終他們走到了一起,結婚成家,有了我們姊妹幾個。再后來,他們一起到汪家店小學教了一年書,最終又一起調到了湘河區中心小學教書,那時父親是學校的教導主任。</h3><h3><br /></h3> <h3> 在我小時候,記得父親給我說,他從小的理想是想長大后當老師或者是當醫生。據說在母親生了我大姐以后不久,有一次我母親病了,那時醫療條件極差,父親當時正在自學當醫生,看了一些醫藥方面的書籍,父親自作主張給母親打了一針,結果差點兒要了母親的命,當時把父親給嚇壞了。從此,他才完全徹底死了想當醫生的心,一心一意地當起了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 </h3><h3> </h3><h3> 父親是個做事很認真的人。他為了搞好教學工作,除了認真備課,就是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地看書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我們姊妹幾個從小對父親的印象就是一個不會做家事,只會看書的人。母親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在我的記憶里,她從來沒有抱怨過父親,嫌父親不做家事,全身心支持父親的工作,支持他利用工作之余看書學習。父親、母親不光愛工作也很愛他們的學生,小時候外婆經常對我說:"你爸、你媽對學生都好得很,開學時學生交不起學費,他們就先墊上,然后學生沒錢還,就拿點兒雞蛋啊,菜啊,來頂學費。他們把學生看得金貴的不得了。"母親說,那時全國剛解放不久,人們的情緒高漲,工作熱情也很高。他們在學校上午上課,下午做家訪,走鄉串戶動員適齡兒童上學。把學校工作搞得轟轟烈烈,不光教學生認字學習,還教學生唱歌、跳舞,師生一起演戲,學校辦成了十里八鄉的一景了。</h3><h3><br /></h3><h3> 父母在湘河中心小學工作了六年。每年暑假縣教育局都要集中培訓教師,他們都會克服一切困難,積極參加這些集體培訓活動,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母親說,"那時一說要到縣上學習培訓,就要把你六外爺請來,挑個擔子你和你大姐一頭坐一個,翻山越嶺步行一百多里去到縣城。學習結束了,外爺又來把你們再擔回去。后來你舅舅長大了,這個任務就交給了你舅舅。那時,多虧你外爺和舅舅的幫助。"在此,我也要衷心地說一聲"謝謝外爺!謝謝舅舅!愿你們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幸福!</h3><h3><br /></h3> <h3> 據父親說,1955年秋季那一學期,縣委宣傳部部長(周永昌)帶隊下鄉檢查工作,他們到汪家店學校時父親正在上課,檢查組的人就站在教室外面聽了他的一節課,都認為他課講的好,有水平。后來縣文教局就把父親調到縣城關中學教初中語文。</h3><h3> 到城關中學工作后,他自己知道自身的學識還需要繼續提高,所以他更加努力地一邊工作一邊自學提高。 最終父親通過自學,先讀了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函授大學的大專文聘,接著又讀了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函授大學的本科文聘以及在西安教育學院函修了教育心理學學科。父親一輩子熱愛教育事業,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業務上、政治上一直追求上進。之所以他能從教小學,到教初中,再到教高中,最終成為商南縣第二中學的校長,與他一直堅持不懈地努力自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素養分不開的。</h3><h3><br /></h3> <h3> 1958年到1965年父親進入縣教育局的教學研究室工作后,他經常到基層學校調查研究,發現教學問題,及時研究制定保障教學質量的一些規章制度,倡導教師要精于業務,嚴于治學,熱愛學生,樹立教學相長的良好教學風氣。據父親說,他當時就只有一個想法,想把商南縣的教育質量抓上去,想為商南縣多培養幾名自己本土的大學生。用現在的話來說,"要為商南縣多培養幾名大學生"是父親的一生夢想。</h3><h3><br /></h3> <h3> <b> 十年浩劫 初心不變</b></h3><h3> 父親一貫工作認真,為人正直。在縣文教局工作的那幾年里,他經常下鄉,到基層學校檢查工作,當發現基層學校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就會如實匯報到縣文教局。因為他常常會有為堅持原則而不愿變通的地方,為此,父親在工作中得罪了一些人,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1965年9月他被調離了縣文教局,去到離縣城最遠的趙川中學任教。</h3><h3> 記得聽父親說,1966年文化大革命剛開始時,商南縣也是先從教育系統開刀。那年的暑假,全縣的中、小學教師都被集中到縣城隔離學習,發動教師之間相互揭發問題,街頭的大街小巷都貼滿了大字報、大標語,學校開始停課,被認為有問題的教師就開始被批斗。</h3><h3><br /></h3> <h3> 從文化大革命一開始,父親就被作為"劉少奇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在商南縣的黑爪牙"開始被大會、小會批斗。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父親才告訴我們,當時給他列有十大罪狀:1.不折不扣地在商南縣教育系統執行劉少奇的修正主義教育路線;2.因為我伯父是歷史反革命,他就是現行反革命;3.非法集結詩社,以寫詩、寫文章為名隱含著反對黨反對毛主席;4.為把自己的子女都培養成修正主義的接班人,自己拿著高工資(49.5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計劃攢錢送子女上大學;5.私下里攻擊黨的路線,說每次搞運動時宣傳的是要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但往往實際上是打擊一大片;6.為右派分子喊冤叫屈(注:五七年整風反右時有幾位他認識的教師被打成右派,這幾位教師找父親傾訴一些事情,希望父親為他們的平反說說話)再后面幾條罪狀我記不得了。母親說,"那次全縣教育系統批斗大會,把你爸斗得死去活來,戴高帽子、掛牌子、一幫人沖上去把他按住跪到一個凳子上拳打腳踢......我到現在都不愿意想那些事,一想起那些事,就整夜整夜睡不著覺......."</h3><h3><br /></h3> <h3> 文化大革命開始,我十二歲。記得就在父母被隔離集中學習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母親突然緊緊張張地回到家,把我叫到身邊告訴我:"我們的集中培訓不知道要搞多長時間,組織規定不讓回家住,不讓回家吃飯。你外婆腳小(被纏過的小腳)走不動路,不能出去買東西,今天發工資了,我把工資交給你,需要買菜、買糧時,你就到東崗這面的糧店和菜店去買,拿不動就每次少買點。還有,你和你大姐一塊兒要把育松和小麗看好了,不要讓他們亂跑,你們也不要上街去。從母親凝重的表情里,我看出來好像她和父親遇到了什么問題。</h3><h3> 那時我剛參加完初中考試,很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所以我見到母親后,就急忙問:"媽,知道我的考試成績了嗎?"母親看了我一眼說:"還不知道,估計要到開學才能知道"。那個年齡階段很好奇,母親越是強調不讓上街,自己越覺得想去看看。第二天吃完早飯,我就一個人飛快從東崗過河(沒走洋橋)進了街道,到街道一看滿大街的大標語都是"打倒陳文韜!"、"陳文韜是劉少奇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在商南縣的黑爪牙!"我一看到大標語就愣住了,心想,標語上的陳文韜是我父親嗎?等我再往街里走,看到在原來縣劇團大院門口北墻的街拐角處,貼了一張大字報,標題寫的是"我們的學校是為貧下中農子女開的,不是為地富反壞右子女開的,堅決不讓下列子弟升入中學,下面列有二、三十名學生的名單。(我記得,名單是豎著排列,前面寫學生的名字,每個學生名字后用括弧注明父母的名字,我的名字寫在第二行。)當看到我的名字在名單上面時,就明白母親為什么不讓我們上街的原因了。我傷心極了,流著眼淚撒開腿就往回家的路上跑,我后面跟有四、五個與我同齡的孩子,往我身上扔石子、撒沙子,我一邊跑,他們一邊追一邊喊"她是個狗崽子,打死這個狗崽子!"一直把我追到河邊。那天晚上我就發高燒,病了一場。這個場景至今都定格在我的心靈深處!</h3><h3> </h3> <h3> 父親曾對我說,批斗他最厲害的那個階段,他有好幾次都想自殺,把自殺的方式都想好了,繩子也準備好了,但一想到我母親,想到我們姐弟幾個都還太小......他就死不下去了。他覺得他不應該就那么軟弱的自我逃避,不應該丟下我們不管,那樣做也對不起我母親。他說:"那時白天被帶去開批斗大會,晚上被關在一個小房子里寫檢查。他也把自己從參加工作以來前前后后的所作所為都反思了一遍,想來想去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么,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地工作,不就是想為商南縣培養幾個大學生嘛,這會是錯嗎?"是啊!父親有什么錯呢?!</h3><h3><br /></h3> <h3> 后來我們家就被趕出了縣文教局家屬院,要求立即搬家。因為害怕受到牽連,沒有人敢收留我們一家,所以租不到住房。后來還是母親教的一名學生的家長聽說了,自己找到我母親說:"辛老師,他們都怕,我不怕,我家人老幾代都是貧農,看他們能把我咋樣?我家幾個孩子都是你教的,這點兒事情我還是能做主。可我只能給你家騰出一間房子。"這樣,我們家才有了個落腳的地方。因為他們家住的太偏僻,生活也太不方便。房子小,沒地方做飯,就在房門外修了一個臨時用的灶臺,灶臺上面撐一個大油布雨傘當廚房。晴天還好說,到了下雨天簡直沒有辦法做飯,但又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房子,只好在那里暫時住下。再后來,我們家在一個月內又搬了三次家。最終才相對穩定地住到了東崗鉻礦家屬院的最后一排(靠近山的那邊。因為鉻礦有許多子弟在東崗小學上學,當時母親在那個學校當教師,我們才被照顧住進去)</h3><h3><br /></h3> <h3> 文化大革命從1966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76年,這期間極左思潮泛濫已達到極點。在這十年里,父親一直背著有歷史問題的包袱,被做為另類人不被重用。但不管把他調到張家崗中學教書,還是調到富水中學教書,他都一如既往兢兢業業地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那時學校里有好多教師都改行不當教師了,覺得教師被列為臭老九,社會地位低,容易犯錯誤,但他始終熱愛著教育事業。記得我1972年高中還沒畢業前,學校教師不夠用,就從我們這一級學生中選了兩名學生(我和另一名同學)到初中部教初中的語文。我剛開始不想去,害怕被留下來當教師。回家后就告訴了父親自己的想法,父親對我說,他堅信一個社會要發展不可能不辦教育,而且會大力發展教育。你現在學的那點知識根本不夠用,有這個機會你可以一邊教書一邊學習,將來有機會上大學時一定要上大學。雖然大學到現在還沒有開始恢復正常,但他相信很快就會恢復正常。退一步說,即就是上不了大學,當個中學教師一邊培養學生,一邊積累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將來著書立說,有什么不好呢?我接受了父親的建議,在城關中學的初中部當了不到三個月的代理語文教師。但最終在我高中畢業時,我還是選擇了參加招工,放棄了當教師的機會。現在回想起來,盡管當時父親沒有強烈反對我的選擇,估計在父親的內心深處對我沒有選擇當教師是有失落感的。因為畢竟"當一個好教師,教一群好學生"是他終生的追求。</h3><h3><br /></h3> <h3> 一直到1978年5月9號父親的歷史問題終于有了結論,給予他平反。用父親的話說,壓在他心里十多年的那塊石頭終于被移走了。從那時起,父親才覺得他可以揚眉吐氣地去生活,去工作,去挺起腰桿做人了。母親說,記得父親被平反后高興地拿著平反文件,立馬到照相館給自己拍了張照片以作紀念。父親也在第一時間寫信告訴了我和弟弟(當時,我和弟弟正在西安交大上學)。父親的平反對于我們全家來說都是天大的喜事。因為父親的歷史問題都曾影響到我們姊妹幾個的上學、招工就業和入黨問題。所以說,它不僅僅是父親政治生命的解放,也讓我們姊妹幾個都有一種浴火重生的感覺。</h3><h3> </h3><h3> 1979年3月父親被任命為商南縣第一中學的副校長兼教導主任。1980年9月父親又被調往商南縣第二中學任校長。父親被平反恢復領導工作以后,他沒有了思想負擔,沒有了心理包袱,全身心都投入到學校的工作上。當時,縣第二中學剛剛籌建,從校舍建設到師資隊伍建設,他都親力親為。當把初中部剛建設好,招生工作和師資隊伍剛剛穩定,教學秩序趨于穩定時,又開始籌建高中部。可以說他為了搞好商南縣第二中學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嘔心瀝血。</h3><h3><br /></h3> <h3> <b>教書育人 博愛向善</b></h3><h3> 父親一生熱愛教育事業,惜愛求學上進的孩子。只要愿意上學的親戚朋友的孩子,父母都樂意為他們提供幫助,鼓勵他們刻苦學習完成自己的學業。據母親說,自從她和父親結婚后,就陸續帶著我表舅、表姨、還有大堂哥跟著他們上學。父母調動到哪個學校就把他們帶到哪個學校,一直到表舅初中畢業(本人不愿再上學了)、大堂哥高中畢業(因為文革學校停課失去上學機會)、表姨高中畢業考上西安電力學校(畢業后分配到戶縣電廠工作)。父母也還幫助過很多他們帶過的學生,這些學生參加工作后,只要回到商南都會去看望我父母。</h3><h3><br /></h3> <h3> 父母對于我們姊妹幾個,更是傾其一生培育我們,教育我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自立自強。在我們記憶里,我們姊妹幾個在生活上,是外婆和母親一手帶大的,但教育我們的重擔一直是父親擔當著。因為父親調到中學工作以后,父親在縣城里的中學上班,母親在鄉下的一所小學上課,外婆帶著我們隨母親住在鄉下。父親有時是一周回家一天,有時是半月回家一天,與我們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但只要回到家就要親自檢查他布置給我們的作業:寫大字、背誦毛主席詩詞以及唐詩宋詞;然后要詢問外婆和母親,看我們姊妹幾個有什么表現不好的地方?好的方面表揚,不好的地方批評。所以我們姊妹幾個每到周末,既盼著父親回家又不想讓他回家,盼父親回家是因為他回到家后,外婆就會改善生活做好吃的,不想他回家是害怕又要挨父親的批評。記得有一次父親回家后,外婆跟他說我最近幾天不聽話了,父親把我叫到跟前問我,我立即反駁了一句"你胡扯!"哎呀!那一次被父親收拾慘了(父親從來不打我們,只是批評、嚴肅批評),至今記憶猶新。但從此我知道了,與長輩說話用"胡扯"這個詞是非常不禮貌的語言。尊老愛幼的優良品質就是這樣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的不斷糾正中沉淀和養成的。</h3><h3> 在我們未參加工作以前,家里來了客人,父親不允許我們姊妹幾個坐到餐桌上吃飯,要求我們要熱情給客人讓坐,倒茶遞水要雙手敬上。要求我們從小學會幫助外婆做家事,洗衣做飯、蒸饃搟面、縫縫補補,一樣一樣、一件一件地學,就這樣我們從小就學會了料理家務,培養了我們熱愛勞動、不怕吃苦的優良品質。還有,父親一貫要求我們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小時候我們穿的衣服是補了又補,大的穿了小的穿。作業本正面用了反面用,反面用完了再用來寫毛筆字。父親要求我們與同學在一起要比學習、比勞動、熱情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不要與同學比吃、比穿......記得前不久與我大姐和小妹聊起了家事,我說,"現在回想起來,咱小時候家里還真夠可憐了,可是當時卻怎么沒有一點兒可憐的感覺呢?一天到晚全家人都還是樂呵呵的。當時鉻礦的孔師傅經常到家來玩,他說"我就愛到你們家聊天,你們家的人喜慶樂呵!老遠都能聽到你們家的笑聲!"父母就是這樣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h3><h3> </h3> <h3> 現在回想起來,父親當時在教育我們的問題上是有糾結的。如果按過去教育孩子的方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來引導,對于當時的大環境來說是不合時宜的;但如果放任自流,由著當時學校的那一套折騰,他又于心不忍,害怕把我們姊妹幾個荒廢了。我覺得父親在我們姊妹幾個的教育上,是采用了因材施教,隨性引導成長。</h3><h3> 文革十年,對于我大姐的影響最大,錯過了上大學的機會,父親就鼓勵她立足本職工作,自修自學。</h3><h3> 對我來說,因為有了上大學的機會,父親要求我將來不管搞什么工作,從人性的本質來說,尤其是一個女孩子一定要修煉到"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說實話,我從小就是一個聽話的姑娘。因此,父親的這句話影響了我一生。現在我非常感謝父母對我的這些教育,使我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人。最終我在西安一所大學順利圓滿地走完了自己的職業生涯。</h3><h3> 也許是重男輕女,父親對弟弟的要求從小都比我們嚴厲,所以弟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最遠,當然也走得最艱難。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弟弟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西安交大。交大畢業后留校當了教師。后又考上西安交大研究生,一邊工作一邊讀研。1989年弟弟從西安交大(公派自費)到美國讀博士。現在他在美國的一家公司工作,已成為這家公司主管業務的第一副總裁。如果父親在世的話,弟弟也是最值得他驕傲的兒子!</h3><h3> 小妹是父母最最貼心的小棉襖。當我們一個個都離開家、離開父母之后,她在父母身邊呆的時間最長,最痛愛父母,照看父母也最多。在工作方面,小妹也非常能干,鉆研和精通圖書管理和分編業務,在陜西省各縣級圖書館里業務能力都是數一數二的。小妹待同事熱情誠懇,走到哪威信都很高。最后從商州區圖書館副館長的崗位上退休下來。凡是熟悉父母又了解我們姊妹的人,都會說:"你們的為人處事真象你們的老父親!"</h3><h3> </h3> <h3> 父親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他用其平凡的一生踐行了人性的"真、善、美"。</h3><h3> "善良厚道,真誠待人;尊老愛幼,熱心助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潔身自好,積極向上",以上這些詞匯,是我從腦海里搜索出的父親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做事的關鍵詞。父親不但是這樣教育我們的,而且他一生也是這樣踐行的。</h3><h3><br /></h3> <h3> 1979年9月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漢中陜西工學院工作。到單位報到前,回商南看望父母,與家人一起度過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暑假。這是當時與家人的留念。父親那次對即將走上教學崗位的我,囑咐最多的是:用三到五年過好教學關,站好講臺,不能誤人子弟......</h3> <h3>1982年暑假我和董中回商南看望父母。</h3> <h3>1983年7月育松帶文平回家看望父母。</h3> <h3>1984年母親在西安幫助育松他們照看陳說。</h3> <h3>父母一邊工作,一邊幫小妹照看孩子。</h3> <h3> 父母一起登武當山</h3> <h3> 1985年父親退居二線后任調研員,負責編寫學校校誌和規章制度匯編,直到1987年12月30號正式退休后才離開工作崗位。父親退休時,把他的所有書籍連同四個書柜全部捐給了學校圖書館。父親一生是個愛書如命的人。一輩子的最大嗜好就是愛買書、愛讀書。記得父母退休移居到西安后,母親調侃的對我說"我和你爸工作了一輩子,就落下了一箱子獎狀、四架子書和你們姊妹四個。現在獎狀燒了,書捐了,就剩下你們姊妹四個了"。我與母親開玩笑說:"媽,你知足吧!我們四個就是你們的四個寶葫蘆,你們想要啥,我們就能給你們變出來啥!"母親聽后笑了起來,笑得那么開心、燦爛!</h3><h3><br /></h3> <h3> 1993年冬天,我陪父母到北京辦簽證,他們準備去美國探親,幫助育松他們照看石頭。</h3> <h3> 父母拿到美國簽證后 ,一家人在西安團聚歡送父母。</h3> <h3>父母與兒孫在美國團聚了</h3> <h3> 1995年春天父親從美國回來后查出來有病,隨在西京醫院做了手術。術后身體恢復的不錯。已經可以與朋友一起到公園練拳(打太極拳)、舞劍了。氣色也相當不錯。</h3> <h3>1996年春天,父親在養病期間,他們到我大姐家居住了一段時間。</h3> <h3>1996年夏天我們一家帶父母在興慶公園游玩。</h3> <h3> 1996年冬天父親在例行術后檢查時,發現病灶已轉移到胰腺上。因為身體條件已不支持再作手術,也不能作化療、放療,所以后面病情就發展的很快,于1997年3月3號下午病逝。從此,我們失去了一位慈祥可親的父親!</h3><h3> </h3><h3> 緬懷父親的一生,</h3><h3> 是平凡的一生, </h3><h3> 他是一位普通的教書先生;</h3><h3><br /></h3><h3> 緬懷父親的一生,</h3><h3> 是簡單的一生,</h3><h3> 他只活動在三尺講臺之中;</h3><h3><br /></h3><h3> 緬懷父親的一生,</h3><h3> 是幸福的一生,</h3><h3> 他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h3><h3><br /></h3><h3> 緬懷父親的一生, </h3><h3> 是偉大的一生,</h3><h3> 他用真、善、美雕塑著人的心靈。</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汇区|
壶关县|
星子县|
海宁市|
克拉玛依市|
仁布县|
云和县|
平舆县|
宜兰市|
西青区|
阜南县|
永新县|
昌图县|
方城县|
八宿县|
会泽县|
禄丰县|
合水县|
延长县|
陇西县|
渝中区|
镇坪县|
工布江达县|
马边|
杂多县|
康乐县|
潼南县|
红安县|
南丰县|
尚义县|
称多县|
张家界市|
和林格尔县|
固阳县|
嘉黎县|
潮安县|
诏安县|
祥云县|
绥芬河市|
黎城县|
菏泽市|